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1章 數學奇跡(1 / 1)

推荐阅读:

“根據剛才所講的篩法公式,由(8式)、引理8和引理9得到定理1。”

“由此可得。”

“(1,1)及p(1,1)≥……(log)”

“證畢。”

數學交流大會主會場,麵積最大的報告廳中,徐源的報告終於來到尾聲。

最後講述的同時,拿起寫字筆在旁邊寫字板上快速板書數學公式。

當得出最終的結論時,整個報告廳內的數學家頓時自發站起身,用最熱烈的掌聲向徐源致以敬意。

儘管在場所有人的年齡都比徐源大很多,但此刻卻是心服口服。

甚至依舊沉浸在剛才的報告內容中。

久久回味。

同一時間在其他報告廳中,雖然他們看到的隻有實時轉播畫麵,這時也同樣主動站起身熱烈鼓掌,臉上表情肉眼可見的激動興奮。

掌聲在雷動了足足幾分鐘後,這才逐漸平息下來。

但很多人依舊洋溢著欣喜笑容。

威爾斯教授菲爾茲獎得主陶哲軒,以及國際數學聯盟代表等學界知名學者,也都走過來和徐源交談。

遺憾的是德利涅隻能通過衛星會議交談,沒法來到現場見證這場報告會。

“實在是太精彩了。”

“無論是篩法的改進結合,還是巧妙的借助了群論數學分支方法,能將其完美融合簡直就是數學奇跡。”

威爾斯擅長的領域並不是數論,可在聽完徐源的報告後也能感受到其中的精妙。

來不及思考稱讚的語言,下意識脫口快速講了這麼兩句話。

原本他也是考慮到自己擅長的並非數論,這才組織了研究所的數論小組驗證,以至於論文的具體內容並沒有看過多少。

今天聽了徐源的現場報告,他才明白這篇論文的精彩程度。

不同的篩法和數學分支,想結合在一起,並完成某項問題的證明。

任何一處不合理存在漏洞,都無法解決哥德巴赫猜想問題。

並且還會被其他人抓住錯誤的地方,對整篇論文的證明過程進行證偽。

偏偏徐源完美解決了這項難題。

從論文在數學學報上發表,到今天舉辦數學交流大會已經快過去一個月,數學界卻沒有任何一個人能證明徐源的論文存在錯誤。

這足以說明問題。

旁邊陶哲軒待威爾斯的話說完,自己也是頗感慨。

抬起視線看向徐源鄭重說:“在數論領域我的數學思維和水平都不如你。”

“我研究哥德巴赫猜想的時候,還在使用比較傳統的證明思路方法,以至於很長時間沒有任何頭緒。”

“甚至連確定大致方向都做不到,白白浪費了很多的時間。”

“看到你的論文,尤其聽完今天的詳細報告,我才明白自己錯的有多麼離譜。”

他此刻對自己與徐源的差距,有著很清晰的認知。

並非單單是知識水平。

更多是屬於數學思維上的差距。

就比如徐源哪怕首次研究哥德巴赫猜想,都敢采用大膽且無法預測結果的證明方法,絲毫不害怕最後證明失敗浪費時間。

反倒是他從前人留下的經驗入手,證明方法相對比較保守些。

而正是因為完全不同的數學思維,導致的結果也是天差地彆。

徐源大膽創新卻隻用一年便解決哥德巴赫猜想,他的保守則愣是沒有入門。

這樣算下來隻有他浪費了時間。

不過念頭停留在這裡,從某種程度上來講,他甚至應該感謝徐源。

畢竟要不是徐源這麼快解決了哥德巴赫猜想,那他還要為此浪費很多時間。

話都已經說到這種地步,他倒也沒必要再賣關子到嘴邊又收回去。

於是臉上浮現一抹稍顯尷尬的笑容,稍微組織下語音才繼續說:“說起來我還應該感謝你,起碼現在我不用擱哥德巴赫猜想上繼續浪費時間,可以把精力放到其他領域問題上。”

不過當這句話傳到威爾斯耳中,則臉上瞬間堆出喜色將腦袋探了過去。

“你能在三十多歲拿到菲爾茲獎,數學天賦也算是很不錯了,如果目前沒有什麼新的數學課題的話,我建議你可以去研究千禧年大獎難題。”

“真要是能解決其中一道,你在數學界的名聲說不定就又超過徐源了。”

威爾斯並沒有放過這個好機會,當即開口想把陶哲軒的目標引到千禧年難題上。

雖說在數學天賦和實力這塊,徐源已經完全超過了陶哲軒,但能被學界稱作數學界莫紮特,足以證明其水平達得到數學天才層次。

研究千禧年大獎難題的話,或許真能得到些成果。

另外他這番話也確實沒有說錯,隻要陶哲軒能證明千禧年大獎難題。

他數學界莫紮特的名聲,或許很快又能超過徐源的數學王子。

陶哲軒聽到威爾斯的話也是哭笑不得,不過他也並沒有直接給出否定。

“很感謝威爾斯教授的建議,我回去後肯定會好好去考慮的。”

“唉!”

“研究千禧年大獎難題的數學家還是太少了。”威爾斯聞言歎了口氣擺擺手說。

記得他們克雷數學研究所剛提出千禧年大獎時,整個數學界都轟動了。

畢竟放眼數學領域,還沒有過獎金如此豐厚的數學獎金。

因此消息剛出來時,立刻便引起了很多數學家的興趣趨之若鶩,紛紛投身到證明千禧年大獎難題中去。

雖然剛開始大家都信心十足,認為憑借整個數學界的力量,肯定能有所成果拿到這筆獎項。

奈何真正投身參與進去後,才算清楚其中的難度。

隻能說這七道世界數學難題能被列出來,就不是簡簡單單便能證明的。

畢竟其中很多難題,都已經提出了很多年。

卻始終無人能證明。

最終被打擊到認清現實後,選擇研究千禧年大獎難題的人也少了很多。

截止到現在,也隻有佩雷爾曼完成了對龐加萊猜想的最終證明。

徐源聽完兩人的對話,則稍微安撫了一下陶哲軒此刻的心情。

生怕對方太受刺激,以至於不敢再去研究難題。

“我選擇使用篩法和群論數學分支,去證明哥德巴赫猜想是比較大膽的,想要保證公式的合理和嚴謹,需要克服的困難也遠遠超過我的想象。”

“但當時隻能選擇一條路走到黑,繼續推導下去。”

“能成功解決哥德巴赫猜想,說起來我多少占了點運氣的成份。”

陶哲軒將徐源的話悉數聽進耳中,自然明白這是為了照顧他的感受。

畢竟他可不會傻到真去相信,徐源證明哥德巴赫猜想是靠運氣的成分。

不過兩人算是心照不宣,相視浮現出一個笑容暫時結束了這個話題。

這時那位一直沒開口的國際數學聯盟人員,也總算破天荒發表了句評價。

“你成長的很快。”

“在上屆國際數學家大會上,我聽過你的報告,而今天的報告和上次相比各方麵都提升了很多。”

“看來菲爾茲獎馬上就要迎來有史以來最年輕的獎項得主了。”

說實話隨著徐源站在現在的數學高度上,對菲爾茲獎反倒沒那麼注重了。

就算獲得這個獎項,也隻是單純為了完成自己之前的承諾。

獲得一枚金質的數學獎項獎章。

因此聽到自己大概率會獲得菲爾茲獎,麵色並沒有多少動容。

隻是轉過身向對方表示感謝。

反倒是報告廳內的其他國內數學家,聽到這句話臉上肉眼可見的高興。

畢竟徐源獲得的高斯獎,是此獎項首次麵向數學界辦法獎章,影響力自然沒有辦法和菲爾茲獎相比。

要知道菲爾茲獎從設立到現在,頒發了這麼多屆國內還是零記錄。

如果徐源以年齡最小的得主獲得菲爾茲獎,也算徹底填補了國內這方麵的空白。

由於徐源的這場報告會持續了幾個小時,當天大會並沒有其他安排。

倒是分會場和外場,可以自行交流討論。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徐源的報告內容還被大會主辦方上傳到了網上,算是滿足那些因各種原因未能參加大會的數學家一個遺憾。

但觀看最多的,卻是數學界以外的普通網友。

儘管壓根聽不懂,但並不妨礙播放。

甚至不少人還在評論區留言,儼然成了粉絲團建打卡聚集地。

“這就是徐教授對哥德巴赫猜想證明的報告嗎,我果然是一句都聽不懂。”

“能聽懂的起碼要數學研究生吧?”

“我數學博士都搞不明白。”

“看了一下,才兩個多小時而已,為了支持徐教授說什麼都要看完。”

“我決定了,等下班回去給我一歲的兒子放,說不定能培養出數學細胞。”

“我是誰,我在哪裡,我在乾什麼……”

“隻能用不覺明曆這幾個字來形容,不過看到這麼多數學家鼓掌了那麼久,突然感覺自己很自豪驕傲。”

……

徐源這次晚上倒是抽時間上了會網,看到大家願意主動去了解接觸數學,心裡麵也是頗為高興起碼知道自己沒有做無用功。

轉眼來到數學大會的第二天,徐源老早便到達主會場做準備。

畢竟他要給篩選出來的學者指導論文,工作量可比昨天的報告高出太多了。

最新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