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小說 > 曆史軍事 > 模型帶我橫掃異界殖民者 > 晨光初照·共治啟航·融合新篇

晨光初照·共治啟航·融合新篇(1 / 1)

推荐阅读:

悉尼港的硝煙尚未散儘,海風裹挾著焦糊與血腥的氣息,拂過斷壁殘垣。胡泉站在旗艦“致遠號”的艦橋上,目光越過滿目瘡痍的港口,投向晨曦微露中漸漸蘇醒的悉尼城。這座被約翰國鐵蹄踐踏多年的城市,此刻如同一個遍體鱗傷的巨人,在炮火洗禮後,顯露出一種劫後餘生的疲憊與茫然。海鷗在殘破的桅杆間盤旋,發出淒厲的鳴叫,仿佛在為逝去的時代哀悼。

胡泉的心中並無多少勝利者的驕矜,反倒沉甸甸的。腳下的鋼鐵巨艦,手中的模型係統,賦予了他改寫乾坤的力量,卻也壓上了萬鈞重擔。袋鼠國人民的自由,絕非一場海戰的勝利便能輕易換取。這悉尼城,便是他踏出的第一步,也是未來根基所係之地。如何讓這座飽受殖民之苦的城市,真正成為致遠艦隊和袋鼠國人民的堡壘與家園,其艱難,恐怕不亞於昨夜的炮火連天。

他召集了悉尼城內殘存的約翰國商人——那些僥幸未被戰火吞噬,或是徘徊在去留之間、帶著恐懼與僥幸觀望的麵孔。會議地點選在市政廳。這座曾經象征著約翰國無上統治的宏偉建築,斑駁的石牆上依稀殘留著褪色的帝國徽記,如今卻戲劇性地成了謀劃新秩序的。高大的拱窗濾進午後的陽光,在地板上鋪開一片片碎裂的光斑,空氣中的塵埃隨著腳步聲在光柱裡無聲狂舞,舊羊皮紙與潮木散發出的陳腐氣味間,繃緊了一根幾乎令人窒息的弦。

胡泉立於長桌儘頭,身姿挺拔如鬆。他沒有咄咄逼人的氣勢,目光卻如深海般沉靜而堅定,掃過一張張或惶恐、或戒備、或茫然的臉龐。

“諸位,”他的聲音不高,卻清晰地回蕩在空曠的大廳裡,帶著一種不容置疑的力量,“致遠艦隊此來,非為征服,更非劫掠。昨夜炮火,隻為粉碎枷鎖。今日晨光,當為新生之始。”

他攤開一份規劃草圖,上麵勾勒著道路、橋梁、港口、農田的雛形,線條簡潔卻充滿力量。“悉尼,乃至整個袋鼠國,將不再是他國予取予求的殖民地。它將屬於生活在這裡的每一個人。”胡泉的手指劃過圖紙,“改善民生,乃當務之急。道路需暢通,橋梁需堅固,港口需繁榮,農田需豐饒。先進的農業技術,救命的醫療設備,都將源源而至。此非空談,而是致遠艦隊立足此地的根基,亦是袋鼠國未來的希望。”!

他頓了頓,目光銳利了幾分:“然,百廢待興,非一人一力可成。我們打算成立了臨時管理委員會。此委員會,非我致遠艦隊一言堂,而是你我共商共治之平台。凡有誌於悉尼新生者,無論過往身份,皆可參與其中,共謀發展。”

此言一出,廳內頓時響起壓抑的議論聲。官員們麵麵相覷,驚疑不定。交出權力?與這些“叛軍”共事?這簡直是天方夜譚!然而,胡泉展示的藍圖,那些聞所未聞的“先進技術”和切實改善民生的承諾,又像投入死水的巨石,激起了層層漣漪。更讓他們心驚的是胡泉那份沉靜背後的力量——昨夜海港的衝天火光,便是這力量最直接的證明。

一位頭發花白、麵容刻板的老富商,顫巍巍地站起身:“胡泉先生……您的願景……令人動容。然則,管理一座城市,非紙上談兵。舊有體係雖不完美,卻維係多年,驟然更迭,恐生混亂。維持現有框架,徐徐圖之,是否更為穩妥?”

胡泉微微頷首,並未動怒:“老先生所言,亦是實情。變革非一日之功,亦非推倒重來。舊有體係中,若有行之有效、利於民生者,自當保留,取其精華。然,那些盤剝百姓、阻礙發展的陳規陋習,必須革除!這臨時委員會,便是新舊交融、去蕪存菁的熔爐。我們共同甄彆,共同決策,確保權力真正服務於這片土地上的人民,而非遠在萬裡之外的宗主國。”

他環視眾人,語氣加重:“這非妥協,而是責任。對悉尼數十萬居民的責任,對袋鼠國未來的責任。諸位若真為此地百姓著想,便該放下成見,與我等攜手,在這廢墟之上,重建一個更公正、更繁榮的家園!”

沉默。長久的沉默。隻有窗外海風嗚咽,和遠處隱約傳來的清理廢墟的聲響。最終,在胡泉那平靜卻蘊含著千鈞之力的目光注視下,在昨夜那場摧枯拉朽般勝利的餘威中,在那些描繪著切實未來的藍圖麵前,官員們心中的堅冰開始融化。他們或許仍有疑慮,或許仍有不甘,但“責任”二字,以及那觸手可及的“新生”圖景,壓倒了最後的抗拒。

“……胡泉先生,”另一位較為年輕的官員,曾是負責城市建設的工程師,深吸一口氣,站起身,“若真能如您所言,改善民生,發展建設……我……願儘綿薄之力。”

如同堤壩上出現的第一道裂縫,讚同之聲開始零星響起,最終彙聚成一片低沉的應和。臨時管理委員會,在晨曦與硝煙交織的複雜空氣中,宣告成立。胡泉被推舉為大統領,這並非權力的攫取,而是眾望所歸的托付。

然而,共治之路,荊棘叢生。最直接的障礙,便是橫亙在雙方之間的語言與文化鴻溝。致遠艦隊的指令,悉尼官員的彙報,常常在翻譯的輾轉中失了真意,甚至鬨出笑話。溝通不暢,效率低下,更易滋生誤解。

胡泉深知此弊,立即指派布萊克上校負責此事。這位歸順的前約翰國軍官,此刻成了溝通的橋梁。他迅速從艦隊中挑選出精通當地語言、且頭腦靈活的水兵,組建了一支精乾的翻譯團隊。布萊克親自督導,要求翻譯不僅要準確傳達字麵意思,更要理解背後的文化背景和情感色彩。他常對翻譯們說:“我們翻譯的不僅是語言,更是人心。一字之差,可能讓盟友變仇敵,讓善意成誤解。”

聯席會議上,胡泉通過翻譯團隊,向官員們詳細闡述致遠艦隊在治安、物資分配、城市重建方麵的構想。他特彆強調:“秩序是基石。我們將嚴厲打擊趁亂劫掠、危害百姓之徒。物資分配,必以最需者為先,確保公平。”他同時認真傾聽官員們基於本地經驗提出的建議,關於某些街區的特殊需求,關於某些傳統習俗的注意事項。翻譯們緊張而專注地工作著,努力將雙方的意圖精準傳遞。當看到一位本地官員因自己的建議被采納而露出釋然甚至略帶感激的神情時,胡泉知道,這無形的橋梁,正在艱難而堅定地架設起來。

翻譯團隊的作用遠不止於此。他們如同細密的觸角,深入悉尼城的肌理。在協助官員處理日常事務時,他們也將致遠艦隊帶來的新理念、新秩序,以及胡泉那份重建家園的決心,潛移默化地傳遞給本地居民。同時,他們也敏銳地捕捉著本地民眾的擔憂、期盼和獨特的文化習慣,反饋給胡泉和艦隊高層。悉尼城那獨特的生活節奏、悠久的民間傳說、甚至對某些事物的禁忌,都通過這些翻譯,被致遠艦隊所了解。一種微妙而珍貴的文化融合,在磕磕絆絆的溝通中悄然萌芽。

然而,一片祥和的共治圖景下,潛藏著致命的暗流。致遠艦隊的強大,尤其是那些遠超時代的戰艦和武器,是胡泉手中最鋒利的劍,也是最需要隱藏的底牌。一旦泄露給約翰國本土,後果不堪設想。保密,成了懸在胡泉頭頂的達摩克利斯之劍。

在一次僅有核心成員參與的閉門會議上,胡泉的神色凝重如鐵。窗外,悉尼城似乎正逐漸恢複生機,但會議室內的空氣卻仿佛凝固了。

“諸位,”胡泉的聲音低沉而有力,敲打著每個人的神經,“我們的勝利,源於出其不意,源於裝備代差。這份優勢,是我們生存和發展的命脈。約翰國絕不會善罷甘休,他們若得知‘致遠號’乃至整個艦隊的真實戰力,必會傾舉國之力,調集最精銳的鐵甲艦,甚至不惜代價發動更大規模的戰爭。屆時,我們麵對的將不再是悉尼港的幾艘風帆戰艦,而是整個約翰帝國海軍的怒火!”

他目光如炬,掃過在場的每一位官員和艦隊高層:“因此,保密工作,重於泰山!任何關於艦隊裝備水平、武器細節、動力來源的信息,必須嚴格封鎖!這不僅是軍事機密,更關乎悉尼城數十萬百姓的安危,關乎袋鼠國能否真正贏得自由!”

他隨即下達了一係列嚴苛的保密措施:加強艦隊駐地警戒,任何無關人員不得靠近;所有涉及先進技術的文件、圖紙,必須專人專管,閱後即焚;對悉尼城居民,隻宣稱艦隊擁有“先進火炮”,絕口不提鐵甲、速射、魚雷等超越時代的概念;同時,加強對港口、通訊的監控,嚴防間諜滲透。

“諸位,”胡泉最後沉聲道,“我們今日所做的一切,是為了更長久的和平與建設。一時的緘默,是為了未來能發出更響亮的聲音。請務必謹記!”

官員們感受到胡泉話語中的千鈞重量和不容置疑的決心,紛紛肅然應諾。保密的重壓,如同無形的枷鎖,套在了新生的共治體係之上,卻也成為了維係這脆弱聯盟的又一道紐帶——他們共同守護著一個足以顛覆世界的秘密。

為了更主動地掌握外界動向,尤其是約翰國可能的反撲,胡泉決定成立一個專門的情報局。然而,局長人選卻讓他陷入了深深的思慮。布萊克上校,這位前約翰國海軍軍官,能力毋庸置疑,對約翰國海軍體係了如指掌,且在組建翻譯團隊中展現出卓越的組織才能。但他身上那鮮明的約翰國烙印,始終是胡泉心中揮之不去的疑慮。

深夜,胡泉將布萊克召至自己的艙室。海風輕拍著舷窗,油燈的光芒在兩人臉上跳躍。“布萊克上校,”胡泉開門見山,目光深邃,“我需要一雙眼睛,一雙耳朵,時刻盯著約翰國,盯著整個大洋的動靜。情報局,便是這耳目。而你,是局長最合適的人選。”

布萊克身體微微一震,眼中閃過一絲複雜的光芒,有驚訝,有激動,但隨即被更深的凝重取代。他沉默片刻,聲音有些沙啞:“司令……感謝您的信任。但我的身份……您真的放心嗎?畢竟,我曾是……”

“正因你曾是,”胡泉打斷他,語氣堅定,“你才最了解他們。了解他們的思維,他們的部署,他們的弱點。我擔心的不是你的過去,而是你的現在和未來。”他直視著布萊克的眼睛,“告訴我,布萊克,你為何選擇留下?為何選擇站在致遠艦隊一邊?”

布萊克深吸一口氣,挺直了脊背。昏黃的燈光下,他臉上的線條顯得格外剛硬,又帶著一絲不易察覺的疲憊與釋然。“司令,”他緩緩開口,每一個字都像是從心底擠出,“我曾在約翰國海軍服役多年,見過太多……殖民地的血淚,總督府的貪婪,還有……那些被標榜為‘文明使命’的掠奪與壓迫。悉尼港的艦隊,與其說是保衛殖民地,不如說是懸在袋鼠國人民頭上的利劍。昨夜……致遠艦隊的炮火,打碎的不僅是戰艦,也打碎了我心中對那個帝國最後一絲虛幻的忠誠。”

他頓了頓,聲音低沉下去,帶著一種深刻的失望:“我看到了致遠艦隊的不同。您對這座城市的規劃,對民生的重視,還有……您對像我這樣‘敵人’的態度。這不是征服,司令。這更像……一種重建。重建的不僅是一座城,更是一種秩序,一種……或許更值得期待的秩序。我並非背叛我的祖國,司令。我隻是……選擇站在我認為更值得守護的一方,站在袋鼠國人民需要的一方。這份情報工作,我願意做,也必須做好!這不僅是為了證明我的選擇,更是為了這片土地上,不再重演我過去目睹的悲劇。”

胡泉靜靜地聽著,布萊克話語中的沉重與決絕,那份對舊秩序的幻滅和對新秩序的期盼,都清晰地傳遞過來。他能感受到布萊克內心的掙紮與最終的堅定。良久,胡泉重重地點了點頭,伸出手:“好!布萊克上校,情報局就交給你了。讓我們共同守護好這片新生的土地和來之不易的希望!”

“是!司令!”布萊克挺胸立正,眼中閃爍著前所未有的光芒,那是一種找到歸屬和使命的光芒。

隨著布萊克的正式任命,情報局如同一台精密的機器,在暗處悄然啟動。忠誠的情報人員被派往四麵八方,像無形的蛛網,開始收集和分析來自約翰國乃至更廣闊海域的情報。這些無聲的訊息,將成為胡泉決策的眼睛,守護著悉尼城初升的晨光,也預示著更廣闊海域上,新的風暴正在醞釀。悉尼城的重建在共治框架下艱難而堅定地推進著,而胡泉的目光,已投向更遠的未來——那由模型係統賦予的,足以改變國運的工業力量。他知道,真正的較量,才剛剛開始。

最新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