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初二年的春風,帶著股子懶洋洋的勁兒,吹過青州府斑駁的城牆,也吹得平安裡小院那棵老槐樹簌簌作響,抖落幾片殘冬的枯葉。
林逸裹了裹身上半舊的細棉布長衫,坐在槐樹下的石墩上,手裡捧著的《禮記注疏》攤在膝頭,墨字端正,卻半個字也沒進腦子。他眼神放空,望著牆角幾株冒了嫩芽的野草,心裡頭琢磨的卻是另一件要緊事——秋闈。
“林先生!林先生!”錢胖子錢得祿那特有的、帶著喘息的嗓門由遠及近,人還沒進院門,聲音先撞了進來,活像一頭莽撞的肥羊闖進了寧靜的羊圈。
林逸眼皮都沒抬,隻伸出兩根手指,往石桌上輕輕叩了兩下。
錢胖子剛探進半個滾圓的身子,臉上的興奮和嘴邊的話,硬生生被這兩聲“篤篤”給憋了回去,噎得他打了個嗝。他訕訕地搓著手,挪到石桌邊,小心翼翼道:“先生,成了!上回您指點的那個南邊來的綢緞路子,那批‘水波綾’,嘿,府衙幾位夫人搶著要,價錢翻了三倍不止!這銀子……”他摸出一個沉甸甸的小布袋,輕輕放在石桌上,袋口鬆開,露出裡麵白花花的碎銀,約莫十幾兩。
林逸這才抬起眼皮,瞥了一眼那銀子,又瞥了一眼錢胖子油光滿麵的臉,聲音沒什麼起伏:“放著吧。下次步子收著點,四海和瑞昌的眼珠子沒瞎。”
錢胖子臉上的得意僵了僵,想起那兩家巨頭糧商,背脊沒來由地一寒,連聲道:“是是是,先生教訓的是,小的懂,懂!就是……就是瑞昌號那位大掌櫃,前些日子又托人帶話,問先生西席的事……束脩加到五十兩一年了!還說了,不拘束,先生隻需隔三差五去點撥點撥他家幾位公子,絕不耽誤先生備考。”他覷著林逸的臉色,見他依舊波瀾不驚,忍不住壓低了聲音,“先生,那可是瑞昌號啊!背靠大樹,真要是攀上了……”
“攀上?”林逸嘴角扯起一絲極淡的弧度,像是笑,又像是嘲諷。他拿起一塊碎銀,在指間掂了掂,冰涼堅硬,“錢掌櫃,你且記住,這世上最貴的飯,是坐在彆人主桌上吃的。樹太大,底下蔭涼是好,可樹根底下,也最容易埋著死人骨頭。”
錢胖子臉上的肥肉抖了抖,看著林逸那沉靜得如同古井寒潭的眼神,剩下的話全咽回了肚子,隻覺得後脖頸子有點發涼。他訕訕告辭,圓滾的身影消失在院門外。
林逸拿起那袋銀子,掂了掂分量,轉身回屋。屋角有個不起眼的舊陶罐,裡麵裝的不是醃菜,而是層層油紙裹著的銀錢。他打開油紙,將新得的銀子放進去,手指觸到最底下那塊冰涼堅硬的黑陶片。那扭曲詭譎的線條,即便隔著油紙,也仿佛帶著一股陰冷的氣息。
青蚨蚨會。這個影子,從未真正消散。周糧道暴斃案草草了結,四海、瑞昌依舊穩坐泰山,這潭水,靜得可怕。那晚月光下屋頂一閃而過的暗金紋身,像一根冰冷的針,時刻懸在林逸心頭。瑞昌號的橄欖枝?是試探,還是陷阱?他摩挲著黑陶片光滑的邊緣,眼神幽深。此物已被他確認無疑,正是青蚨蚨會信物,其上水紋顯現的異蟲古篆,絕非寒門書生所能擁有。原主林逸,一個連飯都吃不飽的窮措大,緣何身懷此物?是撿來的災星?還是……本身就牽扯其中?這坑,深不見底。
至於學堂裡那個沉默寡言的蒙童阿七……林逸目光掃過桌上壓著的一疊描紅本。其中一本,封麵平平無奇,翻開內頁,稚嫩的筆畫勾勒著“天地玄黃”。但就在某一頁紙的右下角,靠近裝訂線的極其隱蔽處,林逸用指甲輕輕刮開一層薄薄的墨跡,底下赫然露出一個用極淡墨汁勾勒的符號——一條首尾相銜、狀似泥鰍的扭曲線條。這符號,與那日他在老槐樹下低聲對老耿說的那句接頭暗語一模一樣!
阿七不過八九歲年紀,眼神卻沉靜得嚇人。他是誰的眼?青蚨蚨會的?還是彆的什麼勢力?林逸將這本描紅本單獨收進一個木匣,深藏床底。這坑,挖得悄無聲息,卻又暗藏殺機。
春日融融,林逸那“啟蒙堂”的名聲,卻以一種他始料未及的方式在平安裡傳開了。源頭自然是馮老爺家那位頂過水盆的小公子。那小子自打被“醍醐灌頂”開過竅後,居然真開了點竅,背起書來利索不少,連帶著說話都少了幾分紈絝氣。馮老爺逢人便誇,林先生教導有方,手段奇絕。這話傳著傳著就變了味,成了“平安裡林先生,教書育人,專治各種頑劣不服,一手‘頂缸灌頂大法’,神鬼莫測!”
結果便是,林逸這小小的“啟蒙堂”門檻差點被踏破。有真心求學的,但更多的,是把自家皮猴送來“治病”的。林逸來者不拒,束脩照收,規矩照立。一時間,他那小院裡,書聲琅琅與頭頂水盆罰站的“奇景”交相輝映,成了一大奇觀。林逸樂得如此,教書匠的身份愈發穩固,束脩雖薄,卻也細水長流,更是絕佳的掩護。他每日裡青衣素袍,手持戒尺,行走於頑童之間,儼然一副“兩耳不聞窗外事,一心隻教聖賢書”的迂腐模樣。隻是那雙眼睛掃過那些懵懂或狡黠的小臉時,眼底深處,偶爾會掠過一絲不易察覺的審視。
秋闈的日子,踩著落葉來了。貢院門前,又是烏泱泱烏泱泱一片青衫方巾,空氣裡彌漫著墨臭、汗味和壓抑的緊張。林逸混跡其中,毫不起眼,一身洗得發白的青布直裰,手肘處那塊補丁針腳細密,無聲訴說著主人的清寒。
“丙字柒拾叁號!”查驗身份的師爺眼皮耷拉,聲音平板無波,瞥見林逸遞上的廩生文書,目光在那“清河縣學”幾個字上停了停,又挑剔地掃過他肘部的補丁,鼻腔裡飄出一聲幾乎聽不見的“嘖”。
林逸恍若未聞,接過木牌,神色平靜地走進那熟悉的、如同巨大獸口的貢院大門。甬道深長,兩側號舍森然。丙字號的區域,依舊偏僻逼仄,空氣裡彌漫著潮濕的黴味和經年的灰塵氣息。
“喲!這不是咱們清河縣的‘大才子’麼?怎麼?被牛撞了一回,還沒撞醒?又來自取其辱了?”一個帶著刻薄譏誚的聲音突兀響起。
林逸腳步微頓,側目望去。隻見不遠處天字號號舍門口,沈文昭一身嶄新的寶藍綢衫,頭戴玉冠,手裡那柄湘妃竹骨的折扇搖得風流倜儻。他身後跟著幾個同樣衣著光鮮的跟班,眾星捧月。沈文昭看向林逸的目光,充滿了毫不掩飾的優越感和輕蔑,嘴角那抹譏笑,仿佛在看一條誤入貴人庭院的癩皮狗。
沈文昭,青州府通判沈默之子,上屆鄉試解元。春風得意,前程似錦。在他眼中,林逸這種被革過功名、蹲過地牢、靠著撞牛和當孩子王混日子的寒門窮酸,連給他提鞋都不配。
林逸的目光在沈文昭臉上停留了一瞬,平靜無波,如同看一塊路邊的石頭。他甚至沒說話,隻是微不可察地扯了扯嘴角,仿佛聽到一個並不好笑的笑話,然後便收回目光,徑直朝著自己那角落裡的丙字柒拾叁號號舍走去。步履沉穩,背脊挺直,那補丁在昏暗的光線下,像一塊沉默的勳章。
“哼!裝模作樣!”沈文昭被林逸那無視的態度噎了一下,臉色微沉,冷哼一聲,搖著扇子進了自己那寬敞明亮的天字號號舍。跟班們立刻跟進一陣哄笑和奉承。
林逸走進號舍,一股濃重的黴味撲麵而來。依舊是那張破桌瘸凳,牆壁斑駁,蛛網垂掛。他放下考籃,輕輕撫摸著冰冷粗糙的桌麵,指尖劃過幾道不知是哪位前輩留下的刻痕。上一次坐在這裡,他滿腔憤懣,筆走龍蛇,差點把自己寫進閻王殿。這一次……
沉悶的鑼聲炸響。
“開——考——!”
死寂瞬間籠罩整個貢院,隻剩下紙張分發時沙沙的摩擦聲和無數壓抑的呼吸。
卷紙落在桌上,墨香微散。第一場經義。題目依舊是截取聖人經典,要求闡述微言大義。
林逸提筆,舔墨。劣質的羊毫筆尖硬得硌手。他沒有立刻下筆,目光沉靜地掃過題目,腦海中前世卷王積累的知識庫飛速運轉。這一次,他寫的依舊不是尋章摘句的訓詁。筆鋒起落,依舊引史為鑒,針砭時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