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蕾也不推辭,舉杯一飲而儘。
放下酒杯,她直視林楓。
“此間事了,不知林公子想去何處?”
林楓想了想:“天下之大,應該有我容身之處吧。”
“有沒有想過入齊?”
林楓微笑道:“齊風淳樸,風景優美,倒也是一個好去處。”
齊蕾展顏道:“若公子有心入齊,齊國定不會讓林公子失望。”
林楓再次舉杯:“這一杯林楓再敬公主,公主巾幗不讓須眉,征戰沙場:未嘗一敗,林楓心中萬分敬佩。”
齊蕾隻得再飲。
林楓一飲而儘後,慢慢放下酒杯,然後若有所思的看著齊蕾。
即使齊蕾不是公主,林楓目不轉睛的呆著一個女子看,也是非常不禮貌的行為。
不過齊蕾因常年征戰沙場,自有一股英豪之氣,因此倒也不覺得林楓唐突,隻是感覺有些奇怪。
“林公子為何這樣看著我?”
林楓突然輕歎道一聲,緩緩說道:“今天拜訪公主殿下,除了請殿下幫忙外,其實我還有一件事情想請公主殿下解惑。”
“解惑?”齊蕾疑惑看著他,“不知林公子何事疑惑?”
“長隆之戰。”林楓平靜的說道:“前年歲末,薛紹禮率兵突襲長隆,誰知殿下早已在長隆設伏,大敗薛紹禮。不知道殿下為何能未卜先知,提前在長隆設下伏兵?”
聽到他提到長隆之戰,齊蕾沉默了很久,隨即麵帶歉意的搖了搖頭。
“對不起,事關機密,實在無法相告。”
林楓默默說道:“我離京之前,曾看過奇襲長隆的計劃。其計劃之周詳,行事之隱秘,若無人通風報信,除非神仙,否則不可有人意料得到。”
齊蕾隻是笑道:“長隆乃齊楚兩國必爭的兵家要地,楚國想染指該城也不是一天兩天,我們自然早有提防。”
見齊蕾不肯透露出一絲口風,林楓隻得作罷,勉強笑道:“長隆一戰,楚君本以為勝券在握,卻沒有想到殿下棋高一著。”
這時周彥忙舉杯說道:“勝敗乃兵家常事,林公子又何必介意?”
“其實我一直不讚成奇襲長隆。”
齊蕾問道:“為什麼?”
“因為時機末到,就算薛紹禮當時奇襲長隆得手,但那時國內暗流湧動,相互牽製,這長隆遲早也會丟掉的。”
“既然林公子已知結果,女皇為何還要執意這樣做?”
林楓歎道:“當時薛紹禮新投,楚君自然想讓他儘快建立軍功,除了想讓薛紹禮憑此軍功更進一步,也可以此招攬更多將士為其所用。”
……
……
禦書房中,楚君剛批完奏折,精神似乎有些不濟,剛準備閉目養神,溫情走了進來。
她看到陛下麵帶倦意,神情便顯得猶豫不決,最後終於勸道:“陛下每日為國勞累傷神,今天還是早些休息吧。”
楚君搖了搖頭,強打起精神。
“薛將軍可在外麵?”
溫情忙點頭道:“薛將軍正在書房外候旨。”
“叫他進來吧。”
溫情應了一聲,然後輕輕退了出去。
不一會兒,一個麵貌冷峻、氣宇軒昂的男子大步走了進來。
一見到楚君,男子立即跪下說道:“草民薛紹禮叩見陛下。”
楚君站了起來,走到他麵前,親手將他扶起。
“薛將軍請起。對於薛將軍,朕心有愧。”
薛紹禮見陛下親手扶自己起來,心中感動不已,又見陛下有自責之意,忙退後一步,鄭重說道:“長隆一戰,是草民之過,陛下又何必自責。”
楚君搖了搖頭:“長隆之戰非薛將軍之過。隻是戰敗之後,三皇兄落井下石,上書父皇,以至於讓薛將軍受苦了。”
薛紹禮再次抱拳道:“草民兵敗,先帝在幾位皇子的攛掇之下,本欲將草民斬首示眾,以整軍威。若非陛下求情,先帝又豈會隻是將我貶為庶民那麼簡單。”
楚君歎道:“奇襲長隆的計劃父皇也看過,對薛將軍的才能也是讚不絕口。而且長隆兵敗,我知其過不再將軍身上。隻是朕登基不久,對於父皇的旨意也不好違背,所以還請將軍稍待些時日,隻要時機一到,朕定會加封於你。”
薛紹禮大喜之下,再次跪拜於地。
“謝陛下,草民萬死也不足以報答聖恩。”
“起來說話罷,朕還有事要問你。”
薛紹禮重重叩了三個頭,這才起身回道:“陛下有什麼想問草民的?”
“當年奇襲長隆的計劃本應天衣無縫,但薛將軍兵至長隆時,卻被伏兵襲擊,應是有人走漏了風聲,以至於有此一敗。薛將軍可曾懷疑誰?”
薛紹禮兵敗之後,一直在複盤這戰,聽到陛下相問,立即回答道:“草民率兵奇襲,軍中將士隻以為我軍是增援蒙城。離長隆隻有半日路程時,草民才將真實意圖告訴眾將。”
“當時軍中縱有奸細傳出消息,齊軍也不可能在那麼短的時間內設下埋伏,而當時很顯然齊軍早就知道我們意在長隆,所以……”
楚君淡淡說道:“所以奸細就在我們之間。”
薛紹禮道:“當時知道這個計劃除了先帝、陛下和草民外,就隻有三人知道,草民相信奸細就在這三人之中。”
誰知楚君搖了搖頭:“不是他們。”
“不是他們?”薛紹禮愕然道:“不是他們,還能是誰?”
楚君冷冷說道:“其實除了他們之外,還有一個人也知道奇襲長隆的計劃,隻不過他當時不在京中。”
薛紹禮茫然道:“不知道陛下所說的這個人是誰,為何他會知道這個計劃。”
楚君突然問道:“當日薛將軍獻上此計後,朕曾與此人密議,此人還對計劃作了完善,薛將軍認為完善之後的計劃如何?”
薛紹禮忙說道:“完善之後,此計堪稱完美,如果沒有通風報信,絕對能以最小的代價拿下長隆。”
楚君此時卻冷笑一聲:“但誰又會想到,通風報信的就是完善這個計劃的人。”
薛紹禮大吃一驚:“這個人是誰?為什麼要這樣做?”
能與陛下密議的人,顯然是陛下的心腹,他又為何要出賣陛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