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小說 > 武俠修真 > 世子穩重點 > 第六百五十九章 分兵緩擊

第六百五十九章 分兵緩擊(1 / 1)

推荐阅读:

宋軍破河間府數日後,消息終於傳遍天下。

世人皆驚。

這場戰事對天下造成的影響,足以在史書上濃墨重彩書就。

因為這是大宋自太宗突襲幽州兵敗後,百年來第二次以主動進攻的姿態,再次發起的收複燕雲之戰。

而且,這場戰事的結果是大宋收複河間府,遼國統治百年的燕雲十六州,被趙孝騫率領的宋軍狠狠敲開了一絲裂縫。

隨著時間的推移,這道裂縫將會越來越大,遼國是否能保住燕雲其他的城池土地不失,已然成了天下人爭論的焦點。

不在局中,不知局中事,世人的爭論終究隻是紙上談兵。

他們看到的不過是結果。

捷報飛傳,大宋臣民震驚之後,舉國城池皆歡呼慶賀。

燕雲十六州,是整個大宋帝王臣民的執念,它代表的意義不僅僅是城池土地和戰略要地,更代表著這個國家失去百年的尊嚴和體麵。

如今,河間郡王趙孝騫,率麾下十萬精銳之師,將大宋的尊嚴體麵要回來了。

捷報所經之地,大宋城池鄉鎮臣民敲鑼打鼓,說話的底氣都比以往強硬了許多,腰杆子不覺挺直了,一種看不到摸不著卻真實存在的東西,正在大宋臣民心中悄然滋長。

可以稱它為“骨氣”,也可以稱它為“脊梁”,這一戰的意義在於,它給大宋臣民的身體裡注入了一股全新的蓬勃的力量。

燕雲其中的一座城池被宋軍攻破,已極大地鼓舞了大宋臣民的士氣,反之,遼國的契丹族人卻一片驚惶哀呼。

一個國家到底行不行,普通百姓是不知道具體數據的,但他們能清晰地感知到周圍環境的變化。

如今的遼國,早已在走下坡路,這是所有契丹人看得非常清楚的事實。

隻是契丹人沒想到,下坡路竟已開始加速,沒人能力挽狂瀾。

河間府被宋軍輕鬆攻破,那便意味著燕雲地麵上其他的城池和土地,也能被宋軍輕易占領。

曾經天下無敵的遼軍鐵騎如今仿佛中了邪似的,明明看似那麼強大的武力,那麼多勇敢無畏的契丹勇士,可偏偏遇到宋軍便如泥捏紙糊一般,簡直不堪一擊。

所以,這天下究竟怎麼了?哪裡需要反思?

然而,遼人來不及反思了。

郭成投入趙孝騫帳下後,宋軍的後方終於有了定海神針,趙孝騫沒了後顧之憂,當即擂鼓聚將。

斥候來報,遼帝耶律洪基征調的二十餘萬兵馬已在遼國大定府集結,正朝南京析津府方向開拔,估摸五日後到達。

宋軍十萬,對遼軍二十萬,不是調侃玩笑,優勢真的在我。

河間府城外,宋軍大營帥帳。

趙孝騫坐在首位,看著帳內將星雲集,帳外更是十萬控弦之士,心中不由分外滿足。

但凡他有一絲反心,就憑這股力量,足以爭霸天下了。

“昨日斥候來報,二十餘萬遼軍已從大定府出發,到達遼國南京析津府大約還需五日,諸位整頓兵馬,下一場戰事要來了。”趙孝騫沉聲道。

帳內眾將不驚反喜,紛紛撫掌大笑,一臉躍躍欲試的模樣。

種建中道:“殿下,末將以為我軍當主動出擊,提前布下北部防線,不如以河間府為中心,大軍向前開拔五十裡布控,遼軍若至,我軍可以逸待勞,一舉殲之。”

趙孝騫點頭:“不錯,我打算將麾下十萬兵馬分兵兩路,分彆從河間府西北和東北兩個方向出發,兩路兵馬互成犄角之勢,以對北麵遼軍。”

宗澤遲疑了一下,道:“殿下,不如索性率兵馬將遼國南京析津府打下來,然後以析津府為中心布下防線,遼國南京若陷,遼軍軍心必亂,我軍可借此一役,一舉收複整個燕雲。”

帳內眾將頓時沉默下來。

種建中和宗澤的意見不一,但他們的戰略方向聽起來都有道理,於是所有人的目光望向趙孝騫,他們知道,最後拍板的權力在趙孝騫身上。

趙孝騫眉頭微蹙,一時有些踟躇。

種建中的意見偏保守,講究一個用兵謹慎,大軍以河間府為中心布下防線,就算不敵遼軍,退守河間府城不過是朝夕之間的事,不至於產生太大的傷亡。

宗澤的意見偏激進,眼下的戰局很複雜,但是如果打下了析津府,那麼整個燕雲的南北便算通透了,無論戰略要地的爭奪,還是戰略緩衝地帶的延伸,都將對宋軍極為有利。

更何況,遼國若失五京之一的南京,對遼國君臣和軍隊的打擊將是十分巨大的,這更給遼國的滅亡埋下了伏筆。

如果換了一年前,趙孝騫或許會選擇宗澤的建議,先進的火器在手,戰略上激進一點無可厚非,反正宋軍有必勝的把握。

可是如今,趙孝騫還是更偏向種建中的保守建議。

作為一軍主帥,趙孝騫要考慮的層麵比普通將士更多更深,他要考慮的不僅是軍事,也有政治。

政治包括大宋汴京和遼國上京兩個方麵。

遼國上京方麵,耶律洪基已有意與大宋議和,燕雲十六州很有可能從談判桌上拿到,如果能有辦法兵不血刃地收複燕雲,何樂而不為?

至於二十萬遼軍壓境,看似來勢洶洶,其實根本不必害怕,趙孝騫多少明白耶律洪基的心思,老家夥其實就是打算以打促和。

二十萬遼軍不過是一種恐嚇手段,也可以視作遼國的談判籌碼。

不出意外的話,遼國談判的使團很快將來到河間府,有二十萬大軍當底氣,談判桌上遼人自然可以囂張一點,談判的條件也就提得更苛刻一點。

所以趙孝騫根本不在乎那二十萬遼軍,無論這二十萬人馬是用來恐嚇還是真打算跟宋軍乾一場,趙孝騫都有必勝的把握。

趙孝騫現在考慮最多的,還是大宋汴京朝堂的反應。

官家已不再是當年的官家,儘管朝堂沒有任何風吹草動,趙煦對他也是一如既往的信任,可趙孝騫還是隱隱有一種莫名的壓力。

麾下將士斬將奪旗,立功無數,對國家固然是好事,但對皇帝可不一定是好事了。

戰事推進得越快,殺敵越多,將士們表現得越剽悍驍勇,趙煦的猜忌心也就越重。

這樣一支無敵的兵馬,完全掌握在臣子手中,哪個皇帝能睡得著覺?

這已經跟所謂的宗族親情和私人交情無關,它是君臣博弈層麵的問題了。

思忖良久,趙孝騫終於做出了決斷。

“暫緩進攻析津府,全軍北進五十裡,以河間府為中心,在西北和東北兩個方向布下防線,呈犄角之勢迎擊遼軍。”

一語定音,帳內眾將無論支持還是反對,軍令已不可更改,於是眾將紛紛起身領命。

“兵馬各半,西北路由種建中率軍,東北路由宗澤率軍,你二人馬上籌備糧草軍械戰馬,點齊部將軍卒,明日辰時拔營北上。”趙孝騫又道。

這次統軍趙孝騫還是將兵權分給了麾下部將,他打算在河間府坐鎮,靜候遼國和汴京兩方的反應。

眾將正要散去,趙孝騫扭頭四顧,好奇道:“衝元先生今日為何不在?”

種建中笑了笑,湊到他耳邊輕聲道:“殿下,衝元先生這兩日忙得很……”

“他忙啥?”

“忙著轉移贓銀……啊不對,忙著給老家運送正當合法所得。”

趙孝騫呆怔半晌,最後歎了口氣:“狀元公終究不乾淨了……”

“乾淨得很,無主之物,有德者居之,狀元公還不夠有德嗎?應該是他的。”種建中急忙道。

…………

遼國上京。

河間府陷落宋軍之手的消息,終究還是傳到了都城。

朝堂炸了鍋。

消息剛進宮,便有無數遼臣踉踉蹌蹌聚集在宮門外,麵朝宮門跪地哭嚎,有痛心疾首者,有不甘嘶吼者,也有麻木不仁者。

宮外朝臣眾生相,宮內耶律洪基卻急火攻心,聞報之後當即便身形一晃,吐了一口血,臉色蒼白如紙。

耶律洪基的反應嚇壞了宮人,急忙宣太醫入宮,皇太孫耶律延禧和蕭兀納等幾位重臣也紛紛趕進宮覲見。

河間府又稱瀛洲,是燕雲十六州之一,位於燕雲的最南端,地理位置十分重要,隨著宋軍奪取燕雲的第一座城池,對遼國的君臣來說,這無疑是驚天噩耗。

遼帝聞噩耗吐血,宮裡一片兵荒馬亂。

蕭兀納蕭奉先等重臣等候在寢宮外,耶律延禧也是麵露焦急之色,不停在門外來回踱步。

寢宮外焦急等候的重臣除了蕭兀納等人,還有一些耶律皇族宗親,以及朝中諸宰相使相。

其中一人年約六十許,氣度不凡,雍容自若,正是北院樞密院使耶律儼。

耶律儼本是漢姓,父族姓李,投奔遼國後改了耶律姓。

此人頗有政績,曆任北院宣徽使,大理寺卿,景州刺史,禦史中丞等職,後來耶律洪基用人難以抉擇,竟令朝官投擲骰子,以大小決定官職,耶律儼手氣好,投了個最大點,於是當上了北院樞密院使。

(注:真事,這位使相真是擲骰子當上的,耶律洪基晚年多昏庸,由此可見一斑。)

今日驚聞噩耗,耶律儼當即便與蕭兀納等朝臣入宮,眾臣焦急地等在殿外,看著太醫們忙進忙出。

每個人心中都是一片灰暗絕望,河間府陷落的消息不僅耶律洪基無法接受,朝臣們也無法接受。

焦急等候了一個多時辰,終於宮人出殿稟報,陛下被救醒了,宣眾臣入殿覲見。

最新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