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小說 > 曆史軍事 > 何日雁北歸 > 第三十九回 數月已流走 再上六參朝

第三十九回 數月已流走 再上六參朝(1 / 1)

推荐阅读:

宋宇一臉緊張的對著餘階詢問“:那此次前去,豈不是自投羅網,有死無生?“

餘階拍了拍宋宇肩膀“:殿下,所謂富貴險中求,這皇位也是如此,殿下現在無兵無權,倘若他日皇上仙遊,史彌遠變亂,我等豈不全都死無葬身之地?與其在此坐等死日,不若出去拚他一把,要知這史彌遠在臨安或可隻手遮天,但出了這臨安城,我等每走遠一步,史彌遠能對我等施加的影響便越小。到時天高任鳥飛,海闊憑魚躍。大把的機會和江湖俊傑在等著我們。”

宋宇皺眉思慮了一會,有些不確定的答道“:這史彌遠誑我出城,便是想來個有去無回。又怎會任憑我肆意而為?”

“:哈哈哈!”一陣笑聲之後,餘階對宋宇附耳嘀咕了幾句。語畢,餘階甩了甩衣袖,向臥房走去。

宋宇茫然地盯著餘階走遠。越想,越覺得今晚餘階餓的太巧了,莫不是這餘階早就算準史彌遠要派人來?宋宇緊走兩步,追上餘階問道“;餘老幺,今晚之事,是不是你一早就算準了?”

餘階不置可否的搖了搖頭“:殿下,所謂無巧不成書,莫要胡思亂想。一切都是巧合。”

“:小小好像對史彌遠有點意見了。”

“:那是自然,差點沒燒死,忠心還剩下多少,可想而知。你瞧小小,府內的事,隻字未提,這不就說明殿下救對人了麼。這丫頭,分得清是非。”

第二日,宋宇由於連續兩天的折騰,直睡到了日上三竿。醒來後洗了把臉。又吩咐廚房做了些吃食。便走到前廳喚來了餘階與劉克莊。打算商量下昨夜無意間聽到之事。

待人湊齊後,宋宇本想先和劉克莊詳細描述下。哪知劉克莊早已儘知。開門見山對著宋宇一臉嚴肅的說道“:殿下,此事是福是禍,尚不知曉。但餘兄弟所說也不無道理。我等若隻是在這臨安城坐以待斃,卻是下策。不若便順了他史彌遠之意。出去拚他一拚。若能結識些忠義之士,對殿下日後登基或許會助力不少。”

宋宇眨巴眨巴眼,知道他兩人都是讚同了。索性便打聽起這督糧之事的細節。以免到時露出馬腳。

原來這南宋的糧食也分為幾個片區。屯糧之所在每個片區都有。但鑒於各片區之間產量,與消耗量等因素。每年臨安都會向缺糧之地運送糧草。反之則將各地收上來的糧草,運些來這臨安囤積。

荊襄之地與江淮之地由於這些年與金國的連年戰爭。早已入不敷出。所以臨安不時都會運糧到這兩地。這糧食在錢塘江口裝船出海,到得建康,再將糧草卸下,換成輕便的江船。一路沿長江而上。最後將糧草送抵襄陽。

在將這一路細節全都告知宋宇之後,餘階拱了拱手“:殿下,這史彌遠想要加害於我等,多半於長江之上,話說這長江之上近些年盜賊叢生。還需小心謹慎。”

宋宇聽話的點了點頭。畢竟這古代水戰自己狗屁不通。射不得弩,遊不得水。

到時候估計就是被保護得主。此時若是不仔細聽這倆兄弟的。到時候喂了魚,豈不冤枉?

在與兩人仔細研究了此次出行的詳細計劃後。宋宇的顧慮才打消了不少。

次日,被宋宇派去湖州的楊輝風塵仆仆的回到了太子府。

宋宇急不可耐的召集詢問“:楊兄弟,這湖州可真如我所言?”

之所以這麼問,實在是宋宇心裡也沒底,畢竟史書就是個任人打扮的小姑娘,誰知道真假?

楊輝一臉笑容“:殿下真是料事如神,這湖州果真有潘氏三兄弟,個個都是忠義武勇之士。尤其是那大哥潘壬,使得一手太祖長鞭,舞的是滴水不漏,與十數位漁民切磋,竟絲毫不漏下風。實是另兄弟大開眼界啊。”

“:哦?那我便放心了。隻是為何陳達兄弟未歸?”宋宇又問道。

“:我二人已選好一片竹林,十分隱蔽。現在陳兄弟並潘氏三兄弟正在那邊指揮一乾漁民建造院落。小弟特回來取些銀兩,到時可好好犒勞犒勞那些個漁民。並潘氏三兄弟。”

“;嗯,那便好,需要多少銀兩,儘可來府中取。估計不久後,我和餘兄弟幾人馬上要去那荊襄運糧。這府中隻剩你和劉兄弟了。到時你二人可要好好合作。畢竟這湖州可關係到我等的身家性命。”宋宇微笑的答道。

“:是殿下,潘氏三兄弟和那些漁民都是老實忠厚之輩,知是殿下吩咐,都言分毫不取。想來這宅院也花費不了多少。”楊輝答道。

宋宇聽了楊輝所言,對著他勸道“:楊兄弟,現今我等正是用人之際,千萬不要虧待了他們。你且聽我一言,這些個漁民並潘氏三兄弟,皆以大宋禁軍兩倍的薪俸給予。平素也要多備些好酒好肉,好生招待著。畢竟這些個漁民都是拉家帶口。若是為了幫我等,反倒令其無米下炊。豈不冷了人心?”

楊輝聽了宋宇的勸告,趕忙說道“;是小弟糊塗了。小弟這次前去,便將殿下的心意,並錢財都交代給潘氏三兄弟。令其自行分配。”

宋宇聽到楊輝回答,這才滿意的點了點頭。畢竟自己府中錢財都是史彌遠那老賊所送,用到這些個貧苦漁民手中。這才叫物儘其用。

在吩咐了楊輝其他幾件事後。宋宇便早早的吃了飯睡下了。

時光荏苒,轉眼數月悄然而逝。這數月裡,史彌遠及其黨羽,異常的安靜,沒有再來找宋宇他們麻煩。

太子府迎來一段平靜的歲月。府內一切日常,有條不紊的進行著。

宋宇除了和謝道清往來,大多時間在府內跟隨華嶽等人學習劍術。半年的時間,宋宇劍術小有進步。

用華嶽的話說,殿下雖然基礎差,年齡大,但好在悟性高,又肯吃苦。劍術上的招式路數,已然基本熟稔。

若是再對上街頭小流氓,三兩個還是能輕鬆解決的。可若是碰上劍道高手,跑就是了。

華嶽做出的點評,宋宇覺得很受用。之前跟程保比試,雖然程保有放水的嫌疑,但宋宇還是能在技巧上,略勝程保些許。

期間陳達回來過幾次。小小從陳達那裡得到了火銃,請教完用法後,這丫頭每日練習,十分勤奮。

數月過去,雖做不到陳達那般百步穿楊,但數十步內彈無虛發。讓宋宇暗暗讚歎這姑娘頗有射擊天賦。

直到一日,又是六參朝會。

宋宇未等程保那急性子喊,便早早起來了。洗漱完畢,讓程保備了馬。便奔著皇宮而去。

已近夏末,空氣涼爽了些。此時天還未亮,宋宇被涼風一吹,打了幾個噴嚏。暗道:這臨安夏末的早晨,與自己前世那地處北方的小縣城可是大不相同。

前者即使夏末,仍舊濕氣頗重。後者地處北方,臨近秋天,往往乾燥少雨,用秋高氣爽來形容,十分貼切。

話說數月過去了,史彌遠仿佛忘了自己似的。每次朝會,史彌遠再沒有針對過自己。包括那些史黨,也是異常安靜。前幾次朝會甚至都沒議論過什麼要緊事。每次都是寧宗懶洋洋的宣布散朝。

仿佛這天下突然四海承平。就連天災都沒人上報。這麼平靜,莫不是暴風雨前的寧靜吧?

還有數月前偷聽到的運糧的事,愣是沒人提過。要說史彌遠吃了那麼大的虧還不報複,這可不符合史彌遠一貫的作為。

話說剛聽到要運量到襄陽,還有些害怕。可等得久了,心裡又有些期待。襄陽,是不是和臨安一樣繁華?

“:殿下,到了。”程保小聲提醒著坐在馬上愣神的宋宇。

宋宇懶洋洋的打了聲哈欠,揉了揉由於早起那惺忪的睡眼,隨即翻身跳下馬。雙手交叉放在胸前,向著垂拱殿走去。

話不多說,待朝會開始後,宋宇直搖頭,龍椅上寧宗仍舊一臉不耐煩的斜倚在龍座上。

下邊一幫子大臣是低頭不語。直到旁邊內侍喊出了一句“:有事早奏,無事退朝。”

這才有人站出來說道“:臣有本奏。”

宋宇尋著聲音看去,原來是喬行簡。這家夥還真是每次上朝,都會來點什麼新花樣。隻是不知道這次他又要說出什麼語不驚人死不休的話來了。

宋寧宗一看是他,嘴角不自覺的抽了抽,一臉厭煩的衝他揮手示意讓他說下去。

畢竟這喬行簡好歹也是個工部侍郎,你不讓他參奏,還真是說不過去。

喬行簡整了整衣裝,麵色平靜的說道“:啟稟聖上,臣要參劾之人乃是廣州觀察使,京東總管李全。今年年春,臣曾奏報,李全與張林交惡互攻。後張林敗走投了蒙古。李全悉數得其兵馬領地。臣當時言明此事之後,聖上便讓史相處理此事,可小半年過去了,這件事還是沒有下文,臣倒不是懷疑史相辦事不力,隻是聽聞那李全狡猾異常,怕他使了什麼手段,這就不由得下官擅自揣測了。”

最新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