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這次前往異國學習的名額,朝堂之上、私宅之中,幾乎人人都打起了算盤。
雖說使團僅提出了派些聰慧之人前來研學,可這看似簡單的要求,實則背後大有學問。
此去異域他鄉,路途遙遠不說,還要與異邦人日日相對,不僅要耳聰目明、通文識字,還得通曉人情、識禮儀,最好再帶些膽識和筋骨。若隻是個病弱書生,未到彼岸就死在途中,豈不是貽笑大方?
更何況,他們此行學習的,乃是那“照明神器”的製作之法。在眾朝臣眼中,這等神物若真能掌握,其利足以照亮江山、覆舟天下。如此要訣,豈能隨意傳授於庶人?說是“研學”,實則更像是一場利益與權力的爭奪戰。
“這等技術,說它是仙法也不為過。”左都禦史在朝會上沉聲說道,“若讓工匠賤籍之人得了手,那日後誰還肯聽咱們的話?豈不是養虎為患?”
“李大人言之有理。”戶部尚書冷笑一聲,“再說,那些粗人懂什麼?叫他們學燈,不如叫他們燒火。”
眾人哄然,竟也沒人反駁。
實際上,不少人都私下動了心思。比起真的造福天下,他們更擔心的是:若這手藝落於他族他人,將來再想得回便難如登天。
既然如此,倒不如自家人學會,收歸己用。於是,一時間,朝中諸公卿、宗室貴胄、地方世家皆躍躍欲試。
可問題又來了——大人物們自己多是須發斑白,縱有野心,也早已身老體衰;況且,年紀越大,越知避險之理,怎肯輕易遠行?思來想去,他們便將目光投向了自家下一代。
“讓兒孫去。”幾乎是所有人的共同想法。
他們要的不僅是能學成歸來的人,更要一個能撐得起身份、帶得起榮耀的“旗幟”。若此子未來能學成歸來,不但光耀門楣,更可一躍高於同族諸支。即便不歸,也不過折損一子,權作探路者。
消息傳出不過數日,京城各處皆喧嘩。
禦街兩旁的青樓歌館冷清了,私塾學堂卻座無虛席。大小世家調集子弟,考才學、測武藝、查體格、驗文書,連平日養在深閨的庶子也被叫來,唯恐漏掉一顆潛力之星。
“你若能去彼岸學成,回來便是家主。”某侯府主母對長子如此耳語,語氣篤定。
“兄長你不去也好,娘說你身子不好,還是讓我去吧。”一個麵目清俊的少年如此對哥哥說道,眼中卻滿是躍躍欲試。
名額隻有二十人,可想而知,爭奪將是何等慘烈。
十餘日之間,朝堂上表奏不斷。某家子弟有功、有才、有德;某族長孫曾在書院奪魁、兵書熟誦;更有甚者直接上門“拜訪”使團,暗中送禮,以圖內定。
而使團卻並不急於答應,反倒一派悠然。安洛帶著翻譯與文書人員,日日在驛館品茶賞畫,偶爾出門看戲,擺明了姿態:我們不缺人,你們要選,就選最好的人。
這下好了,反倒激起了世家之間的暗鬥。有人在朝上唇槍舌劍,有人在場下鬥雞走馬;甚至還有幾家族中子弟為爭名額,約鬥校場,一場比試看得朝臣側目,百姓稱奇。
“這哪裡是求學,分明是爭聖旨。”有老臣搖頭歎息,卻又按捺不住自家人也去湊熱鬨。
到了第十四日,最終名額終於敲定。
二十人,皆為世家精挑細選的“麒麟兒”。年紀在十六到二十之間,多是家中嫡長、庶出之中最為出色的一人。個個身姿挺拔、眉目英氣,既有才名又有膽識。最難得的是,他們均修習武藝、熟讀六經,可謂人才濟濟。
消息一出,京中歡騰。
朝堂上,幾家得了名額的重臣頓時神情不再凝重,換上了春風得意;而未得者,則麵色陰鬱,私下裡怨聲載道。
可再怎麼怨,也隻能接受。
得了名額的家族紛紛行動起來。衣裳、乾糧、金銀細軟、各色藥材……整整兩日,城中車馬不絕,驛館前堆得如同過節,恨不得把一座府邸都打包隨行。隨行家仆、護衛、仆從也儘數安排得妥妥當當,隻等出發之日。
其中,最為引人注目的,莫過於謝國公府。
謝家此次派出的是其庶長孫謝鈞,年方十八,傳言自幼習武、博覽群書,長於騎射、精通四書,頗得國公老爺子器重。據說這孩子曾三日三夜不眠通讀《造物術義》,對器物之術尤感興趣。
而大理寺少卿之子林衍也在其中,人稱“林三郎”,少年時便以巧手聞名,曾拆家中水車又完好複原,還添了兩道出水口,連少卿本人都驚為天人。
至於這些孩子們本身,有的誌在四方,有的心懷榮耀,也有的……不過是被推上這場權力博弈的棋子罷了。
“爹說了,若我回來便立我為嫡。”林衍在夜晚與好友交談時,語氣平靜,卻握緊了手中那支竹製工筆,“所以我一定要回來。”
“我娘說……若我回不來,她也會給我立一塊碑,說我是為國求藝犧牲。”謝鈞的笑有些苦,“可我並不想死在外麵啊。”
也有人背後偷哭,也有人趁夜寫下遺書,隻是翌日清晨,仍是披甲整裝,一身朝陽,意氣風發地走上旅途。
天光熹微之時,眾人齊齊出現在使館團門口,等著跟使者們一齊出發。
因為使者們說過,要坐他們的器具,一齊出發。
想到那會動的巨大鐵皮箱子,少年們躍躍欲試,像是即將鬥虎一般昂揚。
然而安洛說出的第一句話,就讓周圍眾人臉色一變。
“帶那麼多東西乾什麼?不用帶,去我們那裡包吃包住的,衣服,衣服也給發的。”安洛笑道。
“安先生,我們什麼也不帶嗎?”有青年大著膽子上前問道。
“是啊,可以什麼都不帶,我們管吃管住的,不過嘛,你們要是想過去買點兒東西,可以帶點兒錢。”
“帶些金子吧,可以帶過去換成我們那裡的錢。雖說學校裡不用錢,但萬一你們想要出去玩,總是會有花錢的地方的。”安洛想了想。
他話音一落,周圍人的臉色各異。
如此奢靡的世外之國,隻能用金子嗎?
好在,前去的都是高門大戶,家中不缺金銀,倒也讓兒孫多帶了些金子。
瞧見那些人一盒一盒的黃金往背包裡裝,安洛又提醒了一下,“還是少帶些吧,花錢得稍微節製一點。”
這話就沒人聽了。
出門在外,哪裡能省呢?他們本來就不是缺錢的家庭。何況這世外之地,肯定有很多需要打點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