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小說 > 武俠修真 > 風起寧古塔 > 第七百章 不安份的楊敏君

第七百章 不安份的楊敏君(1 / 1)

推荐阅读:

會議不歡而散。

無糧無銀,宣軍如一條死狗般,隻能苟延殘喘。

相比於宣軍的士氣低落,生活艱難,古郡以北的百姓,卻是個個滿麵春風,笑聲不斷。

賈平安有意放出的言論,在戰爭初期,還是起了不小的作用。

離間了豪紳與當地百姓的關係。

在你死還是我死的問題上,幾乎不用怎麼猶豫就可以做出選擇。

跟著,古郡麵對著宣軍的猛攻,不動如山,更加堅定了百姓們站在賈平安這一邊的決心。

再然後,百姓們擔心的,沒有物資這一項,隨著各種物品層出不窮的出現,也成為了泡沫。

日子一天天好了起來,大家終於開始正視眼前的生活,開始感歎,自己生活的改變原因在哪裡了。

有一個睿智的秦王,自然是最主要的。

沒有秦王,他們不可能像現在這般,有自己的田地、有工可上,可以去買衣物甚至是去買肉食。

可除此之外,沒有了豪紳的壓迫,同樣也是主要原因。

往年,風調雨順之下,百姓的日子一旦好了一些,這些豪紳們就會站出來,聯係當地的官府,給他們加租、加勞役。

那好不容易靠老天賞飯賺來的一點小錢錢,也會因為各種物價的上漲,而變得大幅度貶值。

秦王卻是不同,所治之地,物價十分的穩定。

隻要有銀子、有票證,就可以買到價值平穩的任何東西。

就單說糧食吧,從開戰之初一直到現在,就沒有漲過,有一些勤勞的百姓,都可以一天吃上三頓飯哩。

尤其是古郡附近的百姓,他們在願意付出體力勞動的情況下,幫著大軍抬物資上城樓,收入都不算是低,有的家庭因此還隔三岔五地能吃上一頓肉。

放在以前,這可是想都不敢去想的事情。

對百姓而言,什麼思想教育、什麼謠言非議都不可靠,真正能過上好日子才是最真實的。

誰讓他們的生活條件更好,誰就是對的,就願意跟誰走。

通過外界的壓力,來緩解內部的矛盾,達到上下一心的效果,終於起了作用。

賈詡看到了這些,對賈平安佩服的是五體投地。

他卻不知道,秦王對此早有思想準備。曆史之中,有很多領導者都選擇過用這樣的式來解決內部問題,從而達到全國一心大發展的結果。

總之吧,秦地一切都步入了正軌,隻等開春之後,糧種入地,百姓的心就會更向秦王。

“除了必要的守城軍隊,其它人休息一下吧。一根弦也不好繃得太緊,要學會勞逸結合。”

“家在附近的士兵,給他們假期,家不在的,也準他們三天假在城裡好好逛逛,但要注意紀律。”

“有功之人做成匾額親自派人送到家中,要敲鑼打鼓,弄得陣勢大一些,讓所有人都看到。”賈平安叫來了一眾將領,做出如下的吩咐。

“諾。”眾將先是一頭的霧水,現在士兵們已經習慣了天天訓練,突然間放大假是幾個意思。

也有聰明的將領,從中聽出了一些東西。這是應該要打大仗前的放鬆。

隻是賈平安沒有具體去說,大家誰都沒有問。有些事情,應該讓你知道的時候,自然就會告訴你。

的確,賈平安是準備要打大仗。

防守從不是他的性格。

事實上,守古郡的同時,賈平安非是沒有可以主動出擊的機會,但他並沒有這樣做,為的就是等待著更好的機會。

現在來看,時機已經到了。

據投降的宣軍所說,現在他們連飯都吃不飽,軍心士氣不能說是低,而是根本就沒有。

這個時候,若是秦軍主動出擊的話,很大可能會一舉而入。

隻是賈平安認為還不夠。

現在出擊,固然能勝,但還是需要付出代價的。不如再等上一陣,對方無錢無糧,每過一天,宣軍的情況隻會更加的糟糕,對付起來就會更加容易。

自然,還有另一個重要的原因,賈平安還需要借過年來做一些事情。

等自己這一邊,軍心士氣更盛,過完年再出擊也不晚。隻需要在春耕之前搞定一切便沒有問題。

眾將離開,不久後,軍營中就傳來了一陣陣歡呼的聲音。

軍人也是人,還是一群血氣方剛的小夥子。

天天訓練誠然可以鍛煉他們的體魄和作戰能力,但天天訓練,也是乏味的。

人生需要調劑。

很多士兵,進了軍伍,不是在打仗就是在訓練,還沒有好好出去看一看呢。

借著過年,讓大家出去見識見識,至少要讓他們知道,他們冒著生命危險,保護的都是誰,又做了哪些貢獻。

早就準備好的各種匾額被抬了出來。

上寫著特等功、一等功、二等功和三等功四類。

三等功,敲鑼打鼓、身帶紅花,二十名戰友陪同,榮歸故裡。

二等功,同樣的敲鑼打鼓等待遇,五十人陪同。

一等功,一樣的待遇,多了一項當地官員迎接,百人陪同。

特等功,與一等功差距就是,由五百人相送,再多一項淨街。

主打的就是一個聲勢浩大。

要的就是更多人可以看到。

要所有人羨慕、崇拜英雄,然後帶著期望,最終人人想要成為了英雄,可以成為英雄。

至於其它家不在古郡的,像是之前的大夏軍、齊軍和大統軍投降過來的俘虜,現在成產了立下了軍功的秦軍,那人人身帶大紅花上街,就是溜達,主打一個展示。

若是想要購物,憑軍功一律可以打六折。

若是再進一步,與當地女子看對了眼,兩情相悅之下,可以上報軍部,安排他們舉辦集體婚禮。

屆時,秦王妃林婉兒會親自出場,為他們證婚。

人活一世,先要考慮填飽肚子的問題,跟著要追求的就是名與利。

賈平安就是要借這些人做榜樣,來刺激更多的百姓,將他們心底裡的那股欲望給激發出來。

不要怕百姓有想法,隻要心動了,就可以做更多的事情,發揮出更多的價值,做更多的貢獻。

如此,轟轟烈烈的英雄歸家、上街活動正式開始。

但凡被評得軍功者,那無不是光彩耀人,騎馬或是走路出現在大街上的時候,把頭昂得高高的,妥妥的人生高光時刻。

看的周邊人那個羨慕呀。

原本,一些看不起軍人,認為這就是一群丘八,一群頭腦簡單,四肢發達,沒有什麼前程和希望的無知莽漢而已。可是現在,全都轉變了觀念。

看看周邊百姓那羨慕的目光吧。

看看人群中那些待嫁姑娘們的羞澀,想看而不敢看,又忍不住要看的眼神吧,哪一個男人不心動。

左鄰右舍之中,但凡出現了一個本地功臣,歸家時,無不是鬨出了巨大的動靜,鑼聲鼓聲一刻也不停,就算是你堵住雙耳還是可以聽到。

但凡是功臣之家,這一刻算是揚眉吐氣了、招呼聲、叫嚷聲、引得鄰居們羨慕的不要不要的。

等這些人回到家中,那些適齡的青年就遭了殃,一個個被老人喝斥著,有的直接就動了手,無非就是你馬上去當兵,也弄一個功臣的頭銜回來,我們不能讓隔壁老王的兒子給比下去。

雪花手下的情報人員,把所見所聞一一上報,賈平安聽聞,臉帶笑意,心中想的就是兩個字——穩了!

杭都城外。

要過年了,但這裡卻看不到有什麼新年的氣息。

一支軍營單獨的駐立於此,與最近一支大統軍的距離也超過了十裡。

原因是這支軍隊非是大統軍,而是名為苗軍的楊敏君所部。

從昌都而出,一路輾轉來到了杭都。然在半路之上,就得到了大統與大夏停戰的消息。

這打了楊敏君一個措手不及。

她沒有想到事情會變成這樣,如果兩上國停戰了,她的複國之路希望何在?

隻是出都出來了,總不能再回到宣國去吧。

兒子賈平安已經成為了秦王,為宣國所不容,這個時候回去,危險性太大了。

開弓沒有回頭路,楊敏君隻能按著原本的計劃,來到了杭都城外圍,等待著屬於自己的機會。

而這一等,就是好幾個月的時間,現在眼看著過年了,局勢還是沒有太大的變化,但苗軍內的變化就太多了。

賣了天下第二樓的錢財花消了七七八八,如今已是所剩不多。

軍隊每呆一天,光是吃喝花費就不少,在沒有任何進項的情況下,楊敏君也不知道還能堅持多久。

有心想要向大統求援吧,怎麼說我帶軍而來,也是助陣於你,總不好不管的吧。

偏偏大統還真就沒有人管他們。

聽說是禹王下的命令。

英郡王死於賈平安之手,做老子人不說找你們報仇,就燒高香吧。這還是看在大局的份上,但若想讓他們在財政上給你們支持,那還真是想瞎了心。

眼見軍中的糧食就要見底,手中的銀子也要耗光,楊敏君不得不再一次入城,尋找著機會。

大統的官府就不要想了,有禹王的命令在,沒有人會出手幫他們,也不敢。

楊敏君就將主意重新打在了天下教的身上。

最新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