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小說 > 曆史軍事 > 我,刷短視頻,帝王集體破防了! > 第121章 山河雖亡誌未死,氣節長存照千秋——!!

第121章 山河雖亡誌未死,氣節長存照千秋——!!(1 / 1)

推荐阅读:

在曆朝亡國的皇帝中,若不算那些純屬傀儡、毫無實權的如子嬰、漢獻帝劉協之流——

其他真正執政的亡國皇帝中,論勤勉程度,幾乎沒人能與崇禎帝朱由檢相提並論。

若真要找個對比,大概也隻有元順帝前期還能略作一戰。

朱由檢這一生,從登基到末路,幾乎沒閒過一天,操勞到死,最終卻是徒勞無功。

原本他隻是個逍遙自在的親王,這輩子與皇位八竿子打不著。

可命運突如其來地轉了個彎——

哥哥朱由校像明末的幾位皇帝一樣,迷失在荒誕荒唐中,一命嗚呼。

朱由檢坐在王府,皇位就這麼突如其來地砸到了他頭上。

隨之而來的,是那句被賦予厚望的“吾弟當堯”。

他於是便從此兢兢業業,風雨無阻,幾乎未曾有片刻懈怠,宛若走在刀尖上的人。

但終究,光靠努力是難以對抗命數和才智的差距。

十四歲的道光帝登基,雖然年幼,卻坐穩了龍椅數十年,稱霸朝堂。

而朱由檢則是在登基之初,就被迫“認賊作父”,對魏忠賢低頭哈腰。

好不容易聯手東林黨清除了魏忠賢這個大患,結果發現——

這群東林士人不過是另一股頑固勢力,一丘之貉。

滿朝黨爭如同山頭林立,朱由檢哪怕有心想做事,也舉步維艱。

漸漸的,他變得多疑,用人不信人,信人又生疑,疑而不用,甚至直接鏟除。

內政已是一地雞毛,外患又接踵而至——遼東戰事不斷,天災頻發,土司作亂,局勢一片狼藉。

到後來,國庫枯竭,連軍隊的口糧都發不出來,兵士餓著肚子,何談戰鬥力?

所謂“明軍不滿飽,滿飽不可敵”。

而彼時“滿飽”的清軍,則在皇太極的帶領下如狼似虎,節節推進。

當時明軍不少都投降了清廷,就比如名將洪承疇,也倒戈而去。

大明走向終結,朱由檢雖說有責任,但真要論罪魁,他卻未必當得起。

他的能力也就到那,不可能指望一個風雨飄搖中的末代皇帝——

突然化身劉秀、李世民或者嘉靖。

真正埋下禍根的,是大明幾位早期皇帝開啟的“甩手掌櫃”之風。

從嘉靖開始,這種“皇帝隱身”的趨勢便逐漸顯現。

雖說嘉靖二十年不上朝,但他依舊牢控政務,朝堂尚能維持。

到了朱由檢的爺爺萬曆後期,才是徹底躺平,甩手不乾,政務癱瘓。

朝堂若無主心骨,豈能撐起一個王朝?

若非絕世梟雄,誰也難力挽狂瀾。

朱由檢這個皇位,不論誰來坐,開局都注定是低人一等,委曲求全。

他能最終以死殉國,已是將自己這一生交出的最好答卷。

功過是非,隨風而逝。

……

康熙時期!

康熙靜坐宮中,看著麵前播放的大明末代帝王的視頻,神色凝重,輕歎一聲。

“大明啊,真正開始敗落,還是從萬曆、泰昌、天啟三代之後。”

“崇禎登基後,雖有心整頓朝政,無奈大勢已去。”

“他亡的是國家,不是人品;他失的是江山,不是氣節。”

康熙一邊看著畫麵,一邊緩緩開口,對身邊圍坐的皇子們語重心長地講道。

他年少時對《明史》極為熟悉,尤其對明末的風雲變幻格外在意。

“明亡之因,並不能全怪在崇禎身上。”

眾皇子雖點頭附和,但無人敢隨意發言。

康熙目光一轉,落在太子胤礽身上,淡淡道:

“胤礽,你怎麼看?”

太子沉吟片刻,答道:“明亡既是朝綱敗壞、民生凋敝所致,亦是命數既定,非一人所能挽回。”

康熙點了點頭,未多言。

這才讓其他皇子也紛紛獻言。

“崇禎勤政如牛,卻誤信小人,輕疑忠臣,終至瓦解社稷。”

“他雖有偏失,但非亡國之罪人。”

“天啟若亡國,尚可理解;崇禎不該亡,卻亡了,真可歎。”

康熙聽著,麵露幾分讚許。

這些話雖各有角度,卻也皆有道理。

他抬頭望著天幕,神情微凝。

大明諸多皇帝的點評已完了,接下來,該輪到他們大清了。

雖然康熙不是開國之君,卻也是大清帝係中,地位無可撼動的一代雄主。

大清的亡國皇帝即將登場,這讓康熙內心泛起了一絲不安。

“咱們大清的末代皇帝,可不能比大明還丟人啊……”

他低頭沉思,不禁回想起曆代王朝末期那令人唏噓的時刻。

宋少帝毅然沉海殉國,為大宋留下了最後一抹尊嚴;

崇禎帝雖回天乏術,但最終自縊煤山,以命捍衛皇帝的尊嚴——

“君王死社稷”這五個字,留給後世無儘敬意。

若是大清那位末代之主,若膽小怕事、畏首畏尾,豈不被後人笑掉大牙?

“再怎麼說……也不能比徽欽二帝更窩囊吧?”

康熙暗自低語,卻不敢在眾人麵前說出口。

這時,太子似乎察覺了父皇的憂慮,輕笑一聲,勸慰道:

“父皇寬心,大清江山穩固,怎會覆滅?”

“自然也不會有亡國之君。”

康熙目光掃了他一眼,語氣淡然卻帶著一絲冷意:

“世上從未有永不倒塌的朝代。”

“朝代更替,自古常理;即便我大清再怎麼強盛,終究也有走到儘頭的一天。”

“而新的王朝,也將在那之後崛起。”

他並不想聽兒子那種不著邊際的安慰。

太子麵色有些尷尬,乾笑幾聲,訕訕作罷。

康熙輕聲自語般說出一句話:

“隻希望我大清的末帝,哪怕亡國,也彆太丟人現眼。”

……

對於即將出現的新的亡國之君,各朝代都滿懷好奇。

繼元朝之後,中原大地迎來了另一個異族入主的時代——滿清。

前朝的蒙古統治者,隻守了一百年便走向腐朽與崩解。

這大清,又能撐多久?

這個答案無人知曉。

因此,眾皇帝對於即將登場的“最後的帝王”,都屏息凝神,摒棄雜念。

此前關於崇禎的一切討論,也被按下了暫停鍵。

隻見天幕緩緩浮現新的文字——

【大清的末代皇帝——】

【也是自大秦肇基、綿延中國兩千一百三十三年皇權帝製的終結者——】

【愛新覺羅·溥儀———!!】

最新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