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小說 > 都市言情 > 重生之手握古風闖京城 > 第二十六章《將進酒》燃爆全場

第二十六章《將進酒》燃爆全場(1 / 1)

推荐阅读:

大乾三十七年,驚蟄。紫宸殿的銅鶴香爐裡,龍涎香正嫋嫋升騰,在梁柱間纏繞成霧。殿外忽有驚雷滾過,震得簷角銅鈴簌簌作響,如同無數細碎的玉珠墜落。滿朝文武皆垂首屏息,目光死死釘在金磚地麵上那道蜿蜒的裂痕上,仿佛那裂痕中潛藏著關乎王朝命運的奧秘。

“北境急報。” 內侍監總管李德全的尖嗓劃破沉寂,他捧著鎏金托盤的手微微顫抖,托盤上的八百裡加急奏章邊緣已被驛馬的汗水浸透,洇出深色的水痕,宛如一朵正在枯萎的墨花,“柔然鐵騎昨夜踏破黑雲城,守將…… 守將戰死殉國。”

此言一出,朝堂之上頓時掀起一陣騷動。戶部尚書周衍之的朝珠猛地撞在案幾上,發出清脆的響聲,如同玉石俱焚的預兆。他素來以沉穩著稱,此刻卻猛地抬頭,蒼髯劇烈抖動:“陛下,國庫已空!去年冬河工潰堤,三百萬災民尚在關外喝粥,若再動兵戈……”

“周大人是要我大乾割地賠款嗎?” 鎮國大將軍蕭策的虎符重重拍在腰間,甲葉相擊的脆響中帶著凜冽的殺氣,“黑雲城乃北境咽喉,丟了那裡,柔然鐵蹄三日便能飲馬黃河!某願提三萬玄甲軍北上,定要將蠻夷首級懸於國門!”

兩派爭執不休,金鑾殿的空氣仿佛被壓縮成一塊沉重的鉛塊,壓得人喘不過氣來。年僅十六的新帝蕭衍攥著龍椅扶手的指節泛白,他登基不過三月,麵對這劍拔弩張的局勢,眼中滿是迷茫與無措。禦座之側的珠簾忽然晃動,一道月白身影緩步走出,玄端上繡著的北鬥七星在晨光中流轉,仿佛將整個星空披在了身上。

“陛下,” 國師沈酌清抬手拂過案上的青銅酒樽,那樽中殘酒映出他鬢邊新添的霜白,“臣有一詩,願與諸位共賞。”

此言一出,滿朝嘩然。國難當頭,這位素來深居簡出的國師竟要在朝堂之上吟詩作賦?周衍之剛要駁斥,卻見沈酌清已提起紫毫筆,內侍早已鋪好三丈素絹。老國師執筆的手穩如磐石,手腕翻轉間,墨汁如奔湧的江河傾瀉而下:

“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複回。”

第一個字落時,殿外恰有洪流撞擊城郭的轟鳴傳來,仿佛千軍萬馬奔騰而至。蕭策猛地抬頭,恍惚間竟看見二十年前隨先帝征戰時,黃河冰裂的壯闊景象 —— 那碎裂的冰層如同巨獸的獠牙,在朝陽下折射出刺目的金光,映照著無數將士衝鋒陷陣的身影。

“君不見高堂明鏡悲白發,朝如青絲暮成雪。”

筆鋒陡然轉急,墨跡在絹上拖出細長的飛白,宛如時光在紙上留下的痕跡。周衍之望著那 “雪” 字,忽然想起昨夜在燈下核算賬冊時,鬢角飄落的第一縷白發。那時他還自嘲是操勞過度,此刻才驚覺,原來歲月早已在不經意間刻下了滄桑的印記。

“人生得意須儘歡,莫使金樽空對月。”

沈酌清的袍袖掃過案幾,案上的青銅酒樽應聲翻倒,殘酒潑在絹上,暈開一片深色的雲翳。有年輕翰林忍不住低呼,卻見老國師目光如炬,仿佛能穿透這朝堂的重重迷霧,直抵人心最深處。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儘還複來。”

寫到 “必有用” 三字時,筆鋒驟然加重,墨色深如夜空。蕭策腰間的佩劍竟嗡嗡作響,仿佛在回應這擲地有聲的誓言。他想起自己少年時被誣陷通敵,在天牢中受儘折磨,卻始終堅信終有一日能重披戰袍,為國效力。

“烹羊宰牛且為樂,會須一飲三百杯。”

絹上的墨跡忽然變得奔放不羈,宛如一群脫韁的野馬在草原上肆意馳騁。光祿寺卿猛地拍了下大腿,想起庫房中還封存著先帝賜的西域葡萄酒,那酒漿殷紅如血,封存著王朝昔日的榮光。

“岑夫子,丹丘生,將進酒,杯莫停。”

沈酌清的聲音陡然拔高,如同古琴的最高音驟然響起。他的袖口翻飛,帶起一陣清風,吹得殿中燭火劇烈搖晃,將眾人的影子投在金磚上,忽明忽暗,宛如一場盛大的皮影戲。

“與君歌一曲,請君為我傾耳聽。”

此時,忽有雁陣從殿頂掠過,鳴聲清亮,仿佛在應和這激昂的詩句。周衍之的手指不自覺地在案幾上敲擊,算珠般的指節竟打出了韻律,仿佛在為這千古絕唱伴奏。

“鐘鼓饌玉不足貴,但願長醉不複醒。”

墨跡陡然變得潦草,仿佛書寫者已沉醉在自己的豪情之中。有老臣想起年輕時的詩會,那時他們也曾通宵達旦,飲酒作賦,不知東方之既白。

“古來聖賢皆寂寞,惟有飲者留其名。”

筆鋒一轉,墨色變得沉鬱,仿佛在訴說著千年的孤獨。蕭策的目光落在殿外那株曆經滄桑的古柏上,想起那些戰死沙場的弟兄,他們的名字或許不會載入史冊,但他們的英魂永遠守護著這片土地。

“陳王昔時宴平樂,鬥酒十千恣歡謔。”

絹上的字跡忽然變得飄逸,宛如仙人在雲端漫步。李德全偷偷抬眼,看見老國師的鬢角在晨光中泛著銀光,宛如落滿了星辰。

“主人何為言少錢,徑須沽取對君酌。”

沈酌清的聲音中帶著一絲戲謔,仿佛在嘲笑那些被名利束縛的世人。周衍之忽然笑了,笑得蒼髯抖動,他想起自己年輕時也曾揮金如土,隻為一醉方休。

“五花馬、千金裘,呼兒將出換美酒,與爾同銷萬古愁。”

最後一筆落下時,整個紫宸殿忽然安靜下來,隻剩下銅漏滴答作響,仿佛在細數這千古絕句帶來的震撼。沈酌清擲筆於地,筆杆在金磚上彈跳三下,如同命運的叩問。

“好一個與爾同銷萬古愁!” 少年天子猛地站起身,龍袍下擺掃過案幾,將那杯冷茶潑在地上,濺起細小的水花,“傳朕旨意,朕與國師共飲!傳光祿寺,開西域葡萄酒!”

蕭策猛地扯開甲胄,露出胸前猙獰的刀疤,那是多年征戰留下的勳章:“末將願將家傳的赤兔馬換來美酒,與將士們共飲!”

周衍之顫抖著解下腰間玉帶,那玉帶曾是先帝所賜,象征著無上的榮譽:“臣這玉帶,可換三個月軍餉!”

刹那間,朝服上的玉佩相撞聲、甲胄摩擦聲、靴底踏金磚的悶響彙成洪流,如同黃河之水天上來。李德全慌忙指揮內侍抬來數十壇酒,泥封崩裂的脆響中,殷紅的酒液傾入百隻白玉盞,在晨光中泛著琥珀色的光,仿佛凝聚了整個王朝的精氣神。

沈酌清端起酒盞的手忽然頓住,目光越過人群落在殿外。那裡,昨夜被驚雷劈斷的古柏枝頭,正抽出一抹新綠,宛如希望的火種在絕境中綻放。他仰頭飲儘杯中酒,喉結滾動間,鬢角白發竟似染了幾分赤霞,仿佛青春的火焰重新在他體內燃燒。

“諸位,” 老國師的聲音帶著酒氣,卻比任何時候都要清亮,“這杯酒,敬黑雲城死難的弟兄!”

滿殿鏗鏘的碰杯聲中,紫宸殿的銅鶴仿佛振翅欲飛,香爐裡的龍涎香忽然筆直衝天,在殿梁間繞出個酒樽的形狀,宛如天地為這場盛會所獻的賀禮。而那卷《將進酒》的絹帛,正被風掀起邊角,露出背麵不知何時洇上的血痕 —— 那是昨夜急報上守將的血,此刻正與墨跡相融,在陽光下泛著奇異的光澤,仿佛一首用生命書寫的史詩。

酒過三巡,少年天子忽然抓起案上的朱筆,在《將進酒》的末尾添了一行字:“大乾三十七年驚蟄,與國師及諸卿共飲於紫宸殿。” 筆鋒稚嫩卻透著一股不屈的銳氣,仿佛宣告著一個新時代的開啟。

此時,忽有驛卒闖入殿中,手中高舉著一份新的急報,聲音因激動而顫抖:“陛下!柔然可汗在陣前聽聞國師所賦《將進酒》,竟…… 竟下馬叩首,願與我大乾罷兵和親!”

滿殿皆驚,隨即爆發出雷鳴般的歡呼。沈酌清望著少年天子眼中閃爍的光芒,忽然明白,有些詩,從來都不是紙上的墨跡,而是能穿透時空、震懾人心的力量。正如這杯中的酒,能讓垂暮老者重拾豪情,能讓迷茫少年堅定信念,能讓一個王朝在絕境中,重新找回自己的風骨。

乾三十七年驚蟄,紫宸殿的銅鶴香爐正騰起第三縷青煙時,沈硯秋握著狼毫的手指突然頓住。

禦案前鋪展的明黃絹帛上,“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 十個狂草墨跡未乾,筆鋒如劍戟斜插紙麵。階下百僚屏息垂首,唯有站在文臣之首的太傅魏淵,鬢角白發在穿堂風裡微微顫動。

“國師這是“ 戶部尚書剛要抬頭,就被身旁的吏部侍郎死死按住。誰都記得三年前上元節,這位年僅二十五歲的國師在金明池畔一揮而就《將進酒》,當場驚得北狄使者摔碎了琉璃盞。今日早朝本是議西北屯田之事,怎料陛下一句 “久未聞國師雅韻“,竟引出這潑天的筆墨。

沈硯秋抬手將筆鋒在硯台邊緣輕刮,墨汁墜在端溪硯上濺起細小花紋。他玄色朝服上繡著的北鬥七星,隨著俯身的動作在晨光裡流轉,仿佛將整個紫宸殿都罩進了星圖。

“諸位可知,昨夜欽天監觀星,見天狼犯紫微?“ 他聲音不高,卻像落在青銅編鐘上的木槌,震得梁柱間的燕巢簌簌掉下來幾片泥。

站在武將之列的鎮北將軍蕭徹猛地攥緊了腰間玉帶。他靴底還沾著邊關的沙塵,三日前剛押著北狄質子回京,此刻掌心的老繭幾乎要掐進玉扣裡。

沈硯秋忽然轉身,狼毫在空中劃出半道弧線。百官隻覺眼前墨影翻飛,絹帛上已然躍出 “奔流到海不複回“ 七個字,末筆拖出的長捺劃破了殿內凝滯的空氣。

“好一個不複回!“ 皇帝龍椅上發出一聲讚歎,金冠上的東珠隨著點頭輕晃,“想當年朕與國師初遇,正是在黃河渡口“

話音未落,殿外突然傳來甲胄相撞的脆響。禁軍統領氣喘籲籲地滾進殿內:“啟稟陛下,北狄使者在午門 在午門焚書!“

沈硯秋執筆的手竟微微上揚,墨滴落在絹帛空白處,暈成朵殘缺的墨梅。魏淵眼角抽搐,他分明看見那筆鋒轉向時,掠過蕭徹腰間懸掛的虎頭牌 —— 那是先帝賜給鎮北軍的信物,牌麵的虎紋被常年摩挲得發亮。

“焚的什麼書?“ 女帝的聲音透著冰碴。

“是 是三年前國師林夏在金明池寫的《將進酒》拓本“ 禁軍統領的聲音越來越低,“還說 說大乾隻會舞文弄墨“

“放肆!“ 蕭徹的虎吼震得梁柱嗡嗡作響,他踏前一步的瞬間,甲葉碰撞聲驚飛了簷下棲息的雨燕。

沈硯秋卻忽然笑了,那笑聲裡裹著墨香漫過丹陛:“蕭將軍稍安,筆墨能殺人,何必要動刀兵?“

他手腕急轉,狼毫如遊龍穿霧,絹帛上瞬間綻放出 “君不見高堂明鏡悲白發,朝如青絲暮成雪“。筆鋒陡然沉鬱,墨色濃得化不開,像是把殿外鉛灰色的天揉進了紙裡。

魏淵喉頭滾動,想起昨夜在國子監見到的景象。太學生們正圍著新刻的《將進酒》石碑臨摹,忽聞北狄使團在驛館酗酒鬨事,摔碎了刻有大乾疆域的玉盤。當時他就想,這班蠻夷怕是忘了,三年前那首詩如何讓他們的可汗割了三城求和。

“人生得意須儘歡“—— 沈硯秋的筆鋒忽然變得灑脫,絹帛上的字跡仿佛在跳舞。站在後排的翰林院編修們忍不住踮腳,看見 “莫使金樽空對月“ 七個字時,有人悄悄摸了摸袖中藏著的酒囊。那是去年中秋,國師賞賜的西域葡萄釀,據說能解百憂。

“天生我材必有用“—— 寫到 “用“ 字時,沈硯秋突然將筆重重一頓,墨團在紙上炸開。

蕭徹猛地抬頭,正撞見國師投來的目光。那雙眼在墨煙繚繞中亮得驚人,像極了當年雁門關外,他舉著火把在狼群裡看見的寒星。那年他率三百騎被困野狼穀,是沈硯秋帶著一隊白衣士子,用孔明燈引來援軍,燈上寫的正是 “天生我材必有用“。

“千金散儘還複來“—— 墨跡在絹帛上流淌,仿佛真有黃金珠玉從紙麵滾落。戶部尚書下意識按住了腰間的算袋,想起上月核查內庫時,見著庫房裡堆著北狄年年進貢的沙金,每錠上麵都刻著 “歲貢“ 二字。

“烹羊宰牛且為樂,會須一飲三百杯“—— 筆鋒陡轉淩厲,沈硯秋的朝服下擺掃過禦案,帶倒了青玉筆洗。清水潑在絹帛邊緣,暈染開的墨紋竟像極了西北的地圖。

魏淵瞳孔驟縮,那暈開的水漬恰好漫過 “三百杯“ 三個字,讓 “三“ 字變得模糊。他記得昨夜收到的密報:北狄可汗暗中集結了三萬騎兵,屯在雁門關外的三岔口。

“岑夫子,丹丘生,將進酒,杯莫停“—— 沈硯秋的聲音陡然拔高,殿外的風突然變得狂暴,吹得窗欞發出龍吟般的聲響。百僚中有人認出,這 “岑夫子“ 正是三年前隨國師出使西域的鴻臚寺卿,而 “丹丘生“,分明是鎮北軍裡那位擅用火藥的參軍!

蕭徹的手按在了刀柄上。他靴筒裡藏著的密信還帶著體溫,上麵畫著北狄軍營的布防圖,標記火藥庫的位置,正是用朱砂點了個 “丘“ 字。

四、與君歌一曲

“與君歌一曲,請君為我傾耳聽“—— 沈硯秋忽然放下筆,轉身時玄色朝服掃過燭台,火苗猛地竄起半尺高。

皇帝從龍椅上微微前傾,金冠上的流蘇輕晃。他看見國師的朝服後背,北鬥第七星的位置繡線不知何時磨斷了,露出裡麵月白色的中衣,像片被星光遺忘的雲。

“鐘鼓饌玉不足貴,但願長醉不複醒“—— 沈硯秋拾起案上的酒樽,竟是昨夜北狄使者送來的貢品。青銅酒樽上雕刻的狼頭猙獰畢露,他卻仰頭飲儘,酒液順著下頜線滑進衣襟,洇出深色的痕跡。

魏淵閉了閉眼。他想起三十年前,先帝爺還是太子時,曾在東宮與少年沈硯秋對飲。那時這孩子剛從江南來,抱著琵琶唱 “醉裡挑燈看劍“,轉眼就成了大乾的定海神針。

“古來聖賢皆寂寞,惟有飲者留其名“—— 沈硯秋將空樽往案上一扣,青銅狼頭被震得掉了顆獠牙。百官聽見殿外傳來金戈交擊的脆響,禁軍統領再次衝進來時,甲胄上沾著新鮮的血跡。

“啟稟陛下,北狄使團 儘數伏誅!“

沈硯秋重新提筆時,手指穩如磐石。“陳王昔時宴平樂,鬥酒十千恣歡謔“—— 墨色突然變得鮮亮,像是摻了朱砂,在絹帛上灼灼燃燒。

蕭徹嘴角勾起冷笑。他認出這 “陳王“ 指的是當年平定西域的永安王,而北狄可汗的先祖,正是被永安王斬於馬下。昨夜他在驛館埋下的伏兵,動手時喊的正是 “為永安王討還血債“。

“主人何為言少錢,徑須沽取對君酌“—— 筆鋒突然轉折,墨跡在絹帛上蜿蜒如河。魏淵盯著那 “酌“ 字的右點,忽然想起三天前戶部送來的賬冊,西北軍餉的缺口,恰好是 “十千“ 之數。

殿外傳來急促的腳步聲,太仆寺卿捧著八百裡加急衝進殿內,奏章在晨風中展開:“報!雁門關大捷!鎮北軍夜襲敵營,斬敵首三千,繳獲糧草萬石!“

沈硯秋的筆頓在 “五花馬,千金裘“ 上,墨滴在 “金“ 字旁邊暈開。蕭徹猛地扯開衣襟,露出左肩上猙獰的刀疤 —— 那是三年前守雁門關時留下的,當時他懷裡揣著的,正是國師手書的 “不破樓蘭終不還“。

“呼兒將出換美酒“—— 沈硯秋的筆鋒陡然變得輕盈,仿佛帶著酒香在絹帛上旋轉。百僚聽見殿外傳來市井的喧囂,不知何時,午門外已經聚集了數千百姓,正跟著太學生們齊聲誦讀《將進酒》。

皇帝哈哈大笑,從龍椅上站起身。他腰間懸掛的玉佩,是當年沈硯秋在黃河邊撿的河卵石雕琢而成,上麵刻著 “同銷萬古愁“ 五個小字。

“與爾同銷萬古愁!“ 最後七個字落下時,沈硯秋將狼毫擲向空中。筆杆在空中劃出銀弧,恰好落在蕭徹伸出的手裡。武將粗糙的掌心裹住溫潤的筆杆,竟生出種奇異的和諧。

晨光突然刺破雲層,透過雕花窗欞照在絹帛上。百僚抬頭的瞬間,看見那狂草的《將進酒》仿佛活了過來,字字句句都在發光,將紫宸殿的每一寸角落都染成了金色。

魏淵望著沈硯秋轉身的背影,忽然發現他玄色朝服上的北鬥七星,此刻正與殿外初升的晨星遙遙相對。三十年前那個抱著琵琶的江南少年,終究長成了大乾最亮的那顆星。

殿外的誦讀聲越來越響,混著禁軍甲胄的鏗鏘、百姓的歡呼,還有遠方傳來的角聲。沈硯秋站在丹陛之上,望著階下百僚,忽然想起昨夜在宣德樓,看見的那輪將圓未圓的月亮。

他知道,這杯酒,大乾還要飲很久。但隻要紫宸殿的墨香不斷,黃河的濤聲不絕,這《將進酒》的餘韻,就會永遠回蕩在大乾的萬裡河山。

最新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