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林川潛意識中,晨光微熹!
早高峰的地鐵,如同一條在都市地脈中艱難蠕動的鋼鐵巨蟲。
車廂內,人體密度逼近物理極限,汗味、廉價香水味、早餐包子的油膩氣息混雜成一種令人窒息的、屬於大都市底層的獨特“馨香”。
林川如同經驗豐富的沙丁魚,精準地卡在車門內側的三角安全區。
他雙臂如同焊死的護欄,緊緊護著懷中那個不起眼的黑色手提箱——裡麵躺著他視若珍寶的“量子點能量阱”微型裝置原型機。
背包被他巧妙地抵在膝蓋前,為旁邊一位抱著熟睡嬰兒的年輕母親讓出了寶貴的半掌空間。
嬰兒粉嫩的小臉貼在母親肩頭,對周遭的擁擠渾然不覺。
林川的目光掠過擁擠的人頭,投向車窗外飛速掠過的景象。
巨大的全息廣告牌在隧道壁上流轉,展示著“時代科技”最新款的“淩霄”係列反重力飛行汽車,流線型的車身在虛擬光影中穿梭於摩天大樓之間,引來車廂內幾聲壓抑的驚歎。
林川的目光卻敏銳地捕捉到廣告下方讚助商列表的末尾——一個由精密齒輪與飽滿麥穗巧妙融合的lo:
“麥輪工坊”!
一絲微不可查的笑意掠過林川嘴角。
那是去年妹妹林萱生日,他用報廢的電路板元件當“齒輪”,林萱則用3d打印筆勾勒出充滿生命力的“麥穗”,兩人在出租屋昏黃的燈光下鼓搗了一整晚的成果。
如今這小小的lo,竟也登上了時代科技的廣告牌,雖然位置不起眼,卻像一顆微小的星辰,在他心中悄然點亮。
車窗玻璃如同模糊的鏡子,映出林川此刻的側影:
黑色細框眼鏡後是略顯疲憊卻依舊清亮的眼睛,頭發被一頂洗得發白的舊棒球帽壓得微微翹起幾縷。
光影流轉間,他瞥見身後一位穿著jk製服的女生,正捧著電子漫畫看得入神,屏幕上的男主角有著相似的眼鏡和發型。
林川無奈地扯了扯嘴角。
漫畫裡的英雄拯救世界,而現實中的他,隻是一個擠在沙丁魚罐頭裡、月薪八千、背負著全家期望與債務的普通工程師。
地鐵到站,人流如同開閘的洪水般湧出。
林川逆著人潮,步行幾分鐘,刷開啟明科技那棟充滿未來感的流線型大樓門禁。
踏入研發三部試驗區,仿佛進入了另一個世界。
恒溫恒濕的環境取代了外界的喧囂與渾濁。
空氣裡彌漫著淡淡的臭氧、精密潤滑油和某種高頻電子元件特有的、微弱的“焦香”氣息。
巨大的智能玻璃幕牆感知到他的進入,瞬間從透明切換為深邃的“雨林模式”,鬱鬱蔥蔥的虛擬植被光影在牆壁上流淌,試圖用虛假的自然撫慰高強度工作的神經。
“林工,早!”
實習生小胡元氣滿滿的聲音傳來,他正小心翼翼地校準著一台低溫探針台。
“早。”
林川回以溫和的微笑,放下背包,動作輕柔地從中取出那個黑色手提箱。
他熟練地輸入密碼,箱蓋無聲滑開,露出裡麵結構精密、閃爍著啞光金屬色澤的量子點能量阱微型裝置核心模塊。
剛將模塊接入測試台,手腕上的智能手表輕輕一震。
一條來自直屬上司馬總的加密信息彈出屏幕:
“qdew微型裝置最終設計方案,明早9點前,務必提交至項目服務器。”
“逾期後果自負。”
林川的呼吸微微一滯。
這個項目,像一塊沉重的巨石,壓在他心頭已經太久。
核心的量子隧穿效率瓶頸,如同橫亙在前的天塹,他嘗試了無數種參數組合和結構優化,卻始終無法突破那最後的7效率損失。
他歎了口氣,手指在虛擬鍵盤上懸停片刻,最終還是點開了設計軟件。
複雜的量子點陣列結構圖、能帶分布模型、隧穿概率雲圖……瞬間占滿了整個曲麵屏。
林川深吸一口氣,強迫自己將注意力集中在屏幕上,手指開始快速敲擊,調整著那些決定命運的微觀參數。
然而,思緒卻像不受控製的電子,在量子疊加態中飄忽不定。
“林工”
小胡的聲音將他拉回現實。
年輕人指著屏幕上能量阱界麵層的一個關鍵耦合參數,道:
“這個值……是不是需要根據昨天的低溫掃描結果再優化一下?感覺耦合效率還是偏低。”
林川猛地回神,目光聚焦在小胡指出的位置。
他點了點頭,聲音帶著一絲不易察覺的疲憊:
“嗯,你說得對。”
“這裡需要結合晶格畸變數據重新計算耦合係數。”
他立刻調出昨晚的低溫掃描隧道顯微鏡數據,開始進行複雜的計算和參數微調。
指尖在鍵盤上飛舞,大腦高速運轉,試圖將那些煩人的家事暫時屏蔽在外。
“小林工,接著!”
一個圓滾滾的物體劃著精準的拋物線飛來。
林川頭也不抬,右手精準地淩空抓住——是一罐冰鎮的功能飲料。
前台服務機器人閃爍著友好的藍光,無聲滑走。
林川道了聲謝,隨手將飲料罐放在鍵盤旁。
冰冷的罐壁迅速凝結出水珠,滴落在墊在鍵盤下、畫滿了演算草稿和結構草圖的打印紙上,迅速洇濕了一片墨跡。
他皺了皺眉,卻沒時間理會。
辦公室漸漸被各種聲音填滿。
隔壁工位的陳哥正唾沫橫飛地和客戶方溝通:
“……軌道角動量調製必須配合量子糾纏分發協議才能實現超視距通信穩定性!”
“……對,密鑰生成率必須保證在105 bits以上……”
他一邊說著,一邊熟練地拆開老婆準備的保溫飯盒,濃鬱的鹵蛋香氣混合著醬牛肉的味道。
如同頑皮的精靈,悄悄爬上林川的顯示器,頑強地鑽進他的鼻腔。
林川屏蔽著乾擾,啟動了qdew微型裝置的第103次正式測試。
低溫恒溫器發出低沉的嗡鳴,核心區域在超導磁體的約束下,溫度被精準地降至03k(接近絕對零度)。
裝置內部,量子點陣列在極低溫下被激發,發出幽藍而神秘的輝光,如同微觀宇宙中的星雲。
然而,當林川滿懷期待地看向能量輸出監測屏時,心猛地一沉!
理論峰值:156 kev
實測峰值:122 kev!
效率損失:218!
更糟糕的是,旁邊的自旋態相乾性監測儀上,代表量子比特穩定性的曲線如同雪崩般劇烈下跌——自發退相乾現象嚴重!
“怎麼回事?!”
林川眉頭緊鎖,立刻調取低溫掃描隧道顯微鏡的實時觀測數據。
高分辨率圖像清晰地顯示:
在砷化銦量子點晶格中,出現了數個直徑約2n的、極其細微的非對稱形變!
正是這些納米級的畸變,導致了電子空穴對的非輻射複合率激增(實測值比設計值高出43),大量能量以熱能形式耗散!
禍不單行!
進一步分析量子阱層與勢壘層的異質結界麵光譜,林川的心徹底涼了半截——
因反複的升降溫循環產生的熱應力,在界麵處誘發了清晰的位錯線!
能譜分析顯示,這直接造成了約08v的能帶彎曲!
這看似微小的彎曲,卻如同在量子隧穿的必經之路上築起了一道矮牆,嚴重阻礙了電子流的效率!
致命的雙重打擊!
晶格畸變耗散能量,位錯彎曲阻礙隧穿!
林川感到一陣強烈的挫敗感。
他負責的太空量子航天器的核心能源與通信模塊!
這qdew裝置,不僅是航天器的“心臟”——柔性量子薄膜電池需在平流層低溫下保持91以上的高效轉換;
更是“血管”——糾纏光子通信鏈路需實現2000k級糾纏距離,支撐720小時集群智能編隊續航的關鍵節點!
這個瓶頸不突破,整個計劃都將受阻!
他強迫自己冷靜下來,開始第104次嘗試。
小心翼翼地調整著低溫探針台的激光定位器,試圖用更精準的局域激發來規避畸變區域。
汗水從他額角滲出。
就在這時——
“嘀嘀嘀——!”
中央智控屏突然彈出一個醒目的黃色三角警告框!
“警告:試驗區b7濕度異常升高!來源:設備接地銅排區域!”
林川的目光瞬間掃向自己工位下方——那罐功能飲料的冷凝水,正順著防靜電地板的縫隙,悄無聲息地滲入了設備接地銅排的接口處!
這個微小的濕度變化,被無處不在的量子級濕度傳感器敏銳捕捉!
幾乎是同時,量子阱界麵位錯線的實時光譜監測圖上,代表位錯能級的光譜峰,出現了一絲極其細微、卻清晰可辨的漂移!
仿佛那微小的水汽,如同催化劑般,加劇了位錯處的能帶畸變!
濕度異常警告!
光譜漂移!
兩個看似無關的警報,在智控係統的交叉驗證算法下,瞬間被關聯起來!
一個微小的環境擾動,竟能對納米尺度的量子結構產生如此顯著的影響?!
林川心中一震,一個大膽的念頭如同閃電般劃過腦海!
他猛地看向那濕漉漉的飲料罐,又看向屏幕上那漂移的光譜峰!
就在這時,智能玻璃幕牆的“雨林模式”悄然切換為絢爛的“極光模式”。
流動的、如同實質般的極光在全息投影的加持下,在實驗室的穹頂緩緩流淌,將整個空間映照得如夢似幻。
而就在這片瑰麗的光影之下,林川麵前的能量輸出監測屏上,那條代表著能量峰值的曲線,在經過一陣劇烈的、如同心跳般的波動後,竟然……奇跡般地穩定在了156 kev!
“成了?!”
林川幾乎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他死死盯著那條完美貼合理論值的曲線,心臟狂跳!
“小胡!”
他聲音帶著一絲不易察覺的顫抖:
“快!記錄所有參數!環境濕度、光譜漂移數據、特彆是激光定位坐標!一點都不能漏!”
小胡也被這突如其來的成功驚呆了,隨即反應過來,手指在鍵盤上飛舞,激動地記錄下這曆史性的一刻。
暮色如同溫柔的潮水,悄然漫過城市鋼鐵森林的天際線,將最後一抹瑰麗的紫紅塗抹在啟明科技大樓的玻璃幕牆上。
實驗室裡,極光投影依舊在穹頂流轉,散發著神秘而靜謐的光芒。
林川小心翼翼地將那台剛剛經曆了第104次測試、終於突破瓶頸的量子點能量阱微型裝置核心模塊,從測試台上取下,重新裝入那個不起眼的黑色手提箱中。
指尖觸碰著冰冷的金屬外殼,感受著其中蘊含的、剛剛馴服的狂暴能量。
疲憊如潮水般湧來,但心底深處,卻有一簇微小的、名為希望的火苗,在暮色中悄然燃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