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第39章豐田:八嘎,對我們來了
起亞y的銷售成績並不理想。
但。
這並不妨礙起亞易主,收購起亞的新聞在國內並沒有造成什麼動靜,但在小西八那邊卻是議論紛紛。
賣了?
就這麼賣了?
發出質疑的基本是外界的民眾,順洋的股東們反而沒有什麼意見。
畢竟‘陳潤基’是掏出真金白銀購買,順洋收獲了一大筆現金流,對於任何一個公司而言,現金流都很重要。
不過,現金流不是越多越好。
如果一家企業常年賬麵上躺著大量的現金,這說明企業缺乏有效的擴張渠道。
而今,全球智能手機市場大爆發,順洋要保持自身的地位,必須要投入大量的資金,拓寬護城河。
值此之際,公司應該以主業為主。
什麼汽車?
德係、美係、日係都有先發優勢,怎麼跟人家爭?
與其拖個累贅,不如把起亞給賣了。
賣的越早越好。
是以。
起亞汽車並購案很順利通過了,但,外界卻不這麼看。
現代集團沒少給起亞造謠。
什麼戰略大轉移、起亞正在從韓國汽車變成華夏汽車、華夏員工遠遠高於本土員工……
話裡話外,就差明說起亞是韓奸。
這些言論確實催生出一大堆起亞黑粉。
西八國內部的民粹主義者,很多,很多,這批人極度排外,像起亞這種韓奸,他們不僅網上抵製,還在線下抗議。
不過。
抵抗的歸抵抗,起亞在西八本土的銷量卻在逐漸攀升,現代汽車第一的寶座正在被逐步蠶食。
什麼口號都不及消費者的錢包誠實。
網上喊破天,該買的人,還是會買。
物美價廉是硬道理。
除了相對便宜的價格,起亞汽車的設計語言也要比現代更勝一籌。
外觀好看,價格不貴,質量也不錯,不買這種牌子,跑去買‘不買不是韓國人的現代汽車’嗎?
“阿西吧!”
看到最新一期的本土銷售數據,鄭夢舊直接一個粗口三連。
就在上個月,現代失去了月度銷量冠軍的寶座。
起亞後來者居上,成功逆襲。
雖然這隻是第一次,但鄭夢舊絲毫不敢小覷,反而是如臨大敵。
有一就有二。
彆人不知道,身為同行他還能不知道?
起亞當下的重點攻關市場並不是本土,而是歐洲、北美。
換而言之,憑借本土的那些‘肺霧’都能逆襲現代,如果‘陳潤基’親自率領的那支鐵軍出動。
難以想象。
難以想象啊。
現代集團迎來大大大危機!
兩天後。
鄭夢舊專門召開了一場內部會議,研發部、設計部、市場部、營銷部、質檢、采購等等部門全員到場。
然後。
鄭夢舊當著所有人的麵,挨個掃射每一個部門。
平等掃射每一個人。
在他口中,現代集團已經站到了懸崖邊,再不做點什麼,破產隻在旦夕之間。
這話雖然有危言聳聽之言,但並不是全無道理。
一旦再來一次經濟危機。
現代集團很可能會步起亞汽車當年的後塵。
起亞是怎麼被收購的?
還不是因為那場東南亞金融危機?
金融危機說到就到。
2008年9月15號中午12點,雷曼兄弟正式宣布申請11號破產保護法案。
消息一出,全球投資圈,震動!
雷曼兄弟是什麼級彆的公司?
全美第四大投資銀行,是阿美莉卡曆史最悠久的企業之一,雖然從去年開始,雷曼兄弟的財務狀況一直在惡化。
但誰也沒有想到它會走向破產。
那麼大的公司,就沒有一個接盤的?
沒人接盤意味著什麼?
雷曼內部已經沒有任何優質資產,或者說,它的資產已經沒有了拯救的必要。
破產、倒閉是最優選擇。
稍微有一點可能,它都不會倒閉。
同日。
阿美莉卡銀行宣布以近500億美元的總價收購全美第三大投資銀行美林公司。
全美第三大投資銀行,世界最大的證券經紀商。
兩起事件發生在同一天,所有人都知道這意味著什麼。
一場金融海嘯,即將來襲。
然後。
華爾街迎來黑色星期一,美股暴跌,道瓊斯指數創9-11事件以來最大跌幅。
所有人都明白這次不一樣。
9-11更多是恐慌。
短暫性的恐慌後,市場會自我調節,而這一次,是曆史級彆的金融危機。
次日。
亞太股市大跌。
17號,因持有雷曼債券跌破淨值,reserve priary貨幣市場基金引發大規模贖回潮。
第(1/3)頁
第(2/3)頁
單日贖回1445億美金。
貨幣市場直接凍結。
接下來半個月,全球股市集體崩盤。
這次的規模遠比1997年那場亞洲金融危機更加恐怖。
看到這一場撲麵而來的金融危機,鄭夢舊心中警鈴大作。
完辣!
完辣!
金融危機必然伴隨著失業潮,而這些失業的人,正是現代汽車的潛在客戶。
這不是最關鍵的。
因為大規模進軍華夏市場,現代汽車投入了大量的資金。
企業現金流極為緊張!
10月7號。
鄭夢舊單獨招來財務、人事部門。
要救命,隻有裁員!
必須要提前規劃裁員方案、裁員名單,最大規模的削減公司內部開支。
雖然裁員會導致公司內部動蕩,但動蕩總比被拖垮要強吧?
現代集團秘密製定裁員計劃的同時,鄭夢舊也在關注起亞汽車的動向。
一看,兩看,毫無動靜。
起亞汽車本部好像沒有絲毫危機意識一般,一切都是風平浪靜。
而華夏市場那邊又是另外一幅景象。
11月。
第五屆羊城國際汽車展覽會,起亞汽車一口氣推出三款混動車型。
百公裡油耗3.4。
這個數字宛如一道晴天霹靂炸響在豐田的腦門上。
混動車型可是他們豐田一直引以為傲的技術。
從1997年,第一代豐田普銳斯發布,混動係統就是豐田的重點研發項目。
曆經多次市場迭代,他們把省油做到了極致。
然鵝。
起亞汽車卻推出了全新的混動係統,比他們更省油,外觀還更好看。
全新的內飾、車機係統。
全麵領先。
價格方麵豐田也沒有太大的優勢。
人家最低款15.88萬起。
尼瑪!
市場破壞者!
大大滴壞!
起亞推出的三款混動車型其實都是起亞y的附屬產品線,起亞y太貴是事實。
但那些研發經費沒有白花。
沒有起亞y的研發就沒有這三款混動。
羊城車展結束,市場部又帶著三款混動車型去了北汽展。
不出意外,起亞展台又被裡裡外外圍了三圈。
同時。
線下門店各種試駕活動也在同步展開。
未來半年,混動會是他們的主力推銷車型。
省油才是王道。
日本車為什麼賣得好,靠的就是省油。
畢竟,大部份人的錢包都沒有那麼鼓,能省一點,省一點。
對於這幾款混動車型,豐田的反應最為激烈。
嚴重影響到了他們的銷量。
11月,他們的訂單同比下滑了2-30%。
慘。
更慘的是現代汽車。
受經濟危機影響,現代汽車的單月營收同比下滑20%,股價也跟著大盤一瀉千裡。
眼瞅著股價快跌到質押線,鄭夢舊隻能托盤。
然鵝。
這個選擇卻給了他一個血的教訓。
托?
根本托不住。
麵對密密麻麻的散戶、機構,多少子彈都不夠用,股價繼續下探。
隨後。
銀行來了。
銀行最無情。
晴天借傘,雨天收傘。
股票跌破質押線,現代集團必須增補抵押物,否則,他們不僅要抽貸,還要現代提前還款。
大部分企業的破產都是抽貸、斷貸。
資金鏈一旦出現問題,那就是連鎖反應,彆人可不管你的經營狀況,隻要自己的利益有損失的風險,立刻收回投資!
完了!
有一就有二,第一家銀行上門,收到風聲的其他銀行,接二連三的登門。
這些情緒又傳遞到供應商那裡。
上門!
上門!
趁著現代集團還沒有破產,趕緊搶救自己的資產。
如果去晚了,吃食都趕不上熱乎的。
供應商堵門、銀行抽貸、裁員,在全球經濟危機的大背景下,現代集團立刻登上了韓國媒體的頭條。
各種報道層出不窮。
然後。
這些情緒理所當然的傳到了股民群體。
第(2/3)頁
第(3/3)頁
跑!
趕緊跑!
現代集團的股票必須要賣,再不賣,當現代集團的股票失去流動性,那些股票就是廢紙一張。
類似的股票,在西八國、日本、北美等等地區的股票市場,那是一抓一大把。
垃圾股,狗都不買。
股票失去流動性遠比下跌、跌穿更可怕。
一天成交量隻有那麼幾十手、幾百手,想想就可怕。
股票繼續下跌,現代集團又要補充抵押物。
越補越多。
根本填不平那些窟窿。
就在現代集團股票大跌的情況下,李傑正在反向收購現代集團的股票。
是的。
繼起亞之後,他又瞄準了現代。
趁著金融危機的大背景,做空現代!
一周後。
知名做空機構香櫞發布了一份長達500頁的調查報告。
目標直指現代集團。
這份調查報告,不僅有著詳儘的數據,還有大量的實地走訪,包括供應商、經銷門店、員工等等。
看到那份報告,鄭夢舊隻覺得眼前一黑。
那些東西是真的嗎?
真!
但,很多東西都是業界的潛規則,美化公司的財務報表,那不是很正常?
隻要是在合法合規的情況下,那叫財務手法,不叫財務造假。
香櫞的報告裡並沒有明確提及財務造假,然而,字裡行間滿是各種暗示。
如果是平時,現代集團並不擔心。
現在?
那是雪上加霜!
為了拯救現代汽車,鄭夢舊隻能揮淚大甩賣。
現代集團下屬的非核心業務、資產,紛紛貼上標簽,賣,賣,賣,這時候必須壯士斷腕。
所有非核心資產,全部都可以賣。
隻要價錢合適。
此刻,得知現代集團的近況,市麵上當然不缺少落井下石、趁火打劫的人。
這時候不狠狠吃一波,難道還幫助現代渡過危機?
開什麼玩笑。
哪有損己利人的資本。
眼看鄭夢舊啟動大甩賣模式,李傑果斷終止了收購計劃。
不得不說。
狠人出身的鄭夢舊有一股子破釜沉舟的勇氣。
以現代集團的體量,隻要舍得挖肉,渡過這次危機,應該不是問題。
其實,李傑當初也沒有想過一棍子打死現代。
瘦死的駱駝比馬大,即使現代集團遭遇內外交困,也不是絕境。
但。
元氣大傷是一定的。
這次不行,下次再來。
反正李傑不著急,隨著市場份額被逐步蠶食,現代汽車已經被打上了標簽。
“阿爸,在華業務要收縮嗎?”
雖然知道集團的處境,但鄭義宣還想再努力努力。
“阿爸,我覺得華夏市場應該要繼續擴張,近期,華夏官方出台了一係列的措施。”
“相比於外界,我認為華夏應該不會遭受太多的餘波。”
“義宣,你說的我都懂。”
短短半年,鄭夢舊整個人好像老了十歲,隻見他猛吸了一口煙。
“但,沒辦法,集團必須要戰略收縮,華夏市場雖重,卻沒有現代集團的生死存亡重要。”
“你回來吧,以後不需要再在華夏了。”
“呃。”
聽到這話,鄭義宣愣了愣神。
“好。”
少頃,鄭義宣平靜的接受了這份調令。
隨著他的回歸,也意味著現代集團的華夏戰略徹底破產。
雖然現代汽車的銷量還不錯,但沒有對比就沒有傷害,跟起亞比,他們無疑是失敗者。
看看人家起亞。
現在已經能跟大眾batte。
過去這半年,月銷冠軍幾乎是起亞和大眾輪著來。
這個月銷冠是大眾,下個月就變成了起亞。
特彆是那三款混動車型的推出,一經上市,立刻成為爆款。
如果去二三線城市實地走訪,多半能經常看到那三款混動車型的身影。
省油是硬道理。
同樣一箱油彆人能開500公裡,起亞能開800,甚至900公裡,這種情況下,消費者自然是用腳投票。
甭管什麼韓資不韓資。
好用是硬道理。
很快。
現代集團的戰略大轉進就傳入了同行耳中,細數現代集團過去這大半年的經曆,豐田的負責人後知後覺。
好嘛。
那幾款混動車型明顯是針對豐田來的,結果現代卻先‘死’了?
第(3/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