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小說 > 武俠修真 > 暮漢昭唐 > 第二百零二章肅清中原

第二百零二章肅清中原(1 / 1)

推荐阅读:

八月十七為出征之日,而今時值七月初,需通報諸部兵馬,以便各部有充足的時間安排。

樞密院內,張虞與眾謀士及諸文武商討軍情。

“殿下調十萬大軍出征,不知令哪幾部征海濱,而殿下又自率哪幾部兵馬?”荀攸問道。

張虞瞧著牆上偌大的輿圖,說道:“下河北時,編練六軍營兵三萬,幽州可出萬人,關西出兵六萬之眾,是為十萬之眾。”

“君初記下!”

說著,張虞吩咐道:“今兵分兩路,東路軍由海州刺史滿寵為主帥,張燕任副將,田豐為護軍,辛評為參軍,率郝昭、高覽二將,四軍共兩萬步騎,並合袁譚之兵討袁尚,專營海濱之地。”

趙谘速寫留痕,以求跟上張虞說話的速度。

“而西路軍雲集於黎陽,以荀攸為督軍,賈詡為護軍,郭圖為典軍,郭嘉、荀諶為參軍。孤為主帥,張遼、酈嵩、徐晃、張楊兼領都督,趙雲、徐庶、張郃、麴義、高順、許褚、孟寧之、柯比、張繡、鮮於銀等將,共計步騎八萬。”

今除了張虞外,最有經驗獨領大軍者,非張遼、徐晃莫屬。然考慮種種原因,張虞選滿寵任東路軍主帥。

至於為何不用張遼、徐晃,其原因不難理解。

將領獨自領兵多了,難免與屬下諸將產生深厚的關係,更關鍵是一人立功多了,則有功高震主之嫌。而今張虞為了保護張遼,選了有能力統軍卻寡有領軍的滿寵。

曆史上,劉秀一統天下的過程中,為了避免將領功高震主,經常輪調大將出任主帥。而今張虞需要借鑒劉秀這一點,畢竟大將功績太高,縱使張虞不在意,但恐難免發生幺蛾子。

“並令大將軍呂布率軍北擊袁熙,先破河濟之袁軍,再與大軍共伐陳留張邈。”

“諾!”相關之人領命。

司隸校尉呂範從席上出列,拱手說道:“殿下,我朝與南陽僅隔八百裡武關道,若敵寇從武關入寇,則長安有驚擾之危。故範以為殿下需留兵馬於長安,以防袁術遣將奔襲藍田。”

“嗯!”

張虞點了點頭,說道:“子衡為司隸校尉,留守坐鎮長安,督張豐、程普二將,準調西河匈奴營兵,以備武關之不測。”

相比上次出征袁紹,關中僅有張豐守藍田,而今張虞兵馬富裕,能留程普率五千營兵坐鎮。實際上,張虞若追求爆兵,此番南征中原,縱調動不了二十萬兵,至少也能有十五萬大軍,僅是張虞偏好用精銳而已。

當然了,如果擊敗了袁術,後續如欲伐荊揚,十萬大軍可不夠用,畢竟南方幅員遼闊,需要大量兵馬駐守多地,並且兵分多路。

“遵命!”呂範應聲道。

呂範稍坐下,田豐起身說道:“袁譚因勢窮而投殿下,若有變化之時,袁譚必叛殿下。以豐之見,東路軍不可與之並進,需讓袁譚自領一軍,彆征他郡。若與大軍並進,如袁譚欲叛,則將倒戈相向,而我軍彼時將敗爾!”

“東路軍由卿為護軍,今事準依田君之言。”張虞說道。

“豐領命!”田豐正色受命。

將諸事安排一番,張虞看向賈詡、荀攸二人,問道:“不知二卿可有不同之見?”

賈詡捋須沉思,說道:“殿下大軍雲集河內,今不如選任一將為先鋒,與呂布合力並擊袁熙。若讓呂布一人獨往,恐獨木難支。”

“好!”

張虞淺思少許,說道:“讓殷州刺史酈嵩為先鋒,渡河與呂布並擊袁熙,清平河濟之敵,確保糧道轉運無憂。”

說著,張虞看向荀攸,問道:“糧草籌集情況何如?”

荀攸說道:“稟殿下,河北之糧將會順白溝運抵河內,再轉至黃河,順官渡水至中原。而對壘持久,關西之糧則順黃河之下,再轉至官渡水,以供給殿下大軍。”

“舟舸皆已征調,黃河之舟有三百艘,河北之舸有四百艘,七百舟舸運糧,輜重供給不斷。”

頓了頓,荀攸分析說道:“相比我軍漕運至河南,袁術軍糧需水陸聯運,不及我軍便捷。久峙之下,轉至冬季,水道乾涸,袁術軍糧恐會匱乏。”

河南的水網複雜,但大河流無非是西北—東南走向,或是南—北走向,最終注入淮河。故南北朝時期,南朝北伐大多是從淮水北上,利用水流運糧。

而南朝北伐中原又有個關鍵點,即不選擇冬季用兵,因為水流乾涸,兵、糧難以轉運,甚至是有進無退。

曆史上,桓溫最後一次北伐,從淮南出發,經徐州之泗水,轉至兗州的清水入黃河,彼時已是秋季。郗超勸桓溫要麼直擊鄴城,一舉定勝負;要麼堅守河道,控製糧道的通暢,以待明歲夏季用武。

桓溫不采郗超之二策,選擇與慕容垂對峙於枋頭,最終因河道乾涸,大軍無糧可食,不得不撤軍。然慕容垂便以八千騎兵尾隨,先後兩敗桓溫,斬殺四、五萬之眾,令桓溫的名聲大大受挫。

此番南征,張虞挑選秋、冬之際,限製了河南水網舟舸的調動,而袁術若想維持對壘,則是需要征調民夫以陸路運糧,其成本大概是水運的十倍,以水陸聯合運糧或能降低幾成。

當然了,河南水網會受冬天影響,北方的水網也會受冬天影響,如天冷河道凍結。然關鍵在於,張虞能在夏、秋之時,可以將糧草集中河內,之後用陸運至河南,其中陸運至陳留的距離僅一、二百裡,遠比袁術從豫州運糧的路程短。

張虞踱步而笑,說道:“袁術好功務虛,以我河朔強兵擊之,敗之易爾!”

相比以往的出征,張虞此番出征最輕鬆了。往昔用兵時,他所承受精神壓力不小。如打關中時,董卓餘部兵馬精銳且多,張虞需要跨越黃河及以少淩眾擊敗李傕;遠征公孫瓚時,張虞如不能快速解決公孫瓚,袁紹必會從中介入。

亦或是打隴右時,他需要麵對隴右聯軍,以及隨時可能逃入河湟的韓遂;上次征討袁紹,袁紹兵馬比他多,糧草且多於他,關乎他能否問鼎天下。

今下彆看袁術疆域龐大,兵馬數量與他相距不大,但對張虞而言,不過是外強中乾而已。尤其袁術比袁紹還不善軍事,坐擁荊、豫二州,竟打不下揚、益二州,屢出中原皆以兵敗收場。

故對張虞而言,打袁術的難題不是在如何擊敗或是說擊退袁術,難點在於如何一舉大破袁術,掃清張虞一統河南上的阻礙。

“袁術雖說輕佻寡謀,但帳下並非無賢士良將。殿下出兵在於取中原,宜需小心陳袁。”

恐張虞心態飄,賈詡隱晦勸道:“尤其詡聞蒯越有良謀,為袁術之依仗。而黃祖有射殺孫堅之能,另有黃忠、紀靈為羽翼。”

“袁術治下人口數百萬,豈會無賢能文武輔佐?僅是袁術采納與否?”

張虞收斂神情,說道:“如我滅袁術,則天下僅曹操能為我之敵寇。然如下巴蜀,則曹操亦將敗於我手。”

說著,張虞詢問道:“不知孫策可有動向?”

“稟殿下,據蜀中細作密報,孫策有意征南中,今難以北顧漢中!”郭圖說道。

“孫策不複北上,我無後顧之憂爾!”

在張虞與左右深聊用兵事宜時,侍從趨步入殿,歡喜說道:“殿下,河西大捷!”

“河西大捷?”

張虞愣了愣,再是大笑說道:“什翼、閻行出征半年,未有軍報傳遞,而今出征之前竟有捷報傳來,莫非是為大喜之兆!”

說著,張虞催促說道:“速將軍報念來。”

“諾!”

郭圖上前接過軍報,瀏覽了下,蓋述說道:“酒泉人張岐挾持酒泉太守反叛,阻刺史韋康赴任,將軍什翼遣閻行先行討之,斬屠張岐及其家眷。至武威時,盧水胡屢掠漢人,韋刺史勒令胡酋治元多交出罪人,並以書信責之。”

“治元多糾合諸胡酋,合兵數萬反叛,欲驅韋康出武威。將軍什翼率兵禦之,先以兵馬佯敗,暗伏精騎擊之,斬虜敵胡萬餘人。將軍什翼揀選精俘為卒,長驅盧水胡諸部,韋康發大戶運糧,欲儘破盧水胡,今尚不知勝負何如!”

“好啊!”

張虞鼓掌而笑,說道:“什翼善奔襲,有知敵數之能,統率精銳步騎出擊,河西雜胡安能及也?”

“涼州如能歸治,什翼是為首功,征西將軍名副其實爾!”

胡人的戰鬥力有分檔次,最剽悍的是鮮卑,次之是涼州羌胡與烏桓,再次是匈奴人。什翼雖說經常被張虞用來襲擾糧道,但他作為鮮卑將領,打硬仗的能力可不差。尤其什翼出征涼州的六千步騎可非老弱,從戰鬥力與裝備上看,皆可稱為精悍之士。

而觀盧水胡因相對安逸的生活,戰鬥力遠不及唐軍,今再加上裝備武器不及什翼所部,今忽而遇見唐軍強兵,被打得大敗也是不足為奇。

“征西大捷,臣等恭賀殿下!”

荀攸、張楊領著眾人向張虞慶賀。

張虞虛扶眾人,笑道:“河西無憂,勞君隨孤遠征河南,肅清中原之敵,還天下以太平。”

最新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