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小說 > 曆史軍事 > 我爹是崇禎?那我隻好造反了 > 第二百八十八章 崇禎:原來,朕也能開疆拓土啊!

第二百八十八章 崇禎:原來,朕也能開疆拓土啊!(1 / 1)

推荐阅读:

等送走了葉爾羌使者和和碩特使者之後,朱慈烺獨自坐在府衙的書房中,手指輕輕叩擊著桌麵,然後陷入了沉思。

他細細琢磨了一番,覺得這件事情著實非同小可,還是應該和秦良玉以及史可法打個招呼,共同商議一番才妥當。

於是,他當即派人去將他們請了過來。

等到秦良玉和史可法二人匆匆趕到府衙,進入書房行禮落座之後,朱慈烺便將剛剛發生的事情簡單的地告訴了他們。

當聽到這話的時候,秦良玉和史可法先是一愣,眼神中滿是驚愕,仿佛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

但很快,他們的臉上便浮現出一陣難以抑製的狂喜。

要知道葉爾羌汗國和和碩特汗國已經脫離大明的掌控足足十幾年了,而在這十幾年裡,大明也一直對他們無能為力。

畢竟這個時候大明都快滅國了,哪有心思去管他們?

可誰又能想到呢?

眼下朱慈烺不費吹灰之力,僅僅憑借著大明的威望和之前鬆錦之戰的餘威,便重新讓他們對大明臣服,這怎能不讓他們欣喜若狂呢?

要知道這簡直和開疆拓土也沒什麼區彆了,甚至意義更為重大,畢竟這是讓曾經叛離的屬國重新歸附!

下一秒,秦良玉趕忙站起身來,雙手抱拳,神情激動地說道:

“太子殿下真是聖明,臣對殿下敬佩之至!殿下此舉,實乃我大明之幸,百姓之福啊!”

史可法也緊隨其後,滿臉敬佩地說道:

“太子殿下,臣亦對殿下敬佩得五體投地!殿下以非凡的智慧和果敢的決策,讓這兩個汗國重新歸附,此等功績,必將載入我大明史冊。”

不得不說,這番話倒是誇的朱慈烺有些不好意思了。

隨後朱慈烺微笑著搖了搖頭說道:

“這並不是本宮的功勞,而是大明千千萬萬將士的功勞,若是沒有之前的鬆錦之戰那場大勝,讓周邊諸國見識到了大明軍隊的強大戰鬥力,恐怕他們也不會願意這樣輕易地臣服大明。”

“說到底,這場功勞是將士們在戰場上用鮮血和生命換來的,本宮不過是順勢而為罷了。”

秦良玉和史可法二人聽到這話,隻覺得心中更加感動。

身為未來的皇帝,朱慈烺不僅有著卓越的才能,更有著如此謙遜的胸懷,實在是大明之福啊。

可突然就在這時,史可法像是想到了什麼重要的事情,微微皺起眉頭,然後問道:

“殿下,臣敢問一句,關於和碩特和葉爾羌的投降和駐兵一事,究竟要怎麼處置呢?”

朱慈烺剛才還真沒仔細考慮這件事情,眼下聽到史可法這麼一問,他便開口道:

“本宮暫時還沒想好,你有什麼想法嗎?不妨說來聽聽。”

史可法聽到這話,猶豫了一下之後這才說道:

“這種事情臣還真沒什麼好的想法,老實說,就關於土默特部的投降事宜,都不是宣府可以輕鬆負擔的。”

“宣府本就事務繁多,官員數量也有限,最近一段時間光是和土默特使者商量投降的事情就已經焦頭爛額了。”

“再加上和碩特和葉爾羌本地的官僚體係與我們大明有所不同,臣認為宣府根本沒有辦法妥善處理這件事情。”

“所以臣建議將和碩特使者、葉爾羌使者以及之前的土默特使者全部送到京城,由內閣和朝廷的大臣們進行商議投降事宜。”

“如此方能展現朝廷對這件事情的高度重視,也能更加迅速、妥善地處理此事。”

說實話,史可法這還真不是推卸責任,而是實際情況確實如此。

宣府本身的官員其實並沒有多少,而且大多事務繁忙,精力有限。

最近一段時間,光是和土默特使者商量投降的具體條款、安置方案等事宜,就已經讓官員們忙得不可開交,實在是沒有多餘的精力和能力再去處理葉爾羌汗國和和碩特汗國的事情了。

更何況這兩個汗國都是人口幾十萬的大國,其內部情況複雜,涉及諸多利益糾葛,哪裡是他們一個小小的宣府可以處理得了的。

所以最好的辦法就是把他們的使者全部打包送到京城,然後讓他們和京城的那些官員們商議。

當然,順便也把土默特使者給一起打包了,最近宣府的官員因為這事都忙的不可開交了,導致宣府本地的事務都受到了影響。

朱慈烺認真的想了想,然後就覺得史可法說的很有道理。

這種級彆的事情涉及到國家的外交、軍事、政治等諸多方麵,確實就該由朝廷來處理才行,而不是依靠一個小小的宣府。

畢竟朝廷有著更完善的決策機製、更豐富的人才資源和更強大的協調能力,可以迅速的處理好這件事情。

想到這裡,朱慈烺點頭說道:

“就如此,那便將葉爾羌汗國、和碩特汗國以及土默特使者全部都送往京城吧,讓京城那些經驗豐富的官員跟他們洽談投降事宜。”

“反正眼下快到冬天了,各地戰事也相對平緩,他們也沒事可做,正好可以趁著這個機會把這件事情妥善處理好。”

史可法聽到這話,趕忙躬身說道:

“臣遵旨,臣這就去安排相關事宜,確保使者們能夠安全地抵達京城。”

雖然將這些使者打包送到京城還需要一些時間,但是在這之前,朱慈烺還是讓人寫了一封信,然後將這邊發生的事情大概簡單說明了一下。

同時也著重強調了讓京城那邊做好準備,提前商議好應對之策,以便使者一到京城,就能迅速展開談判。

於是兩天之後,這封信便出現在了兵部衙門。

當得知再次有書信從宣府發來的時候,兵部尚書李邦華頓時提起了十二分精神。

因為他知道從宣府發來的書信往往都涉及到邊疆大事,容不得半點馬虎。

於是他趕忙放下手中的事務,小心翼翼地拆開信封,然後仔細看了起來。

隻是片刻,他頓時就震驚得目瞪口呆,手中的信紙都差點掉落下來。

本來之前得知土默特投降大明的時候,他其實還沒有多驚訝,畢竟他也知道土默特距離大明實在是太近了。

在大明武力強盛的時候,土默特為了自身的生存和發展,隻能選擇投降大明。

但是他萬萬沒有想到,就連之前早就脫離了大明的葉爾羌汗國和和碩特汗國都再次選擇投降了大明,並且他們的使者正在回京的途中,隻等著和大明商議投降的具體事宜。

毫不誇張地說,這絕對是開疆拓土一般的功勞啊!

葉爾羌汗國和和碩特汗國地域遼闊,資源豐富,一旦重新歸附大明,那大明的版圖將進一步擴大,國力也將得到極大的增強。

李邦華怎麼也沒有想到,朱慈烺隻去了一趟宣府,居然能帶來這麼多的意外之喜!

雖然嚴格來說,這些功勞並不都是朱慈烺的,而是由於之前鬆錦大戰之後引發的蝴蝶效應,使得大明在周邊諸國心中的威望大增,這才發生了如今的事情。

但他心裡也清楚,之前的鬆錦之戰,這位太子爺可是占了大多數的功勞的。

從謀劃戰略、指揮作戰到鼓舞士氣,朱慈烺都展現出了卓越的才能和非凡的勇氣。

從這點來說,眼下發生的所有事情都是要歸功於朱慈烺的。

想到這裡,李邦華就再也坐不住了。

因為這樣的好消息必須要立刻通告內閣以及崇禎才行,最好是讓朝廷上下都能知曉這一重大喜訊。

於是乎,李邦華帶著這封書信,急匆匆地又衝到了內閣。

內閣大臣們再次看到李邦華來到這裡的時候,早已經見怪不怪了。

畢竟最近這段時間,由於各地局勢的變化,李邦華來內閣的次數明顯增多了。

隨即,薛國觀是笑著問道:

“李尚書,看你高興的這個樣子,莫不是又有什麼好消息要與我們分享?”

李邦華趕忙笑著說道:

“諸位,這次真是好消息!兵部剛剛收到太子殿下從宣府發來的書信,說是葉爾羌和和碩特汗國都派遣了使者去往宣府,拜見了太子殿下,並且明確表明要投降大明!”

“除此之外,他們還答應了大明在他們的境內駐兵,以顯示對大明的忠誠!”

什麼?

聽到這話的時候,薛國觀再也坐不住了,趕忙站了起來,隨後快步來到李邦華麵前,接過他手中的書信然後仔細看了起來。

與此同時,其他幾位內閣大臣也都圍了上來,逐一看過書信後,瞬間也是樂得不成樣子了。

他們相互對視,眼中滿是驚喜和興奮。

緊接著,薛國觀滿臉笑容的說道:

“好!好!好!這真是大喜事啊!葉爾羌汗國和和碩特汗國重新歸於大明,這無異於開疆拓土之功!太子殿下還真是讓人匪夷所思啊!”

“短短時間內就做出了如此驚天動地的大事,實在是讓我等佩服得五體投地!”

範景文也是讚歎道:

“本以為這次隻是尋常的燒荒,卻沒有想到居然還能重新收複葉爾羌汗國和和碩特汗國。”

“太子殿下真是聖明,實在是我大明之幸啊!”

一時間,眾人又紛紛拍起了朱慈烺的馬屁,言語中滿是敬佩和讚美之情。

與此同時,一旁的王承恩也是有些驚訝。

雖然他隻是一個太監,卻也知道當年葉爾羌汗國和和碩特汗國宣布和大明斷交的時候,崇禎曾經有多麼憤怒。

那時候,崇禎整日愁眉不展,對這兩個汗國的背叛行為深感痛心和憤怒,甚至一度想要出兵討伐。

隻是沒想到十幾年過去了,這兩個汗國居然又屁顛屁顛地想要重新回歸大明的懷抱,這簡直讓他有一種做夢的感覺。

緊接著就在這時,薛國觀的聲音又響了起來:

“王公公,看來又得勞煩您一趟,去請陛下過來了,畢竟這種大好事必須讓陛下知道。”

王承恩聽到這話,這才反應了過來,然後笑道:

“薛閣老說的是,咱家這就去,如此大喜事,陛下知道後定會龍顏大悅。”

說完這話,王承恩急匆匆地再一次奔向了後宮。

不過好在今天崇禎並沒有在和周王後膩歪在一起,而是獨自坐在禦花園中喝茶,神情略顯疲憊。

老遠的看到王承恩腳步匆匆、麵帶喜色地疾步而來,崇禎不禁眉頭微微一皺,心中滿是疑惑,然後開口問道:

“怎麼回事?瞧你這般模樣,竟是如此高興,究竟所為何事?”

此時的王承恩嘴角都快咧到耳根了,那抑製不住的喜悅之情簡直要從臉上溢出來,也難怪崇禎皇帝會如此好奇了。

王承恩聽到崇禎皇帝的問話,先是躬身行禮,然後聲音中滿是激動與興奮說道:

“啟稟陛下,大喜啊,這可真是天大的喜事!太子爺從宣府發來了書信,上麵說葉爾羌汗國以及和碩特汗國主動派遣使者來到宣府,要向大明投降,而且還答應了讓大明在他們境內駐兵呢!”

“你說什麼?”

崇禎聽到這話的時候,仿佛被一道驚雷擊中,騰地一下子就從座位上站了起來。

隻見此刻他的雙眼瞪得滾圓,滿眼都是不可置信的神色。

要知道在他剛剛繼位的時候,葉爾羌汗國和和碩特汗國可是直接宣布脫離大明,還和建奴進行建交。

這對於當時剛登基的崇禎來說,簡直就是啪啪打臉。

畢竟一個皇帝剛剛上位,滿心期待著能有一番作為,結果周邊的附屬國就宣布脫離,還有比這更打臉、更讓人難堪的事情嗎?

但是當時崇禎也實在是沒法做些什麼,隻能吃下了這個啞巴虧。

因為當時的國家內憂外患,局勢動蕩不安,根本不是計較這些附屬國脫離事情的時候。

然而,崇禎萬萬沒有想到的是,在十四年後的今天,這兩個汗國居然又接連遣使投降大明,想要重新成為大明的附屬國。

想到這裡的時候,崇禎頓時激動得無以複加,雙手都微微顫抖起來,然後趕忙再次問道:

“你說的可是真的?莫不是在糊弄朕?這種事情可開不得玩笑,若是有半句虛言,你可知道後果!”

王承恩聽到這話,趕忙“撲通”一聲跪倒在地,額頭緊緊貼著地麵,聲音無比堅定地說道:

“老奴就算有一萬個膽子,也不敢糊弄皇爺啊!這個消息是兵部尚書李邦華親自送到內閣的,也是內閣首輔薛國觀薛閣老讓奴婢來請陛下的。”

“陛下您想啊,這麼重要的事情,誰敢欺瞞?”

崇禎聽到這話,心中的懷疑終於煙消雲散,隨後他忍不住放聲大笑了起來。

那笑聲在花園中回蕩,充滿了喜悅與暢快。

“哈哈,朕就知道,朕就知道你不會讓朕失望的!”

雖然崇禎沒有明確說出這個“你”是誰,但王承恩心裡清楚,這個“你”毫無疑問就是太子爺了。

畢竟,能帶來如此令人振奮的消息,除了太子爺,還能有誰呢?

此時此刻崇禎是真的高興壞了,因為他覺的他似乎終於找回了十幾年前丟失的麵子!

當然更重要的還是葉爾羌(新僵)的投降。

要知道在大明將近三百年的時間裡,大明從未收複過葉爾羌(新僵),大明和葉爾羌(新僵)之間的關係就和朝鮮差不多,甚至還要更差。

反正大明可沒法直接調動葉爾羌(新僵)的兵馬。

可眼下,葉爾羌非但答應了投降大明,甚至還允許大明駐兵!

這和開疆拓土有什麼區彆?

一時間,崇禎心中難免有些感慨。

畢竟他從來也沒想過,崇禎一朝,居然也能開疆拓土?

這著實讓他有一種做夢的感覺!

突然就在這時,崇禎似乎又想到了什麼,突然神色一凜,然後對著王承恩吩咐道:

“大伴,你立刻去詔諭文武百官,就說朕要上朝,凡四品以上官員,必須上朝!朕要親自將這個好消息告知滿朝文武,讓他們也一同分享這份喜悅。”

王承恩聽到這話,趕忙說道:

“奴婢遵旨!”

然後便匆匆退下準備了。

沒過多久,內閣這邊也知道了崇禎皇帝要臨時召集百官上朝的事情。

怎麼說呢,雖然有點意外,但其實也是情理之中的事情。

畢竟這對於大明而言,也算是一件值得高興的大事了。

一個國家能夠讓周邊附屬國紛紛投降,願意重新歸附,這無疑是國家實力和威望的一種體現。

於是乎,一個時辰之後,官員們全員聚集到了宮門口準備上朝。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這還是朱慈烺離開京城之後,崇禎第一次上朝。

因此所有人都不敢有絲毫的馬虎,一個個都規規矩矩地整理好自己的官服,神情肅穆地站在宮門口。

直到聽到上朝的鐘聲響起之後,百官們這才魚貫而入。

等他們來到太和殿的時候,崇禎早就在這裡等著他們了。

等到眾人參拜過崇禎之後,不等王承恩開口,崇禎便滿臉紅光地說道:

“諸位,今日朕要給你們宣布一個好消息,那就是太子剛剛從宣府發來奏疏,說是土默特、葉爾羌以及和碩特這三個蒙古部落已經全部向大明投降。”

“並且答應了大明在他們的領土內駐兵的要求。”

“如今土默特、葉爾羌和和碩特汗國的使者們都已經在來京城的路上了,不出三日便會到達京城。”

這話一出口,朝堂之上瞬間便是一片沸騰。

文武百官們你看看我,我看看你,臉上滿是震驚與驚喜。

很明顯,他們都沒有想到會發生這樣的事情。

他們雖然都知道朱慈烺‘禦駕親征’的消息,但卻沒有想到這次居然搞出了這麼大的動靜。

雖然和碩特之前和大明的關係就不錯,大明也在和碩特有衛所,但那已經是十幾年前的事情了。

葉爾羌汗國就更誇張了,要知道大明從未在葉爾羌汗國設立過衛所,也從未真正掌控過葉爾羌汗國。

土默特差不多也是如此,從未成為過大明的領土。

但現在,這三個蒙古部落居然都主動投降,還允許大明駐兵,這和開疆拓土簡直沒什麼區彆啊!

這意味著大明的領土和影響力將進一步擴大,國家的實力也將得到極大的提升。

想到這裡,當下便有臣子站了出來,此人乃是禮部的一位官員。

隻見他滿臉激動,大聲說道:

“臣恭喜陛下,賀喜陛下!此乃開疆拓土之功啊!太子殿下英明神武,實在是我大明之福啊!”

“陛下萬歲!太子千歲!”

說完這話,便來了個五體投地的跪拜。

眼看著有人開頭,下一秒,文武百官們趕忙紛紛跪倒在地,山呼萬歲。

崇禎聽到陣陣恭維之聲,一瞬間心中更是得意。

他到底還是一個要麵子的人,此時被群臣如此恭維,心中自然開心。

雖然說這些事情跟他沒什麼直接關係,都是朱慈烺的功勞,但畢竟他是皇帝,怎麼著也能分一份功勞吧?

拍完馬屁之後,接下來就該商量正事兒了。

所謂的正事兒就是該怎麼接受這三個蒙古部落的投降以及駐兵一事。

不過這件事情就不需要崇禎這個皇帝親自出麵了,因為接下來禮部和兵部會共同操辦此事。

當然主要還是兵部,畢竟駐兵之事是兵部之事,其中涉及到軍隊的部署、兵力的安排、後勤的保障等等一係列的問題,都需要兵部策劃和安排。

當然,戶部也不能閒著。

因為在這三個蒙古部落駐兵肯定要重新招兵買馬,畢竟現有的兵力肯定是不夠的。

要招兵買馬就需要用到銀子,要給新兵發放軍餉、購置武器裝備、提供糧草物資等等,這些都是需要大量的銀子來支撐的。

不過好在如今的大明還不缺銀子,經過之前的一些改革和整頓,國家的財政狀況有了很大的改善,所以一切都不是問題。

直到下朝之後,崇禎的臉上還掛著難以抑製的笑容。

他邁著輕快的步伐在宮人的簇擁下,往坤寧宮的方向走去。

在回去坤寧宮的路上,崇禎突然心中感慨萬千。

然後他看向了身後的王承恩,緩緩問道:

“大伴啊,你覺得太子是不是比朕更加適合當這個皇帝?”

如果是在以前,王承恩聽到這話的時候肯定會被嚇個半死,哪裡敢直接回答?

畢竟,這種關於皇位傳承的話題,向來都是極為敏感的。

稍有不慎,就可能招來殺身之禍。

但是現在,不會了!

最新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