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吃飯香的人一起吃飯。
總能夠引起更多的食欲,從而多吃幾口。
小孩子更是如此。
哪怕是再尋常的飯菜,隻要旁邊人吃得快,小孩子就想搶著吃。
這是本能。
秦雄英跟秦風一起吃飯,總會平白的多吃許多。
再加上遼王府的夥食著實夠硬,更是讓秦雄英的個子飛速增高。
秦風也在說著一些趣事兒。
“父皇有所不知,同樣十三四歲的少年,遼地的比京都這邊的,普遍要高上一頭。”
秦風話一開,秦樉卻突然坐直了。
“一頭怕是不止吧,簡直高了快兩頭!”
秦樉去過遼地,對此更為清楚。
“父皇你沒去遼地的小學,六年級的小孩子,長得都快趕得上京都這邊常人高了。”
“那也就十二三歲的模樣,看起來已經是正常人了。”
秦博不知道想到了什麼,突然一扭頭,直接將飯給噴出來了,笑得抽不過氣來。
“老五?”
秦棣躲得快,還好沒噴到他身上。
慶皇也瞧著秦博。
“老五笑什麼?”
秦博咳嗽了兩聲,強忍著笑意。
“想到前段時間京都流傳一件有意思的事兒。”
“說是有禦史家的女兒,二十多歲了,因為一直沒找到合適的郎君一直待字閨中。”
慶皇聽此,明顯皺起眉頭。
雖說如今大慶人口眾多。
但成婚普遍在十五六歲的年紀。
有些民間,更是十三四歲就成婚,甚至是童養媳,兩個孩子從小一起長到大。
二十多歲,屬實有些大了。
“那禦史家的女兒,在京都非議頗多,便尋了海船去了廣寧城。”
“恰巧的是在傍晚的路上,瞧見了一個背著書包的俊俏郎,終究沒忍住,不想錯過了這場緣分,便壯著膽子上前詢話。”
秦博說著,也引起了幾人的好奇。
秦風則低著頭,似乎也想起秦博要說什麼。
禦史家的女郎上前,基本等同於用儘了一生的勇氣。
可最終……
隻聽秦博繼續道。
“那女郎想問書生在何處就學,想要試探有無婚配。”
秦風忍不住將頭埋低了些。
怕忍不住笑出來。
“可回答她的,卻是十分稚嫩的聲音。”
秦博忍不住捏了捏嗓子,學著道:“老師說,初中不許談戀愛。”
身旁的秦棣反應最快,明顯愣了下,很快便憋紅了臉,忍著彆笑的太過分。
秦樉身子後仰,同樣笑得不行。
慶皇也明白了。
在京都,背著書包的多是書生,一般早已成年。
而在廣寧城……
背著書包的,多是學生,並未成年。
初中生,也就十三四歲。
那禦史家的女郎,怕是大了不止十歲。
最為關鍵的。
是遼地律法,十八歲才許成婚。
因為是秦風說的,遼人執行的普遍很死。
秦風也忍不住笑著。
那女郎用儘了一生的勇氣。
最終換來的,恐怕是一生的內向。
還真應了那句話。
我生君未生,君生我已老!
哪怕是禦史家的姑娘,莫非還能當真等到那學生成年嗎?
秦風認為很難。
因為遼地厲害的年輕人,實在太多太多太多了。
父子幾人都被這有意思的事兒逗樂。
唯獨秦雄英聽得滿臉懵,雖不懂,但瞧見爺爺叔叔們在樂,也跟著笑,仿若聽懂了般。
這基本也代表著。
遼地的少年,在同樣的年歲下,在身高上當真有很大的差異。
這是環境、飲食結構等等諸多因素引起的。
這也就是為何,南方人多打不過北人的原因之一。
北人相比南人更高大。
哪怕戰鬥到山窮水儘,北方人十三四歲就能上戰場。
而南人若是在這個歲數,對上同樣的北人,沒有多少可打性。
慶皇能以南人為基礎,一舉北伐成功,建立大慶,在古往今來中,都完全稱得上是奇跡。
更不用說。
在慶皇的統治之下,遊牧民族的老巢都被端了。
大慶更是達到了古往今來最為遼闊的版圖。
影響力更是空前的遼闊。
如此龐大的帝國,幾乎無任何外敵敢抗衡。
過年本就是放鬆的時候。
父子幾人帶著秦雄英,或吃飯或閒聊。
即便是聊到政務了,基本上也沒有什麼太緊張的狀態。
聊著聊著,慶皇再度看向了秦雄英。
“今年宮中就要選妃了,你們母後親自主持,你們兄弟三個有沒有啥想法,再納幾個妃子。”
宮中選妃。
那都是大選!
一連好幾輪。
哪怕最終沒有選上的,也代表著是全天下間最優秀的女子之一。
再被慶皇賜入到各王府內。
沒有任何問題。
秦博一旁卻是尷尬無比。
“父皇這是把兒臣也忘了。”
剛剛慶皇說的是兄弟三人,而不是四人。
顯然這好事兒沒有他。
慶皇連搭理都懶得搭理秦博。
“其實這事兒是你們母後提議的,讓咱找你們兄弟說,也就這麼說定了。”
“等給雄英選完妃子後,再定你們的。”
說到這,慶皇忍不住看向了秦樉。
“老二,就算你對當年咱做的事兒再不滿,那終究是你的王妃。”
“如今胡人已滅,許多胡人甚至已經歸化,化作了慶人,你的王妃也沒有犯下什麼大錯。”
“死後,她終究是要與你同穴而居的,等帶到伊犁之後,好好對人家。”
慶皇當年為了穩住胡人。
的確采納了諸多臣子的意見。
完全犧牲了秦樉的幸福。
讓秦樉成為了政治聯姻的犧牲品,親手拆散了秦樉的青梅竹馬。
秦樉急忙低頭。
“父皇教育的是。”
“當年是兒臣過於執拗,不懂的父皇的苦楚,如今上了年歲,方才明白了過來,都是兒臣的錯。”
秦樉也四十歲了。
饒是跟側妃鄧氏感情再好,也終究過了那個熱乎勁兒。
興許當年的海誓山盟,如今也不過歸於了平平淡淡的生活。
秦樉也終於明白了一件事兒。
女人這種,隻要身體品行過得去。
對於他這種藩王來說,娶誰區彆都不太大。
哪怕大慶尋常的地主大戶家中,都能迎娶幾房小妾。
而他。
更是王。
若需要女人,什麼沒有?
回頭再想來,當年為了青梅竹馬的鄧氏,而跟慶皇馬後鬨翻,而後接連犯下一堆錯事兒。
著實不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