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朱其實一直有點不服氣——
他總覺得,論帶兵打仗,他未必就比李世民差到哪兒去!
大唐開疆拓土的輝煌,確實讓人敬佩。
但李靖、李勣這些名將的功勞太重,唐太宗也常仰仗他們。
可老朱心裡想——
我朱元璋手下也不是沒人啊。
常遇春、徐達、藍玉這些將軍,哪一個不是能征善戰?
更彆說天德那樣的猛人了!
說到底,朱元璋本人也不是隻會坐鎮後方的皇帝。
他自己也是從屍山血海中拚出來的真漢子。
說起打仗,老朱可從來沒怕過誰!
朱標從他爹臉上的表情裡,就看出他那股子“不服氣”的勁頭——
就忍不住輕輕搖頭,露出一抹無奈的笑意。
爹啊,這心裡還在和唐太宗較勁呢!
不過,說句公道話,父皇對李世民的敬意那也是發自肺腑。
若不是如此,他也不會親口稱李世民是“秦漢以來第一明君”了。
朱標自己,對李世民也有極高的敬仰。
“後世人敬仰唐太宗,那也是情理之中。”
……
永樂時期!
朱棣雙手插著腰,看著夜空繁星,眼神裡都冒著崇拜的光。
他對於李世民的喜歡,幾乎可以稱得上是“粉絲”了。
朱元璋敬重唐太宗,朱棣比他爹有過之而無不及。
“倘若能效仿太宗,擴土開疆,治國有方,文武雙全,那才是帝王之極致啊!”
朱棣對李世民的敬仰,倒不僅是因為他戰功赫赫、政績輝煌。
更因為兩人身上有著某種“心照不宣”的共同點——
都是從“不是那麼正統”的位置上坐穩了龍椅。
當然了,這話朱棣是絕不會承認的。
“我可是洪武三十五年合法繼承的皇位!”
朱棣暗暗強調。
李世民雖然登基的方式不那麼規矩。
但人家確實做出了讓後人景仰的成就,把“非正統”變成了“正典範”。
朱棣對這個操作簡直是佩服得五體投地,甚至可以說是學得一絲不落。
李世民不去封禪,朱棣就表示:那我也不去。
李世民造了“昭陵六駿”,朱棣立馬來個“長陵八駿”。
李世民寫帝範,朱棣也來一本聖學心法。
當然,朱棣心裡最掛念的,還是那個響亮的廟號——太宗!
“你們幾個混賬仔仔細細聽著。”
“以後不管你們誰繼位,我隻求一件事——老子一定要叫‘太宗’!”
朱棣說這話時眼神淩厲,掃視著眼前三個兒子,一個比一個讓他操心。
這事兒,他是真的上心。
“爹!你放心吧,太宗這廟號,非你莫屬!”
小兒子金豆子一臉認真地拍胸脯保證。
朱高熾雖然沒多說,但眼神裡也流露出一份堅定的承諾。
朱棣見狀,嘴角勾起一絲滿意的笑容,輕輕點頭。
“嗯,‘太宗’這事兒,妥當了!”
……
嘉靖時期!
一座靜謐的小道觀中,嘉靖皇帝獨自盤坐於蒲團之上,望著天頂的光幕,沉吟不語。
“將來後人會給朕冠以怎樣的名號呢?”
他默默想著,心中也不免有些好奇。
作為皇帝,臉麵還是要的,不能隨便讓人亂叫。
他腦中閃過一些設想——
什麼忠誠仁孝真君、萬壽長春帝君、飛升玉皇之類的高大上名號。
……
乾隆時期!
乾隆正悠然地仰望蒼穹,那光幕正播放唐太宗的事跡,他不由得點頭稱讚:
“這李世民,還真有點本事。”
不過話鋒一轉,他微微一笑,自言自語道:
“朕這一生,也算做出點功業。可等將來,不必給我封個‘祖’字,叫個‘宗’就足夠了。”
這話聽著謙虛,其實滿是弦外之音。
在乾隆身邊伺候的大臣哪有不懂的?一個個嘴上不敢說,心裡卻笑了。
陛下這哪裡是不要“祖”,分明是嘴上說“宗”,心裡想“祖”啊!
一旁還沒即位的嘉慶也聽得一清二楚,臉上沒表情,心裡卻記下了。
“宗是吧,好的父皇,記下了。”
天幕上此時飛過一連串絢爛的字彈——
全是各朝帝王對李世民的讚美語句,刷得我都亮瞎了眼!
而在這些話語中,最讓人動容的,是來自秦始皇和漢武帝的評論。
這兩位帝王身處唐朝之前,平時哪有機會看後世的史書。
如今得見李世民的功績,不禁露出由衷的讚歎。
就連一向口直心快的趙匡胤,這次也說了幾句好話,沒再挑刺。
而要說最會誇的,還是明家這幫人。
朱元璋向來對李世民敬仰有加,覺得他堪稱楷模。
朱棣更是從言行到儀式,樣樣模仿偶像李世民,幾乎就是“追星帝王”的代表。
而李世民看著這些滿天飛的溢美之詞,臉上笑開了花,嘴角都合不攏。
自“惡搞太子”之後,頭一次氣氛這麼輕鬆愉快。
“哈哈哈……好好好!”
李世民撫著胡須,大笑不止,眼裡儘是歡愉。
緊接著,天幕上開始公布下一位被盤點的皇帝身份:
【唐玄宗·李隆基——】
【外號,快活三郎、千古半帝——!】
眾人看到這兩個外號,一下子全都愣住了。
“快活三郎”?這聽著……怎麼這麼輕佻?
你能快活到什麼地步?
至於“千古半帝”這個稱號,更讓人一頭霧水——什麼叫“半帝”?還帶打折的?
“千古一帝就算了,還能搞出個千古半帝?”
眾人紛紛皺眉,看向天幕。
李世民的笑容也逐漸凝固,神情變得有些嚴肅。
“千古半帝?這說的是哪出?”
他疑惑地看向身邊重臣。房玄齡、長孫無忌等人也是滿臉迷茫。
“這稱呼,我們也是頭一次聽說。”
不過還不等他們多想,天幕上便開始播放詳細解說。
【快活三郎——】
【李隆基乃唐睿宗第三子,因排行第三,故被稱作“三郎”。】
【宋代文人羅大經在其鶴林玉露中將其形容為‘快活三郎’,由此得名。】
看到這裡,大家的神情都緩和了些。
原來這“快活”沒啥貶義啊,就是調侃。
本來大家還以為,這詞裡頭藏著什麼陰陽怪氣呢。
畢竟看了這麼多後世對帝王的奇怪稱號,他們也逐漸摸出點門道。
比如那漢景帝劉啟,一怒之下砸棋盤,居然被封為“大漢棋聖”,真是五味雜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