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小說 > 曆史軍事 > 我,刷短視頻,帝王集體破防了! > 第120章 皇帝識人如識天,一念失察亂乾坤——!

第120章 皇帝識人如識天,一念失察亂乾坤——!(1 / 1)

推荐阅读:

漢高祖時期!

劉邦望著崇禎煤山自縊的視頻,輕聲長歎。

悲傷?倒也說不上。

自家後代的事,離他這個始祖太遙遠了。

哪怕是親孫子,他都未必上心。

但朱由檢這一死,倒是令他肅然起敬。

“要說韜略,我不如張良。”

“治政撫民、糧草調度,我不如蕭何。”

“領兵衝陣,橫掃千軍,我不如韓信。”

“可我明白一點:做皇帝,最重要的是用人。”

劉邦微微搖頭。

朱由檢呢?

不是沒人可用,是他把能用的全整沒了。

魏忠賢雖然權勢過盛,可也不是全然無用。

袁崇煥更是手握兵權的大將。

結果這兩人都被崇禎親手除掉。

之後對大臣的猜忌越發嚴重,動不動就換閣老,搞得朝局混亂無序。

“再大的誌向,沒有可信的幫手,也不過是空談。”

劉邦低語,一語中的。

……

漢武帝時期!

劉徹輕歎了一聲,目光裡卻多了幾分認同。

無論他是否稱得上明君,能做到以命殉國,就已值得尊敬。

身為天子,他選擇與國同亡——

這份擔當,足以傳世。

“以朱由檢的才識,他已是力竭而亡。”

“大明之運已儘,災害連連,餓殍遍地,縱有雄才大略之人,也未必力挽狂瀾。”

相比之下,劉徹自己幾乎是開局即巔峰。

承襲文景盛世,國泰民安,財政殷實,堪稱躺贏的局麵。

雖說剛親政時遇到些掣肘。

但畢竟有竇太後等人為他撐腰,穩住了朝綱。

而朱由檢呢?

一登基便四麵楚歌,無親無援,孤掌難鳴。

朝中無重臣,外無強將,宮中更無倚仗。

“這般局勢下,他撐了十八年,已是不易。”

漢武帝深深地看了天幕一眼。

麵對此等險境,他彆無選擇。

隻能借力打力,鏟除宦官勢力,轉而依托東林諸臣。

對於這一步是否正確,漢武帝劉徹並不想深究太多。

給這位末代天子,留幾分體麵罷了。

“皇帝事事親躬,未必便是好事。”

“崇禎什麼都想抓在手裡,大到邊關兵馬,小到文書奏折,無一不理。”

“結果是累垮了自己,事情卻越弄越亂。”

劉徹說著,便將話鋒轉向自己身旁的皇子。

教子,是他最喜歡做的事。

他最引以為傲的,正是識人之明。

“皇帝識人如識天,一念失察亂乾坤。”

若問皇帝是否必須親征四方,他會告訴你:“未必。”

他劉徹,從來不是衝鋒陷陣的悍將,也非生來帶兵的將星。

所以他提拔了衛青這樣的大將,發掘了霍去病這樣的少年英才。

身為皇帝,不在於親手衝鋒,而在於慧眼識珠,知人善用。

“帝王之道,在於掌舵定向,而非事必躬親。”

“抓大放小,才是治國之術。”

劉據恭敬躬身,頻頻點頭。

“兒臣謹記父皇訓誨。”

……

貞觀時期!

李世民目光複雜,神色沉鬱,既有欽佩,亦帶幾分遺憾。

在他看來,崇禎並非庸君。

大明或許還有一線生機,可惜崇禎並未抓住。

他確實不是治世之才,但也談不上昏庸無道。

“他不是良主,但絕非昏君。”

“若是換作父皇,想必早已扭轉乾坤了。”

李承乾語帶自豪地說道。

李世民未作回應,神情卻已說明一切。

若是他在位,軍事指揮自不必說;

在用人治政方麵,也比崇禎要強出太多。

但要真解明末之困?那也是難料之事啊。

……

洪武時期!

朱元璋眼神一凝,凝視天幕,良久無言。

畫麵中,崇禎吊死煤山,身旁唯有一個太監王承恩相隨。

“咱們朱家的子孫……落得這般地步。”

這一幕深深刺痛了老朱的心。

大明天子,最後竟形單影隻,自縊於樹下,連一個大臣都未陪葬。

“堂堂百官,竟不如一內侍忠誠!”

老朱怒聲咆哮,震徹殿堂。

文臣多心,反複無常,不堪重任。

奉天殿內,群臣人人膽寒,個個心驚膽戰。

此刻朱元璋的眼神變得無比複雜。

看著朱由檢的結局,內心翻湧起無限痛惜。

這個從未謀麵的後代,確實拚儘了全力。

他沒有太多幫手,也沒有太多資源,完全憑著一腔孤勇硬撐了十八年。

他曾奮力一搏,也曾慧眼識才;

雖有失誤,但也做了能做的事,用了能用之人。

朱元璋的腦海裡,浮現出那封熟悉的遺書——

“朕登基以來十七載,敵軍入境四次,闖賊逼近都城……”

老朱眼眶泛紅,喃喃道:“好孩子。”

“總算是給咱老朱家,留了一點臉麵。”

“死,也要死得像個天子!”

朱標默默垂淚,歎息一聲。

“這孩子……從未當家理政,如今卻獨自扛起江山。”

“做得已足夠好,父皇。”

他的目光落在畫麵中那件龍袍上——竟有縫補痕跡。

身為皇帝,竟連件像樣的龍袍都沒有……

朱標的心,狠狠一揪。

……

永樂時期!

朱棣捏緊扶手,滿臉怒火。

“反了!”

“這些賊寇,膽敢作亂!”

“蠻夷小醜,也敢欺我大明!”

他熱血沸騰,恨不能提槍上馬,再次征戰北疆。

“朱由檢……這孩子,骨氣倒是有。”

“爹啊,這仗早就該打!”

金豆子躍躍欲試。

“若早年斬草除根,又何至於今日被人逼入絕境!”

金豆子義憤填膺。狂妄居士連忙附和:

“爹說得是,早就該動手!”

“一個皇帝,竟至自縊求死——這口氣,咽得下去嗎?”

“該打!必須打!”

太子朱高熾看著他們“父子三人唱雙簧”,心裡苦笑。

又來了,又在逼他表態。

但這一次,他並沒有急於反駁。

他也知道,若這場仗打得好,也許能換來長久的安穩。

隻是……銀子夠不夠打仗,還是個問題。

……

嘉靖時期!

嘉靖帝望著天幕陷入沉思,良久才從恍惚中恢複。

若論勤政,在整個大明中,崇禎恐怕僅次於太祖。

他自己,是比不了的。

但崇禎確實缺乏能力。

無力掌控政局,無法平定內亂,連守疆禦敵都顯得力不從心。

“真是可惜了。”

嘉靖歎息一聲,心頭浮現一絲愧意。

這個皇帝雖無大才,卻有一顆為國儘忠的赤子之心。

相較之下,他嘉靖似乎未儘天職。

他雖不上朝,卻仍遙控朝政,至少沒讓天下動蕩。

可若與崇禎相比——他確實懶得太多。

“若是我肯多做一些,是不是後世大明就不會這般衰落?”

他低聲自問,答案卻早已清晰。

當然會更好。

他天資聰穎,才具非凡,即便沒有正統帝王教育,也足以施展抱負。

隻是……他不願多做罷了。

望著那段短暫而悲壯的一生,嘉靖第一次認真地思索:

“或許,朕也應勤政些了……”

最新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