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茅真君雖然怒極攻心,卻沒有失了理智,隻是一拂袖將四人打下山去,留下一句:
“爾等小輩,還不配老道出手,等任壽從天外回轉,老道自會去峨眉山與他分說。”
幾人日後雖然都極為厲害,成就遠比三茅真君要高,但因修道日淺,道行最高的玄真子也不過剛成散仙,與三茅真君相比,還是差了不少。
將幾人打下山後,三茅真君再也抑製不住淚流滿麵。
本來以茅山的關係,又有三茅真君親自主持法事,柳道人轉世該極為順利。
但因為齊淑溟夫婦這一拜,導致柳道人死都不能安枕,怨氣一激發,想要轉世,便難了。
運氣好,還能走個鬼仙,修個陰神,若是運氣不好,怨氣始終無法消弭,便是永墜閻羅,再也難以翻身。
經此一事,茅山與峨眉算是徹底結下梁子,再難有轉圜的餘地。
許崇暗暗自嘲,自己想得真是有些多,這些事,雖然也關乎五台,關乎祖師,但他這點微末本領,又能做些什麼?
此時他最應該做的,不是其他,而是好好修行。
祭拜一番,回到所居彆院,許崇修行更加努力。
茅有方還是常常過來,說些關於峨眉的事,許崇既不打聽,也不刻意回避,遇上了便聽上幾嘴。
如此數月,零零散散的,卻也將當初的事,還原了七七八八。
修道之人最怕因果牽扯,正所謂,菩薩畏因,凡人畏果。
荀英蘭與柳道人不但是一世的青梅竹馬,且還是兩家得了父母之命,過了媒妁之言的準夫妻。
而兩家父母也早就亡故,想要斬斷這段因果談何容易?
唯一的辦法,便是讓這段因果的另一頭,也就是柳道人,身死道消,這才是最為穩妥的法子。
因此,苦行道人才突施暗手。
如此其實依舊不足,因為柳道人也是修行有成之輩,乃是日後茅山上清派的執掌者,身後有曆代上清派祖師庇佑,轉世之後,定然還會重新入道。
這樣一來,這因果,便更加糾纏不清了。
這才有了齊淑溟提議前來吊唁賠罪之事。
玄真子,雖然道行高,但比起這兩個師弟,一個陰狠毒辣,一個心機如海,卻顯得太過寬厚,竟然真以為是來賠罪。
結果便是讓峨眉與茅山徹底結仇,再難有轉圜。
至於長眉真人,卻是早在數年前便前往天外采集各種奇金,準備煉製一套七修劍,給未來峨眉弟子使用。
可惜
此時即便長眉真人回來,也無法消除兩家誤會,無他,不為徒兒報仇,三茅真君便是想要放下恩怨飛升,也是不能的。
這日,茅有方再次來到,整個人有些憂心忡忡。
許崇一問,才知道長眉真人已經從天外回轉,三茅真君動身前往了峨眉。
他也不知道該如何勸慰,畢竟誰人都知道長眉真人的厲害,三茅真君雖然也是功行圓滿的人物,但兩者的差距,卻是比三茅真君與玄真子的差距還要大。
“畢竟是峨眉無理在先,那長眉真人總不能真下死手吧!”
脫脫這倒黴孩子,實在藏不住話,他這般言語,豈不是說三茅真君定然敵不過長眉真人?
雖然這是事實,但也不能這般說不是?
果然,其才一出口,茅有方臉色就有些難看。隻是礙於兩家情麵,這才沒有翻臉,但也再沒心思,與二人說話了。
與此同時,峨眉山上,聽了三茅真君所言,長眉真人屈指演算片刻,便已經將所有事算明。
長眉真人亦是老者形象,一雙白眉直入兩鬢,好似兩柄利劍入雲,承托的極有威嚴。
“苦行,你私心過甚,殘害同道,不修德行,從今日起,貧道便將你逐出玄門,你可服氣?”
長眉真人輕輕一聲,可在苦行道人耳中,卻不亞於晴天霹靂。
逐出玄門,便意外著他再也不是三清門下。
“求師父開恩,弟子願意一命抵一命。”苦行道人沒有想到懲罰如此之重,連忙跪下懇求。
“還請師父開恩。”玄真子等人也連忙跪下求請。
長眉真人卻是擺了擺手,不置一詞,顯然沒有求情的餘地。
“我如此處置,道兄可還滿意?”
三茅真君點了點頭道:“道兄處置公允,我自是佩服,但還有這二人,又該如何處置?”
說著,指向跪地求情的齊淑溟夫婦。
長眉真人搖了搖頭道:
“他二人雖心不純,但自始至終都無錯處,也無加害之舉,道兄,我若以心處置,反而失了公允。”
長眉真人這話很明確,齊淑溟夫婦固然存心不良,但自始至終都很有分寸,也沒有加害柳道人之舉。
難道前往吊唁,也成了罪過?
說到底,還是柳道人自身修行不夠,受情劫所困,被心魔趁虛而入,與齊淑溟夫婦有關係,但關係並不大。
三茅真君自然聽出了其中三昧,當即臉色一青,又一紅,努力壓著怒火道:
“雖無害人之舉,卻有害人之心,此等衣冠禽獸,如何能不懲處?”
長眉真人搖了搖頭道:“論跡不論心,凡有情眾生,皆有七情六欲,皆有私心,便是我等修道之人也不能免俗,若是論心而誅,世上還能剩下幾人?”
“你你”
長眉真人也是魏晉時期的人物,未修道前,那也是做官,做到了一方太守的,加上魏晉時期流行清談。
這位峨眉祖師可謂是道釋儒三教皆通。
三茅真君,如何能辯的過他?
你了半天,也隻是你了個‘你在詭辯’。
長眉真人笑了笑,他當然是有些詭辯,便如他自己所言,凡有情眾生,皆有七情六欲,有私心,他長眉自然也有。
齊淑溟作為他選定的二代峨眉掌教,他是不論如何也要保下的。
“道兄,若無他事,便先請回吧!”
長眉開口送客,三茅真君卻是已經氣的怒發衝冠,麵如金紙。
“既然道兄存心包庇,那便手底下見個真章吧!”
三茅真君憤而起身,周身神威如獄,無窮神光化為兩道神人。
一水一火,正是其從天上請來的火德星君和水德星君。
這是上清派壓箱底的本事,陶弘景真人所留的神仙位業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