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69章:分層銷售與公攤(1 / 1)

推荐阅读:

現在這家塑料花廠老板,可是目前港島商業市場的新寵兒。

從一家塑料花廠,轉變了經營賽道,現在馬上就要上市了。

但婁曉娥相當不喜歡這個人。

一個是這個人是靠著洋鬼子起家的,再一個是這人做生意有點貪得無厭了。

說到這個,就要說一下公攤麵積的問題了。

商業房產上的公攤麵積,一開始是huo家引入。

所以也有很多人,說他家才是公攤麵積這一惡規的發起人。

但這是完全不對的。

要知道,在huo家之前,港島的樓盤,沒有零散賣的,都是整棟出售。

地主老財買棟樓,然後出租給需要的市民。

普通市民想購買,卻是沒那個財力。

隨著港島的發展,中產階級以及白領階級越來越多,所以個人住房需求也就越發增加了。

所以這個時候,商業樓盤開始興起。

而樓道,樓梯這些地方,既有實際需求,又需要維護成本。

原來一棟樓賣給一個人,那自然是房東維護這些。

但現在要是想著一棟樓賣給十個人,或者更多,那要是一開始不談好,以後維護方麵就成了問題。

huo家在這個時候,就適時引入了“分層銷售”以及“公共契約”,規定業主需要共同承擔公共區域的維護問題。

也就是在這個上麵,人家想的不是牟利,而是讓同一棟樓裡的住戶,以後不需要因為這些公共麵積的維護費,產生各種矛盾。

至於“分層銷售”,人家也的的確確在房契上麵注明了,哪些是屬於全體業主所有,哪些是屬於個人所有。

但這個公共麵積上沒有後世的那些虛增,也沒有必然的公攤。

一切都是按照實際麵積測量銷售。

比如說一層樓四百平,有些樓的公共區域有五十平,有些樓則是八十平。

那麼實際銷售中,這些樓層的銷售以及日後的維護費用,個人所需承擔的部份,就是五十平與八十平。

但最近這位塑料花廠的老板,卻是想著搞一個大的。

據婁曉娥得到的消息,最近這家開發的某樓盤,想著是按照實際麵積按比例增加公攤麵積。

還是舉例說明,一百平的房子,其實隻有七十平是實際麵積,其他三十平,不管那個樓層有沒有,業主都必須按照一百平付錢。

以後的維護費用,那不存在的三十平,業主也必須交錢。

算是掙了兩回錢。

這點讓婁曉娥挺惡心的。

她覺得這就是在敲詐港島市民的錢袋子。

但沒辦法,現在港島做房地產的那些大佬,很多都被塑料花廠那個老板說通了。

不過誰都不敢當這個出頭鳥,正等著那人帶頭呢。

這個上麵也是讓婁曉娥感覺鬱悶的地方。

就算她再討厭那個人,但也不能否認,人家的眼光挺好的,選的那塊樓盤,以後肯定不愁賣。

而如果讓他成功,以後港島的房地產市場,就要進入另一個時代了。

“請他進來吧,曼雲,順便端兩杯咖啡進來。”婁曉娥雖然討厭,卻也不能耍性子避而不見,隻能跟前台如此回答。

一副黑框眼鏡,一個大腦門,一身黑色西服,腰身有點駝,

也不知道是一直如此,還是因為見到婁曉娥這個社會名流才如此。

反正整個看上去,就是比較謙遜,和善。

“何婁女士,冒昧登門,敬請諒解。”木先生進門就是微笑,並且對著婁曉娥主動伸出了手。

“您好,木先生,還沒恭喜您呢!”婁曉娥也是一臉微笑,應付的十分得體。

目前在港島主流社會的認知裡,婁曉娥跟這個木先生應該是半斤八兩。

木先生的個人財富比婁曉娥要富裕很多,何況人家的公司馬上就要上市了,

算是目前港島的商界風雲人物。

估計幾個億的固定資產總有了。

而婁曉娥在財富累積上,肯定是比不上人家的。

但婁曉娥也不是沒有優勢,她的現金流相當充沛。

畢竟是商貿業務為主,現在婁曉娥公司在銀行時時都有幾千萬美刀的流水。

當然,這筆錢也不全是婁曉娥的,像是她代理的電視機尾款,還有她幫內地拉的各種代加工業務的資金收攏,

都需要從她公司的賬上走一遍。

過手豬肉沾層油,那麼多資金天天從她公司賬上走,她在合理的規則範圍內,也掙的不少。

什麼叫合理的規則範圍?

就像是婁曉娥這邊算是中間商,她在外麵拉業務,除去稅收,經營成本,然後保留一定的利潤給內地代工企業。

這是正常流程。

但這個年頭,內地的成本價都是固定的。

咱們國家大多數產品的原材料價格,在改開前,一直穩定。

而國際貿易,卻是變化太大。

很可能今天一塊的東西,明天就變成一塊五。

這兩年隨著美刀的貶值,這上麵的變化,是更大。

這就是婁曉娥的優勢所在。

內地成本價不變,而外麵的產品價格卻是一天一個樣。

她不掙錢誰掙錢?

哪怕婁曉娥再讓利給內地那邊,她也抵不過人家主動跟她送錢。

就像前一段時間,她幫內地拉了一批螺絲生意,當時談好了價格,采購方要一百萬枚。

價格都談好了。

她跟內地的報價也談好了。

但樣品交給采購方後,對方眼見樣品達到他們使用要求,又把訂單增加到五百萬枚。

婁曉娥自然不可能傻乎乎的答應,略微一調查,外麵同行價格,因為原材料上漲,已然提價二十個點了。

並且出於原材料上漲的風險意識,誰也不敢接長期大額訂單。

但婁曉娥敢啊!

她跟對方要求百分之三十的漲價,小日子采購商扭頭就要走。

但婁曉娥卻是拍出一份原材料價格趨勢圖。

直接告知對方,今天談好簽合同,可能是百分之三十的漲幅,到明天就說不準了。

彆人不敢接這種合同,那是因為那些廠子的規模就在那。

但婁曉娥可以接觸到的代工企業,卻是可以無限大的。

內地各個廠子,隻要有利潤,誰還不能生產幾顆合格的螺絲?

這邊隻要提出標準,要求,其他就是內地的事情了。

並且可以在最短的時間內生產完,最大程度上忽略原材料漲價的影響。

最新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