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秦!
秦始皇沉吟半晌,嘴張了張,卻不知從哪說起。
他十三歲繼位時,大權握在趙和呂不韋手中。
即便貴為君王,卻處處掣肘。
他忍耐九年,才掌控朝政。
削藩該循序漸進、徐圖之勢!
即便從結果論,朱允炆成功了。
但他又能得到什麼?
何況朱柏是他至親的叔父。如此做派,誰還信你有情有義?
……
大漢!
劉徹露出幾分訕笑。
他太了解削藩了。
當年他上位,也有削藩的煩惱。
不過,他沒像朱允炆一樣激烈,而是運用“千古陽謀”——推恩令。
以此削弱諸侯藩權,逐步轉化成中央集權。
但朱允炆情況和他不同。
劉徹接手時,景帝已經清除掉“七國之亂”,而他是乘勝前行。
“朱柏無咎無錯,卻遭毒手,實為大忌。”
隨後,他轉頭對太子劉據微微一笑:
“你不用憂慮削藩之事,父皇已為你掃清。”
……
大唐!
李世民也看不透朱允炆的操盤方式。
各朝代都有削藩的曆史,李世民也不例外。
當年他新登大位,就得裁減臃冗之臣。
可那些舊臣,譬如裴寂,總愛借宗室說事。
於是李世民也動手了。
他召集宗親,親手處決謀逆的義安王李孝常。
還有人借“皇帝不孝”之名,試圖擁太上皇複位,發動宮廷政變。
可對李世民而言,這都小菜一碟。
畢竟江山是他親手打下來的!
平亂之後,他削藩自然而順,毫無波折。
李世民百思不解,朱允炆此舉實在匪夷所思。
他真要削藩,真正威脅不過兩個——
寧王和燕王!
其他藩王基本沒有太大的威脅。
要是李世民當政,怕是早就對那兩位動手了。
朱允炆想要從弱變強的思路其實並沒錯,一步一腳印本是正途。
隻是具體實施起來,實在是漏洞百出。
“若我是燕王,在這種局勢下也斷然不會坐以待斃。”
“若非當初大哥和四弟步步緊逼,玄武門之事也許就不會發生。”
李世民語氣平靜地開口。
儘管事隔多年,一想到自己親手解決了兄長,心中仍有些不安。
不知朱允炆逼死了自己的親叔叔,會不會也有片刻的懊悔?
……
大明!
奉天殿內一片沉寂,眾人望著天幕,麵露驚駭。
視頻傳遞的信息實在過於震撼!
幾乎讓在場所有人都心神不寧。
這一波波的情報,接連衝擊著眾人的心神。
起初是太子朱標的突然隕落,便讓人心生憂慮。
太子辭世,對大明而言是沉重的打擊。
儲君之位空缺,輕則波動朝綱——
而重則引發權力鬥爭!
接著朱元璋冊立朱允炆為皇太孫,宣布其將承繼皇統——
這令百官們滿是訝異。
畢竟秦王、晉王、燕王都尚在朝中。
皇上卻偏偏選擇年紀尚輕的皇孫登基,這棋著實出人意料。
正當眾人還在為太子之死與儲位更迭而驚魂未定之際——
朱允炆的表現讓他們更加震驚!
這位皇太孫行事未免太急躁了些。
上位伊始,便動念削藩!
甚至將一向仁和的湘王朱柏逼入絕境,最終引火自焚!
湘王素有君子之名,溫文爾雅,禮待眾人,聲望極佳。
陛下也曾多次讚許這位賢王。
可如今——
竟然被朱允炆給逼得以死謝天下!
這手法,實在令人瞠目結舌。
唰唰唰——!!
無數道目光刷地投向了朱標身旁的朱允炆。
朱元璋的臉色陰晴不定,注視著朱允炆的目光中充滿了複雜情緒。
驚訝、難以置信,還有幾分怒意。
心頭暗自感慨:
莫非是老眼昏花了,竟讓這個小子接了班?!
朱標也驚愕不已地望著自己兒子。
這還是那個平日裡聽話懂事的孩子嗎?
竟對親叔毫無憐憫之心!
連性情最為溫良的十二叔,
都死在了他的手上。
曾經一起長大的親人,他竟然能毫不猶豫地下狠手!
朱棣也瞪大雙眼看著朱允炆。
好啊——!!
原來這一切的源頭,竟是你這小兔崽子!
而朱柏難以置信地望著前方的朱允炆,眼睛不由自主地睜大了幾分。
朱允炆乃是大哥的次子,年歲比朱柏也不過相差六年。
兩人自幼情誼深厚,關係極近。
然而朱柏萬萬沒有想到……
允炆對他竟會如此絕情!
望著那天幕之中自己被火焚燒而亡的畫麵。
朱柏心中既震驚又感到幾分理所當然。
他乃大明的宗親,是太祖皇帝的骨血!
就算到了走投無路的地步,也不能辱沒先帝英名,更不能玷汙王爺的威儀!
倘若有朝一日,真的麵臨那種局麵,背上莫須有的罪名——
他寧願一死,以死其誌!
可朱柏怎麼也想不到,將他逼入絕境的,竟是兒時一起打鬨長大的那個人。
果真是……帝王之情最是薄如紙嗎?
他神色頓時低落,腳步都有些站不穩。
而此時此刻——
朱允炆被眾人注視,心中亦是驚慌失措。
我怎麼會害死十二叔?!
此時此刻的朱允炆,尚未被立為太孫,更未經曆將來的波折沉浮。
所以,對於那天幕上展示的一切,他同樣感到迷茫和震撼!
但他明白,現在該做什麼了!
“撲通——!!”
他不假思索,直接跪倒在地。
“皇祖父!”
“父皇!”
“…………”
朱允炆畢竟還年輕,叫了幾聲就詞窮了,竟不知如何分辯。
他又該如何解釋呢……
那些事情壓根都還沒發生,他如何自證?!
此刻的表現,也恰好反襯出了朱允炆與朱棣等人的差距。
剛才,朱棣麵對父皇那質疑的目光時,毫不猶豫表明立場:
願以性命擔保,表明忠心!
而湘王朱柏,在被建文帝追捕時,同樣是以死明誌!
這才是大明皇族的氣節!
倘若不是如此,又怎會有那句“天子守國門,君王死社稷”的豪言壯語!
哪怕是後來的崇禎皇帝,在無法抵擋大軍入京時,也選擇自儘以謝天下!!
朱元璋看著跪倒在地、額頭磕地作響的孫兒,內心久久無言,隻得長歎一聲。
他又能說些什麼呢?
朱允炆眼下並未做錯任何事情。
天幕上所演的,分明都是將來才會發生的事。
如今便以未來罪行來審判當下之人,這於理不通!
再說了——
削藩本就是勢在必行的大策!
無論將來是老大繼位——
還是允炆當政,又或者另有他人掌權,最終都必須削藩。
允炆這孩子,隻不過是拙了一些。
“唉——!”
朱元璋這一聲歎息,包含了太多複雜情緒。
倘若將來長子真的撒手人寰,那這皇位……
恐怕不能再交到允炆手裡……
一旁的朱標聽著父皇這一聲沉重的歎息,也緩緩收回了望向兒子的視線,低聲道:
“父皇。”
“此事皆是未發生的將來。”
“允炆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