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小說 > 武俠修真 > 暮漢昭唐 > 第二百三十八章佳婿諸葛

第二百三十八章佳婿諸葛(1 / 1)

推荐阅读:

神武元年冬,宛城。

“此乃孤為薑妹所選之夫,!”

張虞指著身高八尺有餘,容貌儒偉的年輕人,笑道:“不知叔父滿意否?”

張楊上下打量諸葛亮,讚歎說道:“中國之中竟有如此俊偉郎君,當真少見啊!”

說著,張楊問道:“荊州少有諸葛氏,不知孔明祖籍何地?家中親眷多寡?”

諸葛亮微挺身子,神情恭敬,答道:“仆為徐州琅琊陽都人,本祖本姓為葛,初從諸縣遷至陽都,故以諸葛氏自稱。先祖豐為前漢元帝司隸校尉,祖父為琅琊郡吏,父為泰山郡丞。至於家眷,今上有二姐,兄弟各有一人。”

諸葛氏在兩漢時期稱不上為大族,即便在琅琊郡也不及王氏出名。差不多隻能算是郡一級的士族。另外諸葛亮的先祖諸葛豐能出任司隸校尉,則是多虧了琅琊人王吉與貢禹二人的扶持。

“出生清流,兄姐齊備,是為良人!”

張楊點評了下,以嶽父姿態問道:“卿才學何如?”

“亮治《管子》《商君書》《韓非子》等典籍,瀏覽各家經學,然卻不善尋章問句。經濟、軍事、刑法、政務,亮皆通之。”諸葛亮倒不謙虛,一切如實而言。

蒯越補充說道:“前將軍,孔明年歲雖輕,但卻在荊州之中卻享有盛名。舊時袁公路在時,便欲征辟孔明為官。”

諸葛亮的婚事由不得他做主,自張虞有意將從妹許配於諸葛亮以來,南郡大族爭先表態,如有姻親之交的蒯、龐兩大士族便主動出麵,表示願替諸葛亮出彩禮錢,置辦屋舍,以幫諸葛氏娶妻。

黃氏不用多說,自知不敢與張氏搶婿,暗中讓人告訴諸葛瑾,表示黃氏女醜,配不上諸葛亮。而蔡氏因之前瞧不上諸葛氏,隻得惋惜以前沒有將葛氏女娶回家。

因此,為了促成諸葛亮的婚事,蒯越主動在旁陪侍搭話,生怕張楊看不上諸葛亮。

張楊咧嘴笑了笑,說道:“某粗鄙武夫,不識儒學典籍,今時不過隨口一問。”

張楊對女婿的要求不高,有學問,像貌過得去,重要是非罪人之後。今諸葛亮相貌顏值自是出眾,而家世雖非州郡大族,但世代為郡吏,說明有家學傳承,故張楊甚是滿意。

當然了,張虞的意見至關重要。畢竟皇族子女幾乎皆需政治聯姻,今張虞膝下女兒太小,隻得讓張楊長女出麵婚配。而且張虞也暗中承諾過張楊,及他稱帝時,從妹張薑便會封為公主。

說著,張楊看向張虞,問道:“不知大王以為何如?”

張虞抿了口茶,問道:“孔明,今後有何打算,可願出仕為官?”

諸葛亮遲疑了下,說道:“稟大王,亮學識尚淺,今有意先遊學,知天下之事,方能學以致用。”

“有大誌!”

張虞稱讚了聲,說道:“中土士大夫眾多,今中國初安,孤欲廣搜典籍,以為流傳之用。孔明既有心遊學,不煩先至長安成家,之後再至關東訪學,或是至關西遊曆,如此既然增長見識,亦能訪得名師。”

諸葛亮沉吟良久,拱手說道:“多謝大王關照。”

“彩禮之事,我張氏彆無所求。孔明能以誠心待我從妹便好,往後張、葛便為一族,望卿勉之!”張虞說道。

“謝大王!”諸葛亮感激道。

彩禮之事,其實不單單存在於後世,漢代彩禮同樣不低。

張虞娶王霽時,其彩禮與婚禮之事,便花了張氏多年積攢的財富。而今諸葛氏娶公主為妻,不靠姻親之家接濟,彆說彩禮錢了,估計操辦婚禮的錢都沒。

張虞讓諸葛亮免去彩禮錢,看似為件小事,但對諸葛氏而言卻是一件大事。故諸葛亮雖與張虞聊著不多,卻能感覺到張虞對他的器重與愛護,讓諸葛亮發自內心感謝。

“善!”

聊完從妹的婚事,張虞看向呂布,笑道:“奉先以為叔父之婿何如?”

“有俊顏,又為博學之士,張君喜得良婿!”

呂布說道:“今大王將統天下,日後非武人建功之時,乃是文人顯赫之際,孔明前途不可限量!”

“奉先之婿富貴無憂,何須羨慕在下!”張楊玩笑道。

“有理!”

呂布識趣說道:“布能得佳婿,皆賴大王厚恩。”

張虞笑了笑,說道:“君女淑慧,有君容顏,我父甚愛之!”

“不知叔父身體何如?”呂布問道。

“腿腳行動不便,常年居於宮府之中。思量家鄉故人,如見奉先,必會歡喜!”張虞說道。

“十餘年未見叔父,今若歸京必要拜會一番。”

張虞笑眯眯問道:“就恐奉先廝殺一生,今時不得閒!”

“閒與不賢,皆聽大王差遣!”呂布腦筋微動,說道。

“奉先名聲威震中原,孤豈會無意重用?”

張虞故作沉吟了下,說道:“今曹操兵犯夏口,而孤已遣名將麴義支援,但曹操兵馬未撤。孤今思來,非名聲顯赫者,不能逼退曹操,故恐需奉先代孤率兵南巡。”

見張虞果真急需自己,呂布臉上頓浮笑容,拱手說道:“大王所命,布願從之。”

“善!”

張虞笑道:“奉先可率本部兵馬南下,糧草由孤遣人供給。”

“諾!”

呂布兵馬有萬人,應張虞所令,留五千兵馬於酈嵩,自率五千兵馬前來宛城,故呂布手上自有一支兵馬。

“孤聞奉先麾下陳宮有大智,今不知此人何在?”張虞問道。

“仆在!”

陳宮從跪坐的席上出列,向張虞作揖。

張虞打量身形消瘦的陳宮,問道:“公少年聞名,足智多謀。舊時連袁術以拒曹操,是為不得已之事。今既為唐人,不知有何所求?”

瞄著麵容和煦的張虞,陳宮後背冷汗涓涓。莫看張虞剛剛用溫和的口吻說話,但卻在敲打他。連袁術以抗曹操不過是含蓄之語,實際情況是在暗示他之前投靠袁術之事。

陳宮身形愈曲,說道:“既為王臣,便奉王命,宮聽大王差遣!”

見陳宮識趣,張虞說道:“卿久與曹操交手,料想是以兵略見長。今右將軍帳中無軍師監輔,卿不妨以之職,輔佐右將軍坐鎮淮北,負責軍機參謀,與軍務料理之事。”

聽聞樞密院左軍師之職,陳宮迷茫了下,但很快從職務中推算出此官應是不低。

“謝大王委以重任!”

張虞進行人事操作的目的在於拆分以呂布、陳宮二人為首的武裝集團,以便他控製且治理兗州諸郡。

如呂布是兗州外來人,重點在於軍權上。而陳宮作為兗州地頭蛇,有之前的事跡,今調入中央任職,實在讓張虞膈應,且容易為兗州大族發聲。若留在兗州將容易影響楊沛治理州郡,因此讓陳宮負責軍事頗是合理。

至於讓陳宮去對付曹操,算是張虞久思之下,能夠為他找到合適的官職。陳宮與曹操的恩怨難以細言,故不如讓他輔佐張遼,專心征討曹操。

因有軍政之事需處理,呂布、陳宮、諸葛亮等人識趣退下。

“大王,文聘已至南郡,與馬超共報,言南郡太守惠衢有堅守、撫民之功,功曹龐統獻有禦敵之策,王乾有勸諫之功,校尉霍篤、高翔與麾下部曲守城有功。”荀攸上報說道:“大王恐需下詔撫恤,以收忠誠之士人心。”

張虞沉吟少許,說道:“召惠衢、龐統二人至宛城,孤親自撫恤。餘者有功之人,如高翔、霍篤出任都尉,歸由步祿狐突利統率。令馬超、龐德撤軍,留文聘率軍守江陵,出任南郡太守,以步祿狐突利出任副將。”

“大王,文聘為初降之人,今驟而提拔為大將,坐鎮江陵,恐會有所不妥!”荀攸遲疑道。

張虞沉吟少許,說道:“知荊州地理者少,今不得不用文聘。況文聘為荊州義士,今豈會投劉?”

“但南郡為戶籍殷實之地,治下人口多達數十萬,今由文聘出任太守,諸將恐會不滿!”荀攸又說道。

“南郡廣袤,一將坐鎮,難以處處顧及。今將南郡析分出襄陽郡,以襄陽為治,並將州治遷於襄陽,稍後再委郡守與刺史。”

張虞說道:“昔漢武帝初設荊州,因荊州地廣人稀,故江北之地僅有南陽、南、江夏三郡,荊南僅有四郡。而今荊州人口富庶,南陽析分南鄉,南郡又豈能不析分之?”

張虞將冀州拆成兩州,荊、豫兩州人口同樣殷實,張虞又豈能不拆分?

在張虞的考慮中,荊州諸郡皆需拆分與重組,後續如有必要可以與益、揚二州拚湊,再加設一州。畢竟相比中原四州而言,廣袤的南方僅四州,既不利於南方開發,也不利於中央深入控製南方。

見張虞選文聘為將之心堅決,荀攸不再多言,而是問道:“大王令韓浩、黃忠、王威等將揀選兵馬,今諸將揀選舊部已成,上疏詢問駐紮於何地?”

頓了頓,荀攸補充道:“臣以為可在漢水挑選河岸紮營,以便支援前線,與操習水師。”

“準卿所言。”

張虞直接說道:“並令徐晃出任荊州都督,節製荊州諸軍事。”

“諾!”

最新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