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過午飯之後,朱慈烺閒來無事,便想著要不要再出去溜達一圈,再欣賞一下宣府的美景。
畢竟馬上就要返回京城了,而且不出意外的話,估計以後也沒什麼機會再來到宣府了。
可沒等他做好決定,就看到琪琪格邁著步伐走了過來。
看到琪琪格,朱慈烺突然想到了什麼,然後笑著問道:
“琪琪格,三天之後本宮就要返回京城了,你看你是留在草原上,還是跟本宮一起回京?”
琪琪格聽到這話,幾乎沒有絲毫猶豫,想也沒想便說道:
“我跟你一起回京。”
朱慈烺有些好奇,就接著問道:
“如今蒙古的事情應該處理的差不多了,你們要的糧食也都給你們了,有了這些糧食,你們的部落度過這個冬天應該是沒問題的,所以你也不需要再當人質了,為什麼還要跟本宮一起回去?”
琪琪格聽到這話,一時間臉色微變,也不知道說些什麼了。
說實話,在京城的日子,其實是比在草原上要舒服得多的。
因為她不用再忍受草原上那惡劣的氣候和艱苦的生活條件,而且京城那邊也沒人把她當做人質,反而是把她當做貴客一般對待。
東宮她也是想進就進,想出就出,沒人攔她,她可以自由自在地做自己想做的事情。
但說實話,作為一個從生在草原上長大的女孩,琪琪格還是覺得在京城的日子太壓抑了。
所以她還是渴望回到草原之上,因為那裡有她熟悉的藍天白雲,有她心愛的駿馬,還有她那無憂無慮的生活。
但是她之前去找阿布奈商量這件事情的時候,阿布奈還是堅決不讓她回到草原,依舊讓她跟隨朱慈烺返回京城。
因為阿布奈覺得隻有讓她留在朱慈烺身邊,才能確保部落的安全和利益。
畢竟朱慈烺是大明太子,有著極高的地位和權力,隻要琪琪格在他身邊,部落就相當於有了一層保障。
琪琪格也是沒有辦法,最終隻能答應了下來。
想到這裡,琪琪格隻能硬著頭皮說道:
“我喜歡待在京城,這總行了吧!”
說完這話,她便氣呼呼地轉身離開了。
那模樣,仿佛是在表達自己內心的不滿和無奈。
朱慈烺看到這一幕,也隻是笑著搖了搖頭,又沒有怎麼在意。
他其實也知道,琪琪格為什麼這麼做,無非就是阿布奈的命令而已。
不過他也不在乎,反正琪琪格就隻是一個人質而已,無論在哪裡都沒什麼大不了的。
隻要不影響朝廷的大局,琪琪格的去留並不是什麼重要的事情。
時光悄然流轉,如白駒過隙,轉瞬之間,三日的時光便已匆匆而過。
終於到了該離開宣府的時候了。
這一日,天空格外明朗,陽光溫柔地灑下,將大地照得暖融融的,仿佛給世間萬物都披上了一層金色的光輝。
朱慈烺端坐在崇禎的龍輦之上,周圍是無數大明的將士。
眾人準備妥當,然後緩緩衝著宣府外前進。
道路兩旁,既有來圍觀的異族商人們,也有前來相送的宣府百姓們。
此刻這些人也是滿臉的不舍和激動,眼神中充斥著感激之情。
這是因為考慮到此番大勝,所以朱慈烺下令免去了宣府三個月的關稅,這對於這些商人和百姓而言,毫無疑問是一件大好事兒。
在隊伍的後方,則是相送的宣府的一眾文臣武將,他們緩緩跟著隊伍前進,眼神中滿是感慨。
朱慈烺待在宣府的這一個多月時間裡,他的各種決策和行為在眾人的心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記。
他們愈發覺得,這位太子殿下絕非尋常之人。
無論遇到多麼棘手的事情,隻要到了他的手中,就仿佛被施了神奇的魔法一般總能迎刃而解。
這讓人不得不由衷地感到敬佩。
他們心中暗暗思量,若是將來這位太子殿下能夠登上皇位,那麼大明必然會迎來前所未有的興盛局麵,或許會重現往日的輝煌,成為能夠讓天下百姓安居樂業的太平盛世。
直到隊伍徹底消失在了眾人的視線中後,宣府的一眾文臣武將這才各自離開了。
從宣府回京城的這段路程,總體來說還算平安順遂。
不過命運似乎總喜歡在不經意間給人一些小插曲,就在行程過半之時,天空中突然飄起了潔白的雪花,那雪花紛紛揚揚,宛如一隻隻輕盈的蝴蝶在空中翩翩起舞。
這場小雪來得有些突然,瞬間給大地鋪上了一層薄薄的白色絨毯,也讓道路變得有些濕滑,稍微阻礙了一下他們的行程。
不過好的這小雪並沒有持續太久,很快就停了下來。
約莫五天之後,朱慈烺終於來到了京城附近。
遠遠地,那座宏偉壯觀的城池便映入了他的眼簾。
那高大的城牆,猶如一條巨龍蜿蜒盤踞在大地上,守護著這座古老的京城。
城樓上飄揚的旗幟,在微風中輕輕舞動,仿佛在歡迎著朱慈烺的歸來。
看到這一幕,朱慈烺輕輕地鬆了口氣,心中湧起一股難以言喻的喜悅。
終於,他總算是回來了!
而且是大勝而歸!
就在這時,龍輦內突然傳來一個一些驚訝的驚呼聲,下一秒就見鄭小妹一臉驚喜地說道:
“殿下快看,這京城好像變得有些不一樣了。”
朱慈烺聽到這話,心中也湧起一絲好奇,然後緩緩地掀開了車簾。
目光所及之處,果然就發現此時此刻,京城似乎真的變得不一樣了。
最直觀的感受便是前麵的道路,原本那坑窪不平、塵土飛揚的道路不見了,取而代之的是一條堅實的水泥路。
那水泥路平坦寬闊,走在上麵感覺十分穩當,仿佛能給人帶來一種莫名的安全感。
要知道,此刻他們還沒有到達京城,而是在京城數裡之外的地方,可是這條路卻直接修到了這裡。
而且,這水泥路並非是單純的水泥鋪就,上麵還用一些顏料畫出了各種各樣的標識。
有箭頭指示著方向,有線條劃分著車道、人行道,還有一些特殊的圖案提醒著行人注意安全。
朱慈烺看到這一幕頓時就笑了,那笑容中帶著一絲得意與欣慰。
因為這些都是按照他的意思畫的。
作為一個穿越者,朱慈烺深知後世水泥路上的警告標識對於交通管理的重要性,於是便直接把這些理念搬到了明朝。
而工部的匠人們也是十分給力,根據他的命令迅速實施了。
這會兒乍一看這腳下的水泥路,還真以為是回到了現代社會呢。
想到這裡,朱慈烺會心一笑,心中滿是成就感。
因為他知道,連城外的路都能修的這般好,那麼城內的路自然是全部修完了。
雖然還沒有進京城,但朱慈烺仿佛已經看到了京城內煥然一新的景象。
與此同時,安定城門口,一眾文臣武將也早就在那裡等候多時了。
畢竟是太子得勝回朝,這樣的大事京城這邊怎麼可能不知道呢?
他們早在五日前就接到了宣府發來的奏報,得知朱慈烺即將回京的消息後,便開始緊鑼密鼓地準備了起來。
本來崇禎得知這個消息之後也是滿心歡喜,想要親自前來迎接。
畢竟朱慈烺這次禦駕親征,不僅大獲全勝,還開疆拓土,這簡直就是為他這個做老子的長臉,也是狠狠地替他出了一口惡氣。
但是最後崇禎還是放棄了親自出城迎接的想法。
沒辦法,因為朱慈烺是兒子,而他是老子,並且還是皇帝,在傳統的綱常禮法中,哪裡有父親親自出城迎接兒子的道理呢?
這豈不是亂了套?
所以,崇禎最終還是乖乖地在皇宮裡候著。
除此之外,當得知朱慈烺回京的消息之後,整個京城的錦衣衛和五城兵馬司就開始忙碌了起來。
畢竟之前崇禎禦駕親征班師回朝遭遇刺殺的事情實在是給人的印象太深刻了,那驚心動魄的場景至今還曆曆在目,所有人都害怕這樣的事情再次發生。
因此,這段時間裡,京城裡管控得十分嚴格,堪稱五步一崗,十步一哨。
錦衣衛們身著飛魚服,腰佩繡春刀,不斷的在街道上巡邏,眼神銳利地觀察著周圍的一切。
五城兵馬司的士兵們則在各個路口設卡盤查,對過往的行人車輛進行嚴格檢查,確保沒有可疑人員混入。
總而言之,現在京城裡一片安寧祥和,所有人都在準備迎接朱慈烺的歸來。
等到朱慈烺的車駕出現在眾人麵前時,以薛國觀為首的文臣和以英國公為首的武將紛紛趕忙參拜。
他們整齊地跪在地上,齊聲高呼:
“臣等恭迎太子殿下得勝還朝!”
緊接著,朱慈烺乘坐的龍輦緩緩停了下來,隨後朱慈烺緩緩走了下來。
看到眾人,朱慈烺溫和地說道:
“諸位都請起來吧,本宮此番大勝,並非是本宮的功勞,而是一眾武將的功勞。”
“若是沒有他們在前線奮勇殺敵,浴血奮戰,又哪裡來的大勝呢?”
眾人聽到這話,隨即便紛紛站了起來,然後笑著附和道:
“殿下莫要謙虛,若是沒有太子殿下指揮得當,運籌帷幄,大軍哪有如此大勝?殿下您才是這場勝利的關鍵所在啊!”
朱慈烺聽到這話隻是笑笑,不再說些什麼。
隨後,朱慈烺又和眾人寒暄了一下,詢問了一些京城中的近況。
百官們則是紛紛向他彙報著京城裡的情況,有關於民生改善的,有關於經濟發展的,朱慈烺認真地聽著,不時地點點頭,心中對京城的變化感到十分欣慰。
片刻之後,朱慈烺又重新坐回了龍輦,隨後龍輦直接進了京城。
至於身後的軍隊,則是各自返回了軍營,隻有本來就駐紮在城內的騰驤五衛跟著一起進了城。
剛一進京城,隨之而來的便是一陣震耳欲聾的歡呼聲。
那歡呼聲如同潮水一般,一波接著一波,赫然便是圍觀在兩旁的百姓的歡呼之聲。
京城的百姓們早早地就得知了朱慈烺回京的消息,因此紛紛來到街道兩旁,想要一睹朱慈烺的風采。
畢竟好不容易再次取得了大勝,所以最近一段時間《大明日報》到處都在宣傳這件事情。
當得知這些消息後,京城百姓早已振奮不已。
雖說打勝仗跟他們其實沒什麼直接關係,但是大明實在是憋屈太久了。
在崇禎當皇帝的這十幾年裡,每年都會傳來打敗仗的消息,朝廷上下一片愁雲慘霧,百姓們也生活在恐懼與不安之中,唯恐哪一天這大明就沒了。
可如今僅僅隻是一年不到的時間,大明卻是有了翻天覆地的變化,還接連打了好幾場大勝仗,這怎麼能不讓他們高興呢?
再者說了,如今的京城可是徹底大變樣了。
城內所有的道路全部都被水泥路覆蓋,變得寬敞無比。
以前那坑窪不平、泥濘不堪的道路一到下雨下雪的時候就變得十分難走,行人走在上麵,一不小心就會滑倒,車輛行駛也十分困難。
但現在全部都是水泥路了,就算下雨下雪也不怕了。
那平坦的水泥路,就像一條條經脈,貫穿在京城的各個角落,將整個京城連接得更加緊密。
總而言之,在這些百姓看來,大明眼下真是越來越好了,自然而然的,他們的生活也越來越好了。
彆的不說,以往每到冬天的時候,家裡的柴火總是不夠燒,而炭又貴得要死,他們又沒錢買,因此有時候連口熱的都吃不上。
一家人有時候隻能圍坐在冰冷的屋子裡瑟瑟發抖,盼望著冬天能夠快點過去。
但是現在伴隨著蜂窩煤的普及,情況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蜂窩煤價格實惠,而且燃燒時間長,取暖效果也非常好。
哪怕是最普通的人家,現在一天都能吃上三頓熱乎飯了。
而且用蜂窩煤取暖也是非常劃算的,每天也就不過是十幾文錢而已,往後每家每戶冬天都不會再凍死人了。
孩子們可以在溫暖的屋子裡玩耍,老人們也不用再忍受寒冷的折磨,你說他們能不高興嗎?
再加上《大明日報》的刻意宣傳,因此有不少百姓都知道這一切的決策大多數都是來自於這位年輕的太子爺。
因此他們才會這般激動,對朱慈烺充滿了感激與敬仰之情。
而麵對百姓們的歡呼,朱慈烺坐在龍輦之中,臉上也是不自覺地浮起了笑容。
同時心中感慨萬千,隻覺得自己總算是沒有白穿越這一遭。
畢竟按照原本的曆史,這一年京城會發生一場空前絕後的鼠疫,那是一場可怕的災難,死傷者不下十萬。
整個京城會被籠罩在一片死亡的陰影之中,百姓們更是生活在恐懼與絕望之中,無數家庭因此破碎。
但是現在因為他的穿越,他早早對鼠疫進行了防範,組織人手清理環境衛生,加強防疫措施,這就導致京城裡壓根就沒有發生鼠疫。
而那些原本在曆史上本該死去的百姓也都活生生的站在他的麵前,他們臉上洋溢著幸福的笑容,享受著生活的美好。
這對於一個穿越者而言,難道不是最大的成就嗎?
與此同時,緊緊跟在龍輦後麵的幾位內閣大臣,此刻心中皆是不由自主地湧起一陣深深的感慨。
薛國觀撫摸著自己那已然花白如雪的胡子,緩緩開口說道:
“太子殿下當真是民心所向啊!依老夫之見,將來太子殿下若能順利繼位,必將堪比堯舜,這大明王朝必定會再次迎來興盛之象,重現往日的輝煌。”
旁邊的其他大臣聽到這番話,紛紛下意識地輕輕點頭,眼中滿是認同之色。
有人附和道:
“薛閣老所言極是,太子殿下宅心仁厚、聰慧過人,將來必定會是一位聖明的君王。”
那話語之中,滿是對朱慈烺的讚賞與期待。
其實正常情況下,像這樣公然談論太子繼位之後的事情,那可是極為大膽且冒險的舉動。
畢竟,大家心裡都十分清楚,皇帝和太子雖是血脈相連的父子,可在政治上來說,他們更多的時候卻是彼此對立的政治敵人。
公然討論太子繼位,這無疑是在暗中影射皇帝不得民心,這對於至高無上的皇權而言,無疑是一件極其敏感且危險的事情,稍有不慎,便可能招來殺身之禍。
但很明顯,如今這皇帝和太子卻是個例外。
因為在不久之前,崇禎特意召見了內閣的幾位大臣。
然後隱晦的透露出自己想要退位,將皇位傳給太子的想法。
當聽到這個消息的時候,內閣的幾位大臣都驚得瞪大了雙眼,仿佛被一道晴天霹靂擊中,整個人都呆立當場,完全嚇傻了。
他們的心中充滿了疑惑與不安,搞不明白崇禎這到底是什麼意思。
是在試探他們?
還是真的已經有了這樣的打算?
但不管是哪種情況,他們都不敢直麵回答這個問題。
於是,幾位大臣隻能戰戰兢兢地回答道:
“陛下眼下年富力強,正是為朝廷、為國家大展宏圖之時,怎麼能有這樣的想法呢?”
這話說的其實很有道理。
畢竟現在這個時候,崇禎皇帝也就隻有三十歲而已。
這個年齡對於後世的而言,尚處於人生的黃金階段,哪怕是古代也是如此!
所以當聽到崇禎皇帝想要退位的消息時,他們才會如此震驚,心中滿是不解。
他們心裡當然也清楚,朱慈烺確實聰慧過人,有著超出常人的智慧與膽識,是做皇帝的最佳人選。
但即便如此,也不至於讓崇禎突然做出要退位傳給太子的決定啊。
要知道,太子如今也就隻有十四歲啊!
一個成年的皇帝,沒有任何緣由突然要傳位給一個未成年的太子,這放在哪朝哪代都是幾乎不合常理的事情,簡直是聞所未聞。
眼看著內閣大臣們那一臉震驚、不知所措的反應,崇禎也就沒有再繼續深入討論這個話題了。
因為他不過是在試探一下眾人的反應而已。
但是現在看來,這件事似乎不太現實了。
畢竟眼前這群臣子可不知道朱慈烺是真武大帝轉世,所以他們的擔憂實屬正常。
但不管怎麼說,通過這次試探,內閣大臣們也都已經知道了一件事情。
那就是崇禎貌似是真的有意要把皇位傳給朱慈烺了。
估摸著等到朱慈烺成年之後,這件事也就差不多能夠提上日程了。
這對於他們這幾位內閣大臣而言,不算是一個好消息,但也不算是一個壞消息。
畢竟他們這些人已經在朝廷中為官多年,曆經風雨,有幾個估計再過兩三年就要退休了,到時候不管是誰當皇帝,對於他們來說,也不過是換個主子繼續儘忠罷了。
不多時,龍輦終於緩緩來到了皇宮的宮門前。
眾位大臣們見此情景,也就各自散去了。
畢竟他們已經將朱慈烺送到了這裡,總不能直接跟著龍輦送到皇宮裡去吧?
隨後,龍輦在眾人的注視下,直接駛向了皇宮內。
畢竟朱慈烺剛回到京城,按照宮廷的禮儀和規矩,總是要先拜見一下崇禎和周皇後的。
與此同時,皇宮內的崇禎和周皇後也早已經得到了消息。
因此他們一早便在宮中焦急而又期待地等待著,心中滿是對朱慈烺的思念與牽掛。
當聽到龍輦進京的消息時,周皇後更是忍不住站起身來,在宮中來回踱步,眼神中滿是焦急與期盼。
很快,外麵突然傳來一陣騷動,緊接著王承恩匆匆跑了進來。
“皇爺、娘娘,太子爺到了!”
周皇後聽到這話一陣激動,剛準備親自出去見朱慈烺的時候,就看到一個身影突然走了進來。
不是朱慈烺又是誰呢?
見到周皇後和崇禎的一瞬間,朱慈烺趕忙規規矩矩地叩了一個頭,然後恭敬地說道:
“兒臣參見父皇、母後。”
下一刻,周皇後再也按捺不住心中的激動,趕忙快步迎了上來。
她眼中閃爍著晶瑩的淚花,雙手緊緊地拉著朱慈烺的手,聲音帶著一絲顫抖說道:
“快快起來,回來就好,回來就好,這些日子不見,母後實在是想得厲害,日日夜夜都盼著你能夠平安歸來。”
周皇後說著,忍不住用手輕輕抹起了眼淚。
她覺得自己這個兒子實在是太辛苦了。
為了大明的江山社稷四處奔波,甚至比自己那個皇帝丈夫還要辛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