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小說 > 曆史軍事 > 我,刷短視頻,帝王集體破防了! > 第67章 要不是他步步緊逼,我豈會起兵造反?

第67章 要不是他步步緊逼,我豈會起兵造反?(1 / 1)

推荐阅读:

大秦!

“明太祖既有二十多位皇子,為何偏偏立孫?”

“這豈不是埋下禍根?”

“倘若諸王中有人野心勃發,天下怎能安寧?”

始皇帝不解朱元璋此舉。

按理來說,皇位繼承應兄終弟及。

朱標既亡,那應由秦王、晉王、燕王等兄弟繼之。

可他卻偏偏將皇權交給了子嗣的孩子。

諸侯王們又怎會甘心?

“怪不得後來局勢不穩。”

始皇歎息了一聲。

……

大唐!

太極殿內寂然無聲。

李承乾捋著幾縷胡茬沉思。

“朱元璋立孫不立子,實在是……”

“讓人玩味至極。”

李世民心中泛起疑雲。

他不相信,那個從乞丐出身最終登頂天下的朱元璋會糊塗到這種地步!

老朱絕不可能察覺不到其中暗藏的隱憂。

旁邊的長孫無忌開口道:

“諸王握有重兵,若生異誌,勢必引發內亂。”

“朱元璋將皇位傳給朱允炆,背後定有安排。”

“他必然會為自己的孫子預留下足以立足的根本。”

房玄齡卻麵露凝重,緩聲說道:

“隻是,這一步已然埋下了大患。”

“我以為,日後的燕王起兵,正是因此埋下伏筆。”

……

永樂時期!

朱棣望著朱允炆登基的畫麵,內心百感交集。

當年長兄去世,宗親之中最有資格的其實是他。

可父皇終究把皇位交給了朱允炆。

而彼時的他,並未動過奪位之念。

他始終相信,父皇不過是更偏愛長兄而已。

這座龍椅,本就是為長兄一脈所留。

朱棣打心底接受了這個現實。

自那以後,他收斂鋒芒,隻願安分守藩。

這也是他多年如一的想法。

當年朱標尚在,他便甘心守邊疆,披甲出征。

可世事難料……

他的那位侄兒,心狠手辣得超乎想象。

剛繼位不久,便急不可耐地發動削藩!

實際上,藩王製度本就有廢除的可能,這一點朱棣他們早有心理準備。

當年朱標就談及過相關打算。

若是由朱標親自出手,他們自然不敢有任何反抗。

然而朱允炆不僅性急,手段更是毒辣!

上來便廢黜數位王爺為庶人!

甚至還將那位自幼與他一起長大的湘王,逼得走投無路而死。

那可是他的十二弟啊!

朱棣一想到性情溫和的十二弟,心中便一陣絞痛。

不僅如此,朱允炆還追贈湘王為“湘戾王”。

這口氣,怎能咽得下?!

各地藩王無不人心惶惶。

在那種情形下,不反就是等死!

“十二弟啊……”

朱棣歎息一聲,旋即輕輕一笑,道:

“這侄兒,倒是與父皇一般狠厲。”

“若非他步步緊逼,我豈會起兵造反?”

“………”

朱高熾、朱高煦、朱高燧三兄弟一旁默然無語。

他們也曾在靖難之戰中立下功勳。

若非身陷絕境,誰願意背負叛臣之名?

當時,建文帝的屠刀已經高懸在燕王府滿門之上!

若非父皇既能忍又敢斷,

隻怕此刻他們墳上的野草,早已隨風飄搖。

……

洪武時期!

老朱盯著天幕,沒有明顯情緒波動。

朱標身死後,他真的把皇位交給朱允炆?

細細揣摩之後,竟覺得這是自己會做出的決定。

可自己……總不至於愚鈍至此吧。

允炆年紀尚輕,尚未在朝堂紮下腳跟。

自己自然要為其排除險阻,好令他平穩登基。

甚至提前備好後路,以備未來突變之需。

為何仍會出現這樣的紕漏?!

更何況——

視頻裡朱棣的那番內心獨白,也明顯能看出他無謀反之心。

那麼,傳聞中的燕王騎兵,到底從何而來?

朱元璋麵無表情地掃了朱棣一眼。

此刻,朱棣仍舊跪在殿前。

當他聽見自己在天幕中最終所說的話,才慢慢吐出一口濁氣。

父皇!您看見了嗎?兒臣當真無二心啊!

天幕繼續說道。

【洪武三十一年,紫禁宮內鐘聲震天。】

【年方二十一的朱允炆登上皇位,承繼大統,改元建文。】

【建文帝登基後的首項政令,便是對諸王動手,誰知這柄削藩之刃,竟成了斬向大明心脈的屠刀!】

【這場席卷天下的靖難之戰,其實正是太祖當年分藩布政所埋的禍根。】

【太祖朱元璋將二十餘位子嗣分彆封藩,其中朱棣鎮守的北平,尤為關鍵。】

【而當太子朱標英年早逝,皇位落入皇孫朱允炆手中時。】

【他麵臨的,是九位親王擁兵三十萬的重壓。】

【建文初年,朝會上,齊泰據《皇明祖訓》所載:“無忠良之臣,有反叛之徒,宜舉兵而討”。】

【黃子澄也搬出漢朝推恩令,三人遂定下削藩之策。】

【………】

視頻之中——

朱允炆身披龍袍,神色莊重。

其身後站立三位重臣,赫然是方孝孺、齊泰、黃子澄!

後世稱之為“建文三傻”,此刻正共謀削藩大計。

“召你們前來,非是問該不該削藩。”

“而是要你們給朕一個切實的時機與手段!”

麵對此問。

三人提出兩種策略:

其一,以強先製強者,直搗燕王。

從最具實力的朱棣下手,一錘定音。

其二,由弱至強,逐步圖之。

先對幾個邊遠弱藩動刀,樹立皇權威嚴。

朱允炆深思良久,最終采納後者。

畢竟……

若一開始便撼動根深蒂固的燕王,恐怕事與願違。

在冊立儲君前,朱元璋曾對朱允炆提出試問:

若你將來登基,該如何處置你的叔父們?

朱允炆那時應對道:

“先以恩德籠絡之,再用禮法約束之。”

“若無效,再削其土;若依舊桀驁,便廢其爵,甚則出兵征伐!”

簡而言之,是恩威並施,步步緊逼。

朱元璋對這番話頗為讚許。

他曾期許朱允炆治世時,能善待兄弟諸王。

怎料——

朱允炆一即位,便在三位股肱之臣的推動下,大開殺戒,雷厲削藩!

在正式稱帝前,他便宣布周王橚有罪,貶為庶人,流放嶺南!

緊接著便是齊王、代王、岷王與湘王……

四王之中,一人自焚,其餘皆廢黜,充軍邊地。

建文帝設想的是,先清除較弱的勢力,最後再動朱棣。

如此一來,朱棣便成了孤軍獨鬥。

要知道,曆代從未有藩王能憑一隅之地反抗皇權。

按照齊泰與黃子澄的盤算,在剪除其餘藩王同時,牽製燕王,不使其有異動。

屆時,大勢壓身,朱棣自然低頭。

然而,三位大臣錯判了朱棣的膽識,也高估了自身的手段。

尤其出手對付湘王之舉,簡直是昏招至極!

最新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