運動會的壓軸項目,是“協力搭建積木塔”。
這個項目最能體現親子間的默契與家庭的協作氛圍。規則是在規定時間內,用數量有限的積木,搭建儘可能高的塔。
這一下,正中李悅的專業下懷。她的丈夫是建築設計師,石頭從小玩的也都是最昂貴的樂高和結構類玩具。在他們看來,這枚金牌已是囊中之物。
“老公,你來設計結構,石頭,你負責傳遞,我來搭建!我們分工明確,速戰速決!”李悅迅速製定了作戰計劃,一家人顯得專業而高效。
比賽開始的哨聲一響,李悅一家立刻展現出了驚人的速度。設計師丈夫飛快地在腦中構思出模型,指揮著妻子搭建。一塊塊積木在李悅手中飛舞,一座高塔以肉眼可見的速度拔地而起,很快就超越了所有家庭,引來一片驚歎。
石頭在一旁興奮地遞送著積木,小臉上寫滿了驕傲。
而我和一一這邊,依舊是不緊不慢的節奏。
我沒有去追求速度,而是先將所有的積木塊在麵前一字排開,帶著一一去認識它們。
“你看,一一,”我拿起一塊最大最厚的方塊,“這種又寬又重的,就像大樹的根。隻有根紮得穩,樹才能長得高,不怕風吹。”
我又拿起一塊長條形的積木:“這種呢,就像房子的梁。要放在關鍵的地方,才能撐起上麵的重量。”
我用最淺顯的比喻,一點點地講給女兒聽。一一聽得入了迷,她不再把這看作一場比賽,而是一次奇妙的創造之旅。
我們開始動手。我負責搭建底座,我用了將近一半的積木,去構建一個無比堅實、結構穩定的基礎。一一則在我的引導下,小心翼翼地將那些小塊的積木,放在我指定的位置。
我們的塔,在初期是所有家庭裡最矮的。李悅從她那高聳的“摩天大樓”旁投來一瞥,眼神中帶著一絲善意的、仿佛在說“你們太慢了”的微笑。
時間一分一秒地過去。
當各個家庭的積木塔都達到一定高度後,問題開始出現了。因為地基不穩,加上追求高度,許多塔都開始變得搖搖欲墜。一陣微風吹過,便有幾座“高塔”轟然倒塌,引來孩子們的一片惋惜和哭泣聲。
李悅家的塔是最高的,但也開始出現了傾斜。她的丈夫在一旁焦急地指揮:“輕一點!往左邊補一塊配重!”
李悅屏住呼吸,小心翼翼地將最後一塊積木往塔頂上放。然而,就在積木接觸到塔尖的一瞬間,那座看似雄偉的塔,因為頭重腳輕,失去了最後的平衡。
“嘩啦——”
積木如瀑布般散落一地。
“哇——”石頭看著滿地的狼藉,積攢了許久的驕傲瞬間崩塌,他張開嘴,放聲大哭起來。李悅也愣在原地,臉上滿是懊惱與挫敗。
全場隻剩下最後一座塔還屹立著。
那就是我和一一的作品。
它不是最高的,甚至比李悅家倒塌前的高度要矮上一截。但它結構勻稱,下盤穩固,在微風中巋然不動,透著一種樸實而堅韌的美感。
我牽著一一的手,將最後一塊積木,穩穩地放在了塔頂。
完成了。
全場的目光都聚焦在我們這座並不算“雄偉”的塔上。老師們走過來,仔細地檢查了它的穩固性,然後宣布,我們是這個項目的獲勝者。因為規則不僅是比高,更是比“成功搭建”。
一一高興地跳了起來,但她沒有像之前那樣歡呼,而是拉著我的手,走到了還在哭泣的石頭旁邊。
我蹲下身,看著一臉挫敗的李悅和她丈夫,平靜地開口:“欲速則不達。”
我指著我們那座穩固的塔,對他們,也對石頭說:“根基穩,才能建得高,行得遠。人生,和建塔是一個道理。”
李悅怔怔地看著我,又看了看我身邊一臉寧靜的一一。我的這句話,像一把鑰匙,瞬間打開了她心中那扇緊鎖的、關於“焦慮”的門。她一直催促著石頭快跑,卻從未想過,他的“根基”是否打得牢固。
她看著我那雙古井無波的眼睛,那裡麵沒有勝利者的炫耀,隻有一種曆經千帆後的平和與通透。她扶起哭泣的石頭,對他說的第一句話不再是“沒關係下次我們再贏回來”,而是一句輕柔的:“對不起,是媽媽太著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