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勤儉自持,不近女色。】
【在位十七年,宮中未曾修建半磚半瓦,一生未享過帝王之福。】
【他,心懷社稷,命途多舛。】
【年年災異,國運不昌。】
【他,是將“君王死社稷”五個字貫徹到底的皇帝——朱由檢。】
短短幾句,已勾勒出這位末代君王的輪廓。
朱元璋聽完,眉頭漸漸舒展,麵色略顯鬆動。
這孩子……好像並不丟人?
節儉、勤政、無私,甚至連福都沒享過。
比起曆代帝王,這樣的評價,已屬上乘。
【明朝萬曆三十八年臘月,寒風凜冽的紫禁城冷宮深處,一聲微弱的啼哭劃破寂靜。】
【朱由檢在母親劉氏懷中呱呱墜地,成為明光宗最不受重視的庶子。】
【年僅五歲,他就親眼見到卑微的母親在父皇的杖責下香消玉殞。】
【鮮血染透了青石板,那一刻,權力的冰冷第一次烙印在他幼小的心靈中。】
【十一歲時,他被封為信王。】
【然而名號之下,是朝中無視、王府冷清,宛若空氣。】
【彼時的太子朱由校沉迷木匠的樂趣,朝政卻早已落入權宦魏忠賢之手。】
【他常夜宿藏書閣,潛心苦讀。】
【某個電閃雷鳴的深夜,他從窗欞間望見角落裡的餓殍。】
【他,第一次意識到這王朝正在腐爛崩塌。】
【十七歲的一夜之間,哥哥驟然駕崩,緊接著便是傳位詔書從宮中送來。】
【天啟帝朱由校在臨終之際,沒有親子,便將皇位托付給最親的弟弟。】
【一句“吾弟當為堯舜”,朱由檢就這樣承接了一個百病纏身的龐大王朝。】
【他順利的成為大明的繼任者,肩上頓時負起萬鈞重擔。】
【若要為這位新帝下一個定義——那便是“孤獨”。】
【沒有娘家助力,沒有宿將扶持——】
【朝堂上沒有堅定的盟友,他幾乎是孤身一人麵對這個岌岌可危的王朝。】
【當時的魏忠賢勢力通天,連宮廷內外也被其爪牙籠罩。】
【因心懷戒備,朱由檢登基初期,連禦膳都不敢動,隻能靠自己藏著的粗糧充饑。】
【但他並未被恐懼吞噬。】
【而在一次朝堂政變中,他果斷出手,剪除了魏忠賢的勢力根係。】
【魏氏黨羽紛紛瓦解,最終魏忠賢被逼自縊身亡。】
【在清除了閹黨之後,他迅速整頓朝綱,啟用被打壓的大臣,重建朝政秩序。】
【他令袁崇煥鎮守遼東,以禦女真之患,又派洪承疇赴陝平亂,鎮壓愈演愈烈的農民軍。】
【然而天公無情,自朱由檢即位之後,天地變色,小冰河期來襲。】
【連年天災不斷,乾旱、水患、蟲災、瘟疫接踵而至,饑饉四起。】
【百姓流離失所,盜匪蜂起,義軍遍地。】
【朱由檢看著奏章上寫著“陝西赤地千裡”、“遼東兵臨城下”、“江南生亂不斷”——】
【他隻能強撐起這摧毀前夜的朝堂,走入一場注定敗局的死戰。】
……
朱由檢即位那一刻,堪稱天崩開局。
他上吊自儘於煤山之時,年僅三十三。
三十三歲,劉邦還在鄉野調笑寡婦;
三十三歲的張居正,還在京中默默無聞;
三十三歲的王陽明,尚未悟道,隻是普通鄉紳。
曆史中,少年皇帝即位並不罕見。
但多數都有強大的母族或權臣輔佐,得以成長錘煉。
就算是赫赫有名的漢武帝劉徹,登基時也在竇太後的庇護下逐漸展露鋒芒;
哪怕是平庸的明英宗,最初也有張皇太後坐鎮;
更不用說大清的康熙帝,孝莊太後為他保駕護航多年。
這些都給予他們時間,給予他們緩衝,才有後來的強盛。
當然,也有例外。
比如李世民,少年從軍,未弱冠便橫掃群雄;
再如那個年僅十四便被推上皇位的少年道君。
文臣以為他好控,結果卻選了個翻桌子的皇帝。
他上來第一手就是“大禮議”,把滿朝權力牢牢握在手裡,誰也動不了。
隻是這樣的天縱之才,終究鳳毛麟角。
回望崇禎,他既無導師,又無助力,自身資質也非英才,便隻能在泥濘中獨行。
先帝臨終之言,唯留一句:
“吾弟,當為堯舜!”
就憑這句話,朱由檢披上龍袍,登上禦座,正式執掌這風雨飄搖的大明江山。
此後,他便如履薄冰,勤勤懇懇,披荊斬棘,為這個殘破的王朝嘔心瀝血了一生。
剛剛登基,局勢便已糜爛不堪。
第一年就碰上了浙東的滔天巨浪,接下來的每一年,大地都沒安分過。
不是旱災就是洪澇,蝗災、疫病接連而來,好像天命都在宣告——這盛世將儘。
……
而此時,眾多皇帝隔著天幕凝視這一幕,麵色皆沉。
開局之差,已非“慘”字可形容。
內有宦官專權、政令不通。
而外有邊疆動蕩、義軍蜂起。
再加上氣候反常、百姓流離,幾乎所有的不利因素都集中爆發。
唯一值得慶幸的是,崇禎此時手中尚有實權,並未完全被架空。
不像東漢末年的劉協,空有皇帝之名,實則如人偶一般任人擺布。
朱由檢至少還掌握著政令,這也給了他運籌帷幄的空間。
……
漢武帝時期!
劉徹卻微微搖頭。
“宦官權柄滔天,皇帝身邊無人可用;外敵壓境,天災頻發。”
“這樣的困局,實屬凶險。”
他雖不輕言放棄,但也清楚,這種亂局,極難施展。
他心中清楚,崇禎若想有所作為——
必須趁還握有權力之時,著手培植心腹、任用乾才,穩住朝局。
魏忠賢之死雖然除去了一害,卻也撕裂了本已脆弱的平衡。
一個皇帝,若無新力量支撐,又如何與盤根錯節的文官集團抗衡?
若能及時扶持如袁崇煥一類忠臣,或許尚有一線生機。
……
貞觀時期!
太極殿中,李世民也低頭沉吟。
他設身處地思考:若換作自己,是該如何破局?
“除掉魏忠賢之後,孤立無援,威信難立,政務誰來執行?”
“袁崇煥尚能鎮守邊疆,國內的亂局又該如何整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