燭火把麗正殿的銀蒜照得發亮,李二把個素布包往案幾上“咣當”一摔,白花花的鹽粒子濺到長孫皇後繡了一半的牡丹帕子上。長孫兩指頭撚起顆鹽,對著燭光瞧得眼都直了:“這細鹽…當真是那混小子弄出來的?
“是的,不過他還沒說製法,要拿製鹽的方法換取平康樓的免稅呢。”李二感覺有些頭疼。
李二又捏著塊雕花木料在案幾上敲得“咚咚“響:“朕讓少府監虛報金絲楠,本是要試試那豎子的深淺…“木屑簌簌掉進茶碗裡,浮在茶湯上像條蜈蚣。
長孫皇後用金簪挑開木紋:“康兒倒是個實心眼,真把二十根禦料劈了個乾淨。“簪尖戳出個小洞,“您瞧這木芯都蛀空了,少府監拿爛木頭充數也不是頭一遭。“
“他倒是出威風了!“李二突然摔了茶碗,瓷片崩到滿地都是。“你讓朕怎麼收場?“茶水順著“幽州“二字往下淌,把墨跡洇成團黑影。
長孫不急不慢撿瓷片:“陛下聖明,這不正是您要的麼?“她突然掀開妝奩暗格,抖出疊發黃的押運單,“少府監往盧家運木料的車轍印,跟去年漕運丟的三千石軍糧對得上。“單據邊角沾著馬糞,正是李二安插的眼線特留的記號。
李二突然握住長孫手:“那六十四萬貫流水的流水賬你看了吧?“他的手一直在撫摸著她腕上翡翠鐲,“現銀三十二萬,抵押三十二萬,那豎子當朕不會算賬?“
“您細算——“長孫抽出手腕,鐲子“當啷“砸在案幾上,“貞觀醉每月限賣三百斤,得用終南山十八家酒坊的窖藏和酒曲。“她蘸著茶水寫數,“一斤酒耗三鬥糧,三百斤就是九十石,單糧錢就要八萬貫!“
燭火“劈啪“爆了個燈花。李二抓起算盤撥弄:“琉璃鏡二十麵,波斯運來的水晶石碎了三船…“算珠卡在“五“上,“這月隻能出五麵鏡子,違約金就得賠十萬!“這是當時李平康和長孫解釋的,李平康肯定不能說出鏡子的真實做法,他利用的就是知識差和信息差。
“還有雪腴皂…“長孫掰斷根簪子,“終南山三百農婦冒雨采花,十簍鮮花榨不出一瓶香精。“斷簪尖挑開團黴爛的花瓣,“暴雨衝垮花田,康兒把自己的玉佩押給崔家錢莊周轉。“
張阿難捧著木盒進來,盒裡躺著李平康的蟠龍佩,邊角當鋪紅印還沒乾透。李二抓起玉佩對著燭火:“這玩意能當八萬貫?“
“他說玉佩鑲的是天竺佛骨…“長孫突然笑出聲,“盧家當鋪掌櫃嚇得當場供出三處暗倉。“她抖出張地契,“您看,西市那間綢緞莊地窖裡,藏著少府監虛報的木料賬本!“
李二突然把玉佩砸向地麵:“那七十萬修河款呢?從天上掉下來?“玉佩撞在“洛陽“位置裂成兩半,露出裡頭暗藏的玄鐵片——正是少府監特製的賬本鑰匙。
長孫福身撿鑰匙:“康兒把他當年病重時候太上皇賜給他的城南兩處莊子抵了,連王府侍衛的冬衣都拖著沒發。“她突然咳嗽兩聲,袖口暗袋滑出本真賬冊,“您看這湯藥費單子,運木料的腳夫累倒二十人,支了三千貫…“
李二抓過賬冊摔在地上:“那豎子倒成了活菩薩?“他突然撇了長孫一眼;“說!他許了你什麼好處?“
“妾身隻知他昨夜熔了三口金缸…“長孫被迫低頭,發髻散開露出頸後箭疤,“給西市貧民巷換了八百石陳米。“散落的金簪戳破賬冊,正紮在“虛報的楠木數量“的字眼上。
更鼓敲響三聲,李二突然鬆手:“還是要想個法子,回頭你從你這裡抽個得力的人去平康樓盯著點,這小子病的時候還挺老實,是知道這大病痊愈了竟然和換了一個人一樣。“他踹翻鎏金香爐,香灰撒了滿案,“至於免稅…“爐灰裡的火星子蹦到長孫裙擺,“對了,讓他每月把賬本送進宮,和你手下記錄的對一遍,少一文錢朕就要他好看!“
長孫笑著應了下來。
日頭剛爬上飛簷,李平康就帶著二十口大鐵鍋在廣場擺開陣勢。程咬金蹲在旁邊戳毒鹽礦:“這紅石頭真能變細鹽?老子啃了半輩子醋布“
“程叔且看!“李平康掄錘子砸碎礦石,紅黑色碎塊蹦得老高。他抄起竹簸箕篩出碎渣:“頭道工序叫碎石篩沙,得把礦石碎成黃豆大。“碎渣倒進木桶時騰起股黃煙,旁邊戴麵罩的工匠趕緊扣上琉璃罩。
李靖捏著塊礦石皺眉:“這毒煙“
“硫磺混砒霜,抹箭頭上能毒死戰馬!“李平康說著把礦石倒進大鐵鍋,“二道工序叫酸水浸泡。“幾個赤膊漢子抬來十桶烏黑液體,“這是醋坊的廢酸,泡三天能去七成毒。“
長孫無忌捏鼻子:“這酸臭味“
“程將軍昨日吃剩的羊骨頭熬的!“李平康攪著酸水大笑。程咬金差點蹦起來:“老子啃過的骨頭你拿來煉鹽?“
酸泡過的礦石倒進蒸鍋,李平康親自點火:“三道工序叫猛火蒸煮!“蒸汽裹著紫煙從竹管竄進琉璃罐,嚇得圍觀的突厥使節連退三步。房玄齡湊近看罐底凝結的紫色晶體:“這毒物“
“抹在箭頭上,中箭者傷口三日潰爛!“李平康把琉璃罐拋給李靖,“勞煩李將軍轉交兵部。“
蒸煮後的礦石變成灰白色,李平康抄起木槌敲成粉末:“四道工序叫細碾成灰。“石磨轉起來“嘎吱“響,灰粉順著凹槽流進陶缸。程咬金伸手要摸,被李平康用竹板拍開:“程叔手上有油,沾了毒粉得爛三天!“
“五道工序叫木炭吸毒!“李平康招呼侍衛抬上二十筐青岡木炭,“這是終南山北坡悶燒三天的精炭。“他抄起木槌“哢嚓“敲碎炭塊,“一層碎炭吸硫磺,二層炭粉除砒霜!“四層竹篩架起過濾裝置,毒水經過後清得能照人。
長孫無忌撚著炭粉:“《齊民要術》載有炭灰淨水法“
“房相博學!“李平康舀起過濾水倒進陶碗,“但咱這蜂窩炭能多吸三倍毒!“他掰開炭塊露出蜂窩孔洞,“邊軍若遇敵投毒,取此炭十斤可淨百桶水!“
最後一道工序是曬鹽。白漿倒在青石板上,正午日頭毒得很,轉眼析出雪白鹽粒。房玄齡嘗了嘗:“比青鹽還細!“
“錯!“李平康突然掏出土陶罐,“這才是百姓用的!“他對比兩種鹽粒,“官鹽粗如沙,此鹽細如雪,價格卻便宜三成!“
李二碾著鹽粒聽彙報,程咬金的大嗓門震得房梁落灰:“那豎子真神了!毒石頭進去,白鹽出來!“
房玄齡鋪開賬本:“臣算過,關隴鹽礦百斤成本八十文,出鹽二十斤,每斤成本四文。市麵粗鹽每斤十五文,此鹽定價十文,仍有六成利!“
杜如晦咳嗽打斷:“鹽稅才是大頭。現下私鹽猖獗,十文官鹽必遭私鹽衝擊。“
魏征甩出本私鹽案卷:“河東裴氏上月販私鹽三萬斤,每斤隻賣八文!“
長孫無忌撥算盤:“若在隴右設百座鹽坊,月產百萬斤,刨去運費仍可獲利五萬貫!“
“五萬貫夠養三萬精兵!“李靖拍案,“西域特彆是突厥都是嚴重缺鹽,用這細鹽換他們的戰馬“
李二突然插話:“那豎子要的免稅“
“不能免!“房玄齡和魏征異口同聲。房玄齡搶著說:“可設鹽引製,每斤鹽征三文稅,另抽一成利補河道工程。“
李績摸著胡須:“兵部可派府兵駐鹽礦,既防私鹽又盯住煉毒術!“
長孫無忌補充:“按三文稅算,百萬斤月收三千貫,年入三萬六千貫。若推廣到全國“
“不止!“杜如晦拍地圖,“江南可煮海鹽,蜀中能采井鹽,統一定價十文。鹽稅按產地遠近分級,最遠邊關隻征一文!“
程咬金突然嚷道:“那康王不是答應每年白給七十萬貫修河!“
李二眯起眼:“傳旨!平康樓免商稅十年,貞觀元年正月始,鹽稅每斤征三文,設鹽鐵轉運使督管全國鹽坊。“他抓起把細鹽撒在疆域圖上,“給那豎子透個風——七十萬修河款裡,朕許他抽兩成利當辛苦錢!“
諸位重臣一聽隻是減免十年商稅也說得過去,畢竟這製鹽之法可是解決了大唐非常大的一個難題。
暮色爬上窗欞時,君臣們盯著地圖上白花花的鹽粒,仿佛看見隴右的毒石頭正變成鋪往突厥的金光大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