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小說 > 曆史軍事 > 我,刷短視頻,帝王集體破防了! > 第27章 大哥駕崩,侄子要把江山讓給我?

第27章 大哥駕崩,侄子要把江山讓給我?(1 / 1)

推荐阅读:

“秦皇漢武唐宗三人,確實不如父皇明斷。”

朱標微笑著接話。

“他們雖功業驚天動地,然父皇重建漢人天下,再開盛世偉基,功勳不輸給前人!”

他說的並非溢美之詞,而是真心佩服。

他父親自乞丐之身登基,蕩清胡虜,奠基大明,複我中華。

這樣的功業,何嘗不是一代千古?

他人再多讚譽,老朱都能麵不改色。

可朱標一番肺腑之言,卻讓朱元璋老臉差點繃不住。

“你這小子,倒是學會哄老子高興了……”

雖然嘴上罵著,嘴角卻已笑意難掩。

縱使始皇、漢武、唐宗為曆代帝王楷模。

可他朱重八,哪一點就遜他們?

自寒微而起,文治武功,再定乾坤!

這一樁樁,一件件,又有幾人能比得了!

……

永樂時期。

朱棣眼見眾帝王皆因標題分神,終於悄然鬆了口氣。

能借機與父皇對話一次,實屬難得。

雖然他真不想有這個“機會”。

心中默念:“爹,您就歇著吧……”

朱高熾與金豆子在一旁輕聲探問:

“父親,那說話的……真的是祖皇?”

朱棣望著三人,眉頭微蹙,終是低聲說道:

“多半不假。”

“這天幕真是奇物,竟能聯通古今帝皇之意。”

“若不是……”

若不是父皇朱元璋身在其中,他真想與那傳說中的諸帝一敘。

可如今,他根本不敢張嘴!

然而,這種事想瞞恐怕也瞞不住。

一旦未來的帝王降臨其中,這件事遲早要揭開。

既然無法藏拙,倒不如主動交代?

好在那是另一個時空的自己,老爹也隔著天幕,未必能奈他何。

不過另一個“朱棣”,怕是難逃一劫。

他陷入沉思,琢磨該如何措詞。

直接說“大哥駕崩,侄子要把江山讓給我”?這怕不是爹要當場吐血!

還是換個說法,說侄子胡來,逼得兄弟們走投無路?

朱棣想了一圈,依舊理不出個好法子。

畢竟,他終究是篡位而得。

這皇位本就應該是大哥的東西!

誰都不準許染指的!

若非大哥英年早逝,父皇也斷不會把帝位交給侄兒朱允炆。

畢竟按照理應的傳承規矩,這皇位該由我們這些親生兒子來繼承才是。

雖說自己被情勢所迫、走投無路。

可終究,還是奪了那本不屬於自己的皇權。

“唉……”

朱棣長歎一聲,沉默了許久。

……

此時。

李世民緊盯著頭頂的天幕。

他很想弄明白,自己的兒子究竟做了哪些事,才會登上那樣的榜單。

他也在懷疑,自己這些年是否也犯了錯。

玄武門那日黎明,他放出的那一箭,是否終將在幾十年後反噬到他本人?

李世民心中充滿疑問!

即便他並不願去直麵真相。

承乾真的意圖造反?

為何會如此!

哪怕這些年來,承乾屢次令他失望,

可李世民對這個孩子仍未完全死心。

他沒想到,竟有一天,父子二人會刀兵相見。

他的心潮起伏,如怒海驚濤,久久難以平複。

長孫無忌、魏征、房玄齡等朝臣也一言不發,低頭不語。

而東宮中。

李承乾同樣盯著天上的天幕不放。

他急切想通過天幕,窺得後世走向!

並借此找到一條通向勝利的出路。

叛亂?

此刻已無路可退!

……

畫麵尚未浮現,天幕中卻已有聲音傳來。

那是鐵蹄聲中交織的低語,回蕩於宮牆深處。

似乎早已預示著某種可能性的到來!

緊接著——

一段低沉而又飽含情緒的旁白緩緩響起。

【武德二年,承乾殿傳出嬰兒啼哭,李世民的長子出世。】

【李淵親自為其命名承乾,寓意“承皇業,控乾坤”,李世民對其寄予厚望。】

【八歲冊立為皇儲,太宗遣陸德明、魏征等名臣為師,望其繼承帝統。】

【年幼時,他才識過人、仁厚謙恭,處理政務井井有條,朝堂眾臣皆稱其有太宗之風。】

【………】

旁白聲中,簡要勾勒了李承乾前半生的軌跡。

幼時的他堪稱楷模,父子之間也相處融洽。

李世民極為寵愛這個長子,每當他染病,都會請來僧道祈福禱告。

聽到這段往昔,李世民憶起舊事,心中不免黯然神傷。

旁白仍在繼續。

【至貞觀八年,一場突如其來的足患毀了太子的光輝形象。】

【從此他漸沉逸樂,模仿胡人語言,自娛自樂,甚至命人盜民間牛馬宰食以圖快意。】

【東宮之中,他令人繪製胡風圖卷,並悄聲對近臣道:得天下時,當率鐵騎馳騁西陲。】

【此言看似荒唐,實則是他內心對父皇寵愛李泰的抗議。】

【………】

年少時的李承乾溫良聰慧,是典範太子,

可隨年歲漸長,他性情日漸乖張。

他寵愛一位姿貌出眾、能歌善舞的男樂工,稱之為“稱心”。

李世民得知後震怒,下令將其處決。

此事對李承乾打擊極大,他在宮中為其設室安靈,日日夜祭。

這些行徑令李世民愈發寒心,遂轉而更寵魏王李泰。

而李承乾感受到的壓力與日俱增。

即便李世民從未明言想改立李泰為儲,

但他屢屢賞賜李泰超過規矩,仍令承乾坐臥不安。

他急切地想要一個有分量的大臣,加入東宮陣營。

於是他找上了侯君集。

一場密謀已悄然拉開帷幕。

【貞觀十六年寒冬,太子私召侯君集,商討大計!】

當這句話響起時,畫麵終於顯現。

“侯將軍乃我大唐開國功臣,掃平高昌、擊敗吐穀渾。”

“而今日得見,深感榮幸。”

李承乾舉杯敬酒。

侯君集表情冷峻地回應:

“可惜,功高者常遭猜忌。”

他曾助李世民發動玄武門之變,戰功赫赫,卻仍被眾多朝臣詆毀彈劾。

李承乾微笑:“本宮又何嘗不是如此?覬覦此位之人,早已暗中布局。”

侯君集已猜到他所指。

卻仍裝作不明真意,不動聲色。

李承乾見他猶豫,便語氣真摯地說道:

“侯將軍,今日請你前來,實是肺腑之言。”

“當年你協助父皇奪位,今日若有教訓和經驗在身,是否願為我所用?”

最新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