暮春的巴蜀大地,本應是充滿生機的時節,然而空氣中卻彌漫著壓抑和絕望。涪江渡口濕熱的水汽蒸騰,滾燙的石板路黏著百姓草鞋上的泥漬。百餘艘滿載糧船的船隊正等待查驗,這些可是蜀地百姓辛苦勞作一年的收成,馬上就要被官府無情搜刮。這場景,就像百年前明朝中期,江南稅賦重壓下百姓的慘狀再現,更與崇禎年間內憂外患下的苛政如出一轍。
稅監張承業站在高高的瞭望台上,粗糙的木欄杆硌得手心生疼,這觸感突然讓他想起十二歲那年,父親被衙役用同樣粗糙的木枷鎖住脖頸的畫麵。他下意識地摩挲著腰間的鎏金令牌,正午的陽光晃得他眼眶發酸,眯著眼望去,江麵上漂浮的糧船漸漸與記憶裡江州碼頭的景象重疊。
那時的他,出身於湖廣一個貧苦農戶家庭,家中年年交不上稅,父親總說 “再等等,收成好了就夠”。直到那個寒冬,衙役踹開家門,父親被鐵鏈拖走時,母親攥著他的手在寒風中追了三裡地。後來他才知道,父親被活活打死在縣衙大牢,而母親帶著他一路乞討來到江州。
在江州那塵土飛揚、喧囂熙攘的街頭,張承業過著食不果腹、居無定所的流浪生活。命運的轉折突如其來,一日,一位身著華服、神色威嚴的路過官員,在人群中瞥見了張承業眼中的狡黠與機靈,一時興起,便將他帶入衙門做了最底層的雜役。初入衙門,張承業就憑借著遠超常人的察言觀色本事,對上級官員溜須拍馬、阿諛奉承,且手段狠辣,處理起事務來毫無憐憫之心,由此從底層小吏開始了他的攀爬之路。
五年前的一個夜晚,暴雨如注,肆虐的雨水瞬間衝毀大片糧田,農戶們一年的心血付諸東流。就在這淒風苦雨之夜,張承業帶著幾個手下,舉著火把,氣勢洶洶地踹開了一戶農戶的家門。屋內,農戶一家老小瑟瑟發抖,麵黃肌瘦。張承業目光一掃,便盯上了角落裡那半袋穀種,那可是農戶來年春耕的希望。農戶見狀,撲通一聲跪地,苦苦哀求,聲音帶著絕望與悲戚:“大人,行行好,這是最後的穀種,沒了它,來年全家都得餓死啊!” 農戶的妻子也跟著跪地,懷裡的嬰兒被嚇得啼哭不止,那哭聲在風雨夜中顯得格外淒厲。可張承業不為所動,冷酷地一揮手,手下便上前搶走穀種,充作賦稅。如今,站在這交糧現場,看著隊伍裡那個被衙役粗暴扯開繈褓、尋找是否藏有糧食的農婦,張承業的思緒瞬間被拉回五年前的那個雨夜,眼前場景竟如此相似,如出一轍 。如今崇禎年間,邊疆戰事吃緊,朝廷為了籌措軍餉,對官員考核愈發嚴苛,不僅要求賦稅足額上繳,更要逐年遞增。張承業深知,隻有超額完成賦稅任務,在三年一考的 “外察” 和六年一次針對京官的 “京察” 中,才有機會得到 “稱職” 評定,保住現有官位。
“皇上要修繕宮室,正是咱臣子表忠心的好機會。” 張承業鼻腔裡湧入腐臭的江水味混合著百姓的汗酸味,這氣息突然讓他想起母親臨終前,在破廟中咳血時身上的味道。但他很快貪婪地猛吸一口氣,仿佛這是升官發財的祥瑞之兆。岸邊交糧的隊伍裡突然傳來一陣哭嚎,原來是個農婦抱著孩子跪在地上,稅吏一把扯開她懷中的繈褓,裡麵墊著的碎米露了出來。張承業看著百姓扭曲的麵孔,就像看到了通往更高官位的金磚,咽了咽口水,低聲嘟囔:“這些泥腿子,少一粒米都不行。” 崇禎年間官員為填補國庫虧空,不斷加征 “遼餉”“剿餉”“練餉”,對百姓層層盤剝。
“都給老子麻溜點!彆磨磨蹭蹭的,是不是欠揍啊!” 為首的稅吏滿臉橫肉,扯著嗓子大聲咆哮,手中那帶倒刺的皮鞭在空中肆意揮舞。每一次抽打,鞭梢都好似利刃般劃破空氣,發出尖銳的呼嘯,
緊接著便百姓們撕心裂肺的慘叫聲,二者交織在一起,淒厲得驚飛了江邊枯樹上棲息的烏鴉。這些烏鴉撲騰著翅膀,呱呱叫著飛向遠方,好似也不忍直視這人間慘狀。
放眼望去,隻見一群衣衫襤褸的百姓,他們身形佝僂,仿佛背負著千斤重擔,又像被抽去脊梁的木偶,隻能機械地挪動腳步。烈日高懸,地麵滾燙如炙,有人腳底被尖銳的碎石劃破,殷紅的血珠瞬間滲了出來,滴落在滾燙的石板上,可還沒等百姓們喊疼,那血珠就在高溫的炙烤下,轉眼間被曬成了暗紅色,與石板融為一體,仿佛在無聲訴說著他們所遭受的苦難。這與崇禎年間百姓因多重賦稅盤剝,食不果腹、衣不蔽體的境況彆無二致。
一艘糧船緩緩靠岸,腐朽的船板在稅吏頭目沉重的靴底不堪重負,發出陣陣令人揪心的嘎吱聲。稅吏頭目皺著眉頭,目光如鷹隼般審視著船艙,隨後猛地轉身,怒目圓睜,對著老船夫吼道:“王老二!你這船報了三十石糧,可我瞧著連二十五石都夠嗆!說!是不是耍滑頭,偷偷藏起來了?” 話音剛落,手中的賬本 “啪” 的一聲重重砸在老船夫腳邊,驚起一片灰塵。老船夫嚇得雙腿一軟,膝蓋重重磕在船舷上,發出沉悶的聲響。他抬起滿是皺紋的臉,渾濁的眼淚奪眶而出,滴落在沾滿泥汙、破舊不堪的粗布衣裳上,泣不成聲地哀求道:“官爺,您可得明察啊!今年江水泛濫,滔滔洪水把莊稼衝了個精光,田裡收成大減。為了湊齊這些糧食,大夥砸鍋賣鐵,已經傾家蕩產了……”
“少跟老子裝可憐!” 稅吏頭目揪住老漢衣領,聽著布料被撕裂的聲音,鼻腔裡滿是老人身上的餿味,卻興奮得瞳孔都放大了,“按律少報一石,十倍征收!這短了五石,你得交五十石!” 圍觀的百姓發出一陣驚呼,老船夫兩眼一黑,癱倒在地,額頭撞在鐵錨上的悶響,讓張承業想起去年鄰省稅監受封時,玉佩敲擊玉盤的清脆聲響。老船夫哆哆嗦嗦地抬起手,似乎想抓住什麼,卻隻抓到一把空氣,乾裂的嘴唇微微顫動,卻發不出半點聲音。稅吏們毫不留情,扛起一袋袋糧食就走,船身因為重量失衡劇烈搖晃,幾隻破碗從艙內滾出,摔得粉碎,就像百姓破碎的生活。老船夫的兒媳哭著撲上來,被稅吏一腳踹開,裙擺被尖銳的船釘勾破,露出淤青的小腿。她絕望地抱住稅吏的腿,指甲都摳進對方靴麵了:“官爺,行行好啊!這可是我們全家的命根子啊!” 稅吏根本不為所動,一腳把她踢開,濺起的水花打濕了周圍百姓的衣衫,卻澆不滅他們眼中的怒火,隻能化作低聲的咒罵,在悶熱的空氣中彌漫開來。老船夫被稅吏們像拖死狗一樣拖下船,雙腿在粗糙的石板上劃出一道道血痕,每拖一下都帶出幾聲悶哼,他的身子在陽光下扭曲成痛苦的弧度,仿佛在控訴這個世道的不公。周圍百姓敢怒不敢言,隻能用充滿仇恨的目光盯著稅吏們,心中的怒火如同被壓抑的火山,隨時可能爆發。
“乾得漂亮!就得這麼乾!都學著點,誰要是敢耍滑頭,這就是下場!” 張承業滿臉通紅,興奮地拍著手,每一下都用足了力氣,仿佛要借此彰顯自己的威嚴。大笑間,他的指甲不自覺地深深掐進掌心,殷紅的血緩緩滲出,一絲血腥味在口腔中彌漫開來,可他卻渾然不覺。此刻,他的目光緊緊跟隨著稅吏們拖拽老人的背影,那老人瘦弱的身軀在粗暴的拉扯下顯得如此無助。他心裡比誰都清楚,在崇禎朝嚴苛的考核製度下,若不能滿足朝廷對賦稅的需求,等待他的將是革職查辦甚至牢獄之災。看看那些因無法完成賦稅指標而被撤職的同僚,有的淪為乞丐,有的被債主逼得家破人亡,自己絕不能重蹈覆轍,唯有狠下心腸,方能在這官場站穩腳跟。
“嘿,張兄,還記得當年在江州時的情景嗎?” 趙通不知何時已悄然走上瞭望台,臉上那似有若無的笑裡,藏著些許不懷好意。他故意湊近張承業,輕聲說道:“你一腳踹開那農戶家的破門,裡麵的老人孩子嚇得瑟瑟發抖,那場麵,可比咱現在這陣仗還凶呢。” 張承業的臉色瞬間陰沉下來,趙通這分明是在當眾揭他的老底,讓他下不來台。可多年在官場摸爬滾打的經驗,讓他迅速穩住了神色,冷冷回應道:“趙通,你少拿當年的事來說嘴。現在和那時能一樣嗎?當今崇禎爺急等著銀子充實國庫,應對內憂外患。上頭派下的賦稅任務,若是完不成考核,咱倆都得被砍了腦袋,丟去喂狗!” 這話既是說給趙通聽,讓他彆再亂嚼舌根,也是在心底不斷提醒自己:如今好不容易有了這權勢地位,絕不能再回到過去任人欺淩、吃了上頓沒下頓的苦日子。
城中的街巷裡,也是一片淒涼景象。王家綢緞莊的檀木櫃台在稅吏的刀柄下裂開,王掌櫃額頭重重磕在青石板上,石縫裡滲出的血珠混著塵土,在慘白的臉上劃出詭異的紋路:“趙大人!求求您高抬貴手啊!今年絲綢滯銷,庫房裡還堆著去年的存貨呢,實在拿不出這麼多稅銀啊!您行行好,寬限些日子,等秋茶上市,小的一定補上!” 趙通眼中閃過一絲狠厲,一腳踢開王掌櫃,轉身對身後的稅吏們喊道:“給我搜!把值錢的東西都帶走!” 稅吏們像餓狼一樣衝進內堂,翻箱倒櫃的聲音、瓷器碎裂聲和婦人的哭喊聲交織在一起,綢緞莊裡一片狼藉。趙通的眼睛在店內慌亂逃竄的人群中來回掃視,不放過任何一個角落,每一個可能藏著財富的地方。他嘴角掛著一絲貪婪的笑,仿佛這滿店的狼藉是他的戰利品,而百姓的痛苦不過是這場掠奪的背景音樂。趙通在綢緞莊裡四處翻找,眼睛瞪得像銅鈴,不放過任何一個角落,就好像要把這店鋪拆開來,把每一寸財富都挖出來。他粗暴地推開擋路的丫鬟,精致的雕花屏風在他身後搖晃,最後轟然倒地,揚起一片灰塵。
趙通踩著王掌櫃的手背,繡花靴底把指節都碾白了,聽著對方的痛呼聲,想起小時候被當鋪老板踩碎瓷碗的屈辱。他彎腰捏住掌櫃的下巴,看著對方眼中的恐懼,惡狠狠地說:“寬限?你當本官是慈善家啊?聖命如山,耽誤了修宮室的進度,你我都得掉腦袋!” 餘光瞥見櫃台暗格裡閃過一點翠色,他聲音突然變得柔和:“聽說你婆娘有對祖傳的翡翠鐲子,交出來抵稅,本官倒是可以網開一麵。” 王掌櫃驚恐地瞪大雙眼,連連搖頭:“那鐲子是我娘子的命根子啊,求您……” 話還沒說完,趙通已經一腳把他踹到一邊,大步走向櫃台暗格,伸手把那對翡翠鐲子一把奪過,塞進懷裡,臉上露出得意的笑容,就好像在宣告這場掠奪的勝利。
當綢緞莊夥計衝上來時,趙通下意識地往後退了半步 —— 他想起自己曾經為了保護妹妹,被債主打斷過兩根肋骨。但很快,他抽出腰間長刀砍向夥計,刀刃劃破空氣的尖銳聲中,五年前轉運使那句 “心慈手軟做不得大事” 在耳邊響起。看著夥計倒地抽搐,他摸著腰間新得的玉墜,俯下身低聲說:“識相點,保你有條活路,不然……” 夥計捂著傷口,鮮血從指縫間汩汩流出,眼神裡滿是不甘和憤怒,卻又無力反抗。趙通帶著搜刮來的財物大搖大擺地走了,綢緞莊外,百姓們的怒罵聲不斷,可這一切,都阻止不了趙通的貪婪行徑,他就像一隻饑餓的惡狼,在這片土地上肆意掠奪,把百姓的生活逼入絕境。王掌櫃癱倒在地,看著空蕩蕩的店鋪,眼神空洞無神,好像靈魂都被抽走了。而趙通一行人則耀武揚威地離去,他們的身影在夕陽的餘暉下拉得長長的,就像一群張牙舞爪的惡魔,把這世間的苦難和罪惡肆意揮灑。
在城西的貧民窟,腐木門板被稅吏一腳踹開的瞬間,李老漢懷裡的孫子嚇得尿了褲子。潮濕發黴的味道混合著孩子身上的臊氣,讓為首的稅吏皺起了鼻子:“李老頭!這都第幾次上門了?今天再交不出稅,就把你和老太婆押進大牢!” 他一把扯過小娃娃的胳膊,感受著細嫩皮膚下跳動的脈搏,突然想起自己兒子生病時也是這樣的觸感。但這個念頭被上司 “完不成任務就滾回鄉下” 的威脅瞬間擊碎,他冷笑著說:“聽說人市上,這麼大的男娃能換不少銀子呢……” 聽到這話,李老漢 “撲通” 一聲跪下,抱住稅吏的腿,渾濁的淚水奪眶而出:“官爺,行行好啊,這孩子他爹娘都病死了,就剩這一根獨苗,您要是把他賣了,我們老兩口可怎麼活啊!” 稅吏一腳踢開李老漢,冷哼一聲:“少廢話,今天交不出稅,你們全家都彆想好過!” 說完,帶著手下的人在屋裡翻箱倒櫃,把能拿走的東西都洗劫一空,隻留下李老漢和孫子在破敗的屋裡抱頭痛哭。
與此同時,茶館裡,老茶客們一邊撥弄著茶碗蓋,一邊壓低聲音咒罵著官府的暴行,生怕隔牆有耳;街頭巷尾,賣菜的小販、趕路的行人,也都交頭接耳,臉上滿是憤懣之色,紛紛對官府的橫征暴斂表示不齒。而在官府衙門內,紅木桌椅上的茶盞升騰起嫋嫋白霧,知府周文遠看著師爺遞來的密報,指甲在 “抗稅百人” 四個字上反複摩挲,宣紙發出細微的沙沙聲。他想起二十年前剛進入官場時,也曾在賑災粥棚裡親手喂過老嫗,可如今案頭堆積的彈劾文書,每一封都寫滿了同僚因為 “辦事不力” 被抄家的悲慘遭遇。崇禎年間,官員考核中增設 “邊防考核”“剿匪考核” 等項目,一旦某項不達標,便會遭到嚴懲。前任知府就是因剿匪不力,在 “外察” 中被評定為 “不稱職”,不僅丟了烏紗帽,還被抄家問罪。
“慌什麼?不過是些鬨事,能翻出什麼風浪?” 知州周文遠聽聞城外抗稅民眾聚集的消息,挑了挑眉,眼中滿是輕蔑與不屑。他悠然自得地端起麵前那盞精致的茶盞,茶盞上繪著繁複的花紋,觸手溫熱。滾燙的茶水順著喉嚨滑過舌尖,他卻無端感覺泛起一股鐵鏽般的腥味。他下意識地將茶水當作鏡子,對著照了照,瞧見官帽上那顆象征著品級的紅寶石有些歪斜,心中一緊,連忙伸出手,小心翼翼地將其扶正,每一個動作都透著對這頂官帽的珍視。待確認官帽端正,他才滿意地抬起頭,眼神中重又恢複了傲慢。“派三百兵丁過去,見人就打,把為首的三個給我揪出來,當眾斬首!” 他聲音並不高昂,卻裹挾著一股令人膽寒、不容置疑的狠勁,仿佛人命在他眼中不過是草芥。“不過是殺雞儆猴罷了,隻要咱們手裡有兵有權,這些泥腿子還能翻天不成?告訴下麵的人,誰敢給抗稅的人通風報信,一律滿門抄斬,絕不留情!” 說罷,他嘴角微微上揚,露出一絲冷酷的笑意。窗外,突然一聲驚雷炸響,震得窗欞嗡嗡作響。周文遠猛地一抖,抬眼望去,雨幕如注,模糊了視線。電光如利刃般劃破夜空,刹那間,他下意識地望向地麵,隻見自己的影子被閃電粗暴地拉長,竟與五年前刑場上那個意氣風發的年輕官員重疊在一起。彼時,他初入官場,周身散發著蓬勃朝氣,滿心都是對正義的熱忱,堅信對違法亂紀之徒嚴懲不貸,便是踐行正義之道。每一次監督行刑,他都目光堅毅,覺得自己是在為世間公道主持大局。可時光的車輪無情地碾壓,如今的他,深陷官場考核的泥沼,為了能在嚴苛的官場評級中站穩腳跟,保住這得來不易的官位,卻不得不舉起屠刀,對奮起反抗苛稅的百姓施展殘酷鎮壓的手段。師爺聽了,微微頷首,臉上露出一絲擔憂之色,卻也不敢多言,隻是躬身領命,匆匆離去,準備安排兵丁執行這殘酷的命令。周文遠望著師爺離去的背影,目光逐漸變得空洞,手中的茶盞已然冷卻,卻渾然不覺。窗外的雨越下越大,雨滴猛烈地敲擊著窗欞,好似在為這即將到來的血腥鎮壓奏響前奏。 衙役們在街巷中橫衝直撞,如入無人之境,他們每到一處,都伴隨著百姓的哭號與哀求,可這些聲音在他們耳中,不過是微不足道的雜音。他們眼中隻有那白花花的銀子和能用來充數的財物,全然不顧百姓們已被搜刮得家徒四壁,生活陷入了無儘的黑暗。 雨滴順著窗沿滑落,打在窗下的石板上,濺起細碎的水花,仿佛是百姓們無聲的淚。周文遠放下茶盞,站起身來,緩緩走到窗邊,望著那被雨水模糊的街巷,心中泛起一陣莫名的不安。他知道,這一場血腥鎮壓,或許能暫時平息百姓的反抗,卻也會在他們心中埋下更深的仇恨種子。但在這崇禎朝嚴苛的官場生態下,他又能有什麼彆的選擇呢?
思緒飄遠,他想起洪武年間,戶部侍郎郭恒利用職務之便,和各地官員暗中勾結,侵吞官糧數額巨大,行徑令人發指。消息傳到皇帝耳朵裡,朱元璋大發雷霆,立刻下令徹查此案。一時間,朝堂上下人人自危,數百官員因為涉案被斬首示眾,以儆效尤。而如今崇禎朝,官員們為了應對嚴苛的考核,同樣不擇手段地壓榨百姓,與郭恒之流又有什麼本質區彆?為了在官場生存,周文遠隻能狠下心,選擇對這些手無寸鐵的民眾痛下殺手。一想到這兒,周文遠心裡五味雜陳,愧疚感像潮水一樣湧上來,卻又被無奈的情緒層層包裹。然而,在這複雜情緒的最深處,是他對權力和利益難以割舍的妥協,這份妥協讓他在背離初心的路上越走越遠,再也回不了頭。在百姓的怨聲載道中,一股憤怒和反抗的情緒,正在蜀地百姓心中悄悄滋生。而那些高高在上的官員們,還沉浸在權力帶來的快感和對財富的貪婪中,根本沒察覺到,一場風暴正在暗處悄悄醞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