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綱這邊倒是覺得使小錢能解決的事兒都不是事兒,可不管是李瑜還是張三娘都覺得不能這樣。
尤其是李瑜:“父親心腸好,卻不知人的劣根性,這種人都是貪心不足蛇吞象的。”
“今日咱們若是妥協了,他們將來就會更加過分的,現在是一貫,以後就有可能是十貫了。”
退一步不一定換來海闊天空,還有可能會換來對方步步緊逼。
李瑛蹙眉道:“可不給錢又能如何,二魁弟弟是人家家裡的孩子,人家不讓你插手又能有什麼辦法?”
總不能用官職去壓吧,這樣不體麵的事兒她爹可做不來。
“父親自然是不好出麵的。”李瑜細細想了想,認真道:“可沈氏族長說的話我不信他們不敢聽。”
縣裡的官兒當然不好壓村民,這時候就需要族裡人說話了。
族長彆看不是官職,可古代的宗族族長卻不得了。
他們會帶領族人擠壓少姓人的土地資源,得來的利益如何分配都是族長一句話的意思。
甚至每家出幾個徭役,每家交稅的公平與否。
更彆說你要是惹了官司什麼的,族長還可以出麵給你寫狀紙給你想辦法。
古時候兩個家族因為爭地擴土的事,出了人命都是很常見的事情,官府也不會怎麼管。
民不告,官不糾。
民若告,官各大五十大板了事。
所以這種事情哪怕出了人命,最後也是挖個坑再請當地先生來唱幾句完事。
總之你要是在古代得罪了族長,那你在村子裡就是寸步難行。
要是族長知道族裡本來還能出個讀書人,卻還被那兩個老東西借著吃拿卡要,而且還威脅巡檢娘子肯定會教訓他們的。
“好。”李綱想想覺得這個法子挺好,當場便答應了下來:“過幾日我就讓沈捕快去一趟沈家村。”
當初也是這個沈捕快同他說起張三娘他才派媒人去提親,如今有事自然也要請他去解決。
果然由沈氏族長出麵以後,以為能拿捏張三娘的老兩口便息聲了,老老實實放小孫子去村裡上學。
從這以後也不敢讓小孫子乾活了。
畢竟讀書人將來的命運可不一樣,他們也怕他以後出息了怨恨他們。
好在孩子還小,對他好幾年不愉快的事兒也就忘了。
聽到弟弟穿上新衣去了學堂,李瑜的心情這才好受了許多。
他很是用功,特彆是在練字方麵,一是因為他覺得這個毛筆字本就是自身的不足。
二是聽先生說要是能夠寫得一筆漂亮的字,考官看了心情愉悅說不定會格外給高分,走點兒狗屎運就能逮到最後幾名上榜。
可是毛筆字哪是那般容易練好的,沈瑜每日早起晚睡刻苦練習,每月燈油錢都多花了一百文。
一年後手都給磨出了繭子,可他依舊覺得自己進步甚是緩慢。
“你這字不是挺好的嗎?”吳景誠覺得他對自己的要求太高:“先生不說你就證明你的字並不爛啊。”
這才不過短短一年,他這位比自己晚開蒙兩年的同窗,功課便已經追上自己的步伐不說。
偏偏他還不知足?
若不是知曉好友的為人,他都覺得此人莫不是在故意炫耀不成?
李瑜覺得他眼睛有問題:“連你字跡的一半都比不上,哪裡好看?”
景誠滿臉無語:“我三歲就開始寫大字了。”
他寫了四年才有這個成就,思源寫一年就想追上?
那豈不是神童中的神童?
李瑜奇怪地道:“不是四歲才開蒙嗎?”
怎麼三歲就開始寫大字?
“你是不知道。”說起這個事兒,吳景誠眼睛都亮了:“這事兒還得從六百多年前,殺入雲朝的一位草根說起。”
“那時候的科舉說是貧民也可以考,但是實際上卻都是給貴族準備的,當時有個叫劉永的讀書人,考了十一次不中才知道其中把戲。
於是造反殺入京都殺遍王公貴族,這還不夠還五姓七望都殺了個遍。
因為這場意外皇室敗落,天下曆經了近一百年的亂世,而後民不聊生、易子而食啊。
所以後來新朝建立後便汲取了教訓,科舉再也不是流傳於形勢的東西,真正成了寒門子弟翻身的機會,於是所有人對科舉都積極了起來。
說是四歲送入私塾開蒙,其實有點本錢的家庭從剛會說話開始,便已經提前在自己家裡開蒙了。
比如驪安私塾陳先生的兒子陳子鵬,他才牙牙學語就會讀詩,六歲的時候就能讀史書了。
知府大人之子更是如此,為了兒子的文武雙全,還特意花重金買下一座山,供知府公子練習騎射。
還有蒙語、吐蕃語、倭語、暹羅等各種語言的先生。”
這哪裡是在培養兒子,這分明就是在培養六邊形戰士嘛。
李瑜:“……”
人生的分水嶺果然是在羊水,他就是十二個時辰不睡覺地卷,也不一定能卷過人家的吧?
“不過思源也不必擔憂。”七歲的吳景誠就跟個小大人一樣:“科舉考試考得是學生見識與才學。”
“人家有人家的見識,咱們也有咱們的見識嘛。”
“我朝雖然才開國四十三年,可太祖皇帝出身寒微聽說更喜寒門仕子,認為寒門仕子才更懂如何助天子治理天下。”
李瑜聽明白了。
總結就是一句話,你隻管努力其他交給天意唄。
在李家生活的第二年,張三娘順利為李綱生了個兒子。
李綱老來得子嘴角都合不攏了,兒子剛滿月就抱著出門曬太陽,逢人就給人炫耀他那小兒子。
李瑛也高興,古代女子能有弟弟確實是件高興事。
張三娘就更加高興了:“你三弟出生後娘這心裡就放下了,咱們也算是沒有白占你父親的便宜。”
讓人幫自己養兩讀書娃,她這心裡總是覺得怪不好意思的。
給人生個兒子,看他高興,她心裡也就稍心安了些。
雖然覺得以生娃報恩的觀念不舒服,但李瑜也知道古人的思想就這樣,何況見繼父這麼高興他也很高興。
李瑜笑著道:“娘,弟弟出生,兒子也很高興。”
小老三的大名叫李璉,小名和彆人家小孩兒都不一樣叫墩墩,因為小老三長的就是一副胖乎乎的模樣。
若是他祖父祖母還在的話,這娃子簡直就是夢中情孫。
百日宴有人逗李瑜,說他繼父有了親生孩子就不會喜歡他了,他隻是笑笑也不反駁。
隻是偷偷在挑撥離間的人腳底下,扔下一棵木珠子就溜之大吉,躲門後見他摔了個狗吃屎方才覺得解氣。
彆說李綱待他一如既往,就是人家真的一心疼小老三又如何?
那是人親兒子,有什麼問題嗎?
要這些人來挑撥人家父子、兄弟之間的感情,若是換了真正的小孩子,回去隻怕是要難過了。
真是該打嘴!
他以後要是能當官,遇到這些多嘴多舌的,就先把嘴扇爛才覺得解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