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秦!
秦始皇嬴政雖然吞並六國,雄才蓋世。
但他擅長的是馭人之術,並非親上戰場。
始皇素來認為,帝王無需親征。
隻需指令一下,自有猛將攻城掠地。
帝王依靠的不是刀槍,而是權謀和布局!
如今蒙恬遠駐上郡,領守邊疆。
始皇便召集鹹陽城中將帥,集思廣益,為燕王破局之法出謀獻策。
一眾將領圍觀戰局圖,見到雙方兵力懸殊,皆露難色。
燕王不過數萬兵馬,而朝廷則坐擁數十萬大軍!
資源、地盤、兵員、糧草……朝廷方麵全麵占優。
單論戰略縱深與補給線,燕軍根本無從抗衡。
將軍們不禁喃喃:
“這等仗,就算武安君複生,也未必能贏得下來吧……”
始皇雖非行伍出身——
但見屬下將軍們一個個麵露難色,也不難猜出這仗打起來有多吃力。
“既然無計可施,便看看那朱棣是怎麼下的棋。”
他語氣淡然,卻透著一股不容置疑的威勢。
如今六合歸一,本應休養生息,兵鋒入鞘。
但自從和劉徹、李世民等人一番推演後——
始皇才驚覺,大秦的疆域在曆代王朝中竟然稱不上遼闊。
這讓一向雄心勃勃的秦始皇如何能忍?
所謂千秋萬載,豈能局限於疆土?
“朕的大秦,還遠未至巔峰啊!”
……
大漢!
漢武帝劉徹目光緊鎖天幕中的戰圖。
就如同他曾注視著北擊匈奴的形勢圖一般凝重。
劉徹原想召人共議,但思及衛青、霍去病等尚未歸來,隻得搖頭歎息。
幸好他本身精通兵法,心思縝密。
才一眼望去,他就挑眉輕咦。
“這兩方的實力對比,竟懸殊至此。”
“縱使朱棣再神勇,也難敵如此龐大的朝廷軍力。”
“按常理說,這一戰應是朱允炆勝券在握才對。”
劉徹神情微愕,眼中滿是疑問。
從後勤到兵員,朝廷方麵幾乎處於碾壓地位。
他沉吟半晌,腦海裡卻蹦出一個令人無語的想法——
朱允炆,是怎麼輸的?
……
大唐!
李世民身為馬上皇帝,曆經無數戰陣,自然對這種大戰充滿了興趣。
他目光緊盯天幕之上,不由得熱血翻湧!
論排兵布陣、縱橫捭闔——
他自詡不輸古今任何一位雄主。
儘管他因為魔改視頻氣得幾乎破防!
但這並不妨礙他繼續深入剖析靖難之役的局勢。
“頗有些看頭。”
李世民一眼看穿了雙方的實力懸殊。
想贏下這一戰,幾乎是登天之難!
“北平雖隻一隅之地,卻是燕王的根基所在,必須死守。”
“守得住,尚有轉機。”
“而守不住,便大勢已去。”
“換做我是朱棣……”
“得迅速擴軍!”
李世民手指一劃,指向了大寧——
那還有幾萬精兵,未歸朝廷也未入燕營。
“命人死守北平!”
“奪得大寧兵權,再圖後計。”長孫無忌開口:“但即使如此,形勢仍不樂觀。”
“孤城北平,要堅守下去實屬艱難。”
“………”
房玄齡也補充道:“北平乃朱棣根本之地。”
“一旦失陷,敗局便幾成定數。”
北平,就是朱棣的命脈所在。
失去老巢,何談抵抗?
妻兒、將領親眷儘為人質,還怎麼打?
即便朱棣仍有鬥誌,部下也必然人心惶惶。
“哪怕北平守住,局勢依然被動。”
“朝廷尚有數十萬兵馬壓境。”
“該如何一戰製勝?”
身為天策上將的李世民,也不由得陷入深思。
若換作他親自領兵,或許還能拚一拚。
但若站在朱棣的立場,這仗幾近無望。
“朱棣……難不成他確實有奇計,勝我一籌?”
李世民默默沉思著。
……
在幾位皇帝眼中,朱允炆自登基以來,步步誤判。
其一,是活生生逼死了無害的湘王朱柏,使得宗室儘寒,靖難禍根由此而生;
其二,是輕率放歸朝中質子,令朱棣無所忌憚舉兵叛亂;
其三,則是臨戰易帥,罷免了經驗豐富、老成持重的耿炳文。
但縱然朱允炆多有過失,朝廷仍占據明顯上風。
在李世民看來,朱棣的勝率怕是不足三成!
就算換他自己親征,勝算也不過四成左右。
因此,接下來靖難戰役的發展,引得眾多皇帝格外關注。
他們都想知道——
朱棣究竟使出什麼神來之筆,竟逆轉乾坤!
或許,這將成為戰爭史上最濃墨重彩的一章!
……
天幕畫麵仍然在繼續。
此時朝廷隻有兩條路——攻,或守。
由於明太祖殺儘開國功臣,舊將寥寥;
而朱棣久鎮北地,兵精將勇,朝廷難與之抗衡。
李景隆接替帥印後,自然選擇了主動進攻。
而在此前朱棣與耿炳文對峙期間,寧王手下的勁旅則成了關鍵變量——
成為朝廷與燕軍爭奪的對象。
寧王態度曖昧,既未助燕,也未抗命朝廷。
可藩王之間一榮俱榮、一損俱損。
燕王若敗,下一個就輪到寧王!
寧王麾下擁兵不弱,自然格外引人注目……
此時,三朝老臣齊泰再次發力。
他顧慮遼王與寧王可能助燕,於是建議朱允炆下詔召諸王入京。
朱允炆依計而行,派人送詔。
遼王接旨之後,從海道赴京。
寧王卻以各種理由拖延,拒不動身。
朱允炆一怒之下,削去了寧王的護衛權!
而此刻朱棣也未閒著。
他決定親自南下奔襲大寧——
交由長子朱高熾坐鎮北平。
而自己則揮軍奪取永平之後直入大寧。
進入大寧後,朱棣迅速控製住了寧王,將其精銳“三衛軍”儘數掌握。
寧王朱權被逼無奈,隻能被迫倒戈!
其實他根本沒有選擇餘地!
若站在朝廷一邊,最理想的結果是平定叛亂,但事後也難逃削藩命運;
最壞的情況則是燕王勝出,屆時與其為敵的寧王也難逃厄運。
兩種結局差不了多少!
若投靠朱棣,雖有失敗被殺的風險。
但若成功,或能保全藩位。
朱允炆一紙聖旨召其南下,他拒絕了。
再加上朝廷拔掉他的護衛,這一切擺明了是在逼他走投無路!
於是,在朱棣布局和朝廷逼迫下,寧王最終站入了燕軍陣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