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虞留治襄陽城期間,針對水師作出不少安排,並召見了鎮守夏口的黃祖。
黃祖攜家眷拜謁張虞,張虞熱情召見,兩日三宴。以黃祖禦敵有功為由,授拜黃祖為都鄉侯,並封其子黃射為侍郎,恩寵黃氏至極。
見張虞毫無猜忌之心,禮遇自己一家,黃祖內心大安,為表以忠心。黃祖向張虞交出江夏郡相關圖書,並欲將他與諸將校家眷送至長安。
而張虞以方便黃祖與家眷見麵為由,將黃祖家小留在襄陽城,並撫背好生說道。
“黃君忠孝,世人知之,何須以此而表忠心。昔蕭何遣子弟入侍,高祖未受之。耿純焚室追隨,世祖未負深意。今君之心,孤已知之。君遣妻兒至長安非合人之常情,留於夏口恐受兵戈之擾,留居襄陽以便卿探望,不亦可乎!”
黃祖自以為遇見英主,於是大為感動,臨彆時依依不舍,保證為張虞守好江夏。
張虞如此厚待黃祖,除了黃祖為江夏實際控製人外,其次便是看重黃祖的能力。
在後世不少人眼中,因不重用甘寧,黃祖被打上能力平庸之標簽,僅是因地頭蛇才被劉表所重用。而若從江東諸將評價來看,及細觀黃祖平生,便知黃祖絕非無能之輩。
孫策評價黃祖為‘祖宿狡滑,為表腹心,出作爪牙’,便可知黃祖用兵狡詐,非無謀之輩,孫策頗是忌憚。
甘寧叛逃江東前,黃祖擊破孫氏。甘寧逃到江東後,勸孫權進攻江夏時,張昭持以反對意見。而甘寧費勁口舌,最終以‘祖今年老,昏耄已甚,財穀並乏……怠於耕農,軍無法伍’為由,勸得孫權決意進攻江夏。
故以上觀之,黃祖軍略不容小覷,在劉表的支持下,坐鎮江夏十餘年,成為荊州的東陲壁壘。而後期兵敗身亡,無非是荊州內部儲君之位鬥爭嚴重,劉表病入膏肓。另黃祖自身老邁,神智昏庸,江夏甲兵鬆弛等緣故。
張虞為了讓黃祖坐穩夏口,特彆委任王威為副將,與之同禦曹操兵馬。
“大王用黃祖、文聘、韓浩、王威等陳國降人為將,不怕降人反複否?”張楊不能理解,問道。
張虞笑道:“知人善任,推心置腹,孤不愧於眾將,眾將又豈會負孤。縱使背孤投敵,料想已是力竭兵窮不得已而降。蓋用人不疑,疑人不用便是如此!”
張楊感慨說道:“昔馬援言世祖待人以誠,今我方知是何道理。”
早些年,張虞常擔心自己的信任會被辜負,但隨著一係列的勝利,及憑後世的評價,張虞漸漸選擇相信。尤其大規模任用陳國降將,一般猜忌心重的君主根本做不到。但張虞除了讓徐晃出任都督外,餘者邊郡將領皆委任降將。
張虞眼下充滿自信,目前他坐擁中國,一統天下僅是時間問題。今如有陳國降將背叛他,注定會損失很多。然不管怎麼說,人心難測,而張虞不疑之,實讓張楊發自內心敬佩。
在叔侄閒談時,荀攸、賈詡、郭圖三人趨步入堂,三人笑容滿臉,顯然是有大喜事。
“拜見大王!”
“不知有何喜事,諸卿竟如此歡喜?”張虞問道。
“稟大王,據中原軍報,滿寵破臨淄,斬殺袁譚,並遣將領征討青州賊寇,欲肅清青州諸郡。”
荀攸一五一十上報,說道:“酈嵩降服臧霸、孫觀等泰山諸寇,與之並擊高乾。高乾敗走東海,被糜芳所斬。陶商聞風喪膽,遣使出降我軍,今已遣送往長安。”
張楊撫掌大笑,說道:“青、徐歸降,齊袁覆沒。是役大王出征,先下兗州,再降荊、豫,另討徐、青,先後不到一歲,便得五州之地,今世已無強敵,漢亡而唐興,大王將為帝爾!”
今容不得張楊不歡喜,他作為張虞的叔父,及唐朝建立,他便為皇親國戚。依照兩漢舊製,他必得一王爵。而往昔正是因為王位在誘惑著他,方讓他不計較個人得失。
“嗬嗬!”
張虞輕笑幾聲,說道:“能有今日之疆域,多虧諸卿儘心效力。”
“恭賀大王,一統中國!”三人拜笑道。
張虞收斂心情,問道:“不知可有青州其餘情況?”
“稟大王,青州飽受黃巾之亂,諸豪並起於山海,百姓流離異鄉,故今雖下青州,但欲安青州不易,今滿寵向大王求委郡縣官吏。”
荀攸將滿寵奏疏遞上去,說道:“依滿寵所估算,青州在冊戶籍有五萬餘眾,然如能討平諸賊,整頓大族門客、奴仆,滿寵以為青州或能有十萬戶。”
張虞翻閱奏疏,問道:“公孫度在青州所據縣城如何?”
“已是擊破遼東兵將,敗卒浮海撤回遼東。”荀攸說道。
見滿寵舉薦王脩出任郡守,張虞說道:“王脩勸降有功,又為忠義之士,今出任琅琊太守,以激勵海濱士民。”
“青州既已初安,不知徐州何如?”
“為勸泰山諸將歸降,酈嵩許諾鄉、亭爵位,另有臧霸千戶縣侯。而今酈嵩授兵額萬人於諸將,令諸將揀選精兵,淘汰老弱歸鄉。陶商尚未封賞,需由大王冊封。”荀攸說道。
“準依酈嵩所報!”
酈嵩擅作主張封賞的行為,並未惹張虞不滿。畢竟將在外,軍命有所不授。若事事親奏張虞,不說耽擱時間,也會延誤戰機。
“陶商授三千戶縣侯,令鐘丞相擇宅安頓!”
“諾!”
荀攸上呈酈嵩奏疏,說道:“徐州四郡戶籍六萬多戶,而因百姓流離之故,大族各匿門客。依酈嵩與徐州諸吏核驗,徐州應有十萬戶左右。故酈嵩令陳登、糜竺等舊人勸降未順之人,並製泰山諸將部曲、門客戶籍,其中糜竺獻三千餘家百姓於官府。”
“三千餘家?”
縱是經過大風大浪的張虞,見糜竺無故獻民三千餘家,已是驚奇不已。
“糜竺為何忽獻三千餘家百姓?”賈詡蹙眉疑惑道:“莫非欲以此而來求官?”
張虞瞧著奏疏內容,沉吟說道:“不管糜竺意圖何如,今獻三千餘家百姓於國家,朝廷便需依製封賞。”
“下詔於糜竺,今冊封他為鄉侯,食邑五百戶。其子糜芳斬高乾有功,封都亭侯,食邑兩百戶。至於官職,拜糜竺為北海郡守,糜芳授行中郎將之職,暫在徐州軍中任職。”
“大王,陳登為徐州大族子弟,前後為我軍奔波,今可要一並授官?”荀攸問道。
張虞思慮少許,說道:“陳登為下邳人,今讓他出任齊郡太守,至青州赴任。”
“諾!”
青、徐二州士人互相熟悉,舊時往來眾多,民情頗是相近。令二州降人互治,或許能讓二州儘快安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