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空重返人間,卻還是在五莊觀中。
山上眾弟子已不知何時散去,唯鎮元大仙一人而立,大仙麵容平靜,隻是眼裡隱有缺憾。
道:“你且再將那“布氣真靈,總統坤元”之法施展出來。”
曹空聞言,以神意勾連地氣,以道炁滋養,其中玄妙無法付諸於口。
整座山的地氣,都在曹空的梳理之下,向著欣欣向上之態發展,這是根本上的變化。
如此之法,難以付諸於口,悟了就是悟了,不悟者便是說破天也難明。
鎮元大仙見曹空雖是初悟,卻已能施展的有序不亂,眼中既是讚賞,又是遺憾,道:
“所謂布氣真靈,乃是以自身之神,而禦道炁,布施於大地,可梳理地脈,乃至於有資生之效,然地厚德,
你於地布施,地必有報,正所謂地勢坤,含萬物而化光,故而於你有大益,
若是你日複一日,布氣真靈於大地,便借坤元為己用,修至最高,甚至可以總統坤元。”
曹空感激而望,明白為何師父說鎮元大仙是誠誠君子,此番指點,言淺意深,再度向他揭露幾分地仙奧秘,可見大仙心中毫無芥蒂。
“晚輩多謝大仙指點,今日始知何為厚土厚德,感激不儘,他日定報。”
曹空稽首,言辭之間是真心誠意,鎮元大仙不禁滿意頷首,心中的遺憾悄然拋去。
他非是敝帚自珍之人,且這“布氣真靈”之法,於地有益,於天地有益,曹空既悟此法,便不是他的弟子又如何。
他恨不得世上會此法之人越來越多,如此這天地方會越發繁榮。
再說了,既領悟了他的“地仙根本”,不管承不承認,都是他的半個弟子。
若是日後曹空遊曆凡間,施展此法,遇上其餘仙神,凡是懂行的,少不了要來一句,“可是地仙一脈?”
想到這裡,鎮元大仙的心中竟頗為開懷,又道:“你來五莊觀用了多久?”
曹空走時,乃是七月酷暑,如今又逢九月金秋,故道:“一年又二月。”
“既如此,那你便在我觀中再留一年又二月吧,你既於此山上悟出“布氣真靈”,少不了與此山的緣分,可願多照料此山?”
“晚輩願意。”
另外,我有一菜園,我不日則要去赴友人之宴,短時難回,清風明月憊懶恐難以照料,你可願幫我照料,去梳理那塊田?”
“願意願意。”
曹空皆是不假思索而道,他已得天大的便宜,能於五莊觀這等洞天福地而修更是福分,至於修法種地,則是他日常所行。
鎮元大仙撫須微笑,遂消失不見。
曹空回至住所,又念自己久於外而不回,隱霧山眾人會心有掛念,便招來閶闔風,將話說與秋風聽。
本約合著一念光景能將始青之炁煉化,可這一路上走走停停,卻是耽誤了不少功夫。
故而始青之炁且餘少許,八風神通也未至小成,不過卻也精進不少,來回送話不過等閒。
便拂袖送風西去。
此風一日千裡,不消多少時日,便來至隱霧山上。
此時金錢豹正帶著狐狸們墾田養植,忽見一風不同尋常,便將其攔住,果不其然,有兄長音傳來。
金錢豹聞言則安,牽掛的心放下不少,又得知可留言於風後,更是大喜。
和其述說近來現狀,山中的靈花開了,樹上的果子熟了,狐狸們的修為精進了,他又能煉出幾門新的丹藥。
字裡行間,皆是情誼。
於是兄弟二人,多以天地之風彼此對話。
······
秋來冬至,寒來暑往。
曹空便於五莊觀中而修,泥丸宮中金液漸生,修為一日千裡。
又常去後山行“布氣真靈”之舉,使得本就神駿的山嶽顯得更加有靈,且還饋曹空戊土精氣。
日積月累,積少成多,漸漸的,脾中的戊土精氣越發濃烈,凝形成劍不遠矣。
而更讓曹空驚喜的是,在他照料菜園,以真靈布氣為其梳理之時,菜園田地裡,則有己土精氣回饋於他。
己土者,陰土也,己土如田是養育萬物之土,正對菜園之土的柔潤滋養之意。
又感也就是五莊觀內,山土皆不凡,若是於外界,就算他懂得“布氣真靈”之法,尋常山脈,土地又哪來的戊土,己土精氣還贈於他。
這讓道者哪能還不明白,說是讓他幫忙照料,實則是給他機緣,不由得再度感慨鎮元大仙之高德。
於是,一年光景匆匆而過,曹空亦采足足夠的己土,戊土精氣。
更是通過【五行混元凝形種寶之法】將其凝為兩柄土劍,又花時間將其合二為一,成陰陽共濟之效。
最妙的是,此劍一成,居於脾府之中,卻無形間將肝,肺兩府連接,調和金木之劍的克製,照應大地厚德,容載萬物之理。
曹空以往對敵,多以一劍出,雖是他道行漸深,麵對絕大多數的人或妖一劍足以。
卻也是因為他察覺到,若禦金木同出,其氣相克,可有了土劍,日後則再無顧慮,若遇強敵,亦可儘情施展三劍之妙。
但見曹空心意一動,口中吐出雲霧,三道神華如遊龍穿梭其中,分是金,青,黃三色,於空中演練劍法奧妙,精微玄奧。
此時的曹空,頗有一種,十年磨一劍,霜刃未曾試之感,大有想找個敵手,一決高下的想法。
不過很快,道人還是將這種感覺按捺住了,嗯,仙道貴生,他不是好鬥之人。
於是靜心修行,他隻管修他的道,但行前路,至於成果,日後定會彰顯。
匆匆兩月光景又過,曹空停下修行,知自己是時候離開五莊觀了。
鎮元子尚未歸來,想來所謂的友人之宴應在天上,故曹空隻是去尋了清風明月,五莊觀中,就這二人與他最熟,閒來做樂。
“道友要走。”
“正是,天下沒有不散的宴席,故而特此向二位辭彆,二位若有閒暇,日後可來我隱霧山一聚。”
清風明月略有不舍,但也知道曹空非五莊觀之人,若久留於此,確不合適。
而後兩人展露笑顏,為友送彆,各自從袖中取出一物:“投我以木瓜,報之以瓊琚,還請道友收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