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小說 > 武俠修真 > 暮漢昭唐 > 第二百四十九章鴻門宴之計

第二百四十九章鴻門宴之計(1 / 1)

推荐阅读:

四月,張虞安排好荊州諸事後,便率文武返回長安。而張遼因曹操返回淮南之故,在淮南搶掠上千戶百姓便撤。隨著唐軍的罷兵,江淮一帶的烽煙驟消,曹劉兩家各忙內事,力求強壯自身爪牙。

但孫策遇刺身亡的消息,讓初平的江淮再次激起了波濤。

長沙臨縣,州府內。

“孫權拒絕與我軍聯盟?”

劉備眉頭大皺,問道:“德樞可知其中緣由?”

程秉苦笑說道:“主公,孫權言父兄接連喪亡,巴蜀諸郡動蕩,內部人心浮動,恐無力與我軍連橫,故聯盟之事往後再議。”

劉備負手踱步,無奈說道:“三家聯盟是為抗衡張虞之關鍵,今恐孫權有心歸附唐人。”

程秉沉吟少許,說道:“主公,事先孫權有意與我軍聯盟,並已商談好用兵之事。然態度之所以大改,乃是因孫策出獵遇刺身亡,孫權繼位益州牧。以此而觀之,孫權應是有難言之隱!”

“何有難言之隱?”劉備反問道。

“恕秉智計短淺,不知其中緣由!”程秉致歉道。

“軍師可知其中緣由?”劉備看向李嚴,問道。

李嚴身著錦衣,踱步而思,說道:“主公,孫權之所以前後態度不一,恐與唐人有關。”

“哦?”

“勞君明言!”

李嚴說道:“孫策在時,巴蜀諸郡臣服,南中四郡歸附,故敢與張虞刀兵相見,且誌在北伐漢中。今孫權年幼,素無統兵之望,諸將各據郡縣,孫策崩亡之下,難免諸將滋生異心。內既已不安,若再與我軍聯盟,惹張虞大怒,豈不引唐兵南征。”

聞言,劉備露出深思之色,說道:“依軍師所言,孫權莫非欲借與我軍斷盟,以向張虞討好。”

“大概如此!”

李嚴說道:“孫權如求無禍,唯有向張虞求饒,令禍水東引,讓張虞征討我軍。”

張飛摸了下頭,感歎說道:“如此說來,孫權所為不過自保,用我軍以求太平。然他不知唇寒齒寒之故事?”

李嚴說道:“非是孫權不知唇寒齒寒,而是孫權欲禍水東引,令張虞先伐我與曹操,他率巴蜀之眾觀望。若兩軍焦灼,孫權或會兵援你我。而張虞若想伐他,孫權向我軍求援,我軍不敢不救。”

孫權拒絕與曹劉聯盟,看似失去曹、劉幫助。然實際不然,孫權最先遭受進攻的話,劉、曹兩家出於為大勢考慮,不敢不救孫權。如果兩軍坐視孫權滅亡,讓唐人占據巴蜀,那麼長江將非天險,後續第一個滅亡者便是劉備。

故孫權斷盟之策看似愚蠢,但仔細琢磨下來,不得不說孫權狡詐。自己可以不承擔義務,卻能享受利益。

“依軍師所說,孫權雖不與我軍聯盟,但會兵援我軍,這與聯盟有何不同?”劉封問道。

劉封,便是寇封。劉備打下長沙,依照李嚴所說,與長沙大族結親。時遇見寇封,劉備心生喜愛,自思無子,遂收為義子。

李嚴歎氣說道:“不與我軍聯盟,便是意為中立,可兵援我軍,也可按兵不動。及張虞一統吳楚,孫權獻巴蜀而降,孫氏終世將有富貴,不宜樂哉!”

劉備停下腳步,說道:“孫權意圖何如,暫不妄多猜測,先告於曹操。張虞雖說班師回京,但江漢沿岸多是操練水師,營造大舟,意在南征。故今關鍵在於操練兵馬,修治舟舸,以備張虞大舉南下。”

“諾!”眾人沉聲應道。

且不說劉備專心發展軍力,順江而下舟舸一日能行數百裡。

數日之後,曹操在壽春見到疾馳而歸的步騭,向其彙報孫權拒盟之事。而曹操的判斷與劉備相同,孫權前後態度之所以反差,因內部問題,讓孫權不得不更改態度,避免惹怒張虞。

劉曄沉吟幾許,再勸道:“丞相,孫權欲求自保,據不與我結盟,今僅劉備為盟。而劉備實力羸弱,難以為我軍分憂。故以曄之見,丞相不如先謀劉備,收取劉備兵卒,再拒張虞。”

見劉曄再提吞劉之事,魯肅再次反駁說道:“孫權已不與我聯盟,今若再失劉備,試問南楚內亂,豈不讓張虞得利!”

“大王!”

劉曄沒有理會魯肅,說道:“丞相奉漢室正統,劉備為治下藩鎮,今丞相如能控製,何須擔憂南楚內亂。曄有一人欲舉薦於丞相,此人兵略超群,智謀無雙,自以為丞相欲建大業,需控據長江上下,與張虞據分南北。丞相如得此人,當如虎添翼,兼並劉備,輕而易舉!”

“何人?”曹操心動問道。

“周瑜,周公瑾,廬江舒城周氏子弟,舊為羅縣令。自長沙被破,陳國降張,周瑜避歸舒城。曄時相遇,與之交談,深感大才。今受曄相邀,在壽春之中。”劉曄說道。

“速請!”

“諾!”

未過多時,便見相貌俊朗,綸巾儒服之人,出現在堂中,向曹操作揖行禮。

“瑜拜見丞相!”

見周瑜相貌英俊,曹操心中頓時喜愛幾分,問道:“劉曄言君兵略超群,為超世之傑。今孫策身亡,巴蜀動蕩;劉備據南楚,與我聯盟,不知君有何高見?”

廬江周氏押注袁術,周瑜因周尚之故一直為袁術效力,故孫氏起兵巴蜀,周瑜根本沒有參加。袁術被俘,陳國滅亡,時長沙被破,周瑜難改大勢,唯有先回舒城,等候局勢明朗,再思未來前程。

回到舒城沒多久,便與劉曄結交,在劉曄的不斷勸說下,周瑜終於願至壽春拜見曹操。

當然了,與孫策不合時宜的病故有很大的關係,在家期間,周瑜本欲投奔友人孫策。然出發之前,得知孫策病故,讓周瑜不得不放棄巴蜀,隻得轉投至曹操。

至於為何不投張虞,其一,張虞帳下人才濟濟,周瑜自以為無人引薦,作為降人恐難得張虞器重;其二,周瑜家小在廬江,能在家鄉出仕,再好不過;其三,周瑜認為唐人不一定能統天下,曹操有全據長江上下遊的能力。

周瑜撫袖負手,說道:“丞相欲與張虞相拒,非窮極長江不可。憑益、荊、揚、交四州,舉兵三十萬,憑江山之險,方能與之抗衡。而今益、交二州難得,但南楚可望!”

“張虞如若南下,丞相承漢室之正,兼揚州之眾,兵精糧多,將士用命,鑄山為銅,煮海為鹽,境內富饒,泛舟舉帆,朝發夕到,士風勁勇,所向無敵,非唐卒水師所能及。故劉備據南楚,今不圖之,待及人心歸附,實難圖之。”

“丞相挾天子而號漢臣,劉備尊奉漢室,此誠可圖也!”

曹操捋須而思,說道:“窮極長江,為操所求之望。但今劉備為盟,冒然吞並,恐生內亂,令張虞所得利。我欲先據張虞,再思下劉備。”

周瑜說道:“劉備有梟雄之姿,而關羽、張飛為熊虎之將。令三人得有根基,如蛟龍得雲雨,則丞相難圖也。瑜以為不如效鴻門宴之策,丞相假遷京畿為由,邀劉備至江左而囚之,多其美女玩好,以娛其耳目。時劉備無子嗣,丞相持天子詔書,遣水師橫貫長江,遣兵入諸郡,南楚將自安矣!”

曹操眼睛微眯,眼神中露出幾絲狡詐,對周瑜之策頗是滿意。

“公瑾之見深得我意,然今張虞初撤,不宜妄動。先遷徙京畿,再安揚州。”

周瑜拱手說道:“揚州山越有數十萬,丞相未有遷徙出兵。今為強壯筋骨,丞相當遣兵馬征討山越、賊寇,以得兵口,強壯筋骨。”

“善!”

曹操問道:“公瑾之計可行,山越不可不征。然不知公瑾欲求何官?”

“仆願領兵,為丞相征討四方!”周瑜說道。

曹操大手一揮道:“既然如此,我便封君為中郎將,領步騎三千,受曹仁都督,征討丹陽山越。”

“多謝丞相!”

最新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