迎霜將事情說完離開,錦心便掐著點過來。
“公主,這是商行從開業到福叔走時的賬冊,收貨共計三百四十六萬兩……”
“等等!”宋令儀抬手止住錦心的話,“我隻給了你三百萬兩,多出的四十六萬兩是如何付款的?”
錦心解釋:“您走後來了個大貨商,送來的都是好貨,據說是曆年的積攢,光是上好的紫貂和金貂就有六大箱,福叔和奴婢實在舍不得放棄,便找了安王殿下拿主意,王爺給了奴婢五十萬兩。”
宋令儀點點頭,示意錦心繼續說。
商行沒什麼特殊情況,錦心將貨物的大致數量說了下,接著便說起宋令儀最關心的事。
“殷正道納小妾不到半個月就中風了,歪嘴斜眼,說話都困難,大夫說是縱欲過度,殷姑娘怒急,將小妾送去田莊,然後以極快的速度接管家業。”
“殷正道病了,之前牢牢掌握的行銷之路輕易被殷姑娘接手,跟著他的釀酒師也都紛紛轉投殷姑娘名下,殷姑娘短短幾天就成了名副其實的家主。”
“殷正輝和殷桃花想要使壞也無處下手,隻能日日在紀府門口哭訴,說殷姑娘要逼死叔叔姑姑,殷姑娘旋即拿出一摞欠條,逼著二人還債,如果不還債就要告去官府,落實了兩人給她編造的壞名聲。”
“殷正輝和殷桃花無法,轉頭又去找殷正道,但殷正道如今自顧不暇,哪裡能給弟弟妹妹撐腰,反倒是被氣得更嚴重了,躺在床上動彈不得。”
“殷姑娘當即將消息放出去,說叔叔姑姑眼見她父親生病,便想先氣死父親再逼死她,然後吃自家的絕戶,殷姑娘的手段……”
錦心想了想,實在沒有合適的說辭,隻能略過不提:“總之殷姑娘如今已經成了殷家當家人,因此奴婢在回來之前將商鋪的事情交給了她。奴婢臨行前,她托奴婢給您帶封信。”
錦心說完,雙手將信呈上。
宋令儀接過後掃了一眼,都是些表忠心的話。
她將信放在一旁,垂眸問:“錦心,府衙那邊可有什麼情況?”
這個問題太廣泛,錦心在腦子裡快速過了一遍,按照潛意識回答:“公主,奴婢離開前問過孟將軍,孟將軍說新知府年前不一定能來,即便來了,安王殿下也得花些時間與之交割,他們怕是要留在溪山城過年。”
宋令儀:“……”
她詫異地看了錦心一眼。
自己的想法竟如此明顯?
她抹了抹鼻子,有些尷尬道:“路上辛苦了,回房休息吧,這兩天不必過來伺候。”
錦心點頭應是,行了個禮後往外走,心裡則十分納悶,為什麼正說著話,公主的臉突然紅了。
……
進入十二月,天氣越來越冷,長平城裡卻越來越熱鬨。
城裡突然多了兩萬人是原因之一,還有一個更主要的原因:城裡有兩千多個女子要在年前成親。
男方要置辦聘禮,女方要置辦嫁妝,還得置辦喜宴要用的東西,因此街上的鋪子越開越多。
此前特意從溪山城帶回來的紅布和喜服簡直供不應求,才擺出來幾天就全都賣完了。
宋令儀聽錦心幾人描述城裡的熱鬨景象,最終好奇心戰勝了畏寒的心理,裹著狐裘出了門,去了最熱鬨的興泰街。
錦心在旁邊小心攙扶宋令儀,笑問:“小姐,您還記得第一次走在這條街上時的模樣嗎?”
才過去兩個多月,宋令儀如何不記得?
她感慨道:“當時咱們從街頭走到街尾,總共隻看到了六個人,其中還有兩個是鋪子的夥計,一條街三十六個鋪麵,隻有四家開了門,但鋪子裡一個客人都沒有。”
“我當時就想,任務要比想象中艱巨許多,我怕是要在這裡留上兩三年。”
“那時候怎麼能想到,僅僅兩個月之後,街上就會出現如此盛況。”
迎霜在前麵開路,避免有人衝撞,聽到宋令儀的話,她回頭欽佩道:“說到底還是小姐聰慧能乾,若換了彆人來,絕對沒有這樣的效果。”
宋令儀也覺得自己確實有些功勞,因此並不謙虛:“我也覺得長平城能有這副景象,我功不可沒!”
“當然,你們也辛苦了,如果沒有你們襄助,不會有這樣的成果。”
主仆三人說說笑笑穿過興泰街,在儘頭拐個彎,便到了城南集市。
集市裡擺攤的大多是城外村子裡的百姓,有人賣柴火木炭,有人賣蘿卜青菜,有人賣雞蛋,有人賣羊肉,基本都是自家出產的東西。
集市的人比興泰街更多,可謂是人聲鼎沸,摩肩接踵。
宋令儀沒有擠進去添亂,在入口看了幾眼便折返回去。
回府的路上,她興致勃勃道:“錦心,你找人去沙丘城跑一趟,找些雜耍班子和戲曲班子來,給城裡也添些喜慶,再看能不能弄些焰火回來,除夕夜咱們也熱鬨熱鬨。”
“迎霜,你提前準備東西,過小年那天咱們請全城百姓吃餃子!”
包餃子的麵就用溪山城帶回來那些,買肉買菜以及雇人包餃子的錢則用雜貨鋪子的盈利,她一分錢都不用花!
迎霜樂道:“那這消息可不能提前放出去,不然大夥兒怕是要提前三天開始餓肚子。”
宋令儀笑:“不行不行,你一會兒人就把消息傳出去,這樣大夥兒念著小年那天能吃到不要錢的餃子,還能多高興幾天。”
“無非就是多花幾個錢而已,如果雜貨鋪的盈利不夠,剩下的我自己掏!”
從溪山城出發的商隊估計快要到京城了,想著貨物脫手後的巨額利潤,宋令儀笑得見牙不見眼。
就幾個餃子而已,她請得起!
臘月二十,宋家商隊入京。
宋明早就接到消息,直接將商隊迎進了公主府。
貨物實在太貴重,放在外麵的倉庫,他肯定睡不著覺!
待東西卸下,他連女兒給他準備的禮物都沒看,帶著女兒特意準備的十個箱子進宮就要進宮。
柳氏勸他:“老爺,這會兒都下午了,要不明天去吧。”
宋明搖頭:“從溪山城抄家得來的東西上午已經入宮,想必皇上已經看過,我得趁著皇上心情好的時候給咱女兒邀功!”
柳氏聞言立即改口,歡喜道:“老爺,那您抓緊時間,路上遇到熟人也彆耽擱時間。”
“放心放心,這點分寸我還是有的。”
宋明喜滋滋的上了馬車,一路上都在思考邀功的措辭,卻沒想到此行差點兒給女兒邀出禍端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