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小說 > 武俠修真 > 複山河 > 第四百零四章、互相挖坑

第四百零四章、互相挖坑(1 / 1)

推荐阅读:

“多謝侯爺的看重,可惜老夫年邁體衰,無力擔此重任!”

徐文嶽果斷拒絕道。

災情發生了數日,地方上現在亂成什麼樣子,誰也說不清楚。

等朝廷做好準備,把賑災物資運過去,最快也是一兩個月之後的事情。

中間這段時間,隻能靠地方官方組織自救。

不是徐文嶽看不起同僚,著實是大虞官僚表現出來的素質,無法令人放心。

即便有個彆官員,想出力救災,手中能夠動用的資源也非常有限。

相較於天災,最可怕的還是人禍。

遍地豬隊友的大環境下,主持賑災工作,就是對自己的仕途不負責。

“徐閣老,太過自謙了。

朝堂之上,就數閣老履曆地方的經驗最為豐富,還多次主持賑災防疫工作。

這次賑災治河的重任,非徐閣老莫屬!”

穀嘉熙率先開口附和道。

“穀閣老言之有理,徐閣老德高望重,足以擔此大任!”

呂澤安當即肯定道。

“陛下,臣也舉薦徐閣老。”

邱瑞陽隨即舉薦道。

三大閣老一表態,朝中非清流派人士果斷響應,一時間把徐文嶽吹上了天。

眼前的一幕,讓清流一係很受傷。

人家用的是陽謀,明知道這些家夥不懷好意,他們也沒法跳出來拆台,說自家老大無能,擔不起這份重任。

“多謝諸位同僚的抬愛,徐某受之有愧。

不瞞諸位,在前些年主持平叛工作時,我受過重傷。

身體早就不堪用了。

這次回京,本來是想向陛下告老還鄉的。

隻因朝中發生變故,才暫時拖延了下來。

這是我的辭呈,請陛下禦攬!”

危急時刻,徐文嶽當即從袖中掏出了辭呈,交給宦官轉呈給了永寧帝。

看得出來,他這是早有準備。

不過最初並非是為黃河決堤準備的,而是一種自保的手段。

昨晚“冬日驚雷”+“冰雹雨”,如此大的天災異象,肯定是要有人背鍋的。

儘管他不想背鍋,可架不住清流集團仇恨拉的多,很有可能遭到群毆,徐文嶽也不確定自己能否全身而退。

“黃河決堤”的大事件,吸引了大家的視線,最擔心的事情沒有發生。

可惜避開了一個坑,又不幸陷入另一個大坑中。

想想就覺得悲催,他入閣這麼些年,儘乾一堆苦差事。

先是給兩淮世家造反善後,接著擔任五省總督主持平叛。

中途丁憂回家,本以為能夠避開風暴旋渦,萬萬沒想到繼任者是天字號蠢貨,直接把局勢搞崩潰。

為了穩定局勢,他再一次臨危受命,相繼擔任湖廣總督、四川總督。

乾了這麼多的活,最後的平叛大功,全部落在了勳貴係手中。

憋屈也隻能認了,麾下的小弟都是一群嘴炮黨,平叛這種活兒真乾不來。

好不容易回京,本想大乾一場,結果又一天坑出現在他麵前。

一下子出現數百萬災民,“賑災”乾的再好,都免不了出現亂子。

搞不好現在這種時候,地方上已經狼煙四起。

叛軍掘了黃河,不可能放過這個擴張勢力的機會。

下麵鬨出了亂子,那就是“賑災不利”的證據。

彆看現在他眾望所歸,等到後麵出現問題,此時吹捧他這些人,也是最先向他開炮的急先鋒。

他徐文嶽也是有血氣的人,與其這麼憋屈的應付著,不如索性辭官回鄉。

眼下的爛攤子,已經非人力能夠挽回。

他可是注意到了“平叛大軍損失慘重”,以下麵報喜不報憂的傳統,官軍的損失肯定是傷筋動骨。

本來北方各省的軍事力量,就被削弱的厲害,再來這麼一波,朝廷能夠依仗的力量就更少了。

“何至於此!”

“徐愛卿,眼下國事為艱,朝中現在離不開您啊!”

永寧帝神色激動的說道。

儘管他徐文嶽早就不順眼了,可現在天災人禍不斷,正是需要穩定人心的時候。

作為輔政大臣的徐文嶽,本身就是一麵招牌。

無論如何,他都不可能放徐文嶽離開。

至於賑災之事,就算徐文嶽願意去乾,他也不放心。

“徐閣老,朝廷正是用人之際,此時離不開您啊!”

“對呀,徐閣老。

現在天災人禍不斷,正是需要您坐鎮的時候。

……”

一眾清流黨人急忙開啟勸說模式。

甭管徐文嶽是真想辭官,還是做做樣子,他們都被嚇著了。

沒有了這位清流領袖,他們在內閣中,可就無人啦。

雖說閣臣大多數時間都是五人,但三人依舊可以正常辦公。

參考以往的經驗,隻要閣臣數量是單數,遇到重大事務可以投票表決,就能保證內閣正常運轉。

如果內閣成員出現雙數,則會增補一位進去,以保障機構的運轉。

“這……”

徐文嶽遲疑了。

皇帝和清流黨人在挽留他,朝廷其他派係,卻看起了熱鬨。

從眼神中可以看出來,這些人是希望他離開的。

政治鬥爭非常殘酷,有的黨派拿的多,其他派係能分到的權力就會減少。

從數十年前開始,清流黨就成了朝中第一大派係,壓的各方喘不過氣來。

尹左二人當初的騷操作,讓清流黨慘遭重創,其他各派才有了反攻的機會。

最近這幾年,清流一係在朝堂上的話語權減弱,其他各派都吃到了紅利。

事實上,勳貴係的崛起,也是從清流黨中搶走了一大塊蛋糕。

到手的利益,沒人願意再交出來。

限製清流係再次做大,就成了大家的共識。

如果不是徐文嶽身份特殊,還有輔臣大臣的身份,無法被輕易罷免,大家早就落井下石了。

“好了,徐愛卿就留在京中,放心養病。

賑災欽差人選,大家就另選賢能吧!”

永寧帝當即拍板道。

裝病沒有關係,正好他也不想讓徐文嶽擔任首輔。

現在有了養病的托詞,他就可以順理成章的減少徐文嶽的工作量。

首輔這種工作量繁忙的崗位,自然要挑身體好的來乾。

永寧朝有一位猝死的首輔就足夠了,如果再增加一位,史書上都要抨擊他苛待老臣。

“陛下,臣舉薦穀閣老!”

“陛下,臣舉薦呂閣老!”

“陛下,臣舉薦邱閣老!”

“陛下,臣舉薦龐尚書!”

……

一眨眼的功夫,朝堂上的一幫重臣,全部出現在舉薦名單上。

如果仔細觀察的話,就會發現舉薦者,都是競爭對手的小弟。

看得出來,大家都知道賑災欽差不好乾,想趁機坑競爭對手一把。

甭管是否合適,先推出來再說。

見到這一幕,徐文嶽的心涼了半截。

相比幾年,現在朝堂上的風氣,明顯惡化了很多。

為了爭權奪利,大家都連正事都能不顧了。

賑災治河可是大事,如果無法妥善處理,整個北方大地都會狼煙四起。

“徐閣老,你看這賑災欽差,讓哪位愛卿擔任合適?”

永寧帝的話一出口,徐文嶽就暗自叫苦。

所有人都知道的苦差事,正常人都會想辦法躲開。

此時不管他舉薦誰,都會把人得罪死。

可皇帝親自開口詢問意見,他又不能不表態。

“陛下,以臣之見,穀閣老能夠擔此重任!”

略加思索之後,徐文嶽一臉嚴肅的說道。

不是他對穀嘉熙有意見,恰恰相反他還很欣賞穀嘉熙。

此時舉薦穀嘉熙,完全是出於公心。

賑災治河的工作,再怎麼不好乾,都得有人去乾。

派一位能臣擔任欽差,最起碼能夠做一些事,儘可能挽回損失。

倘若派出一位誇誇其談之人,不僅無法安撫災民,反而會讓局勢進一步惡化。

“穀愛卿,賑災治河之事,朕就交給你了!”

永寧帝果斷拍板道。

理智告訴他,不能任由群臣爭吵下去。

如果今天拿不出解決方案,再吵上十天半個月,也不會有任何變化。

朝廷可以拖,但災民們拖不起。

賑災行動,每拖延一天,就會有成千上萬的災民加入叛軍。

“臣,遵旨!”

穀嘉熙硬著頭皮答應道。

事實上,他也想效仿徐文嶽裝病的,怎奈事先沒有準備好辭呈。

何況同樣的招數用一次就夠了,跟著重複使用,很快就會被人找到破綻。

他可不是先帝任命的輔臣,沒有那麼厚實的政治資源,可供他揮霍。

哪怕心裡再怎麼不情願,也隻能先接旨。

“愛卿有什麼需要儘管提,隻要是朕能辦到的,無所不允!”

永寧帝滿意的說道。

這才是他的肱骨之臣,如果都像徐文嶽那樣,遇到困難就退縮,天下還怎麼治理。

“陛下,災民數量太過龐大,免不了有人作奸犯科。

除了賑災物資外,臣還需要軍隊輔助。

懇請陛下江南總督、閩浙總督麾下,各自抽調兩鎮兵馬隨行,以便能儘快穩定地方秩序。

為確保賑災物資按時發放,懇請陛下派出禦史和錦衣衛從旁監督。”

穀嘉熙想了想說道。

坦率的說,他真心不想拉上禦史和錦衣衛。

可是沒有辦法,這次賑災調集了大量的人力財力物力,沒有人在旁邊監督,皇帝是不會放心的。

與其皇帝秘密派人盯著,不如自己主動提出來,以便獲取主動權。

“愛卿的要求,朕都允了。”

“賑災事關重大,賴愛卿親自帶人走一趟,協助穀愛卿的工作。”

“河南地區錦衣衛,暫時在欽差大臣帳下聽令。”

……

一連串的聖旨下達,賴耀華腦袋瓜子嗡嗡的。

他可是要入閣的人,此時下去賑災,豈不是前麵的努力全部都白忙活了。

可惜現在這種場合,輪不到他拒絕。

身為左都禦史,本職工作就是監察百官。

短暫失神之後,他迅速反應了過來。

皇帝這是在故意報複!

他擔任左都禦史期間,下麵的“禦史”,就沒少找皇帝的晦氣。

前麵的萬閣老案,禦史們也是衝鋒在前。

百官的逼宮行動,同樣是他們居中串聯的。

有廠衛為耳目,都察院乾的這些事情,根本瞞不過永寧帝的眼睛。

就算穀閣老不提出來,皇帝也會找機會,把他這個禦史頭子踹出朝堂。

……

南京城。

“總督大人,大事不好!”

“下麵送來急報,黃河突然決堤,大水淹沒南直隸北部多座州府。

災情還在持續擴大中……”

董子安的話音剛落,舞陽侯的第一反應就是不可能的。

大冷的冬天,黃河冰封的概率,都比決堤的概率高。

曆史上的幾次黃河決堤,基本上都發生在雨季。

枯水季節黃河決堤,除非是人為挖開了黃河。

就算是人為破壞,這個季節的水量,造成的破壞也相對有限。

不過想起暴漲的長江水位,他又推翻了自己的判斷。

既然長江因為上遊突降暴雨,導致下遊水位暴漲,那麼黃河自然也可以。

“傳令各地衙門,立即做好賑災工作。

總督衙門拿出一百萬兩,你們巡撫衙門也拿一百萬兩,用於此次賑災。

另外通知長江沿岸各地州府,做好防洪防汛的工作,絕不能讓黃河的悲劇再次上演!”

聽到舞陽侯的命令,董子安瞬間就不好了。

一百萬兩白銀放在大虞其他省份,能夠拿出來的屈指可數。

可是擱在南直隸,頂多也就一個月的財政收入。

如果是讓他去籌錢,根本不是問題,隻要略微加征即可。

然而舞陽侯的意思,明顯就是讓他們巡撫衙門直接出了。

秋稅剛剛收取上來,正是巡撫衙門最富裕的時候。

他們分潤的稅款,也恰好能夠拿出這一百萬兩。

隻不過出了這筆錢,官員們發福利的錢,就一下子折騰沒了。

“侯爺,這恐怕不好吧!

賑災之事,我們理當上報朝廷,請陛下做出決斷。”

董子安略顯猶豫的說道。

南直隸巡撫這個職位,本身就是悲劇。

以往的時候,上麵有南京六部壓著,分薄了手中的權柄。

現在南京六部沒了,卻又來了一位強勢的總督。

省內的重大事務,都是舞陽侯拍板,他這倒黴巡撫直接淪為執行者。

“你隻管按本侯的意思辦便是,朝廷那邊老夫自會解釋!”

舞陽侯沒好氣的說道。

最新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