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小說 > 曆史軍事 > 我爹是崇禎?那我隻好造反了 > 第三百零九章 李自成的無奈!

第三百零九章 李自成的無奈!(1 / 1)

推荐阅读:

孫傳庭見到這幅場麵,趕忙伸手示意眾人安靜下來,然後這才說道:

“你們都不用爭了,關於這批燧發槍,本官早已有了計劃,那便是從軍中挑選一萬名士兵,專門使用此等火器!”

眾人聽到這話,這才悻悻然的閉上了嘴。

隻是眼中依然閃爍著對燧發槍的渴望。

畢竟誰不希望能有一支這樣的隊伍啊!

隨後,孫傳庭二話不說,讓人把這些燧發槍全部都發了下去。

其實早在之前,孫傳庭就從軍中挑選了大約一萬人左右的隊伍,讓他們用之前的那六百把燧發槍進行訓練。

雖然燧發槍的數量很少,每個人甚至都不能保證每一天都能練習,但這些人還是憑借著頑強的毅力進步神速。

因此,他們也就被孫傳庭列為了使用燧發槍的槍手。

另一邊,在拿到嶄新的燧發槍之後,這些士兵一個個簡直高興得合不攏嘴。

他們早在之前練習的時候,就深刻體會到了這燧發槍的威力,隻是燧發槍的數量實在是太少了,隻有六百把,一萬個人分六百把,他們有的時候一兩天都難得摸一次。

不過現在好了,每個人都有了專屬的燧發槍,你說他們能不高興嗎?

雖然有了充足的子彈,但孫傳庭還是不敢有絲毫的浪費。

他深知如今已經到了冬天,任何的物資運輸都是極不方便的。

萬一這子彈要是打完了,那就隻能等到明年開春的時候再運過來了。

所以他必須做到有備無患,讓這些士兵在訓練的時候,仍然使用之前燒製的泥丸子彈,隻有等到正式作戰的時候,才能使用朝廷配送的子彈。

這樣既能保證士兵們的訓練效果,又能確保在關鍵時刻有足夠的子彈可用。

就在潼關城內的一眾將士正沉浸於那一萬把燧發槍到來的喜悅氛圍之中時,潼關城外,此刻卻宛如一幅截然不同的慘淡畫卷,正徐徐展開。

紛紛揚揚的大雪依舊毫無節製地肆虐著。

潔白的雪花如同瘋狂的舞者,從灰暗的天空中紛紛揚揚地飄落,它們在空中肆意地旋轉、飛舞,仿佛要將這世間的一切都卷入這場白色的狂歡之中。

遠處的山巒、樹木,近處的城牆,都被這厚厚的白雪所覆蓋。

而在這冰冷刺骨的城牆之下,正有約摸五千左右的農民軍如同被命運無情拋棄的孤兒,全都在這裡排著鬆散卻又透著無儘無奈的隊伍。

他們一個個衣衫襤褸,破舊的棉衣上滿是補丁,有的甚至露出了裡麵的棉花。

所有人臉上滿是汙垢,頭發淩亂地散落在額前,眼神中滿是饑餓與渴望。

那眼神,如同黑暗中的兩點火星,閃爍著對生存的執著。

不遠處的地方擺放著數十口大鍋,鍋裡麵正咕嘟咕嘟地熬著厚厚的濃粥。

那騰騰的熱氣,在寒冷的空氣中彌漫開來,如同輕柔的薄紗,卻又更增添了幾分淒涼與悲愴。

鍋裡的粥不停地翻滾著,米粒在水中上下浮動,仿佛是一群在困境中掙紮的人們。

而這些農民軍們就像一群餓狼,緊緊地盯著鍋裡的濃粥,不斷地吞咽著口水。

要不是周圍有士兵守著他們,他們早就如同脫韁的野馬衝上去一搶而空了。

沒辦法,他們實在是太餓了,饑餓已經將他們的理智一點點吞噬。

就在他們旁邊,正有一群約莫兩千人的隊伍如同一群警惕的獵犬,緊緊地監視著他們。

不過彆誤會,這支軍隊可不是潼關內的大明守軍,而是李自成派來的老營將士,為的就是防止這些農民軍會在喝粥的時候趁機逃到潼關去。

本來一開始的時候,李自成是死活也不願意接受朝廷的施粥。

他覺得這樣做的話會影響自己的軍心。

然而過了不到一個月左右的時間,李自成卻隻能無奈的接受朝廷的施粥了。

原因很簡單,因為他實在是沒有足夠多的糧食可以養活所有人了。

在這一個月左右的時間裡,他派了大量的軍隊前往各處搜尋,想要尋找還有人的城池或者存有糧食的地方。

可結果呢,卻是很讓人失望。

因為整個河南境內,居然都找不到一個活人、一粒糧食了!

甚至不隻是活人和糧食,就連所有值錢的東西全部都被帶走了。

村莊裡一片荒蕪,房屋破敗不堪,田野裡雜草叢生,看不到一絲生機。

偌大的河南省現在居然變得荒無人煙了,就像一座巨大的墳墓,彌漫著死亡的氣息。

李自成不想坐以待斃,因為他知道繼續再這麼苦熬下去,他可能會撐不了多久。

所以最開始的時候,他開始和一眾將士商量想要進入山西或者湖北。

他幻想著在新的地方能夠找到糧食,讓軍隊重新振作起來。

隻是沒等他開始行動,他就得到了另外一個讓人震驚的消息。

那就是這兩個省份突然之間氣溫驟降,不是下雨就是下雪,仿佛老天爺都在和他作對。

反觀之下,河南這會兒還沒有下雪,氣溫還相對暖和一些。

在這樣的狀況下,他能怎麼辦?

他總不能直接帶著大軍去下雪的地方吧?

到時候恐怕還沒走到山西或者湖北就得凍死不少人了,無奈之下,李自成最終還是決定繼續待在河南度過這個冬天再說。

可是接下來的日子也不安生,即便他已經殺了不少人,想要以此來震懾那些想要逃跑的人。

但每天還是會有人不斷逃往潼關投降朝廷,而且這種事情屢屢禁不止。

沒辦法,大多數人已經看不到跟著李自成造反的希望了,他們隻想趕緊歸降朝廷求個一官半職,過上安穩的日子。

這就導致李自成現在對身邊的人都失去了信任,再也不敢輕易相信彆人了。

哪怕是為了保持軍隊的供給,不得已派出一些農民軍去領取朝廷的施粥,他也會選擇讓自己的親侄子李過帶著一隊老營親兵前去監視這些農民軍,以防止他們逃走。

李過,字補之,後改名李錦,南明隆武帝賜名李赤心,是李自成的親侄子。

他出生於陝西米脂縣李家站,三歲時母親去世,從小與父親和叔父李自成相依為命。

李過最初的軍事生涯平淡無奇,他在甘肅邊軍中擔任伍長一職,每天過著平淡而又枯燥的生活。

然而到了一六二九年,也就是崇禎三年的時候,崇禎下令裁撤了全國各地大部分的驛站,於是李自成失業了。

最終導致李自成領導的起義爆發,這件事情猶如一道劃破黑暗夜空的閃電,點燃了李過心中反抗的火焰。

隨後他毅然決然地帶領五十名邊兵,奔赴李自成的陣營,與李自成並肩作戰,就此開啟了他們波瀾壯闊的征程。

在此後的數年時間裡,李過憑借自身的勇猛與智慧,逐漸在李自成的部隊中嶄露頭角,成長為重要將領,並且多次在戰場上立下赫赫戰功,成為李自成的得力臂膀。

有這層關係在,李過是絕對不會背叛李自成的。

相反的,其他人就說不準了,畢竟在這亂世之中,人心難測!

而李過也沒有辜負李自成的信任,即便有很多次潼關內的武將試圖拉攏他,甚至連孫傳庭都親自想要勸降李過,但還是被李過嚴辭拒絕了。

畫麵再次回到潼關城外。

伴隨著一鍋鍋濃粥熬好,負責熬粥的將士這才敲了敲手中的銅鑼。

鐺鐺鐺

清脆的鑼聲在寂靜的空氣中回蕩,仿佛是給這些饑餓的農民軍發出了希望的信號。

那五千多農民軍聽到這陣鑼聲,頓時兩眼放光,然後一個個但是排隊領取濃粥。

很快,就有不少農民軍領到了濃粥,然後各自找了個角落蹲著喝了起來。

看他們狼吞虎咽的樣子,仿佛這粥是世間最美味的食物。

有的農民軍雙手捧著碗,大口大口地喝著粥,粥湯順著嘴角流了下來,他們也顧不上擦拭。

有的農民軍則小心翼翼地用一把破勺子舀著粥,慢慢地品嘗著,仿佛在享受著這難得的美味。

就在這時,一個負責在此值守的明軍千戶端著一碗粥來到了李過麵前,然後笑著說道:

“這天氣如此寒冷,喝一碗粥暖暖身子吧。”

那千戶臉上帶著和善的笑容,眼神中卻透露出一絲試探。

李過看了一眼送來的粥,隨後冷冷地說道:

“不用了,你們自己喝吧。”

他倒不是擔心這粥裡被下了毒藥,畢竟在這眾目睽睽之下,明軍也不敢如此大膽。

他隻是不願意和明軍扯上關係而已,畢竟自家可是造反的,怎麼能喝明軍的粥呢?那豈不是在向明軍低頭嗎?

而且作為李自成的侄子,就算其他人吃不上飯,他肯定也是能吃飽的!

那千戶被李過拒絕也不生氣,居然還真的喝了一口碗裡的粥,隨後笑著說:

“正所謂識時務者為俊傑,就眼下這幅場景而言,你應該也知道農民軍是長久不了的。”

“既然如此,何不投降朝廷呢?即便你是李自成的親侄子,朝廷也會信守之前的承諾封你個一官半職,你又何必跟著李自成一條道走到黑呢?”

李過聽了這話,冷笑一聲說道:

“不要多費口舌了,我是不會背叛闖王的,你我之間,道不同不相為謀。”

說完這話,李過催動胯下的戰馬,那戰馬嘶鳴一聲,然後開始驅趕起那些想要靠近潼關城門的農民軍。

“回去,都給我回去!誰敢靠近潼關城一步,彆怪我翻臉不認人!”

李過大聲說道,眼神中既有一絲狠辣,又有一絲不忍。

作為一個正常人來說,他其實也不願意阻止這些農民軍投降朝廷,畢竟誰都知道現在歸降朝廷才是最好的選擇。

彆的不說,最起碼吃飽飯是沒問題的。

這些農民軍之前之所以會跟著他們造反,說到底不是為了一口飽飯嗎?

但是作為李自成的侄子、作為農民軍的將領之一,他卻不得不這麼做!

因為要是放任這種情況不管的話,那麼就會有更多的農民軍來投降朝廷,到時候農民軍的隊伍就會不戰而潰。

那個時候彆說什麼造反了,估計他們叔侄兩的腦袋都要搬家了!

因此李過絕對不能讓這些農民軍在他的眼皮子底下投降朝廷!

與此同時,那些農民軍們聽到這話也是嚇得縮了縮脖子,然後又離潼關城門遠了些。

因為他們知道,他們要是真的想要闖入潼關的話,李過帶來的那些老營親兵肯定會毫不猶豫地殺死他們。

現在這個時候,他們是真的後悔當初跟著李自成造反了,搞得現在想要投降朝廷都不行,就像陷入了一個無法逃脫的泥潭。

等到潼關城外的農民軍都遠離了城門口之後,李過這才轉身看了一眼潼關城,神色中不禁有些擔憂。

因為今天也不知道怎麼回事,他隻覺得城牆上的守軍突然增加了一倍不止。

甚至站在城門口向裡望去,也能看到裡麵的守軍增加了數倍,仿佛在防備著什麼?

可話說回來,他們到底在防備什麼呢?

李過不知道,但他總覺得今日潼關城裡可能發生了什麼他們不知道的大事。

看來得趕緊回去把這件事情稟報給李自成了,看看他有什麼彆的發現。

不多時,待那五千農民軍各自吃得飽飽的,肚子裡有了些熱乎氣兒,李過便帶著親兵如同驅趕一群羊群般驅趕著這群農民軍向著李自成的大軍出發了。

那些農民軍們拖著疲憊的身軀,一步一步地往回走著,他們的眼神中充滿了失落和無奈,時不時的回望一下身後的潼關城,眼神中滿是渴望。

他們是真的想要投降朝廷啊!

可惜

他們做不到!

看到這裡有人或許會忍不住發問,李過帶來的親兵也就不過兩千之數,難道潼關的守軍不能直接搶人嗎?

答案很簡單,這當然是不能的!

畢竟不久之前,李自成已經‘接受’了朝廷的招降,不管他是不是誠心誠意地歸順,但表麵功夫那可是做得相當到位。

甚至每隔一段時間,就會派人帶著一些農民軍來到潼關,向朝廷表示自己的“誠意”,仿佛真的已經歸順了朝廷。

所以朝廷方麵自然也不能把事情辦得太難看了。

最新小说: