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小說 > 武俠修真 > 複山河 > 第四百零七章、向南

第四百零七章、向南(1 / 1)

推荐阅读:

韃靼王庭。

“大單於,各部均已經準備到位,隨時可以出征。”

薩日娜微笑著彙報道。

上一次南侵,雖然在濟南吃了一次虧,但架不住收益高。

最近幾年,他們一直梳理後方,先後征討了鬼方和高句麗。

疆域麵積擴大了數倍,可劫掠的財富,卻沒有多少。

很多戰爭軍事上打贏了,經濟上也是賠本買賣。

為了采購戰略物資,他們之前劫掠的財富,此刻也花的差不多了。

再不發起南征,財政就能夠拖垮王庭。

“鬼方那邊呢?”

呼格吉勒關心的問道。

吃一塹,長一智。

上一次在濟南铩羽而歸,韃靼高層就意識到人口的重要性。

靠著搜捕野人,收攏零散的其他民族,韃靼人口成功突破百萬。

不過這已經是極限,如果繼續增加下去,就會主次顛倒。

雖然現在看起來,這些被賜予韃靼身份的人,一個個都感恩戴德,可這是建立在韃靼強大的基礎上。

一旦遭遇挫折,這些人就會成為隱患。

想要真正完成融合,沒有數十年的功夫,很難達成目的。

在這期間,主體族人不能遭遇重大損失,不然就前功儘棄了。

為了實現戰略目的,就要有一支肯賣命的炮灰部隊。

相較於虞人仆從軍和高句麗仆從軍,呼格吉勒更重視鬼方這個盟友。

同為草原民族,鬼方和韃靼之間的競爭,才是真正水火不容。

“盟友”的標簽,隻是為了對抗大虞暫時賦予的,更多時間雙方都是競爭對手。

上一輪南侵結束後,立即出兵征討鬼方,就能夠說明一切。

現在也不例外。

為了後方安全,發起南侵之時,肯定要帶上鬼方各部一起行動。

如果條件允許,呼格吉勒不介意讓鬼方和大虞兩敗俱傷。

“大單於放心,鬼方人口過萬的部族,我們全部都通知到了。

各部對南侵充滿了興趣,一個個都幻想著南下掠奪虞人的財富,根本沒有意識到危險!”

薩日娜不屑的說道。

對鬼方各部的表現,他是真看不上眼。

一個個部落族長,滿腦子都是利益,完全沒有長遠戰略規劃。

大虞如果真好對付,他們自己就單獨去搶了,又豈會叫上盟友。

帶上鬼方各部,既是為了分散敵軍火力,也是在借刀殺人。

無論虞軍擊殺鬼方士兵,還是鬼方擊殺虞軍官兵,他們都是勝利者。

“既然大家都準備好了,那麼傳令下去,十天之後出征大虞。

上一次隻是兵臨虞朝皇城下,這一次我們要乾一票大的,直接占領虞朝京師!”

呼格吉勒當即下令道。

甭管計劃能否完成,反正大餅要先畫出來。

相較於大草原,大虞實在是太富了。

強忍著誘惑,幾年沒有南下。

除了忙於穩固後方,也是為了等韭菜重新長出來。

……

南京城。

“河南傳來噩耗,叛軍圍困了開封府。

如果不出意外的話,朝廷近日就會下令,讓我們出兵平叛。

隻是南直隸的災情,也不容樂觀。

大量難民南下,急需船舶進行運輸。

海商們雖然有船,卻也不能直接征召,不然會影響關稅收入。

諸位同僚,可有解決方案?”

舞陽侯一臉嚴肅的問道。

擱以往的時候,朝廷缺少船舶,他肯定是直接從民間征召。

商人的意見,那一點也不重要。

可是現在情況不一樣。

關稅成為了僅次於兩淮鹽稅的收入,在南直隸財政收入中占據了重要比重。

朝廷缺錢厲害,皇帝不會允許動錢袋子。

所以在處理問題上,采取了折中方案。

各地海商隻要幫衙門運送一次災民,就算完成了任務。

後續的移民問題,主要靠朝廷的水師來完成。

不過這樣的安排,無疑影響了移民輸送進度。

在此期間,不光要為災民提供糧食,還需要大量的軍隊過去維持秩序。

如果朝廷從南直隸抽調軍隊平叛,兵力就不夠用了。

“侯爺,我們的難處,想來朝廷也是清楚的。

中原的局勢尚未惡化到,要不惜代價平叛的地步。

困難隻是暫時的,水師的運輸能力,其實也不算弱。

加上漢水侯派過來的船隊,每月輸送十幾萬災民,完全不是問題。

災民數量不是無限的,等渡過前麵幾個月後,局勢就會逐步好轉。

我們和江南士紳溝通過,他們也答應接收部分難民,預計能安置三十萬人。”

布政使金嘉年一臉淡定的回答道。

能夠取得這樣的成果,明顯是認真做了功課的。

大虞水師巔峰時期,擁有大小船舶四千餘艘。

即便上現在打了折扣,依舊有船舶一千餘艘,並且還在急劇增加中。

自從開征關稅後,朝廷就加大了對水師的軍費投入。

光江南水師,去年就新增大小戰艦兩百餘艘,今年還要建造新艦一百餘艘。

閩浙和兩廣的水師規模,也在急劇擴張中。

水師的擴張,有力保障了對外貿易的暢通。

意識到朝廷政策轉變,許多獲得了赦免的海盜,搖身一變加入到了海商隊伍中。

許多不長眼的海盜,都被水師剿滅。

剩下的海盜,也紛紛選擇遠遁。

盤踞在大虞近海的海盜,幾乎被一掃而空。

當然,這並不意味著海上就安全了,無非海盜的搶劫地點距離大虞更遠一些。

遠洋貿易的安全,依舊是老大難的問題,安全的隻是近海。

即便隻是些許改變,海商們還是滿意了。

朝廷肯出力就行了,大家從不奢望剿滅所有海盜。

利潤和風險成正比。

如果海盜都沒了,海上貿易的暴利,也就結束了。

“做的不錯。

如果南直隸士紳,能夠幫忙安置三十萬人,我們的壓力又會小上很多。

不過軍事壓力,依舊不能低估。

前些日子我和漢水侯通信,他對北虜入侵表示了擔憂,老夫也認同他的判斷。

北虜最喜歡乘虛而入,現在這麼好的機會,他們肯定不會放棄。

一旦北虜入侵,朝廷勢必會下令勤王。

漢水侯遠在安南,鎮遠侯在閉塞的蜀地,根本無法及時出兵。

除了遼東鎮那幫家夥,就數我們距離京師最近。

北虜破關,我們和成國公就是勤王主力。”

舞陽侯憂心忡忡的說道。

外界都以為他是大虞名將,可他自己清楚這名將的水分,究竟有多大。

麾下的一眾將領中,確實有幾個軍事指揮能力確實不錯,可更多是戰術層麵的。

讓他們指揮一鎮兵馬問題不大,若是指揮大兵團作戰,還不知道會搞出多少亂子來。

上一次平叛大戰就是現實案例。

李牧離開之後,他麾下的軍隊,在平叛大戰中就表現的非常一般。

局部戰場高歌猛進,關鍵時刻卻經常部署不到位,給敵人留下可趁之機。

一眾將領看問題的時候,都是從自己的角度出發,沒有兼顧到全局。

以至於後續平叛大戰,成國公掌控了主導權。

不過成國公指揮的大兵團作戰,同樣存在許多缺陷。

隻不過叛軍犯的錯誤同樣不少,加上官軍比叛軍戰鬥力更強,這才贏得了勝利。

敵人換成北虜就很難說了。

騎兵的突進速度,遠不是步兵能比的。

一旦露出了破綻,被敵軍抓住,那是會吃大虧的。

“侯爺,您無需太過擔心。

北虜入侵之事,朝廷是有所準備的。

朝廷每年砸在邊疆的軍費,也不是白給的。

此前損失慘重的邊鎮,均已經恢複了戰鬥力。

損毀的防線,也被修複完成。

北虜想再複製上一次的入侵,根本不可能!”

董子安開口勸說道。

相較於舞陽侯,他明顯要樂觀的多。

哪怕在內亂最激烈的時候,朝廷都沒有減少對北疆的投入。

財政收入增加後,給北方各鎮的撥款,還進一步得以提高。

真金白銀的投入,怎麼也該砸出效果來。

“但願如此吧!”

“傳令下去,讓各地衛所儘快恢複編製。

一旦主力北上,他們就必須肩負起穩定地方的重任。

接下來老夫會親自巡視各地衛所,如果發現有人弄虛作假,一律定斬不饒!”

舞陽侯當即下令道。

江南地區的衛所,早就被叛軍一掃而空。

戰爭結束之後,有更精銳的募兵在手,他也沒功夫關心衛所的重建工作。

可是現在局勢,再次出現惡化的跡象,衛所的軍事力量也不得不利用起來。

事實上,他現在最想做的是從兩廣抽調援兵,以備不時之需。

可惜跨境軍隊調動,必須獲得皇帝的聖旨,否則就會被視為謀反。

這種犯忌諱的事,哪怕他這位國舅爺,同樣承擔不起。

……

漢水侯府。

“夫君,升龍城的名字,太過惹眼。

雖然不是我們取的,可若是被有心人注意到,在陛下麵前進了讒言,也是一件麻煩事。”

景雅晴一邊煮著茶,一邊開口說道。

“龍”字在封建皇權時代,具備非比尋常的意義。

在民間一直流傳著,皇帝是真龍天子的說法。

“升龍”兩個字,就差明說自己想做皇帝。

以往安南國獨立的時候,就被虞朝的士大夫們視為狼子野心。

收複安南,建立都護府後,本該進行改名的。

怎奈李牧對名字不敏感,朝廷沒有說改名,他也就給忽略了。

畢竟,廣東還有龍門縣,他都忽視了避諱這件事。

“夫人提醒的對,升龍城確實太過紮眼。

萬一哪天被禦史給盯上了,也是一件麻煩事。

既然如此,為夫這就上折子,請陛下賜下新的名字。”

李牧想了想說道。

內心深處,他對打造文官團隊的執念,又更進了一步。

如果手底下文人多,這種低級錯誤,肯定是有人提醒的。

雖然單純一個名字,就算禦史彈劾,皇帝也不會拿他怎麼樣。

作為一名武夫,政治嗅覺不靈敏,完全說的過去。

畢竟,“升龍城”又不是他取的,強行說他想謀逆,也太過牽強。

可在官場上混,政治錯誤還是能避免,就儘可能避免。

“夫君,這事倒也不用著急。

真要是有人拿升龍城說事,必定是文武之爭進入到了白熱化階段。

就算沒有此事,也會有彆的導火索。

不如索性不提升城,直接讓陛下為都護府首府賜名。

陛下給什麼名字,升龍城就改成什麼名字。

當然,如果有更好的地方充當首府,換個地方也行。”

景雅晴給李牧倒了一杯茶說道。

對都護府衙門的所在地,她沒有執念。

反正都遠離老家,隨便在哪座城池安家落戶,情況都差不多。

獲得了大量移民加入,安南地區的發展,進入到了快車道。

哪怕是小鄉村,在行政資源的加持下,也能發展成一座大都市。

作為侯府的掌權者,生活質量不會受到任何影響。

在大虞能夠享受到的,這裡同樣不會缺。

侯府的巨額收入,為生活提供了有力保障。

“沒必要換地方。

相較於中原大地,升龍城已經足夠偏僻。

都護府治所繼續往南的話,就很難兼顧到兩廣。

何況南邊的開發,才剛剛開始,瘴氣也是不小的威脅。”

李牧平靜的說道。

對付瘴氣,其實先民早就總結出了一套方案。

隻要舍得投入,根本不是問題。

千年前的江南大地,一樣是瘴氣橫行,到了現在還不是遍地良田沃野。

隨著移民的不斷湧入,南擴也提上了議程。

以往安南國統治時期,南邊那些土著部落,隻要肯稱臣納貢,就放任不管。

到了都護府時代,情況就發生了變化。

紅河平原上的土地,基本上都被分了出去。

移民想要獲得土地,那就隻能開荒。

相比北部山區,明顯是向南更有發展潛力。

李牧可是記得,中南半島最大湄公河平原,就在南部地區。

一旦開發出來,再造江南不是夢。

在這種背景下,南方的土著部落,就成了打擊目標。

不過潛力終歸隻是潛力,未來前途是美好的,但現在開發卻也麵臨著一係列的問題。

冒然把治所遷移過去,除了增加行政負擔,沒有任何意義。

……

最新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