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六點的西街危改區像座被啃噬過的骨架。
宋昭踩著碎磚往前,鞋底碾過水泥塊的脆響在空蕩的巷子裡格外清晰。
唯一未拆的青磚小樓立在斷壁間,門楣上“周宅“二字被水泥糊得斑駁,像塊結痂的傷疤。
他抬手敲門,指節叩在潮濕的木門上,回聲撞著坍塌的院牆散了又聚。
等了足有三分鐘,門縫才裂開條細縫,渾濁的老眼從裡麵鑽出來:“你像他你爸。“
宋昭的呼吸頓了頓。
父親宋建明的照片他看過無數次,穿警服的方臉,眉骨高得像道山梁。
此刻這雙老眼裡浮著層霧,卻讓他想起父親遺物裡那半張地圖——地圖邊緣的折痕,和這聲“像他“的尾音,在記憶裡碰出火星。
“周叔?“他輕聲問。
短信沒署名,但“有東西等你“的口吻,像根線頭牽著他二十年的執念。
門“吱呀“全開,老人扶著門框的手暴起青筋,腕間纏著褪色的紅布,露出半截銅鐲。“進來。“他轉身時背佝僂成張弓,腳步虛浮得像踩在雲裡。
客廳很小,水泥地泛著潮,牆角堆著半袋發黴的大米。
老人從床底拖出隻鐵皮盒,鏽跡順著盒沿滴在地上,“1998年11月7號,陳會計撞開我家門。“他枯瘦的手指撫過盒蓋焦黑的痕跡,“他說賬本被改了,林門要吞地,我讓他報警,他隻說警裡有人“
鐵皮盒打開的瞬間,宋昭聞到股焦糊味。
磁帶外殼裂了道縫,標簽上的字被煙火熏得蜷曲:“981107,陳會計臨終錄“。
“他走的時候塞給我這個,說萬一我沒了,交給穿警服的人。“老人抬頭,眼角的皺紋裡浸著渾濁的光,“可後來穿警服的來了,燒了他的屋,封了他的賬,我就想著等個不一樣的。“
宋昭的指尖觸到磁帶外殼時,掌心微微發燙。
這溫度讓他想起三個月前在醫院,第一次用“真相之眼“時,顱骨裡像有鋼針紮著轉。
他垂眼掩住瞳孔裡泛起的金紋,聲音卻穩得像塊壓艙石:“您保存了二十五年,為什麼現在找我?“
“前晚我夢見陳會計了。“老人摩挲著銅鐲,“他站在火裡喊,老七,傘骨藏賬。“他突然攥住宋昭的手腕,指甲幾乎掐進皮膚,“你爸當年查過林記傘行的賬,對不對?“
宋昭的心跳漏了一拍。
父親的結案報告裡確實夾著林記傘行的納稅單,紙頁邊緣有焦痕,是他從火災現場搶出來的。“對。“他說,“您怎麼知道?“
“你爸來問過三房七脈的地契。“老人鬆開手,背又佝僂下去,“那是周氏祖產,陳會計管了三十年賬。
後來林記的人說要危改,說我們的地契是假的“他突然笑起來,笑聲像老風箱拉不動了,“假的?
地契是刻在青石板上的,他們燒了房子,可石板底下的字,能燒嗎?“
上午九點的市局技術支援點,空調開得太足,宋昭的後頸起了層雞皮疙瘩。
董嵐的白大褂沾著磁帶碎屑,她抬頭時,護目鏡上蒙著層霧氣:“高溫變形太嚴重,隻能提取片段。“
“讓我試試。“宋昭把磁帶外殼放在操作台上,指腹沿著裂紋輕輕劃。
董嵐沒多問——他們共事五年,她知道他對物證有種近乎偏執的直覺。
隔音耳機扣上耳朵的瞬間,宋昭閉緊眼。
太陽穴開始突突跳,這是“真相之眼“啟動前的征兆。
黑暗裡有細碎的電流聲,接著是粗重的喘息,像有人剛跑完十裡路。
“lj097地契編號被替換成lj088,三房七脈產權已轉至林誠名下“陳會計的聲音帶著顫,像是被人掐著喉嚨說的,“他們改了籍冊宋警官,你若聽到,去找傘骨傘骨藏賬“
腳步聲突然炸響,錄音“哢“地斷了。
宋昭摘下耳機,冷汗順著後頸滑進衣領。
董嵐遞來紙巾,指尖碰著他發燙的手背:“又頭痛了?“
“傘骨不是實物。“他抹了把臉,“是財務代號。
林記傘行的傘骨,指的是他們的賬。“
董嵐的手指在鍵盤上翻飛,屏幕上跳出基金會曆年審計報告。“找到了!“她點著一行字,“2003年起有筆傘骨計劃撥款,名義是文化遺產修複,實際流向離岸賬戶。“她抬頭時眼睛發亮,“和林阿誠接手林誠置業的時間完全吻合。“
她快速打包文件,標注“高度關聯1998年縱火案“時,鼠標懸在“提交“鍵上:“陳硯那邊“
“他要的是證據鏈。“宋昭扯鬆領帶,“不是故事。“
下午兩點的周老七家,窗台上的收音機正放著咿呀的戲曲。
蘇晚蹲在老人腳邊,裝古籍修複工具的帆布包攤在地上。
她給老人換膏藥時,瞥見他頸間晃出枚銅牌——紋路盤曲如枝,正是古籍裡記載的“南枝脈序“。
“您姓周?“她指尖停在膏藥貼紙上。
老人摸了摸銅牌,笑得眯起眼:“周氏三房旁支,七脈末係。
陳會計是我表兄,小時候總揪我耳朵背族譜。“他突然咳嗽起來,手撐著桌子直不起腰,“他們燒的不隻是房子,是根“
蘇晚的呼吸頓住。
幼時在孤兒院,她床頭總擺著枚護身符,被嬤嬤說是她生母留下的。
後來她學古籍修複,才認出那是“南枝脈序“——周氏旁支的族徽。
此刻銅牌上的紋路,和記憶裡那個被她收在木箱底的護身符,像兩片從同棵樹上落的葉。
“您這銅牌“她喉嚨發緊,“是祖上傳的?“
“我娘塞給我的。“老人低頭撫過銅牌,“她說周家人的根,刻在骨頭上,燒不毀。“他抬頭時,眼尾的淚痣微微發亮,“姑娘,你問這個做什麼?“
蘇晚低頭整理工具包,帆布蹭過膝蓋的舊傷,疼得她抿緊唇。“古籍部在做地方宗族檔案,“她聲音平穩得像張拓片,“周氏是江城建城時的大姓,想多收些實物資料。“
老人沒再追問,轉而撥弄收音機旋鈕。
蘇晚裝著收拾,指尖卻悄悄碰了碰包底——那裡躺著她今早從古籍庫借出的《江城氏族譜》複印件,“南枝脈序“的拓印就夾在中間。
傍晚五點的西街,殘陽把斷牆染成血紅色。
宋昭剛把蘇晚扶上車,整排危樓突然“轟“地暗下來。
斷電了。
車載電台自動跳台,刺啦聲後,女主持人的聲音像根冰錐:“停職警員宋昭涉嫌利用亡父名譽進行輿論操控,所謂族譜證據經專家鑒定係偽造“
蘇晚的手按在他握緊方向盤的手背上。
宋昭冷笑一聲,猛打方向盤拐進小巷。
後視鏡裡,那輛跟了他三天的無牌車緩緩啟動,車燈在暮色裡像兩隻發紅的眼。
“他們怕的不是真相。“他踩下油門,輪胎擦著牆皮發出尖嘯,“是真相被讀懂的方式。“
蘇晚望著窗外掠過的斷牆,摸出包裡的銅牌。
金屬貼著掌心,帶著她體溫的暖。“有些字,燒不掉。“她輕聲說,“因為它長在血脈裡。“
夜風灌進車窗,掀起她額前的碎發。
遠處傳來消防車的鳴笛,不知道又是哪處危樓著了火。
宋昭把車停在圖書館後巷,轉頭時,看見她包裡露出半截《民國傘業檔案》的封皮——那是她今早說要“數字化歸檔“的資料。
“明天我去古籍庫。“蘇晚整理著包,指尖劃過封皮上的灰塵,“有些老賬,該翻出來曬曬了。“
宋昭望著她走進圖書館的背影,路燈在她身後拉出長影。
巷口的無牌車熄了燈,隱進夜色裡。
他摸出手機,省廳的新消息跳出來:“林門契“已啟動一級核查。
而在城市另一端,市圖書館數字中心的監控屏幕上,“民國傘業檔案數字化“的進度條剛剛跳動。
某個被加密的文件夾裡,“南枝脈序“的掃描件正與蘇晚幼時護身符的照片重疊,在黑暗中發出幽藍的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