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朱慈烺好奇之際,秦良玉繼續說道:
“來的是和碩特部(西臧)的使者,他們說他們是來求見太子殿下您的。”
朱慈烺聽到這話,瞬間恍然大悟,不過隨即就冷笑了起來。
鬆錦之戰都打完好幾個月,這群家夥一個個跟死了一樣沒什麼動靜,仿佛這件事情與他們毫無關係一般。
結果自己剛對蒙古用兵才半個月不到,一個個的就急吼吼地跑來大明了。
這些家夥怎麼一個個都這麼不要臉呢?
另外,其實在和碩特部派使者來之前,葉爾羌汗國(新僵)也早就派使者來了。
隻不過朱慈烺當時懶得搭理他們,一直沒見而已。
但是這群葉爾羌使者不願意離開,找了個地方在宣府住了下來,每日都來求見朱慈烺。
他們為了能夠見到朱慈烺,可謂是絞儘腦汁,還送給朱慈烺身邊的人各種各樣的金銀財寶,想讓他們說說情。
朱慈烺當時覺得好笑,然後直接下了一道命令。
那就是他們送來的東西所有人照單全收,但就是不許搭理他們。
就這樣,倒是坑了葉爾羌不少金銀財寶。
想到這裡,朱慈烺看向秦良玉說道:
“來就來吧,令人時刻監視他們的一舉一動,但是不要搭理他們。”
“他們要是上來求見本宮的話,就說本宮沒時間,先晾他們幾日再說,本宮倒要看看,他們能堅持多久。”
秦良玉聽到這話,立刻應道:
“臣領命,這就下去安排。”
朱慈烺微微頷首,隨後秦良玉便轉身離開了府衙,去安排相關事宜了。
秦良玉離開之後,朱慈烺坐在椅子上,開始思索眼下的局勢。
葉爾羌汗國和和碩特部,說白了其實也就是後世的西臧、新僵以及情海這三個地方。
這兩個勢力在曆史上與大明有著千絲萬縷的聯係,關係堪稱錯綜複雜。
其中,葉爾羌汗國(新僵)和明朝的關係一直是朝貢關係,類似於藩屬國。
雖然葉爾羌汗國(新僵)有時會與明朝發生一些邊境衝突,但總體上雙方維持著相對和平的狀態。
葉爾羌汗國承認明朝的宗主地位,每年都會派遣使者前往明朝朝貢,獻上當地的特產和珍寶。
明朝也會給予他們豐厚的賞賜,雙方通過朝貢貿易等方式進行經濟交流,促進了雙方的物資交換和經濟發展。
不過到了崇禎年間的時候,這種關係已經不複存在了,葉爾羌汗國(新僵)開始臣服建奴,脫離了和明朝的關係。
而大明和和碩特部(西臧)的關係就比較特殊了。
因為最開始的時候,大明對於和碩特部(西臧)其實是有直接管控權的。
明朝在情海地區設立羈縻衛所,如西寧衛,對和碩特部(西臧)所在地區進行間接統治。
明初和明中期的時候,明朝甚至可以直接調動西臧的兵馬,和碩特部在當時也聽從明朝的調遣。
隻是隨著時間的推移,和碩特部在明朝中後期逐漸控製了情海全境及西臧,成為了實際的統治者。
逐漸也就不再搭理大明了!
後來伴隨著建奴崛起,他們也就都開始有了各自的小心思。
和碩特部甚至主動和建奴建交,他們似乎覺得建奴勢力強大,與建奴建交能夠為自己帶來更多的利益和保障。
說實話,要是之前明軍剛剛打贏了鬆錦之戰,然後他們跑來大明說要重新建交,朱慈烺肯定會答應的。
畢竟要是能和平的話,誰想打仗啊!
但是這都過去三個月的時間了,他們才來,這還有個屁的誠意?
這分明就是因為知道了明軍對衛特拉聯盟下手的事情,他們害怕下一個就輪到他們了,所以趕忙屁顛屁顛地來大明,想要求大明放過他們。
可是這世上哪裡有這麼好的事情?
之前給你機會你不中用,現在憑什麼老子還要給你機會?
當然,這機會也不是沒有,但是必須要大出血才行。
不大出血的話,這件事就沒有那麼容易了結。
朱慈烺暫時不打算對這兩個地方動武,但是敲竹杠還是很有必要的,除此之外,還要恢複之前對於和碩特部的掌控,也就是重新設立新的衛所。
至於葉爾羌汗國,亦是如此!
於是,在接下來的數日時光裡,和碩特汗國與葉爾羌汗國的使者們,如同被命運驅使的苦行僧,每日皆不辭辛勞地前來求見朱慈烺。
他們一次次地徘徊在宣府府衙之外,隻為能得見朱慈烺一麵。
然而,朱慈烺卻依舊對他們置若罔聞,照例不予接見。
與此同時,朱慈烺還下達了一道命令,要求宣府駐屯的一萬騎兵和三萬步兵每日都要進行操練。
要知道就在不久之前,一批嶄新的燧發槍從京城運到了宣府,並且迅速裝備了大半個駐軍。
新武器到了,那麼接下來自然是要訓練了!
於是每當白晝降臨,陽光灑滿整個草原,宣府外的草原之上,便會響起一陣如雷鳴般震耳欲聾、直破雲霄的射擊聲。
有不少精明的商人和宣府當地的百姓聽聞此事後,都紛紛放下手中的活計,如同潮水一般跑去湊熱鬨。
他們有的站在遠處,伸長了脖子張望,有的則擠到前麵,想要看得更清楚一些。
當眾人親眼目睹這般厲害的火器時,一個個頓時隻覺得驚訝不已,嘴巴張得老大,仿佛看到了世間最不可思議的事情。
畢竟在這之前,燧發槍也隻是用於對付建奴,還沒有在其他地方如此大規模地展示過,因此這些蒙古人和宣府百姓們自然看得目瞪口呆,心中充滿了震撼與好奇。
而這其中,自然也包括和碩特部的使者阿達木和葉爾羌汗國的使者多裡都。
阿達木站在人群中,目光緊緊盯著那些手持燧發槍、威風凜凜的明軍士兵,心中五味雜陳,仿佛打翻了五味瓶。
他深知和明朝重新恢複建交的事情已經刻不容緩,否則,一旦明朝真的對他們動手,他們將毫無還手之力。
畢竟他們那邊可沒有能夠對抗明軍火器的辦法,那些簡陋的冷兵器在燧發槍麵前簡直不堪一擊。
憑借著這些強大的火器,明軍連不可一世的建奴都能打敗,更何況是他們呢?
至於葉爾羌汗國的使者多裡都,此刻的心情和阿達木也差不多。
而且他目前的情況實際上還要更加艱難一些,因為他們來得比較早,帶來的財物大多數都快用完了,如今已經是囊中羞澀。
要是這些財物花完之前再不見到朱慈烺的話,那他們就隻能灰溜溜地回去了。
但是他實在是不甘心啊,要是連朱慈烺的麵都沒有見到就回去了,萬一明朝到時候真的對他們發動攻擊的話,那豈不是完蛋了?
於是乎,在接下來的幾天裡,這兩群使者來到宣府門外求見朱慈烺的頻率更加高了。
他們往往一待就是一整天,從清晨的第一縷陽光灑下,到黃昏的最後一抹餘暉消失,都不肯離去。
隻是執著地等待著朱慈烺的召見。
搞得朱慈烺就連出門的時候都得從後門離開,以避開這些使者。
直到朱慈烺接到密報,說是葉爾羌汗國使者手裡的錢已經所剩不多了,要是朱慈烺再不見他們的話,他們就隻能真的回去了。
朱慈烺這才覺得時間差不多了,於是打算見一見他們。
這天中午陽光正好,仿佛是上天特意安排的一個好日子。
朱慈烺終於下令召見和碩特使者和葉爾羌使者。
得到這個消息的時候,站在府衙門口的兩位使者激動得幾乎要熱淚盈眶。
他們之間其實本來是不認識的,但是經過這些天一起受苦的等候,他們早就相熟了,彼此間甚至產生了一種惺惺相惜、同病相憐的情感。
激動過後,他們簡單的整理了一下身上的衣物,然後這才匆匆走了進去。
不多時,他們便見到了坐在高位之上的朱慈烺。
相較於以前,朱慈烺整個人明顯成熟了許多,身上少年的稚嫩也稍微褪去,取而代之的是一種沉穩氣質。
但單獨從外貌來看,眼下的朱慈烺依舊隻是一個少年而已。
不過當然,這兩位使者無論如何都不敢小看朱慈烺這個大明太子。
下一秒,他們趕忙彎腰恭敬的參拜道:
“葉爾羌使者(新僵)參見大明太子殿下!”
“和碩特使者(西臧)參見大明太子殿下!”
朱慈烺目光掃過這些人,表麵上平淡如水,讓人看不出絲毫情緒波動,隨後這才淡淡的開口說道:
“諸位都起來吧。”
使者們聽到這話,這才顫顫巍巍地站了起來。
隨後朱慈烺直接開口問道:
“諸位,本宮聽聞你們最近一直想要求見本宮,到底所為何事?”
雖然知道對方這是在裝傻,但和碩特汗國的使者聽到這話還是趕忙開口說道:
“尊貴的大明太子殿下,今日我等來到此處,是想要請求大明太子殿下恢複之前和碩特汗國和大明的關係。”
“之前我們迫於建奴的脅迫,才臣服了建奴,之後大明打敗了建奴,使我們重新恢複了自由,我們心中對大明充滿了感激。”
“所以如今我們想要重新恢複之前和大明的關係,還望大明太子殿下能夠答應。”
“我們願意年年進貢,歲歲來朝,永遠為大明效力。”
一旁的葉爾羌使者聽到這話,趕忙也說道:
“尊敬的大明太子殿下,葉爾羌汗國也是如此,我們也想請求恢複之前的關係。”
“我們深知大明的強大和仁慈,願意與大明永結友好,共同繁榮。”
朱慈烺聽到這些話隻覺得好笑,然後輕笑道:
“兩位,這話怎麼說的?你們不是早在崇禎初年的時候就已經和建奴建交,不再和大明有任何關係了嗎?”
“如今再說這樣的話,是不是有點不太合適?你們當初背棄大明,與建奴勾結在一起,可曾想過會有今天?”
兩位使者一聽這話,臉色頓時就變了,就連身體也開始不由自主地顫抖起來。
緊接著,和碩特使者趕忙說道:
“尊敬的大明太子殿下,這件事情並不是我們願意的,實在是建奴強勢,我們不得不從啊。”
“畢竟我們隻是邊陲小國,在強大的建奴麵前根本無力反抗,我們”
隻是沒等他把話說完,朱慈烺就抬手製止了他。
眼見如此,和碩特使者也隻能閉上了嘴。
隨後朱慈烺說道:
“二位,你們的意思本宮都已經清楚了,但是這件事情請恕本宮不能答應。”
“因為你們之前的背叛,所以大明皇帝和朝廷已經不再信任你們了。”
“對於你們,朝廷已經有了相應的計劃,那就是等到明年,朝廷就要對葉爾羌和和碩特用兵了。”
“本來這種事情是朝廷秘聞,不應該告訴你們,但是近日宣府外操演的情形你們也看到了。”
“如今的大明士兵全部裝備了新式火器,那火器的威力如何應該也不用本宮多說了。”
“簡單來說,大明根本不在乎你們知不知道這件事情,也不在乎你們之間是否會聯盟共同對付大明。”
“畢竟再強的騎兵也抵不過大明的火器,你們就算聯合起來,在大明火器麵前也不過是螳臂當車,自不量力而已。”
“所以趁著現在大明還沒有對你們出兵趕緊回去吧,好好再享受一下你們尊貴的生活,不然以後你們怕是沒機會了。”
聽到這話的時候,葉爾羌汗國和和碩特汗國的使者瞬間都快要嚇哭了。
他們的雙腿一軟,直接就跪了下去,眼中滿是恐懼和絕望。
不是
這道理是什麼情況啊?怎麼還真的要打啊?他們根本就不想打好嗎?
他們連建奴都打不過,怎麼打大明啊?
而且大明的火器他們也看到了,大明有這樣的火器,這場戰爭根本就沒法打好嗎?
毫不客氣地說,三萬裝備這樣火器的騎兵就可以直接滅了他們了!
哪怕不能完全消滅他們,也會徹底摧毀他們的有生力量,讓他們從此一蹶不振。
想到這裡,兩位使者趕忙磕頭道:
“尊敬的大明太子殿下饒命啊!我們是真的願意重新歸附明朝的,我們願意用實際行動來證明我們的誠意,還望大明太子殿下能夠向大明皇帝陛下求情,不要發動戰爭。”
“如果發動戰爭的話,一定會生靈塗炭,到時候我方百姓流離失所,那將是一場巨大的災難啊。”
“還望太子殿下能夠看在這些百姓的麵子上,讓我們免於戰爭。”
一瞬間,兩個使者哭得稀裡嘩啦,淚水如決堤的洪水一般,止都止不住。
沒辦法,他們是真的怕了,明軍現有的軍事武器對他們來說簡直就是降維打擊,那是一種他們根本無法理解和抗衡的力量。
哪怕他們可以憑借遊牧民族的優勢隨時轉移,但轉來轉去也不是個事兒啊,他們總不能一輩子都過著顛沛流離的生活吧。
看到眼前這倆人一副惶恐不安、滿臉哀求的模樣,朱慈烺就知道時候到了。
不過他依舊佯裝出一副有些為難的神情來。
隨後隻見他微微皺起眉頭,眼神中透露出幾分思索之色,似是在內心進行著激烈的權衡。
片刻之後,他這才緩緩開口說道:
“其實話說回來,在大明的朝堂之上,也並非所有人都支持打仗的,還是有那麼一些人想著維持之前的和平局麵。”
“哪怕是本宮,其實也不願意發動戰爭。”
兩位使者聽到這話,原本黯淡無光的眼神瞬間亮了起來,趕忙一臉驚喜地看向了朱慈烺。
他們急切地說道:
“太子殿下真是聖明!畢竟打仗勞民傷財,最終受苦的還是百姓啊。”
朱慈烺微微頷首,然後繼續說道:
“不過說到底,你們之前還是背叛了大明,轉而臣服了建奴,這樣的行為若是不付出相應的代價,實在難以讓朝廷信服。”
“所以,如果你們真的想要重新和大明建立友好邦交,那也是必須要付出一定的代價的。”
這話一出口,和碩特部和葉爾羌汗國的使者還能有什麼不明白的呢?
於是和碩特使者趕忙說道:
“啟稟大明太子殿下,隻要能夠維持和平,讓和碩特部落與大明重歸於好,和碩特部落願意付出任何代價。”
“而且,不瞞您說,當年大明在和碩特設立的衛所兵,大多數都還健在,他們的子孫後代也一直以漢人的身份自居,對大明有著深厚的感情。”
“隻要大明一聲令下,衛所馬上就可以重新建立起來,繼續為大明守護邊疆。”
哦?
聽到這話的時候,朱慈烺瞬間有些心動了起來。
他原本以為在和碩特部落統一西臧之後,可能會對之前所有的衛所兵痛下殺手,以消除潛在的威脅。
結果沒想到,他們居然沒有這麼做,而是留下了之前的衛所兵。
這樣一來的話,確實是一個意外之喜。
因為這些衛所兵並非單純的漢人或者是少數民族,而是兩者的結合。
如此一來,就算朝廷要在西臧重新建立衛所,也不需要重新招兵買馬了。
隻需要派遣一部分漢人兵馬前往和碩特部與當地的衛所兵共同駐守,就可以完成對於西臧的初步控製了。
至於下一步的計劃,那隻能等以後再根據實際情況慢慢謀劃了。
眼看著朱慈烺有些心動,一旁的葉爾羌使者趕忙也說道:
“啟稟大明太子殿下,葉爾羌汗國也願意接受大明的駐兵。”
雖然葉爾羌汗國之前隻是單純地和大明保持著朝貢關係,平日裡往來並不頻繁。
但是很明顯,這個時候不答應駐兵是不行的。
畢竟他們之前可是主動向建奴臣服的,這相當於背叛了和大明長久以來建立的關係。
如今既然要重新和大明建立友好邦交,那就要拿出十足的誠意,而沒有什麼比允許大明駐兵更顯誠意了。
朱慈烺聽著他們的話,心中隻覺得好笑。
因為這件事情比他想象中的還要容易的多。
他原本以為要說服這兩個蒙古部落允許大明駐兵還需要花費一番周折,結果沒想到事情進展得如此順利。
果然在打贏了一場大勝仗之後,很多事情都會隨之發生改變。
那些曾經對大明心懷叵測、妄圖與大明為敵的勢力,在看到大明強大的實力之後,也不得不重新審視自己的立場。
但朱慈烺臉上並沒有表現出絲毫的情緒波動,而是假裝有些猶豫地說道:
“二位,不是本宮不相信你們的話,實在是你們隻是使者,這種重大的事情就算你們答應了又有什麼用呢?”
“畢竟這關乎到大明和你們部落之間的未來走向,不是你們能夠輕易做主的。”
和碩特使者聽到這話,趕忙說道:
“啟稟大明太子殿下,我等前來之前,首領已經特意叮囑過,隻要大明願意重新接納我們,什麼條件都可以答應。”
“所以這件事情我等可以保證一定會實現的,還望大明太子殿下能夠相信我們。”
一旁的葉爾羌使者也是趕忙附和道:
“尊敬的大明太子殿下,我們亦是如此!”
話說到這裡,朱慈烺總算是得到了自己想要的答案。
不過他最終還是沒有當場答應下來,而是說道:
“既如此,那麼你們先下去休息吧,待本宮和幾位大臣商議之後,再告訴你們最終的決定。”
兩位使者聽到這話,也不敢多說什麼,隨後便恭恭敬敬地退了下去。
等他們離開之後,朱慈烺這才微微一笑。
看到這裡可能有人會感到疑惑,怎麼朱慈烺隻是用了簡單的幾句話就把西臧和新僵給重新收複了?
這未必有些太扯淡了吧?
實際上這哪裡是用兩三句話收複的?
這分明是用大明將士的戰鬥力收複的!
當這些使者看到那一萬大明騎兵使用燧發槍在馬上發動攻擊的時候,他們就知道這時代已經變了。
以往蒙古騎兵憑借著精湛的騎術和勇猛的戰鬥力,在戰場上縱橫馳騁,所向披靡。
但如今在大明軍隊的新式火器麵前,他們完全淪落成了一個個活靶子。
那燧發槍發射出的子彈,如同雨點一般密集,瞬間就能將敵人打得落花流水。
特彆是當這樣的軍隊人數高達兩萬、三萬、五萬甚至十萬的時候,試問這世間還有什麼人可以擋得住?
還是那句話,在接近現代化部隊的大明軍隊麵前,任何冷兵器時代的軍隊都毫無招架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