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小說 > 武俠修真 > 暮漢昭唐 > 第二百四十一章海濱清平

第二百四十一章海濱清平(1 / 1)

推荐阅读:

隨著臨淄城破,袁譚身死,齊袁注定覆沒。

滿寵下臨淄之後,依照張虞旨意,戮袁譚妻子,並斬孟岱及其親眷,以威懾青州餘孽。而考慮到青州已無大寇,於是滿寵釋放俘虜齊國兵馬,領取路費自行歸鄉。

州府內,滿寵親覽戶籍,見青州僅有五萬多戶籍,神情忽露詫異,問道。

“昔青州戶籍六十餘萬戶,今怎僅有五萬三千多戶,其中六十萬戶人去哪了?”

彆駕劉詢遲疑了下,說道:“青州前遭黃巾所害,諸郡殘破。又經袁譚討青州,前後曆經兩歲,百姓多有傷亡,青州戶籍之所以少,蓋因如此緣故。”

“戶籍五萬戶不及上郡之戶籍,怪哉!”滿寵蹙眉不解,自語道。

“或許是豪強隱匿人口,亦或是百姓流落荒野,據不上報!”郝昭不以為然,說道:“今都督已斬袁譚,為今之急在於降安東萊、北海二郡。”

滿寵放下竹簡,說道:“大王命我為青州都督,總理軍政之事,主在討賊,次在安民。今大寇消亡,今之職責在於安民。故青州戶籍稀少,其中緣故不得不察。”

“青州舊戶籍為袁譚與舊時州府之人所修,都督如欲細究緣由,需尋舊人谘問。”劉詢說道。

“你可知舊時人事?”滿寵問道。

話音未落,卻見侍從趨步入府,上報。

“都督,袁譚舊臣王脩在城外求見!”

劉詢說道:“王脩字叔治,北海營陵人。昔受孔融舉孝廉為官,及袁譚入青州,征辟王脩為彆駕。昔袁譚治青州時,便以王脩、劉獻等吏修戶籍。今都督欲知戶籍細情,不妨詢問此人。”

“此人名聲何如?”

“為忠義之人!”劉詢說道:“昔孔融有難,王脩率部救援,至此以忠義揚名海濱。之前袁譚討袁尚,眾者多有背棄,唯王脩、管統不辭艱難投奔之。”

“善!”

滿寵考慮少許,說道:“召王脩入堂。”

“諾!”

之前有言王脩為袁譚故吏,袁譚與滿寵作戰時,王脩受命督運軍糧。因聽聞袁譚被斬,王脩大為悲傷,遂領數十人前來,為袁譚奔喪,並希望為袁譚及家小收屍。

少許,便見神情剛毅,麵露哀傷的王脩入堂。

“王脩拜見都督!”

滿寵問道:“袁譚敗亡,君此行前來是為投唐否?”

王脩作揖說道:“袁譚為脩故主,此番前來乃是為我主收屍!”

滿寵眼睛微眯,不知王脩真意,故意沉默不應,欲看王脩後續反應。

見滿寵不說話,王脩繼續說道:“袁譚雖為罪人,但脩受袁氏厚恩,今不報恩,脩心難安,故求斂袁譚屍首。若觸犯軍法,願收斂屍首之後伏法,脩將無遺恨!”

聞言,滿寵感慨說道:“卿乃海濱義士,而義士所求,寵豈敢不從,準君收斂袁譚屍首。”

“拜謝都督!”王脩感激道。

若是放在之前,滿寵或許會殺王脩。然今齊袁滅亡,海濱諸郡幾近降服,故關鍵之事在於安撫民眾。如王脩為青州義士,今殺之有損大王名聲,況且今赦免之,則是有意弘揚忠義之精神。

“今有一事谘詢先生,勞君為寵答疑!”滿寵說道。

“脩知無不言,言無不儘。”

滿寵招了下手,指著竹簡,問道:“昔君為袁氏治州修圖書,為何六郡六十五城為何僅有五萬餘戶?昔後漢之時,戶籍尚有六十餘萬,人口高達三百七十萬。二者差彆甚大,恕我不能理解。”

王脩整理了下思緒,答道:“青州人口雖有近四百萬之眾,然青州黃巾興起,令諸郡為之崩裂,兵戈四起亂鄉野,青州至今未安。袁譚入青州,借袁氏威望,賜印綬於諸寇,方稍安之。”

“黃巾裹挾數十之眾,被公孫瓚所破,另有被曹操所敗,亦或化為流寇。齊民流離四方,兵事荼毒青州,民眾或浮海至遼東,或出走海濱,或隱匿山林,疑惑割據為豪,故戶籍難以統計。”

頓了頓,王脩補充說道:“如東萊郡臨近群山海濱,黃巾餘孽盤踞其中,豪強大族聚民自保。如長廣縣人管承,徒眾三千餘家,為東萊之患;牟平之賊從錢,部曲近萬人,號令一方;東牟人王營,眾裹三千餘家,挾昌陽縣作亂。東萊郡中如此類者不少,至少萬餘戶未被國家所有。”

“濟南、樂安二郡中,猶如黃巾餘部徐和、司馬俱等將,各有部曲數千家,舊服於袁譚,然卻未供戶籍。北海郡中如葛暢、廉楷之流各為縣令,統領軍政之事。計以上諸將部曲、門客,至少能有兩萬戶。”

“不僅於此,遼東公孫度遣將浮海至青州,設立營州以收攏流民,蓋有數縣上萬戶。”

滿寵沉吟少許,問道:“如君所言,青州戶籍不止五萬戶,如若清平賊寇,不知能否有十萬戶?”

“清平山賊海寇,可多得三萬戶,然欲得五萬戶難。除非~”王脩停頓了下,便不繼續說話。

“除非何事?”滿寵追問道。

“除非都督上報唐王,言青州大族隱匿戶籍,收攏流民為奴。今如能遣嚴吏治之,或能讓青州有戶十萬。”王脩說道。

袁譚治理下的青州談不上好,憑借父親袁紹的名望,讓大量青州地區的賊寇、豪強臣服。而這些人臣服非實際臣服,僅是名義上的臣服。其中袁譚打孔融花了最多時間,前後累近一年方才奪取北海郡。

因此滿寵入青州時,方才會因青州戶籍之少而奇怪。畢竟青州再這麼亂,不至於說僅剩五萬戶人,顯然未被統計入戶籍的數目肯定不少。

當然了,不僅袁譚時期的青州戶籍混亂。直至曹魏時期,青徐二州的在冊戶籍同樣混亂,或是說出奇的少。如西晉太康元年,青州平均一郡人口不到萬戶,而徐州甚至有三千戶的郡。

至於其中原因?除了兵事之外,另外便是泰山諸將勢力不小。

曹操與袁紹的官渡之戰,泰山諸將站在曹操一邊,幫助曹操進攻青州。而在曹操取勝之後,為了回報諸將,從青、徐二州中拆分出不少郡封於諸將。

泰山諸將既有兵權,又治郡縣,形成了獨立的小軍閥。而這些軍閥從青、徐二州中獲取太多人力。盤踞在上庸三郡的孟達都能擁有近萬戶部曲,何況割據十餘年之久的泰山諸將。

至於曹丕奪泰山諸將的兵權,可以說有成功的地方,但也有未成功的地方。郡守能夠流動,但泰山諸將的勢力依然在,始終都限製中央詳細統計戶數。

“十萬戶,四、五十萬人,雖不及上州,但比下州卻多不少!”

滿寵念叨了下,說道:“豪強之事,本督會上報唐王治理,今關鍵之事在於征討青州離散之賊。”

說著,滿寵看向王脩,說道:“東萊郡守管統為袁譚親信,勞君為使勸降。如若能成,我向唐王表奏君之功績。”

“願領都督之令!”

王脩苦笑了下,自己為袁譚收屍而來,卻不料成為唐人使者。考慮到後續前途,王脩領命應道。

“郝伯道?”

“末將在!”

滿寵點將說道:“東萊郡既有群寇叢生,由將軍領本部兵馬征討,除非願舍本部部曲者,餘者歸降拒不應命。平東萊郡之後,再擊營州,解救青州之民。”

“遵命!”郝昭領命道。

最新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