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小說 > 武俠修真 > 複山河 > 第四百零三章、賑災

第四百零三章、賑災(1 / 1)

推荐阅读:

萬首輔案尚未查清楚,順天府已經成了最大的輸家。

為了確保京師安全,朝廷進行了一場大篩查。

北虜奸細沒抓到幾個,大小貪官卻抓了一大堆,直接把順天府衙的人員物理清空。

宿之誠從上任開始,就忙著收拾爛攤子,現在都還沒補齊人員編製。

“廢物!”

怒罵一聲之後,永寧帝將目光投向了欽天監。

“陛下恕罪,臣……”

話說到一半,欽天監監正就嚇的暈倒過去。

欽天監負責觀察天象,推算節氣,製定曆法,可他們終歸是人。

隻要是人,就會出錯。

遇上這種極端天氣,以往的各種經驗,通通都不適用。

沒有提前預測到,也是正常操作。

大道理誰都知道,可出了事情,就得有人背鍋。

作為直接責任人,欽天監首當其衝。

永寧帝一個眼神,心領神會的徐忠恩,立即召喚侍衛把人帶出大殿醫治。

就算讓監正背鍋,那也必須要人活著才能背鍋。

“諸位愛卿,可有話說?”

永寧帝開口詢問道。

一名監正的份量有限,頂多承擔預測天象不準的責任,這場天災的責任他背不起。

想要平息矛盾,還需要更有份量的大員站出來。

“陛下,天象示警,萬閣老案必有冤情。

倘若沒有叛徒配合,北虜如何能夠潛入順天府?

順天府大量官員畏罪自殺,同樣充滿了懸疑。

還有本該護送萬閣老歸鄉的兵丁,為何沒有及時到位?

定是朝中有人一手遮天,掩蓋了事情真相!”

青年禦史一開口,就把眾人的情緒帶了起來。

把天災和萬閣老案串聯在一起,看似玄學了一點,但這年頭大家就信這個。

朝廷剛對外公布調查結果,就引發天災,這定是調查不公,引發上天震怒。

“臣等懇請陛下,重新徹查萬閣老遇害案!”

見有人帶頭開炮,一眾清流黨人立即跟著響應。

近乎逼宮的舉動,讓徐文嶽很是尷尬。

名義上他是清流領袖,實際上清流黨內部早就派係橫生。

大家認他這個領袖,無非是想借助他的聲望,以凝重人心。

到了具體行動的時候,各方都有獨立的立場,並不受他控製。

從天災發生到早朝開啟,中間的時間太短,根本來不及串聯。

眼前這一幕,明顯是清流各派自發的行動。

可這些真相他知道,不代表皇帝也這樣想。

徹查萬首輔遇害案,看似是在追查勾結北虜的叛徒,實際上矛頭卻是衝著皇帝來的。

刑部、都察院、大理寺、錦衣衛、東廠、五城兵馬司六家衙門,代表的是文官、宦官、勳貴三大派係。

三方聯合辦案,朝中任何人都沒有能力,讓這些人一起幫忙捂住蓋子。

能夠讓三方一起出手掩蓋的,唯有皇帝一人。

看似在質疑調查不公,實際上就是在抨擊永寧帝乾涉調查,就差明說萬俊輝是他殺的。

如果此時做出讓步,那麼也無需繼續調查,直接下罪己詔就行了。

彆看戲文裡,經常出現“罪己詔”,仿佛不痛不癢。

現在生活中,完全不具備可操作性。

皇帝的權威,不僅來自於其統治者的地位,更受到了天命和民心的製約。

一旦下達“罪己詔”,就相當於承認皇帝也會犯錯,皇權的神聖性不複存在,天下人不再無條件相信皇帝。

本來經曆了白蓮教之亂,統治根基就受到了衝擊,再來這麼一出,永寧帝的權力就要不穩了。

作為兄終及弟下的產物,永寧朝可是輔政大臣存在的。

在皇帝犯錯的情況下,輔政大臣出來分攤更多的工作,那也是合情合理。

清流集團的行動,本質上還是想攫取更多的權力。

畢竟,先帝任命的八大輔政大臣,現在留在朝堂上的隻剩下三位。

其中兩人是勳貴,文官中僅有他們清流一係的獨苗。

削弱皇權之後,徐文嶽一個人也鎮不住場子,想要主宰朝政,還需要他們這些清流“賢臣”支持。

大家一起分享權力,就成了順理成章的事情。

“混賬!”

“爾等這是想要逼宮麼?”

永寧帝忍不住怒罵道。

從罷免萬俊輝開始,他對朝堂的掌控力,就遭到了削弱。

沒有首輔居中調和,導致皇帝和百官之間對陣。

原本處於仲裁者的皇帝,成為了政治鬥爭中的一員。

更糟糕的是永寧帝沒有及時發現這一點,一再親自下場參與博弈,以至於君臣關係急劇惡化。

經曆的次數多了,大家對皇帝的敬畏,也慢慢發生了變化。

當皇帝在眾人心目中不再神聖,大家的膽子也就大了起來。

“臣等不敢!”

嘴上說著不敢,可從眾人的神情上來看,大家沒有半點退讓的意思。

“報!”

“河南六百裡加急,黃河決堤了!”

突如其來的噩耗,一下子打破了大殿上的僵持。

如果說天災異象,隻是從政治上動搖大虞的根基,那麼黃河決堤就是全方位攻擊。

沒有絲毫猶豫,永寧帝直接從龍椅上起來,走下去一把奪過急報。

打開急報掃視了一遍,整個人都站立不穩。

幸好宦官眼疾手快,急忙扶住了失態的皇帝,才避免了出醜。

“叛軍太平王所部,在十天前掘開了黃河。

恰好上遊突降暴雨,導致黃河水位上漲,衝毀沿岸良田無數。

負責圍剿叛軍的多支官軍,也在大水中失連,損失無法估量。

……”

簡單的陳述了一遍內容後,百官紛紛臉色大變。

黃河決堤,從來都是要命的大事。

曆史上許多王朝走向覆滅,都是從黃河決堤開始的。

現在雖然是枯水季節,怎奈上遊反常的下了暴雨,導致黃河流量不減反增。

水流量越大,就意味著帶來的災難越沉重。

無論大家是否願意,都要麵臨一個現實,大虞朝即將出現數百萬人流離失所。

“陛下,反賊倒行逆施,理當誅其九族!”

徐文嶽率先開口表明立場。

黃河決堤對大虞朝是災難性的,對他個人來說,卻是大救星。

清流集團的逼宮行動,將他置於了非常危險的境地。

成功了固然權傾一方,可皇帝若是堅持不妥協,那麼反擊的第一目標就是他清流頭子。

文鬥不行,還可以換武鬥。

廠衛橫行的時代,他是親身經曆過的,可不像清流係中少壯派那麼單純。

逼急了永寧帝,人家重啟廠衛打壓異己,又不是乾不出來。

清流一係看似聲勢浩大,可本質上還是嘴炮。

在政治規則內博弈,他們是代表天下士紳利益的最大政治團體。

一旦打破規則,他們就啥也不是。

“嗯!”

“反王確實罪大惡極,不過明正典刑,也要等抓到人之後。

當務之急,還是黃河決堤的善後工作。

諸位愛卿,可有對策?”

這一刻,永寧帝的腦子格外清晰。

相較於之前那些權力紛爭,黃河決堤才是最要命的。

一場白蓮教之亂,就打光了大虞朝的百年積累。

若是再來一次的話,大虞朝可沒有那麼多底蘊,經得起一直折騰。

“陛下,黃河決堤後,大水勢必會對堤壩造成致命打擊。

懇請朝廷下撥一百萬兩治河款,全麵修複黃河河堤。”

工部尚書沈啟元率先回答道。

黃河的問題由來已久,前些年因為戰爭的緣故,朝廷減少了治河款項撥付。

經過官僚們層層克扣之後,具體到了地方上,連日常維護費用都不夠。

以至於他這個工部尚書,整日都提心吊膽,唯恐哪天黃河決堤,自己淪為背鍋俠。

叛軍出手掘開黃河,直接替工部平了賬。

現在所有的河道出問題,全部都是叛軍的鍋,他可以理直氣壯的向朝廷要錢。

一百萬兩治河款隻是一個開始,後續還可以根據工程進度,繼續向朝廷伸手要錢。

具體要花多少錢,才能夠解決這個麻煩,那就要看一眾官員的節操了。

“龐愛卿,你聽到了的。

這筆款子,戶部必須要出!”

永寧帝不容置疑的說道。

“陛下,治河款肯定是要劃撥的,不過工部需要拿出完善的預算方案來。

治河是一項大工程,如果事先沒有計劃,後續資金跟不上可就麻煩了。”

龐承傑想了想說道。

黃河都決堤了,花血本治理是必須的。

不然這樣的水患,隔三差五來一次,誰都受不了。

可具體怎麼治理,還是有說法的。

以他對工部的了解,遇上這種大工程,少不了扒下一層油。

不設限製的話,彆說是一百萬兩,就算一千萬治河款,都不一定夠他們揮霍。

“沈愛卿,該你說話了。”

永寧帝點了點頭說道。

戶部給出的理由充分,要治理黃河總得有個預算,不能說多少就是多少。

做了這麼多年皇帝,對官員的節操,他同樣不放心。

“陛下,請放心。

詳細的預算計劃,工部會儘快拿出來。”

沈啟元當即保證道。

做預算難不倒他們,工部那幫官僚,在這方麵也是經驗豐富。

先按照正常的方案做,先把款子拿到手再說。

後續不夠用了,那就誇大施工難度,搞增項支出。

治河不同於其他工程,項目一旦爛了尾,前麵的所有投入都打了水漂。

黃河每次自然決堤,都是挑薄弱點爆發。

治河議題結束,大殿內一下子安靜了下來。

相比治理黃河,接下來的難民安置,才是最大難題。

數百萬人流離失所,擱在任何封建王朝,都是要命的大事。

賑災,不是簡單的朝廷撥款,就能夠解決問題。

大冷的冬天,災民不光要吃飯,還需要考慮取暖問題。

稍有不慎,就會引發民變。

這種苦差事,落在誰頭上,就算誰倒黴。

“賑災之事,諸位愛卿可有想法?”

永寧帝開口打破了沉默。

賑災之事,宜早不宜遲。

拖的時間越長,越容易發生意外。

一旦地方上揭竿而起,再想出手賑災就晚了。

“陛下,從地形上來看,這次黃河決堤受損最嚴重的是河南。

下遊的南直隸,多半也會遭殃。

山東的部分地區,也有可能被波及到。

所以本次賑濟的重點,應該放在河南。

至於南直隸和山東災情相對較輕,可以讓地方衙門,自行想辦法安置災民。

考慮到大量百姓流離失所,我們至少要準備三十萬頂帳篷、一百五十萬件棉襖、六百萬石糧食。

大災之後,必有大疫,還需要準備大量治療瘟疫的藥材。

……”

隨著一串數字,從徐文嶽口中報出,群臣都傻了眼。

如此多的物資,朝廷一時半會兒,根本拿不出來。

不過眾人卻沒有立即反駁,因為現在這種時節,禦寒和充饑同樣是剛需品。

黃河決堤淹沒的地區,全部都是人口密集區,波及的人口絕對不止一百五十萬。

等到朝廷的賑災物資抵達,大自然已經完成了一波優勝劣汰。

“閣老,彆說三十萬頂帳篷、一百五十萬件棉襖,就算其中的十分之一,朝廷也很難一下子拿出來。

京中的大庫,全部空空如也,各地的府庫也早就被消耗一空。

就算戶部能撥款向民間采購,短時間內也買不到這麼多商品。

受災情影響,河南今年的秋糧,根本不用指望。

少了這筆進項,要供應京師和九邊,秋糧是不能動了。

賑災糧隻能從南直隸和湖廣想辦法。

一次性采購這麼多,剛剛降下來的糧價,恐怕又會很快漲起來。

戶部頂多拿出四百萬兩,用以采購糧食賑災。

至於帳篷、棉襖、藥材、災後重建所需各種物資,暫時顧不了那麼多。

反正就算戶部給了撥款,也沒地方去采購。

不患寡,而患不均。

其他物資供應不上,隻發放給部分百姓,反而容易引發亂子。”

龐承傑一臉嚴肅的說道。

這個決定,對災民來說,無疑是非常殘酷的。

可是沒有辦法,大虞是農耕王朝,生產力非常有限。

帳篷和棉襖都屬於稀缺物資,藥材更是純野生,產量低的可憐。

北方各省基本上都是光禿禿的一片,木材主要產自南方地區,光運輸就不可能便宜。

“撥款太少了,這點兒錢,光買糧都夠嗆。

就算無法提供衣物和住所,總得提供一些柴薪給百姓禦寒,不然半數災民都熬不過這個冬天。

哪怕提供一批石炭應急,也好過什麼都沒有。”

穀嘉熙略顯傷感的提議道。

“穀閣老,不是下官吝嗇,實在是戶部欠下的賬太多。

今年的秋稅剛收上來一半,就已經花了出去。

就連這四百萬賑災款,戶部都沒有現銀,還要等南方各省的稅款送上來。

正好要過去采購糧食,直接讓他們不用運過來了。”

龐承傑雙手一攤道。

平叛結束之後,朝廷的財政收入增加了,可相應支出也上去了。

戶部還是一如既往的缺錢。

現在的大虞朝,就宛如一頭吞金巨獸,再多的錢都能給花乾淨。

為了省錢,最近幾年皇宮都沒修繕。

現在宮殿都塌了,無論如何都要預備一筆款子,先把皇宮給維修一遍。

不然皇宮變成了危房,哪天皇帝在宮中發生意外,他們就成了千古笑柄。

……

靜靜的看著戶部舌戰群臣,永寧帝的眉頭越發緊皺起來。

賑災欽差還沒選,就在錢糧環節給卡住了。

“諸位愛卿,還是先選出賑災大臣吧!”

儘管他知道賑災問題一旦解決,馬上又會掀起黨爭,現在他還是想儘快解決問題。

洪水在地方上肆虐,已經有了一些時日。

流離失所的百姓,正在四處逃難。

及時采取措施賑濟,還能把災民留在河南地界。

一旦拖的時間長了,災民流入相鄰省份,就是叛軍力量的天然補充。

想起北方大地上,隨時可能增加百萬求活的叛軍,永寧帝就感覺頭大。

“陛下,臣舉薦徐閣老!”

聽到這個聲音,徐文嶽當即怒目而視。

如果眼神能夠殺人,武鄉侯已經被碎屍萬段。

最新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