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是一座橋。一條完全由金屬構件組成的、結構極其複雜的索橋!無數粗大的、鏽跡斑斑的鏈條如同鋼鐵巨蟒的骨架,互相交錯;巨大的、布滿缺口的齒輪組鑲嵌在橋體關鍵節點上,仿佛某種早已失效的動力核心;連接的金屬板橋麵許多地方已經朽壞、斷裂,露出下方奔騰的黑色怒流。橋身兩側,還能清晰地看到一些扭曲變形的金屬支架,以及散落的、依稀能辨認出是弩臂、箭鏃或是旋轉刀片殘骸的機關部件。
那尖銳刺耳、連綿不絕的“哢哢”聲,正是從這條飽經滄桑的金屬索橋內部傳來的——似乎是某些深藏在橋體結構中、被下方暗河巨大水流衝擊而被迫運轉的齒輪機構,在發出痛苦而不甘的!
這條橫跨在狂暴暗河之上、本身就如同一具巨大機關獸殘骸的金屬索橋,孤零零地懸在那裡,是通往溶洞對岸黑暗的唯一路徑!而在那片深邃的黑暗中,隱約可以辨認出一個更加規整、更具棱角的巨大平台輪廓,仿佛是人工精心建造的基座。那裡,幾乎可以肯定,就是通往“沉淵”主體的真正入口!
“這…這裡就是傳說中的‘地肺’?”唐昭昭的聲音在震耳欲聾的水聲中顯得有些發飄,她望著眼前這壯麗又處處透著死亡氣息的景象,喃喃自語。
“可能性很大。”唐昭臨的目光銳利如鷹隼,死死鎖定在那座顫巍巍的金屬索橋上,臉色前所未有的凝重,“這座橋……看這風格和手筆,絕對是唐門的作品。而且是與‘沉淵’主體同期建造的核心通道之一。上麵的機關雖然殘破,但其複雜程度和隱藏的危險,絕不能用常理揣度。”
寧雲棲的視線則在索橋的結構、暗河的水勢以及周圍的岩壁間飛快地移動,評估著風險:“橋麵損毀嚴重,多處鏽蝕斷裂,承重能力不明。水流速度太快,力量也太強,一旦失足,瞬間就會被卷走,絕無生還可能。我們必須找到最穩固的路線,並且時刻警惕橋上那些看似死寂的機關,它們可能在任何意想不到的時候被觸發。”
“那‘哢哢’聲……”唐昭臨側耳,試圖分辨那金屬噪聲的規律,“不像是單純的損壞,更像是某種……被動防禦機製在水流衝擊下持續運轉。我們一旦踏上去,改變了橋身的受力平衡,很可能會激活某些我們不知道的東西。”
眼前的發現,既是希望的曙光——他們距離“沉淵”的核心區域已是近在咫尺——也帶來了前所未有的挑戰。這條死亡之河上的機關索橋,既是必經之路,也是一道橫亙在他們麵前、足以吞噬一切闖入者的天塹。
“沒有退路,也沒有彆的選擇。”唐昭臨深吸了一口被水汽浸透的冰冷空氣,眼神變得決絕,他看向同伴,“我們必須過去。昭昭姐,你身法最好,跟在我後麵,注意腳下每一步的觸感。雲棲,你經驗老到,注意觀察橋梁結構的變化和可能存在的機關聯動痕跡。我先上,探路。”
話音未落,他已將隨身攜帶的短刃反握在手,穩定了一下呼吸,然後深吸一口氣,將第一隻腳小心翼翼地踏上了那冰冷、濕滑,並且隨著下方水流衝擊而微微震顫的金屬橋麵。
“嘎吱——哢!”
腳下立刻傳來金屬受力變形的和更加清晰的齒輪摩擦聲,仿佛整座橋都在抗議這突如其來的重量。刺骨的寒意順著鞋底蔓延上來,混合著暗河的咆哮和無處不在的“哢哢”噪聲,讓每一步都充滿了墜入深淵的恐懼。
唐昭臨穩住身形,確認了第一個落腳點的相對穩定後,才緩緩邁出第二步。唐昭昭和寧雲棲立刻跟上,三人拉開適當距離,排成一條直線,如同在深淵之上表演著最驚險的雜技,每一步都如履薄冰,全神貫注地向著對岸那片象征著終點,也可能埋葬著他們的黑暗,極其艱難地、一步一步地挪動過去。
三人終於踏上了對岸堅實的平台,腳下是平整而古老的青黑色巨石,與身後那座危機四伏、仍在“哢哢”作響的金屬索橋形成了鮮明的對比。劫後餘生的慶幸感尚未完全褪去,便被眼前更加莊嚴,也更加神秘的景象所攫取了心神。平台上散落著一些傾倒的石柱殘骸和破損的基座,無聲地證明著此地並非天然形成。
“總算是過來了。”唐昭昭撫著胸口,氣息微促,目光卻不由自主地投向平台正前方。
寧雲棲則保持著警惕,快速掃視了平台四周,確認沒有直接的威脅,才回頭望了一眼那顫巍巍的索橋,低聲道:“這條路恐怕已經毀了。昭臨,你看前麵。”
唐昭臨早已將注意力集中在了平台儘頭。那裡,矗立著一座巨大無比、完全由同樣青黑色巨石砌成的拱門。拱門高聳巍峨,氣勢磅礴,表麵布滿了歲月的侵蝕痕跡,但整體結構依然完整。與之前通道不同的是,這座拱門是完全封閉的,門扇厚重,嚴絲合縫,表麵並非光滑,而是布滿了無數複雜、深奧的凹槽與凸起,構成了一幅巨大的、令人眼花繚亂的圖案。
“這是……唐氏密文鎖!”唐昭臨眼神一凝,立刻認了出來。這並非尋常的鎖具,而是唐門獨有的、結合了機關術與密碼學的頂級防禦機製,隻有精通唐門核心秘辛的人才有可能解開。
“能打開嗎?”唐昭昭有些擔憂地問道。
唐昭臨沒有立刻回答,他走到巨大的石門前,伸出手,指尖拂過那些冰冷而複雜的紋路。他閉上眼睛,腦海中迅速閃過無數唐門秘典中記載的圖譜和口訣。片刻之後,他睜開眼,眼神中充滿了專注。
“昭昭姐,雲棲,你們退後一些,以防萬一。”唐昭臨沉聲道。
他深吸一口氣,雙手並用,按照特定的順序和力道,開始按壓、轉動石門上那些看似雜亂無章的凸起和凹槽。他的動作時而迅捷如電,時而凝滯如山,每一次觸碰都精準無比。隨著他的操作,石門內部傳來一陣陣低沉而細密的機栝轉動聲,如同沉睡的巨獸正在被緩緩喚醒。
寧雲棲和唐昭昭屏住呼吸,緊張地注視著。隻見那密文圖案仿佛活了過來,凹槽與凸起不斷變化組合,發出“哢嗒”“哢嗒”的輕響。終於,在唐昭臨最後一次用力按下一個不起眼的角落後——
“嘎——!!”
一聲沉重悠長的巨石摩擦聲響起,厚重無比的石門緩緩向內側滑開,露出門後更加深邃的黑暗。一股與溶洞中潮濕空氣截然不同的、乾燥而古老的氣息撲麵而來,其中還夾雜著一絲若有若無的、奇特的金屬與香料混合的味道。
唐昭臨將“匕首”舉高,光芒照入門內。門後的景象,讓做好了心理準備的三人,依舊是瞠目結舌,心神劇震!
拱門之後,並非他們預想中的通道或大廳,而是一個浩瀚得近乎無邊無際的巨大空間!腳下是一條寬闊的石製長橋,筆直地向前延伸,仿佛沒有儘頭。
長橋完全懸空,兩側和下方,是深不見底、吞噬一切光線的黑暗虛空,仿佛整個世界都被掏空,隻剩下這座孤零零的橋梁連接著未知的彼岸。
“匕首”的光芒在這片虛空中顯得如此渺小,僅僅能照亮橋麵和附近有限的範圍。那股持續的、來自地底的震動感在這裡似乎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一種極致的、令人心悸的死寂與空曠。
三人順著長橋的方向,竭力向遠方望去。
當他們的視線穿透層層黑暗,終於聚焦在長橋儘頭的那一刻,一股難以言喻的寒意瞬間從脊椎骨躥上頭頂,讓三人齊齊倒吸一口涼氣,頭皮發麻!
橋的儘頭,矗立著一尊難以用言語形容其龐大的石像!
那石像盤坐於巨大的九頭獅子蓮花寶座之上,法相莊嚴,麵容寧靜肅穆,正是道教中尋聲赴感的太乙救苦天尊!石像的體型巍峨如山,僅僅是其蓮花座的一片花瓣,就比他們來時的平台還要巨大!
天尊石像的一隻手(左手)自然地掐著一個古老的法訣,垂放於膝前。而另一隻手(右手),則做出一個令人震撼無比的動作——並非簡單的向上托舉,而是整個巨大的前臂彎曲著,靠近胸腹,五根如同山脊般的手指微微向內彎曲,形成了一個巨大無比、穩固如磐石的石質“掌巢”!
這姿態,充滿了小心翼翼、極其珍視的意味,仿佛正在“捧”著什麼絕世的珍寶。
而就在那巨大的、如同山岩構成的掌心之中,赫然坐落著一個結構複雜、閃爍著幽幽金屬光澤的巨大建築!那建築棱角分明,充滿了唐門機關造物的獨特風格,層層疊疊的樓閣、暗藏的發射口、精密的結構……
“那……那是……”唐昭昭的聲音因為極度的震驚而顫抖,她揉了揉眼睛,幾乎不敢相信自己所見。
“不會錯的……”唐昭臨的喉嚨也有些發乾,瞳孔急劇收縮,“那是……我們唐門的……總庫!平日裡宗門內的那個武器總庫!”
沒錯!那個被天尊石像小心翼翼捧在掌心的巨大建築,其外形、結構,甚至某些細節處的徽記,都與他們蜀中唐門本家那個最為核心、守衛最森嚴的武器庫一模一樣!隻是眼前這個,似乎更加古老,也更加龐大!
它就那樣靜靜地坐落在天尊巨大的掌心之中,底部與掌心的弧度完美契合,仿佛本就生長在那裡,又像是……剛剛從某個地方沉降下來,被這尊無與倫比的巨大石像穩穩地接住,並以一種神聖的姿態,將其永恒地“捧”在這片地底的無儘虛空之中!
眼前這匪夷所思、壯麗而又詭異的景象,徹底顛覆了三人的認知,他們從未想到,原來在平日居住的唐家堡下方,竟然有一片這樣超越現實的地方存在。傳說中的“沉淵”,竟然是這樣一番光景?而唐門的根本重地——武器總庫被一尊如此巨大的天尊石像捧在手中?!
無儘的疑問和巨大的震撼衝擊著三人的心神。他們站在長橋的,望著遠方那神聖與詭異交織的終點,一時間竟不知該作何反應。前方的路,通往的不僅僅是唐門的秘密,更像是一個超越凡俗理解的、神話與機關術交織的領域。
短暫的震驚過後,是更加堅定的決心。無論前方是何等景象,隱藏著怎樣的秘密,他們都必須前進。唐昭臨率先邁步,踏上了那條筆直延伸、懸於無儘虛空之上的石製長橋。
橋麵異常寬闊,由巨大的青黑條石鋪設而成,曆經不知多少歲月,依舊堅固異常。腳步踏在上麵,發出沉悶的回響,在這片死寂得可怕的空間裡傳出很遠。兩側是深不見底的黑暗,仿佛連光線都會被徹底吞噬,帶來一種令人心悸的失重感和渺小感。他們小心翼翼地前行,如同行走在連接兩個世界的不穩定的紐帶之上。
隨著他們逐漸深入,遠離了入口的拱門,頭頂上方的景象也愈發清晰起來。“長明膽”的光芒雖然有限,但足以讓他們隱約看到,在極高的、難以估量的穹頂之上,存在著一個巨大的、不規則的空洞,那空洞邊緣破碎,仿佛是被某種巨大的力量硬生生撕開或貫穿,其正下方的位置,恰好就是遠處那尊捧著武器庫的巨大天尊石像。
長橋似乎比看上去更長,每一步都拉近著與那尊龐然大物的距離,也讓其巍峨的輪廓在光芒中愈發清晰、愈發震撼。
終於,他們來到了長橋的儘頭,真正站在了這尊巨大無比的太乙救苦天尊石像的腳下——或者說,是其盤坐的九頭獅子蓮花寶座的基座邊緣。
近距離仰望,那石像的宏偉更是超乎想象。僅僅是蓮花寶座的一片花瓣,就如同一座小山丘。獅子的鬃毛如同嶙峋的山岩,天尊的袍服褶皺宛如巨大的溝壑。石像表麵布滿了風化的痕跡,卻絲毫不能掩蓋其磅礴的氣勢和那份超越時光的寧靜與威嚴。他們三人站在其下,渺小得如同螻蟻。
“我們……怎麼上去?”唐昭昭仰望著那高高在上、被巨大手掌捧起的武器庫,有些茫然地問道。那隻手掌距離他們所處的基座平台,至少還有數十丈的高度。
唐昭臨和寧雲棲也在仔細觀察。很快,唐昭臨的目光定格在了石像的袍袖和腿部。
“看那裡!”他指向石像腿部盤坐的姿態形成的巨大石質褶皺,“有台階!”
順著他指的方向看去,果然!就在那看似自然的石像褶皺之中,竟然巧妙地隱藏著一條向上蜿蜒的石階!那石階並非另外搭建,而是直接在雕刻石像本體時,就一同開鑿出來的,與石像的輪廓完美地融為一體。若非仔細觀察,極易將其忽略為石像本身的紋理。石階順著天尊盤坐的腿部向上,沿著寬大的袍袖邊緣延伸,一路蜿蜒曲折,最終通向那隻捧著武器庫的巨大手臂!
“真是……鬼斧神工。”寧雲棲不禁讚歎道,“竟然將登頂的路徑直接雕刻在了神像之上,既隱蔽,又……”她頓了頓,似乎在尋找合適的詞語,“……充滿了某種象征意義。”
“上去吧。”唐昭臨沒有過多感慨,確認了路徑後,第一個踏上了那冰冷而古老的石階。
石階很寬,但每一級的高度也相當可觀,顯然並非為普通人設計的。三人拾級而上,環繞著巨大的石像向上攀登。隨著高度的提升,下方的黑暗虛空顯得更加深邃,帶來陣陣眩暈感。他們經過天尊巨大的膝蓋,路過那掐著法訣的手指,最終踏上了那條如同山脈般粗壯的手臂。
越是靠近,那被捧在掌心的武器庫就越發顯得真切而熟悉。它靜靜地矗立在那裡,金屬的外殼在“長明膽”的光芒下反射著幽冷的光澤,結構複雜而精密,正是他們記憶中唐門總庫的模樣,隻是規模似乎更大,也更添了幾分古老滄桑的氣息。
終於,在攀登了不知多久之後,他們踏上了最後幾級台階,來到了一個寬闊平坦的區域——那正是天尊巨大無比、微微內凹的掌心!
他們此刻,正站在“神”的手掌之上!腳下是堅硬冰冷的石質皮膚紋理,四周是如山脊般隆起的巨大手指。而在他們的正前方,那座讓他們魂牽夢縈、又感到無比困惑的唐門武器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