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小說 > 武俠修真 > 軍工科技 > 四千二百零一章 構建“會思考的試驗場”

四千二百零一章 構建“會思考的試驗場”(1 / 1)

推荐阅读:

第(1/3)頁

吳浩聞言,眼中閃過一絲亮光,顯然周院士的問題正問到了他的心坎上。

他微微前傾身體,看著周院士,語氣中帶著抑製不住的興奮說道:“您問到了我們下一步的核心規劃。

其實在智能化升級方麵,我們已經布局了好幾年年,目前有三個方向正在推進,部分成果已經開始落地應用。”

他抬手示意了一下,張小蕾立刻會意,操作著將大屏幕切換到智能化靶場的規劃藍圖頁麵。

吳浩指著屏幕上閃爍的光點,解釋道:“第一個方向,就是您說的人工智能輔助測試方案生成。

過去我們的測試方案大多依賴專家經驗,比如一款新型電磁炮彈的測試,需要幾位經驗豐富的工程師花一周時間設計彈道參數、布設傳感器矩陣。

現在我們訓練的ai係統,能根據武器性能參數、測試目標和環境條件,在30分鐘內自動生成三套最優測試方案,包括彈藥投放角度、傳感器布點密度、數據采集頻率等細節,而且方案的覆蓋率比人工設計提升了27%。”

“之前我們測試新型穿甲彈時做過對比,”吳浩頓了頓,然後舉例道:“ai生成的方案不僅節省了兩天準備時間,還捕捉到了一個人工方案遺漏的彈體高速旋轉異常數據,這個數據後來幫助材料團隊發現了合金鍛造工藝的微小缺陷。

目前這套係統已經在50%的常規測試中替代人工方案設計,專家隻需要做最終審核。”

講完這些,吳浩掃視一圈眾人,然後緊接著講道:“這第二個方向是構建跨領域測試數據知識庫。

大家請看,這是我們過去十年積累的180tb測試數據,涵蓋了從無人機航電係統到電磁炮儲能模塊的2300多個測試項目。

我們用知識圖譜技術對這些數據進行了關聯標注,比如將電磁炮的膛壓曲線與材料疲勞數據、環境溫度變化進行多維度關聯分析。”

說著,他調出一個動態演示模型,然後繼續講道:“舉個實際案例,去年我們在測試艦載電磁炮時,發現連續發射30發後儲能效率會下降8%。

傳統分析方法需要逐個排查儲能模塊、冷卻係統、控製軟件等環節,至少要一周時間。

但通過數據知識庫的關聯分析,係統在兩小時內就定位到問題根源,是特定溫度區間下,某個電容組件的老化速率與高頻充放電產生的諧波存在耦合效應。

而這個規律在三年前的地麵測試數據中就有微弱體現,隻是當時沒引起注意。”

第(1/3)頁

第(2/3)頁

“現在這套係統能自動識彆測試數據中的異常模式,”

吳浩繼續補充道:“過去半年已經幫助我們提前預警了17次潛在的測試風險,避免了3次可能導致設備損壞的嚴重故障。

下一步我們計劃將國內其他靶場的公開數據也納入進來,構建更完善的行業級知識圖譜。”

最後,吳浩換了張ppt圖片,然後指向屏幕上的無人化測試場景模擬講道:“第三個方向是測試流程的全域無人化與虛實融合。

我們在靶場部署了52台自主移動機器人,能自動完成靶標布設、傳感器校準、彈體回收等工作,配合無人機群進行空中數據采集,整個測試過程可以實現90%的無人化操作。

這不僅降低了人員在危險區域的暴露風險,還將測試間隔從過去的4小時縮短到1.5小時。”

“當然了,相比於這些,更關鍵的其實是數字孿生技術的應用”

他停頓了一下,掃了眾人一眼,然後微笑著講道:“我們為每個靶場都構建了高精度數字孿生體,能實時映射物理靶場的風速、溫度、地形形變等環境參數。

測試前在虛擬空間進行數千次仿真推演,優化測試路徑;測試中虛實數據實時交互,比如將實彈飛行軌跡與虛擬仿真結果對比,即時修正模型參數。

測試後通過數字孿生複現整個過程,甚至能模擬改變某個變量,比如增加濕度後的測試結果。

這種虛實融合模式,讓我們的測試效率提升了60%,彈藥消耗成本降低了45%。”

講完這些,吳浩看向周院士,語氣中帶著誠懇而自信講道:“我們的目標是未來五年,將靶場的智能化水平再提升一個層級,

實現測試方案自動生成、過程無人乾預、數據自主分析、結果智能解讀的全鏈路閉環。

到那時,科研人員隻需要提出測試需求,係統就能給出最終的分析報告,讓他們能把更多精力放在核心技術攻關而非測試流程本身。

畢竟,在智能化時代,靶場不應該隻是‘打靶的地方’,更應該成為‘會思考的試驗場’。”

周院士聽完,指尖在桌麵上輕輕叩擊著,發出清脆的回響,目光在大屏幕上的數字孿生模型上停留了許久。

第(2/3)頁

第(3/3)頁

然後他緩緩摘下老花鏡,用指腹揉了揉眉心,再戴上時,眼中已盛著分明的讚許道:“‘會思考的試驗場’,這個定位很精準。”

他身體微微前傾,語氣帶著長者特有的鄭重講道:“你們這三個方向,恰好戳中了當前軍工測試領域的三個痛點——經驗依賴重、數據孤島多、流程效率低。

ai方案生成打破了‘老師傅帶徒弟’的傳統模式,知識圖譜解決了跨領域數據不通的頑疾,而數字孿生更是實現了‘虛實共生’的測試新範式。”

周院士抬眼看向吳浩,然後目光深邃道:“我搞了一輩子武器測試,最清楚數據的價值。

過去我們常說‘一彈定乾坤’,一發測試彈打出去,數據沒抓全就是巨大浪費。

你們用十年時間攢下180tb數據,又用知識圖譜把這些數據‘串’起來,這不僅是財富,更是突破技術瓶頸的鑰匙。”

他轉向身邊幾位同行,語氣帶著感慨道:“就像剛才說的電磁炮儲能效率問題,要是放在十年前,這種耦合效應可能要耗費幾個團隊半年時間才能發現。

現在兩小時就能定位,這就是智能化帶來的代際優勢。”

張副總在一旁點頭附和,手指在資料冊上圈出“數字孿生”幾個字:“我更看重這種模式的輻射效應。

小吳剛才說測試效率提升60%,成本降低45%,這組數據放在全國範圍內看,每年能為軍工係統節省上百億的測試成本。”

他看向科工和科學院的諸位專家,語氣懇切說道:“這種智能化靶場的建設,不該隻停留在企業層麵。

我看可以考慮納入國家重大科技基礎設施規劃,由政府牽頭、企業主導,在西北、華南分區域布局幾個國家級智能測試中心,既能避免重複建設,又能實現數據共享。”

第(3/3)頁

最新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