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弘目光堅定地看向窗外依舊喧鬨的人群,轉頭對身邊的謀士說道:“事不宜遲,我們即刻行動。先去聯絡老臣和正義之士,共商對策。”說罷,他整理了一下衣衫,邁著沉穩的步伐走出房門,一場與謠言的較量,即將拉開帷幕。
都城的街道上,人來人往,嘈雜聲不絕於耳。趙弘帶著謀士,穿梭在大街小巷,朝著幾位老臣的府邸走去。一路上,他聽到百姓們的議論,那些謠言如同毒瘤一般,在人群中肆意擴散。“聽說了嗎?那趙弘在邊關與敵軍勾結,謀取私利呢!”“可不是嘛,看著一表人才,沒想到是這種人。”這些話語如針一般刺痛著趙弘的心。
不多時,他們來到了一位老臣的府邸。門童見是趙弘,趕忙將他們迎了進去。老臣在書房中接見了他們,看到趙弘,老臣眉頭緊鎖,一臉憂慮。“趙公子,如今這謠言來勢洶洶,恐怕不好應對啊。”趙弘拱手行禮,說道:“前輩,晚輩深知此事棘手,但也不能坐以待斃。還望前輩能與其他正義之士一同商議,助晚輩一臂之力。”老臣點點頭,“唉,我等自是支持趙公子,隻是這謠言傳播太快,民眾大多不明真相,容易被誤導。”
隨後,趙弘又走訪了幾位老臣和正義之士,眾人齊聚一堂,在一間密室中商討對策。燭光搖曳,映照著眾人嚴肅的麵龐。趙弘站起身來,環顧四周,說道:“各位大人,如今謠言漫天,若不儘快澄清,恐怕我在朝堂和民眾心中的形象將徹底崩塌。晚輩以為,我們需主動出擊。”一位正義之士問道:“趙公子有何良策?不妨說來聽聽。”
趙弘神色凝重,緩緩說道:“其一,我們要安排人手,暗中調查謠言的源頭,收集證據,待時機成熟,揭露權貴們的陰謀。其二,我會親自撰寫文章,詳細闡述我在邊關的行動和功績,張貼在都城各處,讓民眾了解真相。其三,還需各位大人幫忙邀請一些有聲望的人士為我發聲,穩定民心。”眾人聽後,紛紛點頭表示讚同。“趙公子此計甚好,隻是這收集證據一事,需小心行事,權貴們必定有所防備。”一位老臣提醒道。趙弘堅定地說:“晚輩明白,定會謹慎為之。”
商議完畢,眾人各自行動。趙弘回到臨時住所,立刻伏案疾書。墨香在房間內彌漫開來,他的筆下,是自己在邊關的日日夜夜,是與將士們並肩作戰的場景,是為了保衛國家所做出的努力。每一個字,都飽含著他的心血和委屈。寫罷,他仔細檢查了一遍,確定無誤後,叫來親信,吩咐道:“立刻將這些文章張貼到都城的各個角落,尤其是人群密集之處。”親信領命而去。
與此同時,負責收集證據的人也開始了行動。他們喬裝打扮,混入市井之中,四處打聽消息。都城的夜晚,燈火輝煌,但暗處卻湧動著一股暗流。趙弘的人小心翼翼地尋找著線索,他們與一些知曉內情的人接觸,用錢財或情義打動他們,獲取有用的信息。
而在張貼文章的地方,圍滿了百姓。有人好奇地讀著,有人則在一旁議論紛紛。“這趙弘寫得有鼻子有眼的,不知道是不是真的。”“我看趙公子不像是那種人,說不定是被冤枉的。”百姓們的態度開始出現了分歧,一部分人依然相信謠言,但也有一部分人開始對謠言產生了懷疑。
趙弘並沒有閒著,他在住所中,接待了一位又一位有聲望的人士。這些人有的是文壇大儒,有的是商界巨擘,還有的是德高望重的長者。趙弘向他們詳細講述了自己在邊關的經曆,以及權貴們的陰謀。這些有聲望的人士聽後,紛紛表示願意為趙弘發聲。“趙公子一心為國,卻遭此汙蔑,老夫定不會坐視不管。”一位文壇大儒說道。
然而,謠言的傳播速度超乎想象。儘管趙弘采取了一係列應對措施,但謠言依舊如野火般蔓延。大街小巷,人們還是在談論著那些對趙弘不利的言論。趙弘站在窗前,望著都城的夜景,心中憂慮。他知道,這場戰鬥才剛剛開始,權貴們不會輕易罷手,而他能否成功遏製謠言的傳播,扭轉輿論局勢,還是個未知數。
此時,在權貴們的府邸中,王尚書、李侍郎等人正圍坐在一起,商討著下一步的計劃。“這趙弘倒是有些手段,居然開始反擊了。”王尚書皺著眉頭說道。李侍郎冷笑一聲,“哼,他以為這樣就能挽回局麵?我們加大力度,讓謠言傳得更廣,看他還能如何應對。”林貴妃也在宮中得知了趙弘的舉動,她眼神陰鷙,“絕不能讓他翻身,想辦法再添一把火。”
趙弘深知時間緊迫,他不斷催促著手下加快收集證據的速度,同時密切關注著文章張貼後的效果和有聲望人士發聲的情況。都城的局勢,在謠言與反謠言的較量中,變得愈發緊張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