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的教育,國防,衛生,科學等事業,都是靠著稅收才有的經濟發展和進步。”
“175萬億的稅收中有267萬億的稅是外企交的,占到總稅收的1526%。
如果把外企交的部分去掉,華夏人在2024年繳納的稅是1483萬億元,平均到1413億人頭上平均每個華夏人一年交了104954元的稅。”
“看到這,那有人會說了,繳稅起征點不是5000元嗎,我連5000塊的工資都不夠,哪裡有交稅?
朋友,你絕對想多了,因為你吃的每粒米,喝的每瓶水穿的每件衣服其實都已經包含了稅收在內。
你雖然沒有直接納稅,但隻要你還在吃飯,交通,住宿你就是在給國家貢獻稅收!
所以彆再說什麼躺平不躺平的,簡簡單單的活著就是在對國家做貢獻。”
“那為什麼大多數人對於納稅的感覺非常弱呢?
因為目前華夏的稅收大部分都是十分隱秘的間接稅,如消費稅,增值稅,煙草稅等等。
華夏的稅收共18種,資源稅、環境保護稅之類的就不說了,畢竟我們普通人也並不怎麼能夠接觸到,我們就來說說在日常生活中交了也不知道的稅。”
“增值稅——這是華夏第一大稅,每當商品流通一次國家就要收一次稅,這意味著每一件商品賣到老百姓手上中間已經收了好幾次稅。”
“比如工廠將手機賣給批發商,國家要收一次稅;
批發商將手機賣給零售店,國家又要收一次稅;
零售店將手機賣給消費者,國家又又又要收一次稅。
而且商家在給產品定價的時候,肯定考慮了稅費成本,所以增值稅最終必定轉嫁到消費者頭上。
這就意味著5000塊錢的手機,它的真實價格並不是5000,很有可能隻是標價的一半甚至更少。”
“不隻是手機,糧食、電器、衣物、家具、甚至就連自來水,都是含有增值稅的。”
“所以這就是為什麼會有人說你隻要還在吃飯、穿衣、住宿、交通,那你就是在給國家做貢獻。”】
……
聽到增值稅的概念後,一些沒怎麼接觸過商業的古代百姓看傻了眼。
“竟然還能有這種稅收方式!?”
之前聽說農業稅被取消了之後,他們還羨慕後世的平民百姓。
可看到這增值稅的概念之後,直接把他們人給乾傻了。
一件商品,在轉手的整個過程中,
工廠賺錢了,
批發商賺錢了,
零售商店賺錢了,
隻有買他的消費者當了冤大頭!
承擔了他們所需要繳納的所有稅收!
而且還不是單一的一種商品,而是生活中幾乎所有的商品都有增值稅!
這增值稅也太可怕了!
隻要活著,生活的方方麵麵都要交稅。
那在他們所在的古代,該不會也有這種稅種吧?
其實,自己平日裡購買商品是可以更便宜的,隻不過是因為要給國家交稅而導致商品的價格提高了?
……
【“所得稅。”
“這項稅收分為兩大類,企業所得稅和個人所得稅。”
“企業所得稅:一般稅率為25%,高新技術企業、小微企業等可享受優惠稅率,如15% 、25%。”
“個人所得稅,簡稱:個稅。”
“也就是網友們常說的‘月薪5000以下不用交稅’。
因為這個稅是比較明顯的稅,直接收了,怕窮人太難接受,不收又容易滋生富人,所以起征點定在了5000元。”
“原則上收入越高,交的越多,稅收稅率如下:”】
視頻中。
放出了一張個人所得稅的稅收稅率表。
(圖片:)個人所得稅稅率表:
薪資範圍在15000元之間的,稅率為0%
薪資範圍在50008000元之間的,稅率為3%
薪資範圍在800017000元之間的,包括17000元,稅率為10%
薪資範圍在1700030000元之間的,包括30000元,稅率為20%
薪資範圍在3000040000元之間的,稅率為25%
薪資範圍在4000060000元之間的,稅率為30%
薪資範圍在6000085000元之間的,稅率為35%
薪資範圍在85000元以上的,稅率為45%。
【“從圖中我們可以看到,個人最高的稅率為45%。
也就是說如果你年收入超過1,000萬,那麼你就需要交450萬的稅給國家。”】
……
明朝。
朱元璋的眼神之中閃過意動之色。
他對這個人所得稅的征稅方法產生了興趣。
他知道後世平民百姓的平均工資都隻有三四千。
而這個個稅起征點卻是5000。
這個個稅稅收很有人性,非常照顧老百姓。
隻對富人收稅。
這個隻對富人收高額稅收的方法,提醒了朱元璋。
既然他的明朝免除不了農業稅,那可不可以改進農業稅的稅收方法?
對於家中隻有一畝地的平民不收稅。
超過五畝地的收3%的稅。
超過10畝地的收10%。
超過一百畝收20%。
超過五百畝收25%。
超過一千畝收35%。
超過一萬畝收45%。
而且不準把稅收轉嫁給佃戶。
這樣子的話,田畝所占越多需要交的稅就越高。
那樣子不就不用擔心有人再敢大肆購買土地了嗎?
朱元璋越想越興奮。
他這方法,不但沒有影響農業稅的稅收總體。
還直接解決了曆朝曆代都解決不了的土地兼並問題。
簡直就是一箭雙雕!
【“消費稅。”
“除了賺錢要收稅,你花錢也要收稅,也就是所謂的消費稅。”
“為了你的健康,抽煙和喝酒都要交稅,比如最高的甲類煙卷稅率,高達到56%。
再加上華夏煙民眾多香煙又有成癮性。
所以華夏納稅最多的不是企業,不是銀行,也不是互聯網公司。
而是華夏煙草總公司,它每年的納稅額度都在萬億元以上,比稅收省份最高的浙江省還要高,是華夏絕對的納稅天花板。”】
在這裡。
視頻中放出了一張2023年華夏納稅排行榜前10的企業名單。
no01華夏煙草:年納稅144萬億
no02工商銀行:年納稅1096億
no03華為集團:年納稅1010億
no04建設銀行:年納稅866億
no05華夏石油:年納稅693億
no06農業銀行:年納稅678億
no07華夏銀行:年納稅591億
no08恒大集團:年納稅400億
no09阿裡巴巴:年納稅366億
no10茅台集團:年納稅300億。
屏幕上飄過幾條彈幕。
「哇哦,好多錢啊,煙草真不愧是華夏的第一大稅收企業。」
「每年14萬億的稅收,這都相當於是國家一年的軍費支出了。」
「人人都說石油和銀行是暴利行業,但跟煙草相比,簡直就是小巫見大巫。」
「香煙有成癮性,我還是不建議抽。」
每年14萬億的稅收,連現代人看到後都感到了異常震撼。
更何況是古代人。
唐朝。
李世民和眾位大臣的臉上都寫滿了驚駭之色。
這稅收排行榜中,那些企業的名字,光是看一眼就能夠大概猜出他們所從事的行業是什麼了。
比如銀行他們知道是錢莊。
石油公司是販賣石油的。
茅台……好像是後世一種很出名的酒。
這些企業,都是他們能想象到的暴利行業。
能進入稅收排行榜的前10很正常。
可這煙草稅,他們就想不明白了。
這煙草是什麼東西?
不但入了榜,還排在了第1位!!!
稅收收入高到甚至連排行榜的剩下9名全加起來。
都不到它的一半。
“諸位愛卿,你們知道這個煙草買賣是什麼嗎?
竟能如此賺錢?”
李世民有些羨慕又有些好奇。
長孫無忌,率先開口:“陛下,之前在後世的街上看到過一些人拿著一根白白的東西,放在嘴裡麵吞雲吐霧。”
“那個好像就是香煙。”
被這麼一提醒,李世民也想起來了。
確實有看到過這樣的一幕。
當時他還以為是後世的季節正處於冬季,那人在哈氣呢。
“原來那個就是香煙啊……小小的一根煙竟然能給國家帶來這麼高額的稅收?直接補全了整個國家的軍費支出。”
作為一名時常帶兵打仗的皇帝。
李世民無比清楚。
軍費的支出是一筆多麼高昂的費用,整個國家不可能有其他的財政支出超越軍費。
而後人卻說僅此煙草稅這一項的收入,就相當於國家一年的軍費支出了。
這不但令人匪夷所思,也令人振奮至極。
李世民心動了。
“你們說朕的大唐能不能也做這種煙草的買賣?”
這個提議,也立即撩動了諸位大臣們的心。
房玄齡眼睛咕嚕嚕的轉了一下,笑道:“陛下,臣覺得這個生意可以做,剛剛視頻報稅收的時候有放一段煙草生產線的運作視頻,臣看那煙草的生產過程好像隻是把一些乾草搗碎,然後卷進了紙裡。”
“製作過程可以說是非常的簡單,都沒什麼難度,想要仿製應該不難。”
李世民也想起了在視頻中看到的畫麵。
發現那煙草的製作過程確實很簡單。
房玄齡:“隻是那煙草的煙葉是何品種,我們就不得而知了。”
“不過我大唐地大物博,說不定能夠將其找到?”
李世民聽罷,微微點頭:
“那好,房玄齡這件事情朕就全權交由你負責。”
“是,陛下。”
……
清朝,末年。
其他朝代的人沒怎麼見過香煙。
對於香煙並不是很了解。
但是親眼見識過鴉片危害的林則徐,一眼就認出了這東西。
“那吞雲吐霧的模樣……還有成癮性的功效,以及如此高額的暴利……
這不就是毒品嗎?
不是說華夏是禁毒大國嗎?怎麼他們的國家政府自己也跟著販賣毒品啊?”
林則徐萬分不解,心中有許多問號。
……
大宋。宋神宗時期。
相比較於其他人關注的高額稅收,宋神宗更在意的是後人提起的那句——
——煙草一年的稅收,都相當於國家一整年的軍費支出了!
一整年!
也就是說後世華夏他們每年所需要花費掉的軍費隻有14萬億!?
僅僅隻占了財政總額219萬億的65%!?
竟然如此之少!!!
宋神宗被這個數字狠狠的震驚到了。
畢竟在他的印象之中,經濟越是發達的國家軍費支出的占比往往就越高!
就好比他們宋朝。
作為華夏古今經濟最繁榮的朝代,宋朝每年的稅收占比都在6,000萬,甚至7,000萬貫以上!
是前唐巔峰的兩倍,開元盛世的7倍!
而軍費支出同樣也遠超前朝,即使是不打仗的時候,每年所需要花費的軍費開支也在1,800萬貫左右!
如果是打仗時期,更是有可能直接飆升到4,800萬貫!
直接占了整個國家一年稅收的69%!
超越了大半!
這個數額,光是想想宋神宗就感到一陣肉疼。
後人和曆史,常常罵他們宋朝軟弱無能,沒有想要一統華夏的決心,根本不敢跟遼國、金人打仗,是弱宋。
隻會賠款。
這些話傳在宋神宗的耳裡,何嘗不是一種鑽心的刺痛?
但是宋神宗又能有什麼辦法呢?
軍費的開支對於大宋而言實在是太高了。
每年繳納給遼國的稅率也不過才30萬貫錢,僅僅隻占了國家總稅額的043%。
不是宋神宗不願意打仗,隻是稍微算一筆經濟賬就能夠算明白,跟軍費的支出相比,30萬貫錢簡直就像是在打發乞丐。
而且還是一個極講信譽的乞丐,給他錢,他真就不打我。
……
【“之前我們所談到的稅收都是平民百姓經常能接觸到的。
接下來我們來談一種社會中隻有少部分人能夠接觸到的稅收種類。
這種稅收就是——奢侈品稅。”
“這是一種針對奢侈品征收的消費稅。
對於‘奢侈品’國內並無準確定義和劃分標準,在一定的社會經濟條件下,‘奢侈’的定義總是相對的。
所以,奢侈品稅需要根據社會經濟的發展而適時進行調整,但大部分都是保持在20%~15%之間。
也就是說一件100萬元的奢侈品需要額外交20萬至15萬元的稅收。
這種奢侈品稅的目的在於調節貧富差異,促進社會公平。”
……
“除了剛剛提到的4種稅外,還有房產稅,車輛購置稅,城市維護建設稅,耕地占用稅等等涉及到我們生活方方麵麵的稅。
因為數量太多就不一一列舉了。
簡而言之就是不管你工資到沒到5000,每個華夏人都在交稅。
可即使我們交了各種各樣的稅,大多數人都沒意識到自己是納稅人,最核心的原因就是沒有任何人告訴你,你實際上交了多少稅。”
“外國的消費小票中會明確標注你所消費的產品交了多少稅,但華夏是沒有的,所以大家也就意識不到自己在交稅了。
畢竟,如果你每個月收到賬單顯示你這個月交了1000塊錢的稅,你還會像現在一樣對那些花好幾億去搞的麵子工程不管不問嗎?”
“如果你每年收到賬單,今年納稅14萬,你還會對門口那條花了幾千萬,修了5次的馬路一笑了之嗎?”
“假如你知道這筆錢本來可以用來建一所學校,讓你不用買房也可以給孩子讀書的話,你會怎麼選?”
“所以說納稅人意識其實是非常重要的,當我們有了納稅人意識,國家才能在人民的意識下更合理的去使用每一筆稅收。
讓每一個華夏人過得更好。”】
「人生無法逃避的兩件事,稅收和死亡。(狗頭)」
「上次買了一台11,000的蘋果電腦,稅有2700元。」
「嘶,你這電腦是經曆過多少次增值稅了呀?」
「至少經曆了三次增值稅和關稅。」
「不讓你們知道稅收的具體數額,其實這個跟華夏曆史文化有關,曆史上的老百姓就特彆恨各種苛捐雜稅,對人民直接性的收稅是很難的,所以我們就搞間接稅,讓你在不知不覺間就把稅收了,好處是收稅壓力小,壞處是消費稅對促進社會消費有抑製作用,而且二次分配能力不強,富人和窮人收的比例是一樣的。」
「我想到了一個比喻:納稅就像是投資,利用這些錢去建設和創造更多的價值。
我們享受所完成的更多公共權力和利益,同時也承擔著作為納稅人的對公共權益的一些職責。」
「是的,交稅沒問題,問題是稅款要用在造福人民的地方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