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3章 寧波商會(1 / 1)

推荐阅读:

時間匆匆,轉眼到了1948年8月。

19日,總司令以總統名義正式頒布《財政經濟緊急處分令》,明令在全國取銷法幣,實行金圓券幣製。

其要旨有四點:“一、自即日起,以金圓為本位幣,十足準備發行金圓券,限期收兌已發行之法幣及東北流通券。二、限期收兌人民所有黃金、白銀、銀幣及外國幣券,逾期任何人不得持有。三、限期登記管理本國人民存放國外之外彙資產,違者予以製裁。四、整理財政,並加強管製經濟,以穩定物價、平衡國家總預算及國際收支。”

“狼來了”

陳光良放下報紙,忍不住感歎了一句。

就這個金圓券,不知道洗劫了多少的民間財富。

當然了,大家都一樣,隻是方式不一樣而已。

話雖然如此說,陳光良還是叫來香港平安銀行的‘四巨頭’——葉熙明、郭德明、張樹年、李鴻生四人。

“你們通知滬市平安銀行的夏高翔,讓他主動上交平安銀行(滬市)在內的外彙和黃金,以保證平安。”

“好的”

郭德明擔憂的說道:“就怕國民政府不認可,畢竟滬市一直在傳,我們平安銀行很賺錢。”

平安銀行(華夏)應該有100萬美金的外彙,另加20萬美金的黃金。

但正如滬市在傳的消息一樣,平安銀行這幾年確實也在內地賺了很多錢,陳光良當初是把新豐紡織、香格裡拉酒店的股權賣給平安銀行,實際上就是用儲戶的資金購入的,這些資產一直為平安銀行產生利潤,並第一時間兌換成外彙和黃金。

與此同時,滬市平安銀行也參與了一些投資,例如利用儲戶的資金投資外彙和黃金、股票等等。

賺的是多,但一直也在將資金抽到香港,陸續也有上百萬美金的樣子,比香港平安銀行都賺,畢竟投機利潤高、內地市場更大等原因。

而滬市平安銀行現在的外彙和黃金,隸屬儲戶,而非銀行資產,所以就沒有抽調。

葉熙明隨即說道:“不認可也是沒有辦法的事情,反正隻有那麼多錢!”

陳光良擺擺手,說道:“無妨,有什麼麻煩都能解決,我在內地還是有一些關係的。更何況,我們拿出主動的態度,便是最好的保護自己。”

不僅僅如此,夏高翔等內地平安銀行的高層,已經將家人安排在香港;更何況,總司令也不會將他得罪死,避免陳光良直接倒向另外一邊,他畢竟曾是華商領袖。

至於香港,陳光良根本不懼國民政府,他和港府已經建立好的關係,在港的特務也不會冒險得罪他。

最後,陳光良說道:“這次上交外彙和黃金後,平安銀行繼續在內地經營,直到國民政府徹底失敗前。金圓券的貶值速度,不會低於法幣,所以讓他們自行處理吧!”

“好的,我們會派人秘密回滬,親自傳達你的指示。”

夏高翔領導的平安銀行團隊,依舊在為他創造財富,不僅僅有紡織和酒店的經營業務,而且還有彙兌業務。

其中彙兌業務也是比較不錯的收益,很多富商急著變賣資產、兌換貨幣,平安銀行以極低的價格進行交易,幫助富商出逃。而平安銀行自然也有很多手段,將這些不良資產兌換成外彙、黃金等,然後再出逃香港。

更何況,這些富豪來到香港後,資金迅速存入平安銀行的賬戶上,讓香港平安銀行從今年開始,存款極速增加,早已經超過東亞銀行。

‘滬市糧商’朱廣生帶著一家九口人,抵達香港的碼頭。

長子朱紹勇警惕四周,並說道:“父親,要不要找個飯店住下來,再慢慢租房子。”

隻見朱廣生拿出一份滬市的《東方日報》,得意的說道:“我早就有準備,你們看這報紙上的廣告。”

朱邵勇伸頭一看,驚訝的說道:“咦,長江地產的招租廣告,是陳叔叔的那個長江地產嘛?難道他的長江地產在香港也有不少物業。”

朱廣生說道:“不管那麼多了,先去這個長江地產的門市部。”

隨後,一家人叫了人力車夫,沒走幾步路就來到尖沙咀的‘長江地產’門市。

雖然被人力車夫宰了一筆,但朱廣生並沒有介意,因為長江地產門市部的職員,一聽他們是滬市來的,便熱情起來。

“原來是朱老板,我們的房子遍布香港各地,有港島半山的洋房,一層100平方米,租金每月400港幣,頂手費每月15萬港幣灣仔銅鑼灣北角九龍油尖旺的地區的一層100平米,租金在180港幣,頂手費6000還有分割屋,幾家人住一層,我就不給你介紹了。”

朱廣生暗暗咂舌,嘴上說道:“這頂手費怎麼如此貴,特彆是這個半山區的?”

職員耐心的說道:“這已經是很便宜的,因為我們長江地產的物業多,所以市場已經很優惠,不信你可以去市場打聽一下,要是我們收的貴,隨時可以退您。其實也是最近一年多,來港的人越來越多”

朱廣生馬上說道:“我相信陳先生,畢竟我認識他很多年了!”

職員一聽,倒也沒有完全放在心上,畢竟認識老板的人太多。

不過,他還是認真的建議道:“朱老板,我看您的財力應該不錯,應該主要考慮半山區,哪裡住的都是香港有名有權的人物,治安各方麵都優。”

朱廣生看著一家九口,咬咬牙的說道:“就住半山區”

職員的服務很好,也很真誠,給出的建議也非常合理。

朱廣生經營那麼多年,此次來香港,也是通過平安銀行轉移了20萬美金,再加上隨身攜帶的一些,價值差不多也有2萬美金的財物。

很快,職員安排人手,護送朱廣生一家前往半山區的西摩道。

而朱廣生一家九口,直到看到房子,頓時都紛紛覺得錢花得很值。

世道如此亂,能找到一個安全的容身之地,又其實金錢可以衡量的。

“父親,你真要去找陳先生,我記得你們好多年沒有聯絡了?”朱邵勇好期的問道。

朱廣生剛剛詢問了職員,陳光良一般會在哪裡辦公,得知是中環德輔道的平安銀行大廈。

“肯定要去拜訪一下的,陳先生會見我的,他一向重情重義。我要是得他指點一下,我才心裡踏實。”

實際上,朱廣生看內地情況不對後,又想到陳光良早就來到香港發展,便堅決的帶家人來港。

“老板,外麵有個叫做朱廣生的人,說要見你!”

陳光良聽到屬下的彙報,馬上起身道:“快請進來”

聽到朱廣生三個字,陳光良就想起了‘上海灘’的歲月,當年在上海灘的風光,他又怎麼不時常惦記。

“老哥,你也來香港了,我還說寫信給你,沒想到你已經來了!”

朱廣生一見陳光良的熱情,頓時感動的差點掉眼淚,說道:“陳先生,沒想到你還是如此重情重義!”

陳光良摟著他的肩膀,邀請到沙發來,當年在滬市的朋友很多,但他和朱廣生算是從底下發展起來的。

在沙發上,陳光良感歎道:“當年那個租地建房,終究是害了朱老哥!”

朱廣生馬上說道:“陳先生,你怎麼能這樣說,生意是你情我願的,而且這些年我也算收回成本,還有得賺。”

陳光良點點頭,說道:“你不怪我就好!畢竟要是算了,不講了,畢竟是未來的事情。”

朱廣生一聽,佩服自己的選擇真是作對了,他說道:“我早就關注陳先生,所以一見國民政府要完,就果斷變賣財產來港。隻是不知道,這香港到底如何?”

這是來聽聽陳光良的意見。

“香港很好所以,你們一家放心的在香港發展。要是想做事業的話,就得謹慎一點,千萬彆去投機,我們人生地不熟;投資物業收收租是最穩定的,如果想做糧商,就得選好地址,正好我的環球貿易提供貨源總之老哥來港,有什麼需要的地方,就來找我。”

當年,朱廣生將兩幅地皮都給他租地建屋,也算是對他很信任。

“好好,多謝陳先生,認識你這個朋友,我太幸運了。”

來到一個陌生的地方,有這樣一位大佬的掏心掏肺的指引,簡直就是遇到貴人。

陳光良將名片遞給朱廣生,並約了時間,一起吃個飯。

朱廣生將名片仔細的放好,心情美妙的離開,回家可以吹個牛了。

而陳光良看著朋友的離開,心情也比較好,當年他也是靠朋友,如今他也希望幫到朋友。

翌日,陳光良和長江地產的管理層,一起開了個會議。

嚴寬彙報道:“截止目前,我們已經建成905幢房屋,剩下還有63幢年底前可以建完出租方麵,目前已經達到60的出租率,隨著內地來港的富人增加,相信出租率會增長很快。”

長江地產在滬市的報紙,就直接做廣告,就是方便來港的富人安定下來。而在香港更是有好幾個‘辦事處’,直接一條龍的安排,拎包入住。

但事實上,長江地產的租金並不是市場上最貴的,甚至隻能說中等偏上,但房屋質量都是新的,設施也很齊全。

例如西摩道的洋房,前世包宇剛家族1949年初來港,租金是450,頂手費是2萬港幣。

同樣的地方,長江地產的租金僅需400房租,頂手費15000,而且物業是新投資的。

至於收頂手費,這是香港的慣例,大家都收。因為租金受港府的管製,所以頂手費就誕生下來,港府也管不到。

油尖旺地區的一層樓,售價在25~3萬。而現在管控的租金隻能150~200,差不多要十年才能收租回本;這顯然是大家不能忍受的,所以頂手費要6000,是一點都不貴。

不過香港此時的物業交易,非常少。

畢竟一幢樓動輒十萬,一層樓也是兩三萬,能有幾個家庭買得起?

更何況,很多業主的心態也是——收租更劃算。

陳光良聽到彙報後,說道:“嗯,接下來才是真正的遷港高峰期,我們的租金不必上漲,穩定一下市場的租金。”

長江地產建那麼多樓,除了能改善香港的住房環境外,也能穩定香港的租金和頂手費,不至於前世那麼高。

而且,長江地產還有‘合組屋’,將一層租給四戶、三戶或者兩戶,這樣一些家庭的壓力大減。

但可以肯定的是,很多窮人還是隻能住在木屋、紙皮屋裡,畢竟香港的收入普遍在30~100港幣。

嚴寬點點頭,說道:“我們控製的數量,確實可以穩定香港的租金。”

事實上,戰後的香港,很多人都不願意,也沒有實力去重建因為戰爭破壞掉的房屋,甚至連一些有錢人都不願意重建。正因為如此,長江地產不僅在私人手中買下很多舊地盤,目前也是香港住宅市場的絕對力量。

當然,代價也是巨大的,高達900萬美金(3600萬港幣)的投資,壓根沒有財團可以投資得起。

在德輔道的平安銀行大廈,寧波旅港的商人紛紛齊聚,包括陳光良、方椒伯、劉鴻生、王寬城、王統元等人。

大家坐在一起,互相交談,臉上掛著笑意。

直到陳光良走到前麵,大家便坐下來,準備聽講。

“各位,今天邀請大家來,是就組建寧波商人旅港的商會一事。隨著國內的局勢變化,越來越多的寧波籍商人來港,我希望大家團結起來,共同麵對當前的局勢,相互幫忙,更重要的是,商會還要照顧那些寧波籍來港的人,為他們工作和生存,提供一個機會。”

眾人紛紛鼓掌,大家來港的時候,也會拜訪陳光良,以示陳光良在寧波商人中的地位。

如今陳光良帶頭,組建這個‘寧波旅港商會’,作為寧波在港的同鄉,自然義無反顧的支持。

隨後,劉鴻生主動說道:“陳先生當這個商會的會長,我想大家沒有意見吧?”

他主動說出來,也是避嫌。

畢竟陳光良離開滬市後,劉鴻生成為滬市商人的領袖和代表。如今陳光良在,他雖然資曆老,但商業成就和貢獻不足陳光良多。

“我讚同”

很快,全票通過。

陳光良隨後誠懇的說道:“大家選我當這個會長,主要是因為我錢多,又比你們早在香港發展。”

眾人笑了起來。

華人首富這不是開玩笑,要是陳光良在滬市,第一個就被總司令‘宰’了。當年也不用綁架榮德生,而是綁架陳光良了。

接著,陳光良說道:“但鑒於越來越多的寧波同鄉來港發展經商和生存,這個工作量是非常大的,所以我希望積蕃公來擔任常務副會長,平常主持商會的工作,為我們寧波來港人士提供一些幫助。”

這是陳光良的禦用‘工具人’,但方椒伯確實組織能力出眾。

而來港的寧波商人確實還有很多,例如曹光彪、包宇剛、査濟民等等,都是寧波人。當然這些人,在今天的人麵前,都是些商界晚輩了。

大家也同意陳光良的建議,方椒伯此次帶家人赴港,並沒有事業上的野心,隻想著做做愚公,正好處理商會的事情。

其餘人,也紛紛當學常任理事,組織架構算是成立起來。

事實上,這已經是陳光良組織的第二個‘組織’,他還組建了一個‘樂施會’的慈善組織。

最新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