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色漸深,趙弘在府邸中與謀士們商討完對策,雖表麵鎮定,但心中也隱隱擔憂。他知道,皇帝未裁決的這段時間,權貴們必定不會安分。而此刻,在都城的陰暗角落裡,幾個黑影正鬼鬼祟祟地商議著什麼,一場針對趙弘的謠言風暴,即將在明日清晨席卷整個都城。
次日清晨,陽光透過淡薄的雲層,灑在都城的大街小巷。然而,這本該寧靜祥和的氛圍,卻被一場突如其來的謠言打破。王尚書、李侍郎等權貴們,不甘心在朝堂對峙中的失利,買通了一群市井無賴,讓他們在都城各處散布謠言,聲稱趙弘與敵軍勾結,故意在邊關放走敵軍主力,以此謀取私利。
“聽說了嗎?那個趙弘根本不是什麼英雄,他是和敵軍串通好的,收了敵軍的好處,才讓咱們邊關將士白白犧牲!”一個滿臉胡茬的市井之人,在街邊唾沫橫飛地說著。
“啊?怎麼會這樣?我還一直以為他是個大英雄呢!”旁邊一位買菜的大娘,臉上滿是驚訝與失望。
“這還有假?我可是聽可靠的人說的,趙弘就是個貪圖錢財、賣國求榮的小人!”胡茬男人信誓旦旦地說道。
這謠言就像一陣狂風,迅速在都城的大街小巷蔓延開來。不多時,無論是街頭巷尾的茶館,還是熱鬨的集市,人們都在議論著這件事。百姓們不明真相,紛紛對趙弘表示質疑。
“這樣的人,怎麼能讓他繼續留在朝堂?簡直是大楚的恥辱!”一個年輕人義憤填膺地說道。
“就是,咱們得讓皇帝陛下知道他的真麵目,可不能讓這種人得逞!”周圍的人紛紛附和。
與此同時,朝堂上的一些官員也受到了謠言的影響。那些平日裡就搖擺不定、見風使舵的官員,此刻態度再次發生轉變。陳禦史原本還對趙弘的才華和功績有所讚賞,聽聞謠言後,心中也犯起了嘀咕。
“這趙弘,難道真的做出了如此大逆不道之事?若真是這樣,我可不能再支持他了。”陳禦史在自己的府邸中,來回踱步,自言自語道。
而那些權貴們,看著謠言在都城內迅速傳播,心中暗自得意。王尚書站在自家府邸的花園中,臉上露出一絲陰險的笑容:“哼,趙弘,我看你這次還怎麼翻身!隻要輿論一邊倒,皇帝也不得不順應民意,對你做出不利的裁決。”
李侍郎在一旁附和道:“尚書大人這一招,實在是高明。這趙弘就算有通天的本事,也難以抵擋這悠悠眾口。”
在他們的推波助瀾下,謠言愈演愈烈。都城內人心惶惶,百姓們對趙弘的不滿情緒越來越高漲。一些激進的百姓甚至聚集在趙弘府邸外,大聲叫罵,要求他出來給個說法。
“趙弘,你這個賣國賊,滾出來!”
“出來解釋清楚,你到底收了敵軍多少好處!”
叫罵聲此起彼伏,趙弘府邸的大門緊閉,家丁們在門內嚴陣以待,生怕這些憤怒的百姓衝進來。
趙弘在府中聽到外麵的叫罵聲,眉頭緊皺。他知道,這是權貴們的陰謀,企圖利用輿論壓力,迫使皇帝對他做出不利的裁決。但此刻,他必須保持冷靜,思考應對之策。
“大人,外麵這些百姓被謠言蠱惑,情緒激動,這可如何是好?”一位謀士焦急地問道。
趙弘深吸一口氣,緩緩說道:“切莫慌亂,這不過是權貴們的垂死掙紮。我們必須儘快想出辦法,澄清事實,挽回聲譽。”
然而,事情並沒有那麼簡單。謠言的傳播速度極快,影響範圍越來越廣泛。不僅都城內的百姓對趙弘產生了質疑,就連一些偏遠地區的百姓,也聽聞了這個謠言。朝堂上,支持趙弘的聲音越來越弱,而要求嚴懲趙弘的聲音卻越來越高。
趙弘明白,他麵臨著一場前所未有的危機。這場輿論危機,比他在邊關戰場上遇到的任何敵人都要棘手。他該如何應對這場輿論危機,挽回自己的聲譽?皇帝會不會受到謠言影響,改變原本的想法?一切都充滿了未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