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小說 > 玄幻魔法 > 1978合成係文豪 > 第496章 反忽悠

第496章 反忽悠(1 / 1)

推荐阅读:

涉及到資金這麼大的事情,貝托魯奇趕緊把大老板英國人托馬斯喊了過來。

“什麼?真的麼?”

托馬斯聽說江弦準備投資進組的事情,滿臉震撼。

畢竟平時江弦這名編劇不顯山不露水的,除了經常坐一輛黑色伏爾加到處出沒,在穿著上顯得非常低調。

當然了,這種低調是和他們這些老外相比。

江弦這貨一身的運動名牌,在一抹水黑藍灰的中國人中間還是非常時髦的。

“感謝您的慷慨。”托馬斯一臉感激的和江弦來了個擁抱。

不愧是單槍匹馬貸到兩千萬美元的人。

作為大老板,托馬斯可比貝托魯奇會來事兒的多。

甭管這投資最後能不能談成,起碼要先拿出跪倒在資方爸爸麵前的態度。

“江,你對國際上的電影行業足夠了解麼?”托馬斯坐下來問了一句。

“你是說?”

“比如電影的商業運營,最核心的distribution。”

“發行?”

“no no no。”

一旁的翻譯衝搖搖頭,“distribution如果用作翻譯,那確實可以是發行的意思,但托馬斯先生想說的是,在好萊塢的運作規則裡,distribution既包括發行,也包括推廣。”

托馬斯笑著點點頭,“很奇怪吧,其實這和好萊塢的運作體係有關係,在好萊塢的商業世界裡有三個層次:

最頂層的是ajor studios,像是華納兄弟、迪士尼、福克斯、米高梅、哥倫比亞影業、環球這八大影業公司。

中間層次的公司就比較少了,他們做的好一點就被收購掉了,做的不好的就消失了。

最底層的是獨立電影,你知道獨立電影是怎麼出現的麼?”

江弦沒有說話,身體微微前傾,擺出一副願聞其詳的模樣。

“你應該知道,好萊塢基本被‘八大電影公司’壟斷了,好萊塢每部電影拍攝的運作,都要遵循他們好萊塢步驟嚴謹的‘製片人製度’。”

“非常討厭的製度。”貝托魯奇插話進來。

“沒錯。”

托馬斯深感認同道:“這種所謂的‘製片人製度’目標完全瞄準市場,期望獲得最大的利潤,的確,這種製度確實為他們的電影事業帶來了大量資金,但也極大的限製了電影創作者的發揮空間。”

“我都不敢想,在這套製度的影響下,《末代皇帝》最後會是什麼鬼模樣。”貝托魯奇扶著額說道。

“我和貝托魯奇都受不了‘八大電影公司’那套。”

托馬斯道:“和我們一樣的電影人其實很多,這些人為了擺脫‘八大電影公司’的控製,試著自籌資金,自己編寫劇本,自己擔任導演,於是銀幕上開始出現了一些與商業電影截然不同的思想性強的電影,這就是常說的‘獨立電影’。”

江弦之前對國際電影行業有了解,但也是一知半解,很多事情隻知其一不知其二,聽托馬斯完整的給他講一遍,對好萊塢的事情一下子清晰了很多。

托馬斯的話題談到電影的發行上。

話說好萊塢在5060年代經曆了麥卡錫主義、電視機的衝擊,陷入漫長的低穀,直至70年代複蘇,以科波拉、斯皮爾伯格、喬治盧卡斯等為代表的新銳導演冒頭,正式進入後好萊塢時代。

在這個時期,好萊塢商業片愈發成熟,電影工業體係迅速發展,逐漸達到了一種“男女老少可觀影”的境界。

隻是礙於兩大陣營對立,沒有將觸手遍及全世界。

而等到90年代初蘇聯解體,社會主義陣營崩塌,最後一項阻礙消失好萊塢順理成章的開始攻占全球市場——這也是港片衰落的原因之一。

單說20世紀福克斯,在幾年前經營的還很淒慘,結果憑借一部曠古絕金的《星球大戰》鹹魚翻身,又恢複了大廠的氣象。

而曆經半個多世紀,好萊塢的吸金模式或者說商業化運作已經相當成熟,是全世界電影發行都要學習的標準模式。

電影這玩意兒,和普通的產品其實一樣,把電影拿給一個渠道商,也就是負責鋪貨的。

產品給你了,你就找渠道,保證我的商品能進去就好了。

而這又離不開推廣,渠道商得先幫忙推廣,給電影造勢。

中國的電影一般是拿去參加電影節,像戛納電影節、柏林電影節、威尼斯電影節等,讓電影在全球電影行業內得到曝光。

有了曝光,就能吸引海外發行商的注意。

而且電影在電影節上的展映效果、獲獎情況也都會對其海外發行產生重大影響。

當然了,《末代皇帝》作為貝托魯奇拍攝的影片,肯定能拿到更多的推廣渠道,這裡就不提了。

推廣完就是發行。

院線是第一發行渠道,國內市場、國外市場版權收入、票房收入都是最直接的收入。

國外市場這一塊兒,中國還不太成熟,好萊塢那邊兒已經形成了固有的吸金模式,通過自己的分公司或合作方來做海外發行,在海外發行也是按照院線的模式來做。

至於製作商和發行商對海外市場的分成,一般有三種模式:

一種是固定分成,例如,雙方約定製作方獲得海外票房收入的40,發行方獲得 60。

這種模式對於製作方來說,收益相對穩定,電影籌備階段就基本確定自己的收入預期。

第二種是階梯分成模式,也就是根據電影的票房成績劃分不同的階梯,每個階梯有不同的分成比例。

比如,當電影票房在1000萬美元以下時,製作方分成 30,發行方分成 70;當票房達到1000萬3000萬美元時,製作方分成比例提高到35,發行方分成65;當票房超過3000萬美元時,製作方分成40,發行方分成 60。

這麼一來,電影票房越好,製作方獲得的分成越高,發行方承擔的風險也降低了不少。

第三種和第一種差不多,按照談好的比例對淨收入進行分成。

總之,不管是哪種模式,比例都不固定,都得製作方去和發行方去談。

商業大片一般比較有話語權,能在分成談判中占據主動。

小眾的藝術電影就比較慘了,很難談到比較高的分成比例。

除了院線這條發行渠道,另外一條比較重要的發行渠道就是錄像帶、電視。

以前電影最重要的是兩條渠道,一個是院線,一個是周邊,不是誰都能靠周邊賺錢的,靠周邊賺的最多的是《星球大戰》和迪士尼。

而近些年,隨著錄影帶技術的成熟,好萊塢又把目光放在了錄像帶上。

很多的好萊塢大廠很早就成立了家庭視頻部,專攻錄像帶。

而隨著這幾年錄像帶經銷商的努力,錄像帶租賃店已經在美國遍地開花。

一張電影票那麼貴,租賃一盤帶子卻隻要23美元,還可以在家裡安安靜靜的享受電影,而不是在電影院裡忍受著小孩的噪音和難以忍受的異味和一群人一塊兒看。

錄像帶的模式受到了美國人的熱烈歡迎。

另一條新渠道就是電視。

以前膠片轉電視磁帶的技術不成熟,現在終於成熟了,於是出現了兩種頻道。

一個是付費頻道,所謂付費頻道也就是你正常的電視頻道包以外單獨購買的頻道。

這些付費頻道會根據票房收入,按百分比收一個授權費,比如票房的50。

而付費頻道的擁有者大部分是“八大電影公司”,畢竟他們布局的早。

另外一個是免費頻道,和付費的區彆是免費的有廣告,這些頻道的擁有者大多也都是“八大電影公司”,也是向他們收一個授權費,然後再和片方分成。

剩下的比較小的一部分發行收入就是飛機上、酒店、醫院、學校、大學、監獄、圖書館的閉路電視了,這些渠道一般收取固定費用,或者按觀看次數收費,是比較小的利潤來源。

“所以現在,最重要的發行網絡其實一共有四條:院線、錄影帶、電視、線下。”

托馬斯道:“四條渠道我們全都能找到發行商來對接,如果到時候夠順利,我們甚至能像《星球大戰》一樣賣一批《末代皇帝》的周邊產品,至於錄像帶,這玩意兒可以源源不斷的賺錢,你可以去想想,這裡麵是多大的一筆利潤。”

“”

江弦聽得確實心動。

不過他也足夠冷靜。

托馬斯說這一套,嚇唬嚇唬國內那些沒見過資本險惡的小羊羔還行,換成陳皚鴿誰的過來,估摸直接就給鎮住了。

但對付他江弦還是差點兒意思。

說這麼多,不就是想把一部《末代皇帝》,說的好像是拍了四部《末代皇帝》似得?

瞧瞧,我們《末代皇帝》是個多能賺錢的項目,一本萬利,你就趕緊把你那點兒錢投進來吧,保證你跟著我們以後有大口的肉吃。

忽悠誰呢?

我們中國人自帶反忽悠係統不知道麼?

“這樣吧,我至少要拿到《末代皇帝》30的製作版權,你覺得什麼價格合適?”江弦道。

“1200萬美元。”

托馬斯開出自己的報價,“相信我,你不會後悔的。”

“太貴了。”

江弦搖搖頭,“托馬斯,我把你和貝托魯奇當朋友,可是你們一點兒誠意都沒有。”

“沒有誠意?”

托馬斯早有心理準備,畢竟之前和江弦合作了那麼久的劇本,早就知道這個家夥是個難纏的對手。

“江,你真是不懂國際電影的行情。”

“我知道你們很缺錢就夠了。”

江弦道:

“《末代皇帝》真的那麼值錢麼?你們拿去發行,能和發行商談到多少的分成比例?

40?

30?

20?

人家會狠狠壓榨你們的!

《末代皇帝》不是商業片!

這就是一部‘獨立電影’!

你們兩個外國人,跑到中國,拍一部講述中國古代皇帝的電影,然後放給歐美觀眾看。

老天,哪個發行商會覺得這電影能賺到錢?

你們能在談判中占據主動?

我看未必吧!

你說你能給這電影找到四條發行渠道,可是四條發行渠道做加法,比得上在分成比例上做乘法麼?

你規劃的是很好。

可是說到底,要是電影不賣座的話,我難道不是得跟著你們倆賠個傾家蕩產?

風險!風險!

風險也要錢!”

“”

托馬斯一臉震驚的盯著江弦看了一會兒。

他的第一個反應是:你怎麼會對這些這麼熟悉?你們中國不是很少在海外發行電影麼?怎麼我們歐美玩的那一套被你個生長在社會主義裡的家夥搞得那麼清楚!

“咳咳。”

托馬斯咳嗽幾聲,“你難道對你的劇本沒有信心?”

“我們中國人都講,親兄弟明算賬,我對自己的劇本有信心就應該幫你們承擔風險麼?tui,你們是把我當日本人整啊!”

“我們對日本人做啥了?”

托馬斯一頭霧水,“江,你的擔心是多餘的,我們有影片的預售結果做保證,在和發行商的談判上也能占據更大的主動權,這一點你可以放心。”

“影片的預售結果如果那麼讓人信服,保險公司也不會派監管人員過來盯著你們了。”

江弦一臉鐵麵無私的模樣,“而且你們的預售究竟是怎麼一回事兒還不知道呢,我能保證這個結果真實麼?說不定是你們自己預售然後自己在院線再去購買預售刷出來的結果,投入一點錢進去就能拿到2000多萬美元的貸款,是我我也會這麼去做。”

“臥槽?”

托馬斯一陣驚悚。

這對麼?

你怎麼會知道這些東西啊?

雖然知道江弦這個人棘手,但托馬斯對拿下江弦充滿信心。

作為傳奇製作人,他能單槍匹馬從歐洲五家銀行借來兩千多萬美金。

因此,能讓托馬斯放在眼裡的對手絕對不多。

哪怕是江弦,無論是年齡上,還是閱曆上,托馬斯都覺得自己占據著絕對優勢,能牢牢掌握這次談判的主動。

因此在和江弦的談話中,他一直抱著一絲上位對待下位的態度,並沒有把江弦當作是和自己實力相當對手。

可隨著談判的進行。

托馬斯覺得不對勁。

江弦所表露出來的見識,不斷的刷新著托馬斯對這個中國人的判斷。

上帝啊!

我們z本y義社會已經被社h主y滲透成篩子了嗎?

最新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