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然了,這裡的“黑紅”不是後世張大大那種,真的走“黑紅”路線。
而是讓在欣賞者和批評者的爭議中不斷去提升其自身知名度。
“江,我必須給你安排個角色。”貝托魯奇拉著江弦,幾乎是懇求的語氣說出這句話。
貝托魯奇這個導演呢,特彆喜歡用腕兒,特彆想把認識的這些牛逼的中國人塞進自己的電影裡。
中國第一代時尚教母宋懷桂,貝托魯奇邀她出演了隆裕太後。
文化部副bu長,人藝的老戲骨英若誠去故宮探班,被他抓住,出演了監獄長。
就連陳皚鴿也能給安排一角色。
因為陳皚鴿拉著貝托魯奇吹了一晚上牛逼,搞得貝托魯奇以為他在中國也是什麼響當當的人物,就給往電影裡安排了那麼一角兒。
那連陳皚鴿都能演,那更彆提江弦了。
這段時間可是讓貝托魯奇給惦記壞了。
有事兒沒事兒就提這麼一茬兒。
眼瞅著江弦這麼大咖位的人物就在自己身邊,要是不能用,那實在是太可惜。
麵對貝托魯奇的窮追猛打啊呸,盛情難卻,江弦也隻好答應下來客串客串。
和貝托魯奇簡單聊了會兒客串的角色,江弦開口問道:
“貝導,有個事兒想問下,聽說最近劇組的資金出了問題?”
“當然沒有。”貝托魯奇本能的否認。
“”
江弦翻個白眼,“貝導,我看最近保險公司監管員可是老往你房間裡跑。”
“”
貝托魯奇沉默住。
確實,江弦的房間住的離他的房間不遠,而且江弦在劇組裡有著非常核心的地位,很多事情就算不說,已早經落入了他的耳朵。
“貝導,我找你打聽這個,不是為了滿足我的好奇心,作為一名編劇,我覺得我有權力知道劇組的經濟狀況,而且我在美國也有一些錢”
“有一些錢?”
貝托魯奇馬上反應過來。
老天!
江弦的平易近人,加上中國的這個環境,似乎讓貝托魯奇忽略了一件事情
——江弦可是一名作品暢銷全美的作家!
天知道他賺了多少錢?!
作為一名電影人,貝托魯奇免不了會對文學界產生關注,尤其是那些作品暢銷的作家。
而江弦這個名字,可是時常能躋身進暢銷排行的前列。
貝托魯奇知道,這些暢銷作家一個比一個有錢,版稅讓他們賺的盆滿缽滿。
就說斯蒂芬金吧。
在美國有一句話:
“每個美國家庭都擁有兩本書——一本是《聖經》,另一本可能就是斯蒂芬金的。”
貝托魯奇不僅知道他,還認識他。
曆年的美國暢銷書排行榜,斯蒂芬金的總是名列榜首,久居不下。
在一九七九年,在斯蒂芬金三十二歲,也是他寫出首部暢銷作品《魔女嘉莉》的第五個年頭。
斯蒂芬金一躍成為了全世界作家中首屈一指的億萬富翁。
億萬富翁!
沒錯,作品暢銷五年,給斯蒂芬金帶來了破億的資產。
據說他的每部作品的版稅都超出千萬美金之巨。
這恐怖的利潤聽的貝托魯奇都眼紅。
江弦的作品暢銷幾年了呢?
貝托魯奇思索了幾秒這個問題,然後意識到自己似乎不能把江弦當作其他中國人來看待。
於是不再掩飾,乾脆承認:
“沒錯,資金是出了點問題。”
前麵就說過了,《末代皇帝》,《末代皇帝》的總投資預算大概是2300萬美元,投資完全是由托馬斯一人談成的。
當時為了避免拍攝被好萊塢影響,所以拍攝資金並沒有好萊塢資本的介入。
啟動資金的30萬美元是英國的著名的製片人托馬斯一人出的,後來他又單槍匹馬一個人在英國、意大利、法國找了5家銀行,分彆給影片各貸款500萬美元,影片的資金沒有一分錢來自好萊塢。
當然了,人家歐洲銀行也不傻。
借你這麼多錢,不還怎麼辦?
所以必須上保險,要給我們保證保證資金至少可以回本。
那人保險公司也不傻。
給你們做這麼大的保單,萬一真賠了怎麼辦呢?
不上。
是否給上保險?要取決於影片的發行結果。
無奈之下,憑借著貝托魯奇的名望,托馬斯把《末代皇帝》影片的預授權賣到了世界各地幾十個國家和地區。
有了這些影片的預售結果當憑借,保險公司同意投了保。
保險公司投了保,銀行也放了心,托馬斯這才從銀行貸出了款,銀行以分階段的形式打給攝製組。
而電影從開機到現在已經將近有四個月的時間了。
貝托魯奇絕對是不折不扣的工作狂人,在貸款的壓力下,他拍攝速度飛快,進度一天天的趕。
此外,為了推進拍攝進度,貝托魯奇先派了一支隊伍回羅馬,拍一些內景戲。
結果羅馬那邊進度緩慢。
京城這邊兒呢,又是一場場的大場麵戲份,華麗場景拍攝太多。
貝托魯奇合計著回頭準備去東北去取外景。
結果東北還沒去呢,跟銀行借的錢就已經花得差不多了。
這還沒做後期呢!
當初為了保證萬無一失,保險公司在攝製組裡安插了監管員,以防超支爛尾。
監管員做的那是相當合格,盯得很死,時常查賬,對於貝托魯奇糟糕的經濟狀況,他們早有察覺,這段時間沒少威脅貝托魯奇,準備查封他的攝製組。
所以擺在貝托魯奇麵前的是個巨大的爛攤子。
電影還沒拍完,他們沒錢了!
而且他們也很難保證這部電影拍出來,就能瞬間扭轉當前的境況。
畢竟電影界有很多同仁都說過,花這麼多錢去再現一段歐美觀眾並不熟悉的時空,製片人和導演一定是瘋了。
目前的情況是,托馬斯那裡也沒錢了,貝托魯奇乾脆把自己的房子賣了,湊了200萬美元,繼續燒在《末代皇帝》上,然後忍痛砍掉一些拍攝的內容。
嗯,能拍成啥算啥吧。
當然了,這是最沒辦法的選擇。
在此之前,貝托魯奇還是想掙紮一下子的。
“目前的計劃是,我準備利用電影圈的人脈,先把部分樣片送到戛納,至少先喚回一些資方的信任,這樣的話,我們可能會得到一些資金上的補充。”
“嗯”
江弦抽了口剛才點上的煙,身體微微後傾,緩緩道:
“我很欽佩你,貝托魯奇導演,真的。”
“嗯?”
貝托魯奇被這話說的有點兒懵。
他發現江弦的形象似乎也有點兒不太對勁了。
就仿佛一秒就從一名作家、編劇轉變成一名說不出的身份。
總之,他在江弦臉上能看到很“市儈”的滋味。
“想想看,你憑著一腔熱血,背負數千萬的貸款,來到我們中國拍攝電影,想把中國形象介紹給海外,想向世界闡述中國曆史。
我去過國外,我知道國外對我們中國有多陌生,所以你做的真的是太有魄力的一件事情,之所以我會願意加入你的劇組,也有這個原因的驅使。
我們中國有一句話,叫,滴水之恩,湧泉相報。
我想,我們的上級都能有史以來首次把故宮太和殿開放給一個電影劇組,那麼我作為一名國人,為這部電影做些貢獻也是應該的”
貝托魯奇聽完江弦的話。
心裡覺得很暖,但又有點說不出的迷惑。
這個時候和我說這些是什麼用意?
“要不我們談談《末代皇帝》的版權價格?”江弦忽然道。
“嗯?”
“是這樣的。”
江弦雙手放在桌上,整個人的狀態很鬆弛,“咱們認識不久,你可能不知道,我在美國搞了一家影視公司,因為這家影視公司才剛成立,在獨立電影的製作水平、發行渠道上暫時都沒辦法和好萊塢的那些傳統大廠相比,所以暫時拿不出什麼影片”
“你是說”
貝托魯奇明白過來了。
“你想讓你的這家影視公司投資進《末代皇帝》?”
“你不是也缺錢麼?”
江弦笑了笑,“你現在的全部資金希望都在好萊塢,可又不希望好萊塢來乾涉電影的拍攝。
我這家影視公司雖然比不上好萊塢的那些老牌巨頭,但至少和他們相比,在拍攝問題上你可以放心,至少我的乾涉都在你的容忍範圍之內。”
“”
貝托魯奇低頭思索起來。
確實如江弦所說,他現在去找好萊塢,那麵臨的就是兩種情況。
一是好萊塢趁火打劫,趁著他資金短缺以一個非常低的價格拿下《末代皇帝》。
二就是好萊塢對電影的乾涉。
貝托魯奇太熟悉好萊塢的拍攝模式,他為什麼一開始就拒絕好萊塢的介入,正是因為他明白,一旦好萊塢介入,那《末代皇帝》就不是他想拍出的《末代皇帝》,而是好萊塢想拍出的《末代皇帝》。
反觀江弦。
雖然這個家夥很討厭,也經常對他的拍攝進行一些乾涉。
不過
貝托魯奇也不知道是自己被馴服了還是怎麼的。
一開始還會和江弦進行爭吵。
但是後來對他的容忍度就大了很多。
比如有一場戲,貝托魯奇想要朱琳飾演的婉容,穿著華麗的禮裙,妖嬈的躺倒在沙發上,失魂落魄的抽著大煙,這時候川島芳子緩緩捧起她的玉足,充滿愛意的脫掉她的鞋子,親吻她的腳趾
貝托魯奇覺得這麼拍,又吸睛,又能詮釋婉容和川島芳子之間不能言說的曖昧關係,還能呈現出精美絕倫、臉紅心跳的絕美畫麵。
結果被江弦果斷叫停了。
他以編劇的身份給貝托魯奇劈頭蓋臉的罵了一頓,而且振振有詞,滿嘴都是“曆史巨片”、“降低品格”這種說法。
最後貝托魯奇隻好屈服,刪除掉他臨時起意的這段戲份,轉成川島芳子和婉容對視一眼,各自眼神複雜,然後兩人前後腳進入房間,留給觀眾想象上的空白。
總之,江弦的這些乾涉,貝托魯奇是能夠容忍的,而且也不會讓他覺得這是在毀掉這部電影。
至於江弦的電影公司隻是小公司這種問題
管他呢?
誰的錢不是錢?
我要的隻是錢而已!
“你能拿多少資金給我?”貝托魯奇開門見山的問出這個問題。
“我們隻是小電影公司,資金不多。”
江弦低頭思索一陣兒,道:“這樣吧,500萬美元,我想要《末代皇帝》30的電影版權,以及上映以後北美地區的整個版權。”
“怎麼可能?”
貝托魯奇有些氣憤。
光想著好萊塢趁火打劫了。
江弦這不也是趁火打劫?
這部電影目前已經投了將近2500萬美元進去。
江弦隻想出500萬美元,隻是這筆投資的五分之一,是整部電影投資的六分之一。
這麼點錢就要拿到三分之一的版權?
甚至他還不滿足。
還要北美地區的整個版權。
這簡直是獅子大開口!
“我是不可能答應的。”
貝托魯奇道:“500萬美元,我最多隻能給你10的電影版權,你太看不起這部電影了。”
“嗬嗬。”
江弦笑了笑。
他當然也知道,不可能拿500萬美元就拿到這麼大的一塊兒利潤。
所以隻是先和貝托魯奇砍價,提出一個價格去試探對方的心理預期。
這生意還真不太好談。
因為貝托魯奇也不是那種錯過了他就沒人投資的導演。
雖然在美國人眼裡,托老師貸這麼大一筆款,要拍一部跟中國古代皇帝有關的電影,放給歐美觀眾看,還想指望靠它大賺一筆,這簡直是瘋了,精神有問題。
但好萊塢那邊兒的電影公司可不全是傻子,那裡總有慧眼識金的家夥,《末代皇帝》這麼好的片子也一定會有人看中的。
而且這部電影也真的是很賺錢。
《末代皇帝》上映以後賺了多少錢呢?
這電影最開始在意大利公映。
一開始,西方觀眾覺得它節奏緩慢、劇情模糊。
但僅僅是第一波放映結束,貝托魯奇和托馬斯就收回了全部成本。
之後更是拿獎拿到手軟。
在橫掃奧斯卡,獨得九項大獎之後,電影趁熱而上。
就這麼說吧。
《末代皇帝》的盈利,竟然養活了合作方之一的北影廠整整六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