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自成原為陝西銀川驛卒,被崇禎裁撤失業後憤然起義,逐漸壯大勢力,最終成為推翻明朝的核心力量。
儘管現在的崇禎已經知道了即便當時不裁撤驛站,可能還會出現其他起義領袖,但當他看到有人建議恢複驛站時,仍不由得漲紅了臉,卻偏偏無法生氣。
因為奏疏中關於驛站的建議十分充分,若朝廷要繼續在大明各地修路,需大力設立驛站,驛站的職能從此不必局限於傳遞情報,還需承擔養護公路的作用。
除此之外,在修路時驛站還可充當物資中轉站,包括作為工匠們臨時休息的地方以及提供修路所需沙土、水泥的生產場所。
說白了,這其實就是古代驛站與後世路政的結合體,既實用又高效。
當時看到這份奏疏的時候,就連朱慈烺也感到有些意外,他沒想到工部的官員居然能想到這點。
而且不得不說,這個建議確實非常好。
因為以後修路時朝廷本就打算在沿途設置類似驛站的地方,並在此設立臨時水泥廠,用來製造大量水泥以保證修路速度。
畢竟有些路一修就是幾千裡,不可能所有水泥都由京城供應,就地設廠十分必要。
而此時驛站就能發揮作用,既節省了成本,又提高了效率。
朱慈烺之所以把這件事告訴崇禎,倒不是為了讓崇禎難堪,隻是單純覺得這件事情最好和崇禎打個招呼比較好。
崇禎自然也明白其中的道理,因此沒有生氣。
沉默一會後,崇禎這才說道:
“此事,朕同意了。”
朱慈烺聽到這話咧嘴一下。
“父皇聖明。”
崇禎動了動嘴,卻沒有說什麼,隻是心裡有些苦澀。
他知道,自己當年裁撤驛站的決策雖然出於無奈,但卻滋生了李自成這般嚴重的後遺症。
如今又要重新發展驛站,雖然是為了國家的長遠利益著想,但心中仍不免有些感慨。
就這樣,大明終於又要開始重新發展驛站了。
而且不出意外的話,一定會招募大量驛卒。
此時朱慈烺倒是真的想對遠在陝西的李自成喊上一句:
“李自成,快投降吧!大明又開始恢複驛站了。”
時間過得很快,轉眼間又到了兩天之後。
這一天早上,朱慈烺剛一醒來就察覺到不對勁。
雖然屋內溫度十分適宜,但他還是感覺到了一股莫名的寒意。
隨即他趕忙披上衣服,打開窗戶一看,隻見外麵居然飄起了鵝毛大雪!
沒錯,京城終於下雪了!
此時此刻,隻見窗外鵝毛大雪紛飛,天地間一片蒼茫,遠處的宮殿、樹木皆被銀裝素裹,沉甸甸的積雪壓彎了枝頭,偶爾傳來“哢嚓”一聲輕響,那是樹枝不堪重負折斷的聲音。
不遠處的地方,幾個小太監正拿著掃帚在雪地裡奮力清掃,呼出的白氣在冷風中迅速消散。
他們的臉頰凍得通紅,手指僵硬,卻不敢有絲毫懈怠,隻是埋頭揮動掃帚,在厚厚的積雪中開出一條窄窄的小路。
朱慈烺的目光落在他們身上,眉頭微蹙。
就在這時,冰冷的空氣夾雜著雪花撲麵而來,讓他不由得眯了眯眼。
“殿下,當心著涼。”
一道溫軟的聲音從身後傳來,隨即,一雙纖細的手輕輕攏了攏他肩上的外衣。
鄭小妹站在他身側,眸子裡映著窗外的雪光,清澈而柔和。
朱慈烺沒有回頭,隻是低聲道:
“終於是下雪了!”
鄭小妹順著他的目光望去,視線之中亦是白茫茫的一片。
但她知道此刻朱慈烺心中想的肯定不是雪景,而是這場大雪會對那些普通的百姓們造成怎樣的影響。
或者更確切的說,會不會有百姓在這場大雪中被凍死?
想到這裡,她低聲道:
“殿下放心,今年京城各處都早已做好了防寒的準備,想必今年不會再有百姓被凍死了!”
朱慈烺沉默片刻,隨後目光突然看見了外麵那些正在掃雪的小太監。
“今日掃雪的太監,每人賞十兩銀子,再賜一碗熱薑湯。”
鄭小妹微微一怔,隨即唇角輕輕揚起,眼中閃過一絲暖意,柔聲應道:
“殿下放心,臣妾這就去安排。”
隨後,鄭小妹穿好衣服,便趕忙吩咐宮女去準備了。
朱慈烺依舊站在窗口望著這場大雪,但很快他又想到了什麼,然後無奈地搖了搖頭。
因為他知道,伴隨著這場雪,必定有人要倒黴了。
原因無他,隻因為今天是禮部製定的關於他之前在蒙古大勝之後祭祖的日子。
本來根據禮部和欽天監的推算,今天是一個黃道吉日,天氣應該非常不錯。
結果沒想到偏偏就下雪了。
不用想也知道,現在禮部和欽天監的官員肯定嚇得快哭了。
其實這種事情在明朝的曆史上還真是很常見的,有時候明明禮部和欽天監選定的日子是所謂的良辰吉日,卻偏偏會下雨、下雪。
不過即便發生了這種不可抗拒的因素,該進行的儀式還是要進行下去的,包括這次也是如此。
回過神來之後,朱慈烺這才喚來馬寶和幾個宮女幫他整理衣冠。
等他出門的時候,就看到儀仗已經在宮外等著了。
類似的流程朱慈烺之前已經走過一遍了,眼下不過是再重複一遍而已。
隻不過之前那一次是在正常天氣下進行的,而這一次卻是在雪天進行的。
天上的雪花紛紛揚揚地飄落,倒是為整個儀式增添了幾分肅穆與莊重。
這種重大的事情,崇禎作為皇帝自然也不能錯過,因此等到朱慈烺和崇禎彙合之後,眾人這才冒著大雪來到了太廟。
而這個時候,整個太廟早已經被大雪覆蓋。
禮部、欽天監的所有官員此時此刻全部麵如土色,有的忍不住身體都在顫抖。
不過他們其實也不知道怎麼回事,明明根據天象推算,今天應該不會下雪的,結果偏偏就飄起了鵝毛大雪。
這不是要了他們的命嗎?
崇禎這會兒心裡也很是不滿,畢竟這所謂的良辰吉日看起來一點都不吉,可即便如此崇禎也沒有發火,因為他知道今天不是計較這些的時候。
畢竟祭祖儀式對於國家來說意義重大,不能因為這麼點小事而分神。
因此接下來,他還是耐著性子和朱慈烺走完了所有的流程。
崇禎和朱慈烺畢竟一個是皇帝,一個是太子,所以他們無論走到哪裡都有太監撐傘護著,因此身上並沒有落雪。
隻不過其他一些官員可就慘了,一個個身上落滿了雪,看起來狼狽不堪。
不過他們大多數都有準備,身上的衣物也穿得極為厚實,所以也沒有受到什麼影響。
隻是這些人看向禮部和欽天監官員的臉色也都不好看,顯然是對他們辦事不力感到不滿。
禮部和欽天監的官員們也是敢怒不敢言,隻能默默承受著眾人的指責與白眼。
忙完了所有的事情之後,眾人這才各自散去。
但很快,崇禎的懲罰就來了:
禮部和欽天監一眾官員都被罰俸一個月,算是對他們辦事不足的懲罰。
不過接到懲罰的聖旨後,這些官員卻是暗自鬆了口氣。
因為這份懲罰可比他們想象中的輕多了。
他們原本以為因為這場雪導致祭祖儀式受到影響,皇帝會大發雷霆,然後對他們進行嚴厲的懲罰。
卻沒想到隻是罰俸一個月而已,這簡直讓他們感到慶幸不已。
不管怎麼說,伴隨著這場大雪,京城總算是終於迎來了冬天的降臨。
雪花紛紛揚揚地飄落,為這座古老的城市披上了一層潔白的銀裝。
大街上,百姓們紛紛走出家門,欣賞著這難得的雪景。
孩子們在雪地裡嬉戲打鬨,歡聲笑語回蕩在城市的每一個角落。
而官員們則紛紛回到各自的衙門內,圍坐在火爐旁,喝著熱茶,談論著這場雪帶來的種種影響。
與此同時,陝西潼關。
與京城這場初雪不同,陝西早在十天前便已被一場紛紛揚揚的大雪所擁抱。
而今,這雪依舊不依不饒地飄灑著,仿佛要將整個世界都染成一片銀白。
放目遠眺,陝西大地儘被皚皚白雪所覆蓋,一片蕭瑟與蒼茫交織,勾勒出一幅冬日的寂寥畫卷。
就在這漫天飛雪之中,一支約莫五千人的隊伍,正從山西方向,踏著厚重的積雪,朝著潼關的方向堅定前行。
他們的身後,是一輛輛滿載的馬車,車上綁著一口口神秘的箱子。
隊伍行駛之處,隻留下了一串串深淺不一的腳印在雪地上蜿蜒伸展。
儘管這樣的雪天對於趕路而言無疑是極大的挑戰,但這支隊伍卻毫無退縮之意,他們頂著風雪,勇往直前,仿佛有著一股不可抗拒的力量在驅使著他們。
沒過多久,潼關這邊也得到了消息。
隨後潼關的守軍立刻行動起來,一萬多人的隊伍浩浩蕩蕩地出城接應。
雖然理論上李自成的大軍一直都在潼關守軍嚴密的監控之下,而且近段時間也沒有什麼行動。
更彆提這支運輸隊伍是從山西方向過來的,李自成的大軍怎麼著也不會發現這支隊伍。
但此事關乎重大,容不得半點馬虎,所以孫傳庭依舊派遣了一萬人的精銳出城接應。
與此同時,潼關內的守軍也打起了十二分精神,時刻注意著李自成大軍的一舉一動。
沒過多久,兩支隊伍便在茫茫雪海中相遇了,隨後一同返回了潼關的城門。
緊接著,負責運送這批貨物的武官,便在眾人的引領下見到了孫傳庭。
“下官張召忠參見孫大人!”
負責護送軍需的指揮使張召忠一見到孫傳庭,便趕忙單膝下跪。
孫傳庭看著眼前這位臉上、手上都布滿了凍瘡的武將,心中不禁湧起一股憐憫之情。
隨後他連忙上前將張召忠扶了起來,然後溫和地說道:
“一路長途跋涉,你們真是辛苦了,快去先休息一下,喝點熱東西暖暖身子,有什麼事等會再說。”
然而張召忠聽到這話卻並未答應,而是急忙說道:
“大人,下官不辛苦!在這之前,還是請大人先查驗一下軍需吧,如此一來下官也好安心。”
孫傳庭聽到這話也不好再說些什麼,隨即點了點頭表示理解。
於是,一箱箱的‘貨物’,便被抬到了孫傳庭的麵前。
當箱子被一一打開,裡麵赫然出現的是一把把用油紙精心包裹的燧發槍,槍身閃耀著冷冽的光芒。
看到這些燧發槍的時候,孫傳庭的嘴角不禁泛起了一抹難以掩飾的笑意。
其實早在一個月前,他就已經得知朝廷向他這邊運送了一萬把燧發槍的消息。
當得知這個消息的時候,孫傳庭的心情可謂是激動萬分!
因為在他離開京城的時候,朱慈烺就曾經撥給了他六百把燧發槍,並且這些燧發槍一直在戰場上發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可惜的是燧發槍的數量實在太少,他隻能挑選一批神射手專門使用燧發槍。
而且閒暇的時候,這些燧發槍還要被拿出來讓一些士兵進行訓練。
而經過這段時間的消耗,原本的子彈也已經用完了,現在用的都是一些他們自己燒製的泥丸。
這些泥丸隻能用於練習,不能用來實戰。
不過好在現在這種情況終於一去不複返了。
有了這一萬隻燧發槍,他完全可以大規模地進行訓練了。
而且除了燧發槍之外,這次還運來了一百萬發子彈和相應的火藥。
看到這些東西的時候,孫傳庭忍不住拍了拍張召忠的肩膀說道:
“好,好,好!真是辛苦你了,你且放心,本官一定會為你請功的。”
張召忠聞言,趕忙抱拳道:
“多謝大人栽培!”
隨後孫傳庭二話不說,當麵在張召忠提來的文書上麵簽下了自己的名字,算是正式接受了這批軍需。
緊接著,張召忠這才放心地下去休息了。
等到張召忠一走,孫傳庭的那些部下一下子便圍了上來,一個個紛紛叫嚷著:
“大人,這燧發槍多給我一些唄!”
“我也要,我也要!大人,你可不能厚此薄彼啊!”
一時間,這些武將們都像餓狼見肉一般,露出了他們的“獠牙”,恨不得當場就將這些燧發槍瓜分殆儘。
沒辦法,他們之前都見識過這燧發槍的威力,知道這玩意兒遠比他們手中的鳥銃和火銃好使,簡直堪稱神器,所以誰都想多分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